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概述
本节共计9个问题(重点7个):
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起源于两个母体的不同视角:心理学和社会学.
3.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4.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5.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6.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哲学思辨(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经验描述(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与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即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
实验社会心理学
7.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伦理原则.
8.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调查法(访谈,问卷法)和档案法(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
9.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和精神分析.一,社会化
二,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三,自我,身份与自尊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本节共计19个问题(重点15个):
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
3.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4.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和参照群体.
5.社会化的分类: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
6.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7.角色理论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研究和解释个体的行为及其规律.
8.社会角色分类: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自觉角色和不自觉
角色.
9.角色扮演含有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要素.
10.角色失调的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
11.自我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美国学者詹姆斯.
12.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主我与客我镜我
13.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
概念
14.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15.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生理自我(8个月到3岁),社会自我(3到13,14岁)和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
16.身份: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决定的自我认同.与角色的关系: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在地位身份中,角色就是由身份决定的行为期待.
17.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和契约性.
18.自尊: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19.自尊的影响因素: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一,社会知觉
二,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三,归因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本节共计
1.社会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行为原因知觉三个方面.社会认知
2.影响因素: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情绪.
2.图式,亦称范型,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主要作用:影响注意选择,记忆,自我知觉和人际知觉.
4.印象与印象形成: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为印象形成.
5.印象形成的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样例激活效应
6.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
7.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形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模式和中心品质模式.
8.印象管理,也叫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与印象形成的区别
9.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人所好.
10.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11.行为原因: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控制点理论
12.归因原则: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和协变原则.
13.影响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和时间因素.
一,社会动机概述
二,主要社会动机类型
三,社交情绪
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本节共计5个问题
1.社会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与自然动机相对,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2.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3.主要社会动机类型:亲合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侵犯动机和利他动机.
1.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2.基本的社交情绪种类:社交焦虑,嫉妒,羞耻与内疚.
一,态度形成
二,态度转变
三,态度测量
第五节态度
本节共计9个问题
1.态度: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2.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和稳定性.
3.态度的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个成分.态度的ABC
4.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和认知功能.
5.态度的属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和外显度.
6.态度的形成:依从,认同和内化
7.态度转变模型:
一沟通概述
二体语沟通
三人际关系概论
四人际吸引
五人际互动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
本节共计15个问题
1.沟通: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2.沟通的结构: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和背景.
3.沟通的功能:获取信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满足需求;减小冲突;协调群体内行动.
4.人际沟通的分类: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5.沟通网络:正式网络: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和Y式;非正式沟通网络:流言式,集束式和偶然式.
6.体语即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
7.人际关系: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其特点是: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
8.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四个阶段: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流.
9.奥特曼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有一个特例:在没有任何关系时可以完全的自我暴露,比如网络聊天.
10.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
11.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提出,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三种需要,六种取向,童年经历.
12.人际吸引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13.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熟悉与邻近,相似性,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
14.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
15.多伊奇的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一,从众
二,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三,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第七节社会影响
本节共计13个问题
1.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特点有三;群体压力可以存在,也可以是想像的;个体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无意识;自愿性.
2.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和反从众.
3.从众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和群体凝聚力.
4.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因素,个体人格因素和情境的明确性.
5.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的在场形式有实际在场,想像在场和隐含在场. 结伴效应观众效应
6.与社会促进相反的是社会抑制(社会干扰).任务难度是决定因素.
7.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评价与否是决定因素.
8.模仿: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9.模仿的意义:是学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
10.模仿的发展: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对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
11.暗示的分类:来源上,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目的上,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关系上,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效果上,暗示和反暗示.
12.社会感染的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
13.社会感染的类型:个体间,大众传媒和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一,爱情
二,婚姻
三,离婚
四,家庭
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
本节共计12个问题
1.爱情的定义: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其特点是:相异性,成熟性,高级性,生理性和利他性.
2.依恋,利他和亲密是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之处.
3.爱情的发展四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和制度化.
4.爱情的六种形成:浪漫式,好友式,游戏式,占有式,实用式和利他式.
5.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斯坦伯格,亲密,激情和承诺.
6.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夫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经营
7.现代社会婚姻的动机:爱情第一,繁衍第二,经济第三.
8.夫妻关系的类型:爱情型,功利型,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建设型,惰性型,失望型和一体型.
9.心理冲突往往是离婚的原因和前奏,离婚是心理冲突激化的结果.夫妻心理冲突包括:需求不满,价值观不一致,远离的"自我",性差异.
10.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面对面交往较多;最为亲切和深刻.
11.家庭结构模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
12.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性的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的功能,教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和休闲与娱乐功能.
13.家庭的生命周期: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和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