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学期期末复习:第4章《多彩的光》习题精选(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学期期末复习:第4章《多
彩的光》习题精选(2)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9秋•平潭县期末)我们看到学校的国旗呈红色是因为()
A.国旗发出红色的光
B.国旗吸收太阳光的红色光
C.国旗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D.国旗能发出白色的光
2.(2019秋•永安市期末)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A.“立竿见影”现象
B.泳池的池底看起来变“浅”现象
C.“海市蜃楼”现象
D.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现象
3.(2019秋•漳州期末)上课时,坐在后排的小亮看不清黑板,必须要戴上眼镜才能看清。
由此可知,他所患的症状及需配戴的镜片应该是()
A.近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凸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
4.(2019秋•漳州期末)小亮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靠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及他从镜中观察到景物的范围()A.变大,变小B.变大,变大
C.大小不变,变大D.大小不变,变小
5.(2019秋•厦门期末)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A.太阳、月亮、舞台的灯光
B.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
C.火焰、灯光、发光的萤火虫
D.太阳、灯光、波光粼粼的水面
6.(2019秋•莆田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空的烧杯的底部,形成的光圈用虚线表示,若往烧杯中注满水,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
A.B.C.D.
7.(2019秋•莆田期末)2019年12月26日,我国天宇上演壮观的日食天象。
下列光现象中,与日食成因
相同的是()
A.雨后的彩虹B.桥的倒影C.小孔成像D.水杯中的笔
8.(2019秋•莆田期末)晚上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放一面小镜子,在小镜子正上方用手电筒照射镜子,那么,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9.(2018秋•龙岩期末)图中能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其矫正方法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乙和丁
10.(2018秋•龙岩期末)潜水员在水中观察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B.
C.D.
11.(2018秋•漳浦县期末)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手影戏B.花朵在水珠成像
C.耀眼幕墙D.海市蜃楼
12.(2018秋•南平期末)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在《墨经》中记录了小孔成像现象。
关于如图的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经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烛焰倒立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蜡烛靠近小孔,烛焰的像大小不变
D.烛焰所成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3.(2018秋•丰泽区期末)潜水员从水中看到的岸上树的树梢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如图5所示的光路图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B.
C.D.
14.(2018秋•永春县期末)小玉学习光现象的知识后,提出了几种认识:
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①“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①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①①都正确B.①①正确,①错误
C.①①正确,①错误D.①正确,①①错误
15.(2018秋•永春县期末)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是()
A.手影
B.对着镜子换脸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16.(2018秋•石狮市期末)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的图片,现在,无论是大街上、网络上还是生活中二维码已经随处可见。
二维码也成为手机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扫一扫可团购餐饮,扫一扫可拿到打折电影票等等,手机扫描二维码的原理是,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正是依靠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识别,关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
C.当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
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7.(2019秋•平潭县期末)一学生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0.5m处,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为m;
若他远离镜面后退0.3m,则像与镜面的距离为m,此时像的高度与原来相比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19秋•南平期末)小宇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中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
看到游动的鱼是光的形成的像;水中的白塔是光的形成的像。
19.(2019秋•漳州期末)图所示是一女孩借用镜子在草地上拍出神奇的“空心人”照片,这神奇的“空心”
现象是简单的成像,镜子中所成的是对面草地的像(选填“虚”或“实”)
20.(2019秋•永安市期末)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小物体通过水滴成一个,人眼睛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是一个(选填“实像”或“虚像”)。
21.(2019秋•平潭县期末)如图所示,小玲手持的是一个透镜(选填“凸”或“凹”),若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立(选填“正”或“倒”)的像(选填“实”或“虚”)。
22.(2018秋•南平期末)小明身高1.70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他的像的高度等于m,他远离平面镜运动过程中,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三.作图题(共1小题)
23.(2019秋•厦门期末)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24.(2019秋•大田县期末)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线处,取下蜡烛,换用平行光源沿主光轴照射凸透镜,当光屏移动到光具座60cm刻线处时,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撤去平行光源,将点燃的蜡烛立在光具座2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线处,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比刚才的要些(选填“大”
或“小”)。
25.(2019秋•平潭县期末)小红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
(1)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则∠FON是角(选填“入射”或“反射”)。
(2)若改沿着FO的方向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
(3)小红在测得右表实验数据时,得出了实验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
请指出小红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入射角反射角
40°40°
26.(2019秋•龙岩期末)如图是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选较(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若蜡烛A靠近玻璃板,则玻璃板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距与像距,分别用u和v表示,发现v=u,随即得出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同组的小红指出这样是不对的,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4)小华在做实验时,将蜡烛A放在了如图所示的位置,关于能否成像,甲、乙、丙、丁等同学的说法是:甲:能够成像,成像在与平面镜对称的1点;
乙:能够成像,成像在平面镜的中心与蜡烛A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2点;
丙:能够成像,成像在蜡烛A和平面镜中心点O的连线上,与蜡烛A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3点;
丁:无法成像。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选填“甲”、“乙”、“丙”、“丁”)。
27.(2019秋•永安市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明使用凸透镜A的焦距f1=15cm。
(1)如图甲,调整高度后,小明应把光屏在(选填①、①或①)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这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应用原理;
(2)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乙所示,则小红的眼睛距离凸透镜cm(填距离范围);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蜡烛越烧越短,为了能在光屏上显示完整的像,他应该将光屏适当的向移动(选填“上”或“下”);
(4)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又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通过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才得到清晰的像。
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B的焦距f215cm (选填“>”、“<”或“=”)。
28.(2019秋•福清市期末)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水面上方A点放光源,他看到水面下B处有光源的像。
当他将光源向下移动时,水中光源的像(选填“靠近”或“远空气高”)水面;当光源沿水平方向移动时,水中的像相对于光源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从A处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
他不断改变入射角a的大小,测出相应的折射角γ,将数据填在右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选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总是(选填“大于”、“小于”成“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a15°30°45°
折射角γ11.3°22.1°32.2°
29.(2019秋•南平期末)图是小宇“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通过多次实验得到下表数据:入射角0°15°30°45°60°
反射角0°15°30°45°60°
折射角0°11°22°32°40°
(1)多次实验表明: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小宇让一束光沿着图中CO方向入射向水面时,发现光线沿着OA方向折射进入空气,这表明: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小宇接着又完成了光从空气斜射进玻璃和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实验,他这样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选填序号)。
A.减小误差B.寻找普遍规律
30.(2019秋•漳州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亮做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操作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光屏上
的像如图甲所示,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节;
(2)小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的关系如图乙,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cm;
(3)当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像离凸透镜的距离是cm,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工作的。
31.(2019秋•厦门期末)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清晰成像现象。
若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2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L,L2cm(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若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标尺上的cm处,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清晰的像,小华同学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同学们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是(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4)小华同学将课本移开,借来老师的眼镜将其中一片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眼镜的镜片是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填“近视”或”远视”)。
32.(2019秋•晋江市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选填“正立”、“倒立”)、(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写出一个即可)。
(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下同)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4)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A处,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则将光屏向移动,烛焰的像又会变清晰。
33.(2019秋•晋江市期末)归纳式探究一探究光的全反射
小雨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如图1,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课后,小雨査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i0°10°20°30°40°41.2°41.8°42°
折射角r0°15.2°30.9°48.6°74.6°81°90°无
反射能量5%7%26%43%77%84%100%100%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増大而。
当入射角i大于等于°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由表格数据可知:图2中图线(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3)根据光路可逆,请猜想:若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发生全反射。
(选填“能”或“不能”)
34.(2018秋•梅列区期末)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在光屏上,调节光屏的位置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小楠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如果她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cm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清晰的实像;
(3)图乙中,如果把蜡烛移到44cm处,小楠同学必须在凸透镜(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五.解答题(共1小题)
35.(2018秋•泉州期末)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的银幕,表面都是白色而且是粗糙的,为什么?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学期期末复习:第4章《多
彩的光》习题精选(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解答】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因为红旗能够反射红光,所以红旗呈现红色,
而不是国旗发出红色的光或者白色的光,也不是国旗吸收太阳光的红色光,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A、“立竿见影”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看起来很浅,是由于光线通过水、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
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现象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解:由题意“坐在后排的小亮看不清黑板,必须要戴上眼镜才能看清”可知,小亮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选:C。
4.【解答】解: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当人逐渐靠近平面镜时,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从镜中观察到的景物范围将变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太阳、月亮、舞台的灯光中,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镜子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火焰、灯光、发光的萤火虫,自身都能发光,都是光源,故C正确;
D、太阳、灯光、波光粼粼的水面,波光粼粼的水面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注意黑色光线表示没有折射时的光线,红色表示折射后的光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到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B图为正确图形。
故选:B。
7.【解答】解:日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A、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水杯中的笔向上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解答】解:由于镜面光滑,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逆着手电筒的光线反射回;而白纸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正对着看的时候,镜子反射的光线射入人眼的光线多,所以较亮,而白纸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正对着看的时候射入人眼的光线少,所以白纸较暗。
从侧面看的时候由于白纸发生的是漫反射射向各个方向的光线都有,所以看到的白纸较亮。
故选:C。
9.【解答】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故乙图是远视眼的成因图;
要矫正远视眼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故丁图是矫正远视眼的。
故选:D。
10.【解答】解:潜水员看岸上的路灯,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1.【解答】解:
A、手影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B、花朵在水珠中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不符合题意;
C、高楼外的玻璃幕墙很刺眼,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解答】解:A、烛焰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D、烛焰所成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D正确;
C、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光线发散程度更大,像距不变,所以烛焰的像将变大,故C错误;
故选:D。
13.【解答】解: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梢,光线从岸上的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入射光线应该在空气中,故B、D错误;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C正确;
故选:C。
14.【解答】解:
①光年是光一年所走的路程,所以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故①错误;
①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故①正确;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静湖面上的“倒影”也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与物等
大正立的像”的规律是成立的,故①错误。
故选:D。
15.【解答】解: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对着镜子换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
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B。
16.【解答】解: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正确;
B、条形码黑白相间的条纹中,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条纹不反射光,故条形码的各个区域
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故B正确;
C、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成像之后,通过软件识别将光
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转换为数字信号,故C正确。
D、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此时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
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7.【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学生到镜面的距离为0.5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0.5m,镜
中的像离学生本人的距离为0.5m+0.5m=1m,
若该生向远离镜面方向移动了0.3米,则此时他距离镜面为0.5m+0.3m=0.8m,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
0.8m,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此时像的高度与原来相比将不变;
故答案为:1;0.8;不变。
18.【解答】解:(1)鱼生活在水里,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
(2)当白塔反射的光遇到水面时会再次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所以看见水中的白塔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19.【解答】解:
借用镜子在草地上拍出神奇的“空心人”照片,是光的反射现象,这神奇的“空心”现象是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虚像;故镜子中所成的是对面草地的虚像。
故答案为:平面镜;虚。
20.【解答】解:(1)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相对于显微镜的目镜,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显微镜,所以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
(2)小物体在水滴组成的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该虚像位于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人眼睛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是一个虚像。
故答案为:显微镜;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
21.【解答】解:小玲手持的是一个放大镜,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可知,放大镜能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所以用放大镜观察眼睛时(如图所示),眼睛到透镜的距离是小于焦距,即小于15cm。
故答案为:凸;小于;正;虚。
22.【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小明身高1.70m,故镜中他的像的高度等于1.70m。
他远离平面镜运动过程中,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7;不变。
三.作图题(共1小题)
23.【解答】解:作出点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连接AB′,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连接BO 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24.【解答】解:(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因焦距指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此时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处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60.0cm ﹣50.0cm=10.0cm;
(3)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刻线处,物距u=50cm﹣20cm=30cm>2f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减小了,则像距变大,则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变大了。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10.0;(3)缩小;照相机;右;大。
25.【解答】解:
(1)由图可知,∠FON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
(2)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的不足:只进行一次实验,不能得出普遍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
故答案为:(1)反射;(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等于;只进行一次实验,不能得出普遍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
26.【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实验时点燃的蜡烛比较亮,环境比较黑暗,点燃蜡烛和环境对比度比较大,蜡烛成像会更清晰。
(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3)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应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实验。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所以甲正确。
故答案为:(1)薄;较黑暗;(2)不变;(3)应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实验;(4)甲。
27.【解答】解:(1)如图甲,调整高度后,物距u=50.0cm﹣30.0cm=20.0cm,2f>u>f,v>2f,光屏应放在①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应用原理。
(2)图乙的情形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要看到图乙的情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即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小于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