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师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一)关于背景
中国的 1962 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
写下过早期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因为已经提前冷寂和沉闷了,所以此时得以在其中掺入理智和清醒。
作者在这个时期被打成右派,在异常艰难的岁月里,诗人仍能执笔抒怀。
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体本身。
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当然他自己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
(二)作者年表
1950 年 4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
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3 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
1954 年开始发表诗作。
1955 年调青海省文联。
1958 年被划成右派。
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
1979 年平反。
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
(三)题目解说
《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短诗写于 1962 年 8 月,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点,可以按照“由外而内”的次序得出两种相互衔接、彼此相关的阐释和解读。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
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
诗题交待了作者所处的位置。
(四)朗读指导:
这.是/我此刻/仅能..
征服的/高度了: 语调深沉、饱满;“这”“仅能”重音 我/小心..地/探出..
/前额, “小心”重音,“探出”重读 惊异..于/薄壁那边 “惊异”重读,“那边”拉长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
的/太阳 “雪”重音,“彷徨许久”重读,“太阳”上扬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正”重音,“决然”要读出果敢的语气,“跃入”重
读,“引力”重读,“无穷”上扬
山海。
石砾../不时滑坡, “山海”下沉,“石砾”重音,“滑坡”下沉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
的/一派嚣鸣,“引动”重音;“上”“下”重读;“嚣鸣”拉长,上扬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军旅”重音,“喊杀声”下沉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
的罅隙。
“我”重音,“铆钉”重读,“揳入”重读,“巨 石”重读,“罅隙”语气深沉
一、全文分析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意象:太阳、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2.为什么要描绘这些意象?
明确:心象(情)+物象(美)=诗。
落日的动势和石砾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而“我”作为攀登者的动势却正好相反,努力向上;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也在竭力使我下坠。
由此可见,日落和滑坡等意象是用来表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的。
“雄鹰”“雪豹”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
“蜘蛛”则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
3.诗人在作品中是怎样呈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
探究:例如:“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
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
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
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而且在读者的生理上引发一种紧张。
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事实上也在竭力使我下坠。
千军万马般的厮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就决非易事。
4.《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这只蜘蛛有何内
血滴..,从撕裂..
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血滴”重读,拉长;“撕裂”重读;“渗出”语气凝重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
/与我为伍。
“啊”语调激昂高亢,“真”“有”重读,“雄
鹰”“雪豹”重读 在锈蚀..
的/岩壁, “锈蚀”重音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但有”重音,“小得可怜”重读,“蜘蛛”拉长 与我.一同/默享..
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我”重音;“默享”重读;“赐予的”拉长,上扬 快慰。
“快慰”语调轻松、舒缓
涵?
明确:①诗歌第一节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第二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
但小蜘蛛的出现,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诗人也由此领悟
二、中心思想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用峨日朵雪峰落日和岩壁上的蜘蛛等审美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描绘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三、写作特点
1、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反讽的表现手法。
深度反讽是诗人昌耀在冷寂沉闷中掺入理智清醒后,然后又兑进机智和幽默的结果,是他终于在时代之上占稳了自己的高度后豁达的心智和洒脱的情怀的结晶。
这样的反讽当然不只是昌耀诗艺的体现,而更是他居于高度之上的心理标记和明证。
2、运用视听结合,画面壮阔。
如描写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时用了一个婉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来表现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喊杀声渐远而去。
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
这种视听合一的手法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不但引发读者生理上的紧张,也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感。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抒情诗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诗句,跟图意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拨泥寻笋脉,扫地引蕉阴。
B.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C.漫天自成幕,扫地不用帚。
D.竹院逢僧话,山门扫地迎。
【分析】图画中有个人拿着扫帚在扫地,旁边放着一张簸箕。
A.“拨泥寻笋脉”不合要求。
B.符合要求。
C.“扫地不用帚”不合要求。
D.“竹院逢僧话”不合要求。
故选: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一本本好书,就如同跟一位位智者、贤者交流。
阅读它们,就好像是在聆听教诲或是在促膝谈心。
阅读,是现代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日常的、主要的渠道。
_____ _____领略到彼岸花开的盛景。
①因此有“读一批书”“读透一本书”的不同阅读方式。
②有时要同时读几本相关联的书。
③“读透一本书”,就是从“原意”而“思”而到达“意义”的彼岸。
④但有时阅读是翻阅式或跳读式。
⑤读一批书,就是同时阅读内容相似、相关联的一批书。
⑥读书,总要“时习之”,要领会原意并创获意义。
A.①⑥③②④⑤B.⑥①④②③⑤C.⑥④②①⑤③D.②③④①⑥⑤
【分析】文段侧重说明不同的阅读方式。
阅读待排序的六个句子,突破口在于①中的“读一批书”“读透一本书”,根据照应原则,⑤③应紧跟前后,并先⑤后③.这三个句子的语序是①⑤③,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
①中有词语“因此”,这是对前文的总结,故⑥④②放在前面。
④中有“但”,这是对⑥中所表达含义的转折,②与④并列。
故选:C。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辟鸿蒙,人类之初,亚欧大陆流传着许多想象奇特的神话传说。
稍加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神话里的每一个神都有其_____,而中国神话里的各路神仙各有不同甚至自相矛盾。
当然,很多神话传说已经_____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了,但是今天的人们依然能够从东西方各种神话传说之间寻找出_____的联系。
A.一脉相承淹没千丝万缕
B.来龙去脉湮没千丝万缕
C.一脉相承湮没盘根错节
D.来龙去脉淹没盘根错节
【分析】“来龙去脉”是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
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语境是西方神话里的每一个神都有来历,故选“来龙去脉”。
“淹没”是(大水)漫过;盖过;“湮没”是埋没。
语境是神话传说埋没了,故选“湮没”。
“千丝万缕”是有千条丝万条线连着。
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复杂,难以割断。
“盘根错结”是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
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
语境是东西方各种神话传说之间关系复杂,难以隔断,故选“千丝万缕”。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污染宣战,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B.志愿者已成为大型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故宫博物院自2004年开始,累计注册3000人次左右。
C.“法医神探”黄墁,2009年入警至今协助破获重大疑难案件70多起,她以细致的工作,还社会公平,还案件真相。
D.从枪杆子打天下、打开国门看天下到敝开胸怀迎天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就是怀揣着梦想走来的,我们仍要坚定地走下去。
【分析】A项,成分残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前缺少介词,可在“中国”后面加“以”;
B项,搭配不当,“人次”和“左右”不能搭配,可去掉“次”;
C项,语序不当,“还社会公平,还案件真相”并列短语排列语序不当,改为“还案件真相,还社会公平”。
D项,没有语病。
故选:D。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分析】A.是陈述句,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
B.冒号表示列举的时候应该是完全列举,后面也就不能跟“等等”,所以“如”后冒号应该删去;
C.括号应在引号外,括号内容只是注释引用语的出处而非引用语,所以不能在引号内。
D、正确;
答案:D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二.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徐凌,南朝陈时期的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既写了时间和地点,也描绘了一幅莽莽苍苍的关山图景,寄寓了客子身在边地思念亲人的幽怨情怀。
B.远在羁旅中的客子与家乡高楼上的思妇同望三五之月,满怀伤离之情,两地情感同书,互相映衬,思念深重。
C.诗中描写星旗云阵的方式与韩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地北风飞雪的方式虽不相同,却各尽其妙。
D.“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常用以抒写征人思妇怨离伤别之情。
本诗虽大体没有超出这一传统主题的范围,但蕴涵丰富,艺术个性鲜明。
(2)有人认为,最后两句表达思妇盼归之情,也有人认为表达客子厌战之意,还有人认为表达夫妇充满矛盾的内心,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答】(1)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写的,不是韩愈写的。
故选C。
(2)选择肯定“思妇盼归之情”,应抓住二三句中“客子”与“思妇”两个意象,最后两句应为客子与思妇对无法相见的怨恨,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选择肯定“客子厌战之意”,立足第四句“应”字,由此可看出本诗的主人公应是客子,三四句是客子在关山对家乡亲人的想象,所以“从军复几年”之“复”就是客子发出的对战事无休止的怨恨了。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1)C
(2)表达思妇盼归之情。
诗歌前四句分别从客子和思妇两方面表达思念之情,五六句则侧重家中思妇在三五之夜当窗对客子生活的想象,最后两句与上文呼应,写思妇对客子从军多年,遥无归期的怨愤,从而表达了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情感。
表达客子厌战之情。
诗歌前四句看似分别从客子和思妇两方面表达思念之情,但第四句中的“应”字表
明,思妇在秦川家中登楼盼归的情形是客子在远方想象中的情形,并不一定是实情,与一二句构成一虚一实的关系,加重对客子情感的抒写。
五六句写客子在关山抬头仰望看到的情形,最后两句是客子感受到浓重的战争氛围,从而想到从军多年,归家无望,发出的怨战情绪。
译文: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
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
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夕旅怀
李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飞”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
B.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
C.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
“谁能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
(2)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答】(1)C.“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理解错误,表现的是诗人无法归乡,在秋夜的失落和孤苦。
(2)“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以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写出无法归乡的愁苦;“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借明月抒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借景抒情,突出诗人的羁旅之愁、乡思之苦。
答案:(1)C。
(2)①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叫归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
②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
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山顶缆车
舒巷城①
它不能高飞
像那空中的铁鸟
它羁泊于山上
戴着铜缆的脚镣
于是它爬行
在倾斜的岁月间
看脚下的沧桑
于是它爬行
在十里的红尘边
看摩天楼上的斜阳
1979年
【注】①舒巷城(1921﹣),本名王深泉,香港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将系住缆车的钢缆比作束缚“铁鸟”的“脚镣”,表达了自我对现实的独特感受。
B.“倾斜的岁月”使抽象的时间形象可感,让人联想起缆车在倾斜的山坡间穿行的情景。
C.“山顶缆车”并非孤独的存在,它被置放于现代社会背景中,成为都市生活的见证者。
D.本诗以“红尘”“斜阳”等传统意象衬托“摩天楼”的高耸,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思考。
(2)“山顶缆车”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简要分析。
【解答】(1)D.以‘红尘“斜阳’等传统意象衬托了‘摩天楼’的高耸”分析错误。
红尘、斜阳常见于古人诗词,新诗作者也常常援用,以便使自己的诗作增添一些古色古香的情调,此诗却又另辟蹊径,特意让它们紧挨着二十世纪的“摩天楼”出现,这就在气氛上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并不是为了衬托“摩天楼”的高耸。
(2)诗中,写“山顶缆车”“像那空中的铁鸟”“戴着铜缆的脚镣”,它“不能高飞”,只能“羁泊于山上”,因此它是被束缚的象征。
它“爬行”“在倾斜的岁月间”“看脚下的沧桑”,诗人没有把山顶缆车孤立和静止起来,而是把它置于香港社会之中,使之成为当地社会的旁观者和见证人。
答案:
(1)D
(2)①“山顶缆车”是被束缚的象征。
它形如铁鸟,戴着“脚镣”,不能自由自在的飞翔。
②“山顶缆车”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或“组成部分”“见证者”)。
它历经沧桑,艰难爬行,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都市人的生活。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答题。
边庭落日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
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
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
③候月,《史记
•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
”④积石,山名。
指小积石,在今甘肃
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相提并论,从时空落笔,意味深长。
B.“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紧张丰富的边庭生活。
C.“精诚贯长虹”既是诗人即景抒怀,又照应诗题“边庭落日”。
D.全诗一韵到底,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洋溢着边塞征战的豪情。
(2)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解答】(1)A.“从时空落笔”错误。
边塞以北是一片茫茫沙漠,京城以东是一条曲折的灞水。
“紫塞”,亦可理解为夕阳下的关隘蒙上一层金紫之色。
这两句将关塞与京都相提并论,意指诗人身在边关,心在京城;也是指自己身赴北庭为的是报答朝廷的恩惠。
这是跨越空间的跳跃式表达手法。
故选A。
(2)首先可从诗歌选取的意象特点入手。
本题诗中选择的“紫塞”“流沙”“灞水”“沙蓬”“积石”
“龙剑”等意象都带有边塞的特点;从意境上来看,诗歌运用这些意象描绘出沙漠茫茫,烽火遥相呼应,河流冲涮着积石的苍茫画面,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符合边塞诗的特点。
从人物形象来看,诗中“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写自己辞去京城的官职,到万里之外的塞外从军,“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写的是为寻找水源,到处开凿道路,字里行间中表现出人物不畏困难、进取乐观精神风貌。
从表达情感上来看,诗中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由注释可知,“长虹”是用典,实际上“龙剑”也是用典,诗人借典抒情,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希望能够报答朝廷的知遇之恩。
答案:
(1)A
(2)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意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动,展示人物
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③在情感抒发上,“精诚贯长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斗志”“精诚”“君恩”,直抒胸臆,
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各题。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6. 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沙漠的船”和“有生命的山”写出了骆驼的特点:是沙漠中的运输工具,有高大的、蕴藏生命所需能量的驼峰。
B.“昂头天外”写出了骆驼的茫然无措“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写出了骆驼一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C.诗人用托物咏志的手法,是写骆驼,又不是写骆驼,抒发的是从骆驼形象引起的感受,表面咏物,实为言志抒情。
D.诗人暗示读者,过去需要骆驼精神,今天仍然需要骆驼精神,骆驼精神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巨大动力。
7. 虚实结合是第一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答案】6. B 7. 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类试题是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
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B项,“写出了骆驼的茫然无措”错误,依据“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可知,写的是骆驼的自信。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了解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
住题干关键词,然后结合诗句意思,把握诗句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答题。
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形象特点;虚写则是通过感受,想象,对比,映衬等手法间接渲染,侧面暗示与表现。
故第一节诗中,考生依据虚写实写的特点分析诗句,容易找出对应诗句。
【点睛】
诗歌鉴赏客观题常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三、语言表达
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使科技伦理监管的真空地带越来越多。
②一些案例表明,体制内监管的不完备和体制外监管的缺失,③很可能会导致科技伦理领域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
④因此,有必要构建体系严整的科技伦理监管制度,⑤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强化监管机构的横向联系,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⑥完成伦理规制和监管程序,使监管过程有理有据、有机衔接。
⑦应改进科技伦理监管制度,实现对新技术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的全过程监管,⑧实现对科研工作者伦理问题的终身追责,⑨有效防范违反科技伦理的事件不再发生。
【答案】第①句,“使”改为删掉;第③句,“和”改为“或”第⑥句,“完成”改为“完善”第⑦句,“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改为“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应用”第⑨句,“不再”改为删掉。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