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以《水资源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例作者:李建国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9年第7期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李建国
生态文明是高中自然地理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能使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中,都应该考虑到生态因素,如果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那么整个社会的平衡性就会被打破,所以,生态文明教育十分重要。
一、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有些教师只注重地理
知识的讲解,有些学生也只关注自己能在地理考试中得到多少分。
教师和学生都将高考放在第一位,没有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总体规划,从而造成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总体偏低。
例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教学中,教师重点对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全球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等知识进行讲解,却很少涉及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
在“水资源与人类社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强化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次要内
容来讲解,或者一笔带过,有些教师甚至直接忽略这部分内容,这就会使学生认为生态文明不重要。
这也是有些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偏低的重要原因。
二、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1.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讲解。
要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首先应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
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先学习水资源的定义,了解水资源的分布,通过与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径流资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的总径流量虽然排在世界前六位,但人均径流量却远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并且,由于降水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均,导致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
虽
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的情况,在时间分布上则春夏多、冬春少,年际变化比较大。
降水量的分布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的趋势,所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基于对我国水资源分布
情况以及出现这种分布的原因的了解,学生会明白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从而理解了为什么要
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而对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了水资源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引出“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例如,给出相关的地理图像,让学生探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我国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
在水资源
的开发过程中会用到各种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科技比较发达的现代社会,通过大型蓄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等,开采深层地下水,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以色列解决水资源问题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从以色列将水资源由“少”变“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将我国西北地区与以色列
进行比较,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强化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从而逐渐树立起生态文明观。
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时,会形成自己的观点。
学生可将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总结应该通过哪些方式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推荐一名学生发言。
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库,建设调水工程,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等等;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强化公民的节水意识,并改进相关的技术,提高工农业用水的重复使用率。
从不同方面着手,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既能减少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又能使水资源紧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综上所述,教师在加强环保与教学创新的情况下,应将生态文明教育合理地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中,使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