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的规律提升教学品质

合集下载

以美育美向美而行——浅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以美育美向美而行——浅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以美育美向美而行——浅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美术教育也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高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等。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美育美;向美而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1引言高中美术课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各种艺术形式,如素描、国画、油画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本文就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2以美育美向美而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势2.1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在素质教育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有着很大区别,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应以“以美育美”为根本宗旨[1]。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的美术知识学习,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人体的结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人体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可以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美术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高中美术课程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渠道,在高中阶段通过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艺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美学理论和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此外,通过对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等进行欣赏与鉴赏,也能够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引言美术课作为一门文化艺术课程,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当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互动性、过于死板、创新性不足等。

因此,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以期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高中美术教育的关键环节,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应采取以下措施:1. 继续研究更新知识:教师应及时了解艺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参加艺术展览、研讨会等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 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开展常规的艺术欣赏与表现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教师应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开发,通过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研究兴趣和发展潜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改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环境的几个方面:1. 提供优质的教学设备:学校要配备良好的美术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绘画用具等。

确保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创作。

2. 创设鼓励创新的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在作品展示和评价上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信心。

3. 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应为美术课提供充足的时间,避免时间短缺导致课堂效果受限。

同时,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绘画作品陈列空间,让学生的努力得到展示和肯定。

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传统的美术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以下是一些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建议:1. 小组互动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2. 实践性研究:通过实践性研究活动,如户外写生、美术展览参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和参与度。

3.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互动教学,如利用PPT展示作品,进行艺术品鉴赏和评析等。

美的教育理念

美的教育理念

美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能力,而美的教育理念则是注重传授美的知识、品味和审美能力。

美是人类最高级的感知和表现方式,是一种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因此,美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美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品味的培养。

这不仅仅是对传统美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美学观念和文化传承的培养。

美学的本质是对人性的追求和探索,它具有普遍性,但又体现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

因此,美的教育要从多维度的角度来传授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

美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不仅仅是对美的感知和判断,更是对人生哲学的反思和探索。

注重美的教育可以从小学习生活中的美开始,比如颜色搭配、形状设计,再到大学时学习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索人生意义,了解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内涵。

美的教育理念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习美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将这种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学生应该具备开放、创新、包容的思维方式,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运用美的理念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的教育理念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

教师是美的教育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示范者,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美的魅力和内涵。

同时,也需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美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广阔而深邃的领域,它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注重美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更好地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让美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成长的贡献,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数学美“美”的原理及教学原则

数学美“美”的原理及教学原则

数学美“美”的原理及教学原则数学美“美”的原理在于数学的实践性、人的能动性、数学的美的属性,数学美的实践性决定了数学美的教学应“以学悟美以美激学”,数学史的教学要融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实践之中。

数学美实践性能动性美的属性以学悟美数学美“美”的原理是数学美教学最基本的问题,对数学美“美”的原理的认识,直接制约着数学美教学活动。

本文在对数学美的研究进行梳理后,从数学的实践性、人的能动性、数学的美的属性三方面论述了数学美“美”的原理,及应采取的教学原则。

一、教育层面数学美研究的梳理输入“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数学美”,自1992年以来,搜索到相关的论文为58篇。

梳理后得如下主要见解:形式说,数学美就是数学中美丽的图形、精炼的语言、简练的定理、公式;思想说,“数学的美,在于数学思想深刻之美”;属性说,数学美反映的是主体对数学对象深层结构及其相互间本质联系的认识,“逻辑真实性、形式化与抽象性、和谐统一性、简洁性才是数学美的本质属性”。

现实本质说,“数学美是现实美的反映,它是现实肯定实践的一种自由形式。

”价值说,“数学美是一种自由价值,模式是它的形式载体,模式蕴载着序,序反映了模式的自由价值。

”以上五种数学美的见解都有独到的视角,但笔者认为都缺少从数学的实践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数学家的活动是数学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一种数学实践,数学美的教学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一种实践。

二、数学美“美”的原理1.数学的实践性——数学美的本质数学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实践性。

任何数学实践都是对“真”的描述:“从数学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这个世纪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获得了数学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正确看法。

对于我们评述过他们工作的许多人说来,尽管没有讨论过他们的数学观点,但是像希腊人,Descartes,Newton,Euler和许多别的人,我们却说过,他们相信数学是真实现象的准确描述,并且认为他们自己的工作揭示了天地万物的数学设计。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但是,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却愈发地欠缺。

如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以达到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效果,是当今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合理的美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篇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真实性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性的,而教师在授课中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文关怀性的语言是可以唤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感受、去思考和去发问。

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地开发。

事实上,孩子们在学习与观察美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精彩、形象的语言描述,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类似于美的质感和美的形态,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表现方式,让美妙和神秘的形态跃然在纸上,从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等等中去启发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不仅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注重选取优秀的音乐、电影、绘画、设计等等领域的作品。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美学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开发。

当学生们在多样化的美学领域中接触到美,才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加强其对美文化的感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审美力,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识别美在不同的领域之中,真正地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

三、注重互动性教学的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配对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美启真 以美育人 以美激趣——高中政治课审美教学的作用及实施

以美启真 以美育人 以美激趣——高中政治课审美教学的作用及实施
易于接受的形式 作用 于学 生 的感 官 , 调 动了与右脑活动相关联的直觉 、 象 、 想 潜 意识等非语 言 、 非逻辑 、 情感 化 的东西 , 将形象思维与抽 象思 维相 结合 , 既训练 了学生的注 意力 、 观察 力 、 想象 力 、 记忆 力, 又训练 了抽象思维力 , 有助于智力 的 完善和发展 。 3 .培养个性 , 陶冶 品质 从学生 的心理过 程分 析 , 习 的过 学 程一方面是感 觉 、 思维 、 知识 、 慧相结 智
理论
利用情境创设 实施教学的理念 古 已
的原则
恰 当 的 情 境 能 使 物 理 课 堂 真 正
“ 起来 , 活” 使学 生 由“ 厌学 ” 愿 学” 到“ ,
道”, 进而乐其道 。 情感是 人们 审美 活 动 中最突 出 、 最 积极 的因素 , 治课 的 审美 教学 也离 不 政
用 。国外 也有 许多教育家在教学理论 与 实践 中留下了对教学情境的思考 。如古 希腊 教育家苏格 拉底 的“ 婆术 ” 常常 产 ,
爱, 从不感 兴趣 到感 兴趣 。要使 课 堂教 学更 为有效 , 必须讲求 一些 教学策略 。 就
在 物理课堂教学 中, 创 设情 境 ” “ 是 物理教学 中常用 的一种策略 。本文 拟对 物理教学情 境的创设进行一些探讨 。

师生 交流要 畅通无 阻 , 课堂气氛要轻
待 , 满爱心 ; 扬及 时恰 当, 充 表 批评 人 情 人理 ; 评价 现实时 , 对正义要 满怀热情 地 赞扬 , 对邪恶要 不 留情 面地 批判 ……这
种美的 情感 如 春 风 化 雨滋 润 学 生 的 心
松愉悦 。教 师不 能高 高在上 , 尊重 学 要 生的主体地位 , 尊重学生 的个性 ; 要察 言

美育教育——聋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

美育教育——聋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

[】诗 可 以 兴— — 古代 宗教 、 理 、 学 与 艺 术 的 美学 阐释 》 5《 伦 哲 . 安徽 教 育 出版 社 . 0 .1 2 30 . 0
作 者 单 位 : 安 市 第 二 聋 哑 学 校 西
塞. 三 二l 生 丝 塑
参考 文 献 :
… 《 国美 育 思 想 简史 》 仕伦 . 中 . 钟 中国社 会 科 学 出版 社 2 0 . 08
这种 以重视 民族气 节 , 自由 、 为 真理 、 人类解 放事业 而英勇献 身
的思想 境界是美 的 ;先 天下之忧 而忧 , “ 后天 下之乐 而乐 ”这 种 , 忧 国忧 民、 私无 畏的高 尚生活情趣 是美 的 ;我坚信 , 界上 赞 无 “ 世 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 的,因为马克思 主义 是科学 的” 这 ,
教 育 新 论
美育教 育
— —
聋 校 思 想 品德 教 学的核 心
王 才
_ _ J
【 摘
要】 美育教 育 , 素质教 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 是 是培齐全 面发展人 才的一个 不可或缺 的环 节, 具有 净化心灵 、 冶情操 、 陶 Nhomakorabea完善 品
德 的 教 育 功 能 。 育 利 用 美 的 形 式进 行 教 育 , 高 分 辨 美丑 、 恶 的 能 力 , 深 刻 地 影 响 学生 的 思 想 感 情 , 美 提 善 并 引起 内心 的共 鸣 , 学 生 爱 美 使 恶 丑 、 善 拒 恶 , 制没 落 、 废 的 思 想 情调 和庸 俗 生 活 方 式 的侵 蚀 , 成 高 尚 的道 德 和 情 操 。 因此 , 以说 : 育 教 育 是 聋 校 思 想 品德 从 抵 颓 养 可 美 教 学 的核 心 。

美术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

美术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

美术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一、教学模式的改进。

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如在讲授《水墨画》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让美术课回归生活。

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其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疑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助燃剂, 在美术课堂中,设置并提出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探索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动力。

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设疑,提出启发性问题,步步诱导,层层点拨,促进思维,从而解决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疑难问题。

二、丰富内容形式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三、乡土教材的利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

如写生课不妨带学生装去热闹的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

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美术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和美课堂”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和美课堂”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和美课堂”建设的三个着力点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课堂生态。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提出了建设“和美课堂”的理念,希望通过塑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情感、审美教育入手,创设富有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构建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让他们自由快乐地成长。

总体说来,和美课堂有4个方面的特质:一是和谐。

和美课堂首先是和谐的课堂,是教学双方与教学要素相互之间协调、融洽的课堂。

和谐课堂的价值追求,就是营造和谐氛围、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乐学、会学、渴望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和美课堂”争取体现“五和谐”:教学氛围和谐、教学目标和谐(体现“三维”要求)、学导互动和谐、过程环节和谐、共性个性和谐。

二是智慧。

智慧是和美课堂的内在要求。

课堂要体现智慧,教师必须关注“五性”:1.规律性: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智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因材施教,做到人人有进步,个个能发展。

2.敏锐性: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课堂的变化,精于观察学生的反应,让一切在视线内,让所有在掌握中。

3.灵活性:教师要有机智,对课堂有足够聪明的预设,对课堂各种突发事件能做出明智处理,自然得体,从容大度。

4.创新性:教师要勇于反思,大胆创新,注重生成,不断精进,用智慧驾驭课堂,用创新提升品位,用特色追求卓越。

5.艺术性:教师善用教学艺术,促成师生良性互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乐于创造并分享课堂教学之美。

三是高效。

在这方面,和美课堂的基本表征是“五注重”:1.注重“三度”:课堂活动指向思维密度、思维深度、思维高度的培养,师生智慧碰撞,共同收获。

2.注重层次:全体学生当堂达标、部分学生超前达标,基本问题当堂解决,拓展问题基本解决。

3.注重质量:师生互动愉悦,过程流畅,目标达成,课堂检测合格率、优秀率高。

4.注重减压:课前导学与课后作业适中,学生课业负担不重。

5.注重发展:知行统一,发展思维,拓展有度,激发潜能。

锻造美术学科教学的品质

锻造美术学科教学的品质

锻造美术学科教学的品质如何提升美术教学的品质,作为我们现代教师追求的目标而存在着。

许多时候,高品质的教学不仅能够去除学科中的杂质,挖掘出引人入胜的知识,呈现它的亮白;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课程知识,最终进化为学生的主体知识。

笔者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一直主张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将学生的人格和美术的课格融合起来,呈现出独特的思想之美。

下面,笔者就美术课如何以审美为中介,谈谈按照美的规律如何锻造美术教学的品质:一、以审美为中介,锻造教学的活动品质通常,美术活动设计融入了审美因素,课堂才能塑造成一门真正的艺术。

采用“美的形式”组织活动,帮助学生体悟美。

教学中,只有唤醒学生倾情投入其间,才能让学生获得生命成长的最佳教学情境。

也只有在如此润泽的情境中,美才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如在以“让社团活动成为一种教育生长力”为主题的市社团课展示中,我执教了一堂集美术与电脑技能于一体的公开课《世博在我身边》。

如何让学生轻松获得这些技能,还能从中获得乐趣,我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

首先,我播放《海宝来了》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交流:“你们认识卡通片中的这个形象吗?他叫什么名字?”“谁能说说海宝的长相?”“海宝的色彩呢?”结果,学生结合场景各抒己见,交流创意:“海宝在跳草裙舞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海宝是帅帅的迪克牛仔,骑着马儿逛世博场馆。

”“海宝和小朋友一起过大年啦。

”“海宝穿着傣族的衣服和人们一起享受泼水节,他一定也很想受到别人的祝福。

”通过实践我感觉到,采用学生熟悉的方式切入,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展开,基于学生的基础进行提升。

学生就会在润泽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获得丰富的体验。

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悄无声息地把自己“藏”起来,隐藏自己,凸显学生,用一个个有趣的活动,把学生引入到体悟美术的情境中去,让他们在开放的舞台上展示个性的自我。

二、以审美为中介,锻造教学的生活品质与人平等对话,与自己倾心交谈,这是生活的本质。

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美育

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美育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美育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需要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做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具有审美性,这不仅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加强美育的渗透,把真、善、美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政治审美需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

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值得关注。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美育的必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

社会愈进步,文明愈发展,人们的爱美之心越强烈。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日俱增,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地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满足和享受。

这已成为我国人民普遍的社会心理,因此美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地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

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更为敏感、强烈和执著,他们不仅用美的标准选择服饰和生活用品,欣赏美的艺术和体育比赛,而且以审美的眼光衡量事物的价值,自觉地参加各种审美、创美活动。

青少年学生十分强烈地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他们渴望欣赏到教育美,在审美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

这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也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种趋势。

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美的追求和利用很不自觉,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教学方法简单灌输,教学手段陈旧单调,学生的情绪体验很不愉快,致使他们逐渐滋生厌学、弃学的念头。

教育教学活动应充分体现“教育立美原则”

教育教学活动应充分体现“教育立美原则”

三 、 学过 程 应 充分体 现 “ 育过 程 中 , 该 怎 样 体 现 出教 育 立 美 呢 ? 应
“ 阳 底 下 最 光 辉 的 事 业 ” 太 。 我 们 之 所 以 构 建 教 育 立 美 原 则 , 因 为 教 育 活 动 的 本 是
创造 性人 才。 根 据 马 克 思 的 “ 也 按 照 美 的规 律 来 塑 造 ” “ 会 的 人 和 社
这 种 爱 心 交 融 自然 缩 短 了 师 生 之 间 在 心 理 上 的距 离 , 学 使
生 “ 体 ” 教 师 “ 导 ” 间 建 立 了 一 种 和 谐 、 容 的 关 主 与 主 之 相 系 , 形 成 了 一 种 具 有 创 造 性 的整 合 力 量 。 并 教 育 实 践 证 明 , 数 成 功 的 教 学 , 切 深 受 学 生 欢 迎 无 一 的课 , 不 渗 透 着 师 爱 美 的 感 染 力 。 无
则 ” — 教 学 活 动 渗 透 着 师 爱 美 的感 染 力 , 分 挖 掘 并 表 现 美 的 教 学 内 容 , 择 美 的 教 学 艺 术 , 用 富 有 美 感 的 教 学 语 — 充 选 运 言 , 现 教 师 美 的 仪 表 形 象 , 教 师 的 乐 教 美 和 学 生 的 乐 学美 中 , 现 德 育 美 、 育 美 、 育美 、 表 在 实 智 体 劳技 美 。
教 育 是 塑 造 人 的 神 圣 而伟 大 的 社 会 活 动 , 人 又 需 按 而 照 美 的 规 律 来 塑 造 。 无 数 教 育 实 践 证 明 , 少 年 的 心 灵 需 青 要 美 来 滋 润 , 少 年 的 人 格 需 要 美 来 塑 造 , 少 年 的 智 慧 青 青
需 要 美 来 激 发 , 少 年 的 全 面 素 质 需 要 在 美 的 主 旋 律 中 培 青 养 起 来 。一 句 话 , 秀 的 教 育 教 学 效 果 需 要 美 来 推 动 , 优 创

提升高中美育质量的工作总结与建议

提升高中美育质量的工作总结与建议

提升高中美育质量的工作总结与建议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高中阶段,提升美育质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提升高中美育质量工作的总结与建议。

一、工作回顾1、课程设置的优化过去,高中美育课程往往被视为副科,课时安排不足。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增加了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的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艺术教育。

同时,还开设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如书法、摄影、舞蹈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提高美育教学水平,学校加大了对美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艺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还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美育教师,充实了师资队伍。

3、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参加艺术比赛等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4、校园文化的营造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书画展、音乐会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艺,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取得的成效1、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通过一系列的美育措施,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许多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同时,艺术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1、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仍需提高尽管在课程设置和活动开展方面做出了努力,但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仍对美育存在偏见,认为其不如文化课重要,导致美育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一定阻力。

试析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

试析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

试析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情感等感受,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学因素不仅仅是指教室的布置、教材的选择,还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试析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环境的美学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整洁、明亮、布置合理的教室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更好的心情去接受知识。

在美的环境中学习,会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环境也应该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空间的布局,这些都是体现美学因素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布置和配色,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从而更好地融入学习。

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设备和教材选择也是体现美学因素的重要方面。

精美的教材和丰富的教学设备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使用美观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领会课程知识,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备的多样化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也是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

教师应该懂得如何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语言的美感,让学生在舒适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美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美的存在,增加对知识的情感投入。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素质也是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

学生在学习中也要注重对美的感知和表达。

他们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对美的感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

而且,学生在学习中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让自己在美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用美的规律提升教学品质——“和”而生美

用美的规律提升教学品质——“和”而生美
是 相 互补 充 、 互 克 制 的 。 谓 “ 相 所 以他 平 他 ” “ ” 是 相 之 和 ,
着 她 的笑 脸 , 觉得 那 就是 最 美 的 番 茄 太 阳” 这 句 话 在 文 ,
中反 复 出 现 , 味深 长 , 意 可作 为 串联 全 课 的 主 线 。 师 要 教
引 导 学 生 联 系 上 下 文 进 行 研 读 ,体 会 明 明 的 笑 容 之 “ ”笑 意 之 “ ” “ ”从 而 感 受 双 目失 明 的残 疾 女 美 , 纯 之 真 ,
规律提升教 学品 质?我们通 过本专题的策划 , 以期让大家有所 思考 , 有所行动 , 走向 美的教 学境界 。


0~




jj
6/ 教育 江苏
“ " 生 美 和 而
■ 盛新凤
[ 键词 ] 关 融通 与 美 的 生成
语文本来 是美 的 : 的辞 藻 、 的音韵 、 的意境 、 美 美 美
融通之和” 其关键 。 是
所 谓 “ ” 是 指 相 安 、 调 , 持 矛 盾 对 立 面 的 和 和 , 协 保
谐。 中华 民族 “ 中” “ 和 ” 尚 、贵 的思 想 由来 已久 。 学 善 辩 博 的 西 周太 史 史 伯 早 于 孔 子 两 百二 十 多 年 就 提 出 “ 同 ” 和 论 , 出 :夫 和实 生 物 , 指 “ 同则 不 继 。 ” 自然 界 各 种 事 物 都
异 事 物 的相 互 配 合 、 互 协 调 . 对 立 的 事 物 达 到 统 一 相 使
与 和谐 。 “ ” 生 物 过 程 中具 有 平 衡 矛 盾 、 调 关 系 的 和 在 协 作用 。
综 观 时下 的小 学 语 文 教学 ,极 化 现 象 非 常 严 重 : 教 与学 , 与 生 , 与 练 , 师 讲 内容 与 形 式 , 言语 与 情 意 , 至 工 乃

美育工作要求

美育工作要求

美育工作要求
一、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每位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应相机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二、学校实施整体性美育,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贯彻美的原则,按照美的规律,精心布置校园,教室,尽可能发挥形象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美的乐园”。

三、一门学科都有丰富的审美的因素。

学校的美育应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

教师要从美的角度,挖掘教材内容中审美教育的因素,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形成。

四、学校美育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也应重视课外美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施美育。

根据美育要求,学校成立合唱队、舞蹈队、竖笛队、书法、美术、围棋等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小组。

五、学校每年元旦前举行艺术节。

六、学校每学期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去,使学生认识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表现自然美,创造艺术美。

课堂教学中的“美”

课堂教学中的“美”

课堂教学中的“美”课堂教学中的“美”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人类创造美表现美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美,创造美,展现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学效果,“美”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追寻的目标。

因为美好的事物能给师生的身心带来愉悦和享受,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况且“美能启真,美能导善,美能怡情”。

所以,美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最能撼动人心和最富教育性的力量。

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美就像五颜六色的火柴棒,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激情,而且可以引燃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成功。

所以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与教育质量,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创造精彩而成功的课堂,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美,充分挖掘和增添教学过程中美的因素,注重课堂教学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让课堂教学美起来!一、教师的仪表美讲究外在美、仪表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更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受学生的喜爱,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美好的仪表有利于学生“亲其师”,所以说教师的外在仪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还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甚至影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教学效果,况且教师这种职业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仪表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会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教师的仪表包括教师的服饰、容貌、姿态、手势、发型、表情等方面。

教师的衣着服饰最起码的要求是符合自己的身份并做到得体、大方、整洁。

仪表不能造就一个人,却可以改变我们的心境,增添教学的美感,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激情,更加精彩。

二、教师的人格美教师的人格不仅影响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职业发展,还影响学生的道德品格和全面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育人格的作用。

提升教师教学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教学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教学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学品质是教师素养在其教学行为上的综合反映。

构成教师教学品质的要素是教师素养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它们共同决定着教师教学品质的优劣。

提升教师教学品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提升师德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首先就要提升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发展的首位,把热爱学生作为师德建设的灵魂,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提高育德能力,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培养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品质。

在教书育人、共建和谐校园中促进教师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和调适的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教师形象,积极的教育状态、规范的教育行为、较好的教育实绩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促使教师最终发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二、提升专业知识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具有真善美的心灵,热爱教育事业和较强的育人责任感外,还应具有丰富的教师专业知识。

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

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基于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

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等,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换言之,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做到“专才”。

同时,还必须掌握与教育行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富于时代特征的思想信息和科技信息,从而达到既能融会贯通本专业知识体系,又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扩大知识视野,做到“全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美的规律提升教学品质(2010-9-24 10:25:00)魏星老师魏星策划策划人语:教学是一门行为科学,更是一门行为艺术。

艺术,展示的就是一种美。

我们听一些教师上课,感到赏心悦目,甚至于回味无穷,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美的力量。

优秀的教师上课,都有意识、无意识地按照美的规律,以审美为中介来提升教学品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的情感为本、以人的本质力量为本的现代课程特征。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的“功利主义”“应试教育”依然广泛存在,教学成了“异化的劳动”,不是向上提升,而是向下压抑孩子的全面发展。

集中地讨论教学中审美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么,美的规律是什么?课堂教学应该有怎样的美学追求?怎样用美的规律提升教学品质?我们通过本专题的策划,以期让大家有所思考,有所行动,走向美的教学境界。

●前沿视线什么是美的规律杨九俊什么是美的规律?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

美的规律,最早是马克思提出的。

在我国无论哪个美学家讨论审美和美的规律,都要引用到马克思年轻时候写的一部书——《l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这个手稿不是讨论美学问题的,但是他提到审美规律,提到美学的问题:“动物只是按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今天美学界很多的讨论,都是从这样一个理论的原点出发的。

马克思这部著作中,关于美、关于审美,我们今天不去引述,他说的这些话究竟包含着什么意思,学术界有很多说法,因为“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的现象是并存的。

但据我个人来看,什么是美的规律呢,按照马克思的意思,大概有这样几条是相互联系的:美的规律是与自由的创造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强调创造美的劳动不应该是异化的,不应该有非常难受的功利目的。

所谓异化劳动,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劳动者感觉不到劳动的亲切和愉快。

也许大家都看过著名演员卓别林参加演出的电影《摩登时代》,在影片中,人与机器完全一样,人也是整个机器的一部分,人的身体进入机器,随机器的转动而转动,人已经成为非人这虽然是个喜剧,里面有许多夸张,但夸张的背后是生活的真实。

“工业化”使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就是人的“断片化”。

所以,美的第一条规律,就是这种劳动不是异化的,它包含着一种自由的创造,如果没有这种自由的创造空间,美是不会生长的。

比如一定要强迫你把今天这节课上好,还能期望你在这节课去创造美吗?比如说,你总是考虑马上要有考试,考试的结果将会影响到奖金。

有的孩子学习不是为理想,不是为明天,甚至不是为自己,我听到有的孩子讲,快要中考了,他在家跟父母发火:“你们要注意啊,我不是为我自己学的,纯粹是你们要面子,要我考高分的。

”这样的孩子,他的学习中还能有很多美吗?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可以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中来体会这个意思。

美的规律一定要和我们内在的精神需求联系在一起。

我这种工作、我这种学习是我自己认定的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比如有的老师非常喜欢做老师,离开课堂他就非常难受,这种精神需求,包括孩子的学习,如果成了他主动的、积极的、内在的精神需求,那么他和美的规律就靠得更近一些。

美的规律和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相联系。

我们有精神的或者情意的需求,比如文艺创作找到一个合适的意象,这个时候,美就产生了。

美的规律很难说清楚,但是根据马克思的思想:第一,不是异化的劳动;第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第三,是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能够达到一种内在的统一。

但是不等于说这就是美的规律,我只是说它们与美的规律相联系。

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能碰到很多,比如过去的样板戏,很难说它有什么美的规律;比如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与学。

在文艺创作中,这样的例子更多,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李清照的一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最后三句是非常有名的。

当她把这首词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的时候,赵明诚觉得这首词写得很好,非常有味道,于是他不辞劳苦,连夜写了50首《醉花阴》,并把李清照的这首也放进去,然后“匿名”处理,把51首词拿去给别人看,评价哪一首最好。

他的朋友看来看去,认为只有一首写得最好,这一首恰好就是李清照的。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第一个是真情实感的问题,因为赵明诚是“玩”文学的,他夫人在词中寄托的是一种思念,是精神内在体验的表达。

赵明诚故意想看看自己的词作有没有达到夫人的水平,这时候他已经不是一种自由的创造,而是一种异化的劳动。

而李清照呢,她是一种自由的创作,她有一种精神的需求,同时她的精神找到了最能表达她情感的意象。

比如最后,看到菊花时顾影自怜,人与菊花融为一体了,把这种感情写到了极致。

所以,用这个例子可以说明,美的这三条规律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内在的统一。

怎样用美的规律塑造课堂?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理解来追求。

比如,强调“创造”这个因素,课堂就要向四面八方打开。

南帆先生有篇评论叫《散文向四面八方打开》。

他说的意思是,散文是一个最自由的文体,但我们看到的文章,都有很多的束缚,创造很少,散文仍然是封闭的,其实你打开了去创作,它仍然是散文。

在教学中,教学主体打开了,教学关系打开了,教学资源打开了,教学评价打开了,才能释放孩子的创造力。

又如,强调“精神”因素,课堂要弥漫一种温暖的气息。

就是让教学行为带有一种情感温度,润泽的课堂才会产生。

这种情感的温度不仅仅指爱学生,这个温暖首先强调一种博爱、一种情怀、一种面向所有鲜活的个体,走进课堂时不是一个班的学生在等我,而是一个一个的张小军、李小明在等我,我知道他们大概有什么样的情感和知识需求。

其实教学的东西从根本上还是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

所以杜威说,知识是情感汪洋中的一杯水。

我们讲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讲“情”。

王国维说,美学即情学。

再如,强调“统一”因素,我们就要追求课堂的融通之美。

让我们有意识地运用美的规律,让孩子们在美的课堂里能得到很好的成长。

●教学实践“和”而生美盛新凤[关键词]融通与美的生成语文本来是美的:美的词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

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美的情感。

好的语文课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

怎样按照美的规律来教呢?追求“对立统一”的“两极融通之和”是其关键。

所谓“和”,是指相安、协调,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

中华民族“尚中”、“贵和”思想由来已久。

博学善辩的西周太史史伯早于孔子两百二十多年前就提出“和同”论,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自然界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补充、相互克制的。

所谓“以他平他”之“和”,是相异事物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使对立的事物达到统一与和谐。

“和”在生物过程中具有平衡矛盾、协调关系的作用。

综观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极化现象非常严重:教与学,师与生,讲与练,内容与形式,言语与情意,乃至工具与人文,等等,总是在孰轻孰重、或多或少中令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难以准确把握,以至于无所适从。

语文教学一直行进在“一分为二”、“对立斗争”的崎岖小路上,在发现了某一方面问题而需要作些纠正的时候,往往只看到它的不好,予以彻底否定,这就会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结果便出现另一种新偏向。

总之,语文教学有了太多的“对立斗争”的认识误区,而缺失“对立统一”的“两极融通之和”,不和则不美,要努力追求“和”的境界,课堂因“和”而“美”。

语文教学“求和生美”是理想的境界追求。

中国传统美学追求适度之美与协调之美,笔者窃以为语文课堂只有坚持“适度原则”与“协调原则”,才能克服极化矛盾,达致和美之境。

“融通”可以化解“极化矛盾”,在极化反应中生成新质。

“两极融通”指两极融合流通、贯通,相互渗透,生成新质。

从大的方面讲,我们要追求雅俗共赏的优课观、显隐结合的学习观、主客相生的师生观、言意相谐的性质观。

这“共赏、结合、相生、相谐”之境,便是“两极融通”之果。

不同体裁的课文的教学,我们也可以用“融通之和”的思想达到美的课境,比如:写人文章——表里融通。

阅读写人文章,关键是透过人物外貌探究人物内心,使人物形象在读者的视野中“表里融合”。

我们可以从描写人物外表的语言切入,通过朗读、感悟不断在头脑中“塑像”,塑有形的外在形象之像和无形的内在精神之像。

如《番茄太阳》一课,主人公明明乐观、开朗、善良、纯真的美好形象如何能在读者脑海中形神兼备?还是得抓重点语段,从“表”入手。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意味深长,可作为串联全课的主线。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研读,体会明明的笑容之“美”,笑意之“纯”“真”,从而感受双目失明的残疾女孩明明笑容的纯真、美好。

当明明天使般的纯真笑容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的时候,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章的结尾,从明明的话中(长大了要把自己的腿给“我”)感受她的心灵之“善”。

至此,明明的外表美和内在美合而为一。

明明的形象能在读者心中“表里融合”,关键是那句“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叙事文章——事理融通。

叙事文章,情、理往往蕴涵在事件中,教学抓手在哪儿?应紧紧抓住事件中耐人寻味的细节,品味其背后的“情”与“理”。

教《老人与海鸥》一课,可锁定几个细节展开教学,如老人喂海鸥的细节:老人在喂海鸥时,“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

我们可以想象,老人走,海鸥起,老人放,海鸥落,海鸥顺着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组成一幅动态的白色画面,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立体乐谱。

看似海鸥顺着老人的节奏起落,其实是老人顺着海鸥的节奏在放食。

当海鸥落时,老人放,海鸥起时,老人走,老人和海鸥配合得是多么默契!这份默契来源于老人对海鸥天长日久的呵护和照料。

老人和海鸥一起奏出了一首美妙的乐曲。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和谐的图画啊!这画面的背景是“爱”,是人与鸟之间真挚的“情”。

诗词文章——语言与意境融通。

诗词类文章,体会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在外显的语言与作者的情感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快乐的少女郊宴图,整首词只有33个字。

但“无一字不精,无一字不妙”。

“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大自然图卷:太阳快下山了,一轮红日挂在天边,远山、近水、小亭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余晖中。

一群醉而忘归的少女,“误入藕花深处”,在“争渡,争渡”的慌乱与兴奋中,“惊起一滩鸥鹭”。

寥寥数语,意味无穷!教学中,可先把文本“读胖”,读成三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再归纳、分析,把词“读瘦”,读出“词眼”(“暮”“醉”“误”“惊”“记”等);最后品出“景醉”中的“人醉”“心醉”,“鸟惊”(惊飞)中的“人惊”(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