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考语文 专题训练十九 散文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专题训练十九散
文阅读
一、(广东广州2011届高三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市张抗抗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

地很平,一马平川。

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的波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灰黄……
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的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

皱褶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

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

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令戈壁越发地一览无余。

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

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

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抑或是海,灰蓝色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

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

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

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海市。

司机回答。

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
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心的介绍。

就只差停车下车,自己徒步大漠,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

——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

司机显得有些幸灾乐祸。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

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

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依然烟波浩渺、树影幢幢,美得充满诱惑。

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

旋即,晴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

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

我走那么
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

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

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
戈壁是单纯的。

在这片单纯得近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妄的希望。

可是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呵,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

浇灌、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1.文章的题目是“海市”,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戈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机说“我们”的运气不错,为什么“我”心里却觉得“酸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我”看“海市”的经过和感受,其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广东江门2011年普通高中高三调研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琴牛汉
春二月,刚吃过晚饭,天就暗黑暗黑的了,星星出的还不全。

风不大,可冷冷的很有气势。

祖母手扶羊圈门口那棵老枣树,兀立着,面朝南边的天,她不住地在张望和谛听。

乌鸦从头顶掠过去,只听哇的一声,却看不见飞的影子。

但我心里知道,祖母正在张望着什么,谛听着什么,因为我也正朝那个方向痴痴地望着听着。

每年一到这个季节,这个时刻,我父亲在五道庙前,要把海琴和点亮的灯笼,一块向已经稳在高空的风筝送上去。

点亮的灯笼,红光闪烁,如果与风筝一块升空,肯定当下就着了起来,不但灯笼烧光,怕还得祸及风筝。

因而只能等风筝升在空中,稳定了之后,才有可能送上去。

可是怎样把点着的灯笼送到高高的风筝那里去呢?这就得靠海琴。

海琴,形状似展开双翅的蝴蝶,是用纸和竹制作成的,上面描绘着彩色的图案。

为什么叫海琴?为什么不叫蝴蝶琴,而叫海琴?最初我都不明白。

问过父亲,他回答说:“你只要看过听过海琴升到风筝那里一回,你就全明白了。


海琴的上端,在两翼之间,有一个铁丝做的环套,可以连在风筝的绳索上,海琴的下端挂着灯笼。

一旦灯笼里的蜡烛点着了,热气上升,从灯笼顶部的空洞冲冒出去,直冲着海琴的两翼,产生出浮力,海琴带着红灯笼,便沿着绳索,歌唱着向上升去。

父亲对我说:“把耳朵贴着绳子。


我把耳朵赶紧贴向绷得像弓弦的绳子,果然便听见海琴抚着绳索,奏出了非常奇妙的大海的音乐,不同于板胡,不同于笙。

仿佛是一群炸窠的蜜蜂,嗡嗡地护着蜂王,在天空旋飞。

又仿佛觉得不是一根绳索在弹奏,而是弹着无数根弦子。

可能上边风紧的缘故,声音越听越响。

等到海琴和灯笼升到风筝那里就停下来,变成一颗红的星悬在空中,漆黑的夜空上,只有这一颗星微微地在摇动。

琴声并未消失,还在不停地演奏着,只是没有上升时那么洪亮罢了。

其实,耳朵不贴着绳索,也能听到海琴演奏的音乐,全村的人坐在房子里都能隐隐地听到,就像滨海的人都可以听见海韵。

“看,送海琴和灯笼了!”孩子们在小巷里嚷嚷着。

祖母望着天空摇动着的红灯笼说:“今天的灯动荡得厉害,恐怕风筝不好收下来。

”她担心儿子的胳膊又要疼几天。

假如风大,收风筝时需要几个男人的力气,才能把风筝拽下来。

灯笼里的蜡烛一旦烧尽,红亮的星星就陨灭了,只听到海琴的寂寞的叹息。

父亲扎的风筝是附近几个村庄最大的,是人形的“天官”风筝,足有丈把高。

用的绳子是麻的,浸过蜂蜡,这是为了让海琴能快捷地上升,并且演奏出的声音清亮一些。

童年时,我没有见过海,但我从海琴声中听到了大海美妙的旋律。

后来,我见到大海,大海的涛声当然比海琴的声音要雄浑得多,但是它并不能代替我童年的海琴,即使是交响乐,也淹没不了海琴声音:
嗡嗡,嗡嗡……铮铮,铮铮……
令人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之后,再没有看到有人在夜里放风筝,并且把海琴和红灯笼从地上升到天空。

……
(选自《牛汉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并说明这段文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说说文中画线部分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写作主旨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广东惠州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会思想的芦苇赵丽宏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

久违了,朋友!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

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

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

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

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

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

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

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我们先在地上挖洞,再将芦苇集束成捆,一段一段接起来,扎成长十数米的芦把,慢慢地插入洞中,深藏地下的沼气,会沿着芦把的空隙升上地面,积蓄于土灶中,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在灶口燃起一簇蓝色的火苗,为贫困的生活增添些许温馨。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件无比奇妙的
事情。

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

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

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

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

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

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

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

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

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

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

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

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

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

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

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

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

然而我的担心大概是多余的,只要泥土和流水还在,只要滩涂上的芦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的生命绝迹。

我的故乡,也将因为有芦苇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发,永葆它的天生丽质。

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

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

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1.文章的标题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原文,请简析画线句子中“抚慰”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可本文作者对“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的另义理解吗?试作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广东广州花都区2011届高三年级调研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翻浆毕淑敏
那年,我从西藏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10天,到了一处戈壁。

正是春
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一个人。

浑身是土的人。

他穿着一件尿碱黄色的旧大衣,拎着一个姜黄色的破袋子,袋口绑着一缕骆驼黄色的绳子。

“我不是找死。

我要搭车。

我得回家。


“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子已经坐满,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司机楼子。

我蹲大厢板就行……我爱人生孩子了……没有奶……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赶不回去,孩子就饿死了……”
为了那个女婴,我一咬牙说:“你上车吧。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

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一天突然消失了。

原来是个知青,化装成可怜的人,拦了师傅的车。

上车后把师傅杀死,甩在沙漠,自己把车开回了上海。

从此我们车队绝不搭任何不认识的人。


我立刻心里一沉。

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晕中,那个土色的男子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击得嘭嘭作响。

“他好像有点冷。

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

”我说。

“再仔细瞅瞅。


这一次,我看到搭车人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

车速接近极限。

我从小洞窥探,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要跳车的,现在车速这么快,他若是跳下去就是找死。

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汹涌澎湃,车速减慢了。

大厢上的人也很灵敏地觉察了速度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在他的右脚残忍地踩下去的前一秒,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大厢板上的男人,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几乎被卸成零件。

“最低也是个脑震荡。

看他还有没有劲头偷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那男人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那边,他扎在小米口袋上的骆驼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到了。

”司机干巴巴地说。

到兵站。

这是我们今晚的宿营地,那个贼娃子住的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人挽着他的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不过个把时辰,他苍老得分辨不出年龄了。

除了原有的赭黄之外,脸上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小女儿喝不上米汤,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看着他准备赶路的蹒跚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那个土黄色的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负重荷的样子。

我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它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中。

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

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选自《毕淑敏文集》,有删改)
【注释】翻浆:指春暖解冻的时候,地面或者道路出现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文中描写搭车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负重荷的样子”,为什么会“不负重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三次写到“骆驼黄的绳头”,这样写分别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与司机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共同点?作者这样写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深中、省实、华附、广雅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婚姻鞋毕淑敏
婚姻是一双鞋。

先有了脚,然后才有了鞋,幼小的时候光着脚在地上走,感受沙的温热,草的润凉,那种无拘无束的洒脱与快乐,一生中会将我们从梦中反复唤醒。

走的路远了,便有了跋涉的痛苦:在炎热的沙漠被炙得像鸵鸟一般奔跑,在深陷的沼泽被水蛭蜇出肿痛……
生活是一条无涯的路,于是人们创造了鞋。

穿鞋是为了赶路,但路上的千难万险,有时尚不如鞋中的一粒砂石令人感到难言的苦痛。

鞋,就成了文明人类祖祖辈辈流传的话题。

鞋可由各式各样的原料制成。

最简陋的是一片新鲜的芭蕉叶,最昂贵的是仙女留给灰姑娘的那只水晶鞋。

不论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姻缘,最美妙的是和谐。

切莫只贪图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

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脚。

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许许多多的人却常常忘记。

我做过许多年医生,常给年轻的女孩子包脚,锋利的鞋帮将她们的脚踝砍得鲜血淋淋。

粘上雪白的纱布,套好光洁的丝袜,她们袅袅地走了。

但我知道,当翩翩起舞之时,也许会有人冷不防地抽搐嘴角:那是因为她的鞋。

看到过祖母的鞋,没有看到过祖母的脚。

她从不让我们看她的脚,好像那是一件秽物。

脚驮着我们站立行走。

脚是无辜的,脚是功臣。

丑恶的是那鞋,那是一副刑具,一套铸造畸形残害天性的模型。

每当我看到包办而蒙昧的婚姻,就想到祖母的三寸金莲。

幼时我有一双美丽的红皮鞋,但鞋窝里潜伏着一只夹脚趾的虫。

每当我不愿穿红皮鞋时,大
人们总把手伸进去胡乱一探,然后说:“多么好的鞋,快穿上吧!”为了不穿这双鞋,我进行了一个孩子所能爆发的最激烈的反抗。

我始终不明白:一双鞋好不好,为什么不是穿鞋的人具有最后决定权?
旁的人不要说三道四,假如你没有经历过那种婚姻。

滑冰要穿冰鞋,雪地要着雪靴,下雨要有雨鞋,旅游要有旅游鞋。

大千世界,有无数种可供我们挑选的鞋,脚却只有一双。

朋友,你可要慎重!
少时参加运动会,临赛的前一天,老师突然给我提来一双橘红色的带钉跑鞋,祝愿我在田径比赛中如虎添翼。

我褪下平日训练的白网球鞋,穿上像橘皮一样柔软的跑鞋,心中的自信突然溜掉了。

鞋钉将跑道锲出一溜齿痕,我觉得自己的脚被人换成了蹄子。

我说我不穿跑鞋,所有的人都说我太傻。

发令枪响了,我穿着跑鞋跑完全程。

当我习惯性地挺起前胸去撞冲刺线的时候,那根线早已像授带似的悬挂在别人的胸前。

橘红色的跑鞋无罪,该负责任的是那些劝说我的人。

世上有很多很好的鞋,但要看适不适合你的脚。

在这里,所有的经验之谈都无济于事,你只需在半夜时分,倾听你脚的感觉。

看到那位赤着脚参加世界田径大赛的南非女子的风采,我报以会心一笑:没有鞋也一样能破世界纪录!脚会长,鞋却不变,于是鞋与脚,就成为一对永恒的矛盾。

鞋与脚的力量,究竟谁的更大些?我想是脚。

只见有磨穿了的鞋,没有磨薄了的脚。

鞋要束缚脚的时候,脚趾就把鞋面挑开一个洞,到外面去凉快。

脚终有不长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开始成熟的年龄。

认真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鞋吧!一只脚是男人,一只脚是女人,鞋把他们联结为相似而又绝不相同的一双。

从此,世人在人生的旅途上,看到的就不再是脚印,而是鞋印了。

削足适履是一种愚人的残酷,郑人买履是一种智者的迂腐;步履维艰时,鞋与脚要精诚团结;平步青云时切不要将鞋儿抛弃……
当然,脚比鞋贵重。

当鞋确实伤害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
1.本文以“婚姻鞋”为标题,是读者和评论者都认可的一着妙棋,你觉得此题究竟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本文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来写的“红皮鞋”和“红钉鞋”,其实与标题“婚姻鞋”并无关联,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广东六校联合体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级第二次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秋天的音乐冯骥才
你每次上路出远门千万别忘记带上音乐,只要耳朵里有音乐,你一路上对景物的感受就全然变了,在音乐撩拨你心灵的同时,也把窗外的景物调弄得易感而动情。

你被种种旋律和音响唤起的丰富的内心情绪,这些景物也全部神会地感应到了,它还随着你的情绪奇妙地进行自我再造。

你振作它雄浑,你宁静它温存,你伤感它忧患,也许同时还给你加上一点人生甜蜜的慰藉……它使你一下子看到了久藏心底那些朦胧模糊或被时间湮没了的感受,于是你更深深坠入被感动的旋涡里,享受这画面、音乐和自己灵魂三者融为一体的特殊感受。

秋天十月,我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

朋友送我一盒新翻录的“秋天的音乐”。

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

开端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的描述秋天,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受里了。

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

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

从麦茬里裸露出的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

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

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

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

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

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

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

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

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甩到后边……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

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铜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

来不及分清这是音乐还是画面变换的缘故,心境陡然一变,刚刚的忧愁一扫而光。

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它不过在寒飙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远远山坡上,坟茔,在夕照里像一堆火,神奇又神秘,它那里是埋葬的一具尸体或一个孤魂?既然每个生命都在创造,另一个生命离去,什么叫做死亡?死亡,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转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为了再生而奉献自己的伟大的死亡啊……
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

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有删改)
1.本文描写了秋景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