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历史坐标上的沉思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达标检测试题
说明:主观题部分直接在答题纸上作答,考试时间结束只收答题纸。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羽扇纶.巾()还酹.江月()樯橹
..()()舞榭.歌台()金戈.铁马()孙仲.谋()
赢.得()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奉之弥.()繁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洎.()牧以谗诛革灭殆.()尽
胜负之数.()或未易量.()食之不得下咽.()
鼎铛.()逦迤
..()()
..()()锱铢
骊.()山廊腰缦.()回突兀.()囷囷.()
妃嫔媵.()嫱直栏横槛.()雪霁.()
辇.()来于秦剽.()掠滥.()竽充数
2. 文学常识、名句默写: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词又称_______,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_______”或“_______”。

(7)词的篇幅比较短小,人们习惯上按字数将词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8)宋词习惯上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派,相应的代表词人,前者有_______、_______等,后者有_______、_______等。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②数.见不鲜(成语)
B.①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②暴.秦之欲无厌
C.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D.①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不咽也②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4. 下列句子,书写正确的一句是()
A.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故不在战矣。

B.以地侍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尽。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患患
..在好为人师患:毛病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D.洎.牧以谗诛,某某为郡洎:等到
6. 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
..百倍②思厥先祖父
③存亡
..孤危
..之理④可谓智力
⑤至于
..
..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颠覆,理固宜然⑥弟子
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A.③⑥
B.①⑤⑦
C.②③⑤
D.③④⑥
8. 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毕.(完了)蜀山兀.(比喻山秃)日益骄固.(顽固)
叫.(呐喊)函谷举.(被攻破)直栏.横槛(栏杆)
奢.(奢侈)尽锱铢
..(乐曲弹奏的声音)
..(极言细微)管弦呕哑
一.(统一)族.秦者(秦氏家族)几千万落.(座、所)
9. 下列短语中“负”与“负栋之柱”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负负负
....重任
10.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几世几年,剽掠差参
....,多于周身之帛缕
C.楚人一炬,可怜
..自哀,而后人哀之
..焦土 D. 秦人不暇
11. 与“夫晋,何厌之有”的“夫”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夫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C.夫.战,勇气也。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按要求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六王毕,四海一.②骊山北.构而西.折③燕赵之收藏
..
..,韩魏之经营
④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A.①/②④/③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③/⑤/⑥
13.下列各句没有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 )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某某路。

14.下列句子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B.樯橹灰飞烟灭
C.羽扇纶巾,谈笑间D.气吞万里如虎
1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洎牧以.馋诛
③杳不知其所之.也④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1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始于唐,盛于宋。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六国论》的“论”都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C.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D.《阿房官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18.下列诗句朗诵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某某路
1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最佳的一项是
A.批判X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X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X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X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X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X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X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六国论》节选文字,完成20—23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某某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D.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可谓智力孤危
B.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暴霜露,斩荆棘
2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围绕着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秦”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

B.第二段用比喻论证的手法,用“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形象地写了假如六国能并力抗秦的结果,总结了历史教训,为后文评论现实做了铺垫。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六国的形势和北宋的形势做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D.文中“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词的运用,让文章在具有雄辩力量的同时也富有充沛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深深忧虑。

2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二)阅读下文,回答24~20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管弦呕哑,。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4.在划横线处补上原文。

2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6.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X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
27.“谁得而族灭也”中的“得”字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沿用。

找出与这个“得”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心得体会B.不得不如此C.你得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D.得到好处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29.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30.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①作者总结六国与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②从上述行文中,我们可看出作者写赋的用意是什么?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1-34题。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某某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弊某某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X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X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窃怪天下之诸侯窃:私下
B.韩、魏塞秦之冲冲:冲击
C.而蔽某某之诸侯蔽:掩蔽
D.以阴助其急阴:暗中
3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为作者批评六国的错误做法的一组是(3分)
①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②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
③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④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⑤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⑥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由读史引发对六国灭亡的思考,借此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六国灭亡皆因它们不了解天下的形势。

B.韩、魏两国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秦国得韩魏则得灭齐楚燕赵之势,齐楚燕赵失韩魏则失保国家之势。

C.第三段列举秦某某用X雎、商鞅先收韩魏的策略的史实,说明商鞅等人明天下之势,暗含对齐楚燕赵四国的批评。

D.第四段通过比喻论证再次指出:不了解天下大势,没有采取厚韩亲魏的策略是六国相继被秦国吞并的原因。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5分)
(2)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5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
3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蜂房水涡,。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舞榭歌台,。

(6),,人道寄奴曾住。

(2009某某卷)
(7),,。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9)《氓》中“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句以桑叶来比喻女主人公当时的境况,从而引出后文的情感抒发。

这里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的表现手法。

(10)诗人杜牧痛感晚唐统治阶层的腐败奢靡,撰写了许多诗文,其中“,用之于泥沙”(《阿房宫赋》),“,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等文句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愤慨,体现了其忧国情怀。

3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某某过贾谊宅
X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X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某某的时候。

⑴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⑵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
37.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
①经过20年的调查,科学家发现他们拥有的财富超过其他人的总和
②他认为,目标越远大,人生就越容易成功
③美国行为学家吉格勒提出的“吉格勒效应”可解释这一现象
④美国科学家发现,仅4成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
⑤此外,目标更远大,动力就更足,离成功也更近
⑥因为这些人知道自己的起点和目的地,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38.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

(4分)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3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以鲁迅的身份给书局写回信。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委婉,不超过40字。

(4分)
20世纪30年代,某某有家书局发稿子按字数算稿费,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

有一次,这个书局收到了鲁迅寄来的稿子,既没划分段落,更无一个标点。

书局无可奈何,只得写信给鲁迅:“请先生加一加新式标点符号。

”鲁迅回信说:“。

”书局只得把标点符号也算稿费。

六、写作:
40.春天,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春天,五彩斑斓,花儿绽放。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

春天无处不在,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春的气息。

于是,我决定去寻找春天……
请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发现春天”的片段,不少于4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