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吟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
YUWEN KETANG
教师·TEACHER
031
2021年2月Feb.2021
一、古诗文吟诵教学的理论依据(一)古诗文的语言文字特点
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一种文字,具有自己的整体性。

语言学家严学窘曾指出:“汉字是一个整体,形、音、义三个要素相互联系、制约、协调,处在合乎规律不可分割的关系之中。

造字是有义亦有音,有音亦有形;识字是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

一字必兼三者,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证明,必须交错互求,才能揭示汉字的全部内容。

因此,只有把汉字的音、形、义三者贯通起来,了解其原音、初形和本义,才能掌握其变异、孳乳的迹象。

”每一个汉字都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只单单看它的构造、形态,那是远远不能体会到它的深意的,必须调动耳、鼻、口、舌、眼等感官,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它们的妙处所在。

吟诵,就是充分地调动我们感官和情感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文的意境、内容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情绪。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音乐性的一种文字。

正如苏联著名诗人吉洪诺夫所言:“只有用音乐才能传达出中国语言的声音,只有用音乐才不会把它损伤;从这声音里,可以隐约地听见钢铁的沸腾,猛虎的低啸,奔流的浩荡。

”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也曾如此赞美汉语之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

”汉语的这种音乐性和韵律之美,是需要用声音去诠释的,而吟诵可以清晰准确地演绎出每一个汉字的声韵之美。

“诗言志”,吟诵诗词文赋,情到深处便会“舞之蹈之”。

古典诗词文赋的韵律是根据汉语的音乐性特点创作而成的,语音的和谐、音调的起伏、平仄的相间、开闭口音、韵字的筛选,以及叠音、象声词等的使用等,都是古之文人创作诗词文赋所要斟酌推敲的地方,所以说每一篇古诗文都有自己
独特的音乐之美,而这种音乐之美、声韵之魅,只有吟诵才能够最准确、完整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生理学依据
目前,一般人所开发的大脑能力还不足10%,很多人的左右脑使用并不均衡,千百年来,人们更多地习惯使用左脑进行抽象思维和记忆,如思维记忆语言文字、公式、符号等,而右脑的形象思维和记忆功能则闲着,或只起被动的辅助和衬托作用。

现行的初中古诗文教学模式,更多的也是让初中生利用左脑去思维记忆语言文字的内容,而吟诵则充分开发了右脑的感觉领域,利用音乐、旋律、节奏等手段调动右脑的形象思维和记忆功能。

采用吟诵的方式吟咏古诗文,读起来有节奏感,若再搭配音乐伴奏,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美感。

不再如传统的背诵古诗文的方式,是被动式、死记硬背的左脑低效记忆,而是调动起了身体的各个感官,就如同唱歌,没唱几遍,歌词就被自然而然地记住了一样,这是利用右脑潜意识的高效记忆。

因为吟诵可以让古诗文中的文字在右脑当中产生画面感,并带有浓厚的个人情绪色彩,可以说形成了无意识记忆、情绪型记忆,这种记忆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牢固地保留在大脑中。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认为,美妙的音乐可以打开通往超级记忆的情绪通道。

用心灵财富训练,只要花费5%的时间就能完成60%的学习任务。

吟诵教学是充分发挥出古诗文的音乐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地利用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用声音去诠释古诗文的音乐之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其内容,体会其情感。

(三)心理学依据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
古诗文吟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
吴鹏杰
摘 要:文章阐明了古诗文吟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

首先,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一种文字,具有自己的整体性。

其次,汉语是世界上最具音乐性的一种文字。

吟诵,是一种接近于唱的读书方式,可以清晰准确地演绎出每一个汉字的声韵之美。

根据古诗文的语言文字特点,或者汉字和汉语的独特性,古诗文吟诵的教学模式相较于其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同时,吟诵教学是充分发挥了古诗文的音乐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用声音去诠释古诗文的音乐之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其内容,体会其情感。

所以,在初中阶段进行古诗文吟诵教学是有其必要性和优越性的。

作者简介:吴鹏杰(1978—),女,山东烟台人,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五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9-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1)06-0031-02
关键词:吟诵教学;理论依据;重要意义;初中语文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五中学,山东 青岛 266035)
语文课堂0322021年2月
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学生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学生的思维能以命题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

此阶段学生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规则。

也就是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逐渐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对教师、家长和教材都开始抱有怀疑的态度,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式,必定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吟诵是一种相对独立和独特的读书方式,充分尊重着每个读者的自我感觉,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感受,正如叶嘉莹老师在《吟诵、背诵与传统文化教育》中所言:“吟诵不是歌曲,没有固定的调子,所以每个人吟诵的调子都可以不一样。

”由此可见,吟诵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充分发挥传统“诗教”的教化作用,引导初中生从古诗文中汲取精华,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古诗文吟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古诗文吟诵教学的必要性
徐健顺老师指出,“汉语诗文的声音形式,或者说语音形式,或者叫诵读方式,共有五种:唱、吟、诵、念、阅。

百年来,我们忽视了古诗文的声音形式,教学和研究都只是管字义的内容,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声音本身也是有着自己的含义的,而声音的吟诵则包含了三层含义:①字面意思;
②声韵的意义;③吟诵者个人对诗文的理解”。

声音本身是有自己的含义的,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合作的小说《文心》中也有着对重读不同则含义会发生变化的叙述:“王先生在纸上作一小小的·号,说这是某字须重读的符号。

随即写出三句同样的文句,分别加了·号:张君昨天曾来过吗?张君昨天曾来过吗?张君昨天曾来过吗?他问道:‘这句疑问句,可有三种读法。

你们看,如果叫人回答,是否相同?’‘不同……’”从这段文字我们也可以看出,把重读音节放在不同的字上面,的确就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所以要想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必须听到说话人的声音。

古诗文的声韵,包括了诸如押韵、格律、入声字、开闭口音等很多内容,都需要在吟诵中表现出来。

这些声韵的意义也可以通过吟诵的方式更好地展现出来,这种双向的表现是现代朗诵或者朗读所无法企及的事情。

孔子曾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文字其实是无法真正地记录语言的,因为语言归根到底是一种声音,是需要用耳朵听的,要听说话人的口气,要听说话人的语音,更要听说话人的声韵表达。

古诗文教学,需要吟咏,才能够真正体会声音的音韵意义。

吟诵者本身的理解,也是声音含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吟诵者在面对同一首古诗的时候,最初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吟诵,每个人吟诵的调子可能是不一样的。

而且同一首诗,很有可能吟诵得多了,吟诵的调子也会改变,因为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同,在反反复复的吟诵过程中,理解又会逐步加深,所以说反复吟诵的过程也是吟诵者自己自觉学习,主动思考,不断地理解品味的过程。

正如赵敏俐老师
在《咏诵》中所言:“吟诵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声音表达方式,是将汉语诗文的声音之美、意蕴之美,通过‘吟’或者‘诵’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强化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正确且深刻地理解声音的三层含义,不仅可以更好地明白汉语声音的魅力所在,更是吟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诗文吟诵教学的优越性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笔者想,此处所言的“熟读”绝对不是默读,必定是发出声音来的吟和诵,是通过声音的诠释去理解每首诗歌的含义,用声音的诠释牢牢地将诗歌印刻到脑海当中,才能做到“不会作诗也会吟”。

吕君忾先生认为:“吟诵是吟咏、吟读、诵读的统称,表示读者要用低缓的声音,把感情带入作品中与作者同悲喜、共忧乐,这是读诗文最正确的方法。

”笔者同意他的观点,他的观点有力地证明了用声音去诠释古诗文的优越性。

吕君忾在《格律诗词常识欣赏和吟诵》中说:“行义和音义是汉字的生命和灵魂,缺一不可。

”只有通过吟诵,我们才能够将诗词文赋中的句读、语调、语气,还有情绪等信息以乐感的形式记忆下来,不仅便于理解,而且能做到历久不忘,随着年岁的增长还会更深刻地理解其内容。

在徐健顺老师进行老先生古诗文吟诵采录的时候,经常会有老先生在吟诵完了之后流泪的情景,那时候,他们会说这首诗、词或者文把自己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用声音去诠释古诗文的优越性。

徐健顺老师曾和笔者说过,采用吟诵教学的方式,不能流于表面,而应该更好地深入学生的内心,国学教学更多的是为了育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简单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立志,过成功的人生、精彩的人生。

这里的成功和精彩是广义上的成功和精彩,只要是有价值的就都是成功和精彩的。

人一定要有那么一股劲儿,一股精气神儿,这也是吟诵教学应该带给学生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2008.
[2]吕君忾.格律诗词常识——欣赏和吟诵[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4]徐健顺.什么是吟诵[J].小学语文教学,2014(3):
21-23.
[5]赵敏俐.吟诵 [N].光明日报,2016-4-14(8).
[6]叶嘉莹.吟诵、背诵与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博览,
2014(2):52-53.
[7]吴 蔚.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