第一讲 课程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课程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二、主要教学内容-----------------------------------------1
三、教学设计---------------------------------------------1
四、重点与难点阐述---------------------------------------5
五、思考与作业-------------------------------------------8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意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澄清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
2、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3、这门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何在?
三、教学设计
(一)第一环节:开场白
指出本课程第一讲——课程概述,并作自我简介,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二)课程导入环节
引子:案例与资料
请同学们回答:
现在,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大学生整体上最关心的是什么?
家长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引子1:案例与资料
资料1:就业与大学生素质的缺失
据统计,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中,约有45万人未能在毕业后马上落实就业单位。
2003年数字估计至少为60万人。
2004年6月底,近百万大学生没有落实好单位。
近年大学专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0%以下,本科生在90%以下。
2005年不到80%。
2006年毕业生413万。
提问: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素质存在哪些不足?
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缺失的主要表现为:①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②缺乏拼搏意识,不愿吃苦;③缺乏与他人合作与沟通意识;④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
问题: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如何补救缺失的素质?
【案例】比尔的故事
耶鲁大学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人集体到某著名军事实验室参观。
实验室主任胡里奥博士走进来主动与同学们打招呼,但是,不知为什么,没有人回应。
只有比尔鼓了几下掌,其他几个人稀稀落落跟着拍手。
接着,胡里奥博士看大家没有带笔记本,于是给大家每人发一本纪念手册。
绝大多数同学很随意地单手接过手册,只有比尔站起来,双手接过手册,并说“谢谢您”。
胡里奥眼前一亮,拍了拍比尔的肩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比尔如实回答。
两个月后,比尔接到了该实验室录用通知,几位同时申请的同学找到老师,询问到“比尔的成绩不如我们,为什么选他而没有选择我们”?
【资料】大学生调查中的问题
这年头,都市场经济了,还修个什么养?
到大学还开这样的课程,烦不烦?
修养也许比较重要,但是不至于非得专门开课吧!
修养问题属于个人问题,谁爱怎么解决就怎么办,没必要统一要求。
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意义何在?
(三)重点讲述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简介
1、性质
A.界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B.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系中思想品德课的核心课程。
是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进一步介绍:(1)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我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3)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
(4)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国际惯例”
一般说来,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智育、体育等互相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
C.课程特征:政治性和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实践性和修养性。
利用图示来说明,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构图(1998)与新课程体系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品德课:思想道德修养(核心课程)、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
以上四门必修,另加“形势与政策教育”、国际政治与经济(选修课程)
2、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和现状
建国初期:《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简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政治经济学》
1980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出版发行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四门课
1982年10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
1985年8月,为了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确定设立《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三门课作为本科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文科学校还应开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课程,或作为选修课。
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之后,国家教委又于1987年11月发出《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规定高校思想教育课程设置《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等五门课。
这样,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正式形成。
199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五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品德课包括三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
2003年2月,为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教育部发出通知,将《邓小平理论概论》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目的
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4、基本内容:一根主线、四大方面
一根主线: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大方面: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
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恋爱婚姻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与法治观念教育、我国基本法律制度与规范知识教育等。
5、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在于: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
(四)课堂练习环节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空白纸,首先写上学号、班号与姓名,然后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你印象中的中学政治理论课
2、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希望与建议
请根据你真实的想法回答,答案无所谓对错,但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
下课前交给老师。
四、重点与难点阐述
1、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个大的方面,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恋爱婚姻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与法治观念教育、我国基本法律制度与规范知识教育等。
2、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则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第二,必须坚持理论灌输的原理。
第三,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学思结合。
第二,学以致用。
第三,交流监督。
3、我国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
(1)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立及其历史背景
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立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起初,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讨论和讲述,有的则开设专门的讲座来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
这样,一些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进入了课堂。
在此基础上,一些高校抽出一部分政治学习时间专门开设思想品德课,从而使得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与支持。
1982年
10月,教育部专门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提出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
1984年9月,教育部又下发《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并制订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试用本)。
这样,思想品德课程终于在1984年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
(2)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的几个阶段
Ⅰ.起步阶段(1982年-1987年)。
Ⅱ.体系初步构建阶段(1987年-1995年)
Ⅲ.稳定发展阶段(1995年-2005年)
Ⅳ.整合创新阶段(2005年- )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核心内容,又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要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誉观”不仅是绪论的一节,而且这一思想融入全书各章之中。
要学习与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理解其科学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育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成建国之才、履效国之行,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自觉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心系人民群众,关爱社会大众,扶贫帮困,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做贡献,自觉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按照科学规律来办事,抵制和反对迷信、教条等各种违反科学的思想和行为。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勉敬业的精神和品德,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通过劳动来奉献社会与提升自我价值,抵制和反对一切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思想和行为。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增强团队意识,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抵制和反对一切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与行为准则,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恪守诚信,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等思想和行为。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自觉增强法律和纪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纪律、规章制度,抵制和反对无视法律权威、轻视纪律规章、干扰公共秩序、违法犯法、破坏纪律的思想和行为。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和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
五、思考与作业
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希望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