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8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南阳师范学院/金胜兰
【摘要】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o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划分,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通顺、严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 差异性 翻译策略
一、引言
语篇衔接在语篇构建及语篇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及差异,对英语学习和英汉翻译至关重要,而且采用恰当的语篇衔接手段能够使语篇结构严谨,语义连贯,清楚表达作者观点。
因此我们将着重探讨英汉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及差异对比,为英汉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1.照应。
Halliday 和Hason 把英语中的衔接分为五类: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
其中词与所知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指称衔接,也称照应。
英汉指称类型没有明显差别,都有人称、指示、比较三种类型的指称和照应,但不同的是英语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显然高于汉语。
英语中有定冠词,汉语中则没有。
汉译英常常需使用定冠词表示所指,这是我们极易忽略的问题。
例如:A :香蕉在哪里? Where are the bananas? B: 在那边Over there.汉语中虽未指明A 要什么香蕉,但香蕉是“主位”,是话题,它存在于A 和B 的共识之中。
所以译文一定要用the 表明指称意义的确定性。
另外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不在意主语,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主语是一句之主,不可或缺。
又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隐含曲折,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较简单直接,汉语中常出现零式指称(zero-anaphoric)现象,英译时往往需要增补主语或其他词以明朗照应关系。
例如: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小会觉,就到了北京。
We ate half a jin of roast chestnuts, had a nap and soon arrived in Beijing. 从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句法,达到篇章衔接、语义连贯的效果,译文增添了主语we.
2.省略。
省略(ellipsis)指的是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表达简练、紧凑、清晰的一种修辞方式。
省略是语言使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英语注重形合,在省略时,往往利用其动词变化的时态等方面来实现。
但是在汉语中动词并没有时态的变化。
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于英语中根据上下文而省略的动词和形容词,(句子成分,因为省略的也可能是其他成分,不止这两种。
)根据
汉语的习惯转换为重复或替代。
例如:For better or for worse, education in China isn ’t what it used to be.。
No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n ’t (what it used to be)either.后面一句中为了避免重复,省略了表语在翻译成汉语时,我们应将省略的部分还原出来,如下:改善了也罢,变坏了也罢,总之中国的教育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仅如此,科技发展也和以前不一样来了。
3.替代。
韩礼德和哈桑(1976)认为替代指用替代形式来取代上下文中的某部分,因此替代词只是形式。
其语义要从上下文中的替代成分去索引。
替代形式与被替代成分之间的这种预设关系使得整个语篇前后衔接起来。
使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更为简练、紧凑、清晰,使新信息更为突出。
他们把替代划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和分句性替代。
替代从量上考察,汉语替代出现的频率低于英语,在多数情况下,当英语使用替代时,汉语则选择使用重复原词(或原词的一部分)和照应。
如在名词性英汉互译时,根据语法及行文表达的需要,可采用直译、重复或省略法酌情译之。
如:l don ’t like white envelopes 。
I like yellow ones .我不喜欢白信封。
我喜欢黄的。
“ones ”替代了“envelopes ”,汉译时,“的”,替代了“信封”,相互照应。
4.连接。
汉语为语义型语言,着力考究字与语义及其相关关系,注重内容的意会性,因此汉语总的来说是意会性语言,也就是说段落内的连贯更多的是依靠语义,依靠句子表达的事件的内在联系,内在逻辑联系来实现连贯的。
但是英语语篇事件不完全是以自然时间和因果逻辑安排的。
因此它必须用语言手段给每个事件定位,使语篇中各事件关系明确、层次分明。
因此英语语篇中多使用连词将各种信息连接起来达到语篇的连贯。
与其它所有衔接手段相比,连接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别最大的一种。
例如:Then he swam to the shore after spending the whole night in the water. During that time, he covered a distance of eight miles. Early next morning, he saw a light ahead. He knew he was near the shore because the light was high up on the cliffs. 这段话可以清楚看到英语形和的特点。
因此在翻译时,先要理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相互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同时要注意连词的翻译,有些连词不必翻译,应符合汉语的习惯。
参照译文如下:他在海里游了整整一个晚上,游了八英里,才快游到海岸上。
到了次日清晨,他才看到前面有光。
峭壁上,灯光高照,他意识到他已经靠近海岸了。
5.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接应机制之一,它通过词汇选择、组织和聚合建立衔接关系。
语篇在成其为篇的过程中经历了“字——句——段——篇”的一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词汇起到了基础而关键的作用,没有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
翻译实践中的不可译性
西安思源学院/李宁艳 罗刚峰
【摘要】在翻译实践中,翻译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会引起某些方面的不可译。
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一对相关的术语。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分析不可译的现象来探索不可译的原因。
由于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语言之间的转移自然就存在着不可译性。
因此,在翻译实践中,翻译工作者应该尽量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实现文化的传递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可译性 不可译性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与国之间文化的交流,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当然,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同样被给与了更多的关注。
尽管在翻译实践中不可译性现象微乎其微,但它却不容忽视。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不可译的现象,探索导致不可译现象的因素。
为了弥合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之间的鸿沟,作者通过分析不可译现象力求在翻译实践中给读者一些建议。
二、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凡事皆有两面性,翻译同样如此。
众所周知, 翻译就是把某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
那么, 在翻译中不可准确地再现, 就是不可译性。
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中, 原文的某些语言现象在译文中无法表达, 另一种语言又恰好缺乏相应的形式既能表达出该意义又能表达出所要求的该形式的某些特征, 不可译的现象就必然会出现。
当然,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问题与人们对于语言的特征、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的理解紧密相关,二者是一对相关的术语。
然而,不可译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对的,仅在少数情况下是绝对的。
作者认为在翻译实践中,以下几种情况是不可译的。
三、不可译的现象及分析
1.古诗的翻译及分析。
例1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ataract on Mount Lu
Li Bo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以上译文版本出自于专家笔下,也有它的奇妙之处。
但当读者读到原诗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时,以下景色在读者面前油然而生。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可见中国古诗的意境给读者心中留下了一种朦胧的、含蓄的美的感觉。
然而,在英语版本中,读者很难体会本诗的内涵意思。
更不用说,后面几句的强大气势在英文中无从体现。
因此要在两种语言中体现同样的意境,要把诗的一切从一种语言植入另一种语言,要把原诗把原诗的思想、感情、意境
词汇,整个篇章就无从谈起。
词汇衔接手段在各类语篇题材中占所有衔接手段的48%,研究衔接手段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研究词汇,而且研究书面语篇的衔接也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研究语篇中的词汇模式,词汇衔接对实现语篇连贯显得尤为重要。
词汇衔接可由词汇重复来实现。
词汇重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它既可衔接语篇,又可起到突出主题、加深印象的修辞效果。
不同的是,一般说来,英语原词重复比汉语多,主要原因是英语词汇有曲折形式,而汉语中则没有。
(英语同一词汇的重复没有汉语多,汉语喜重复,英语则极力避免同一词汇的重复使用,除非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这样论述与下面例子吻合)。
而且,英语中广泛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上义词和下义词达到连贯的效果。
与之相比,汉语在词汇手段上多使用原词重复。
将英语翻译汉语时,往往将原文中的同义词等还原成原词重复。
例如: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have spared no expense to ensure that the other side can not contemplate a first strike. The Russians have developed land-based missiles that trundle about the country on trucks and railroad cars making it impossible to locate all of them at the same time.文中三个词the Soviet Union、The Russians、the country属于同义词,都是指苏联,在翻译成汉语时,可以使用原词重复,而不应该机械地翻译成俄国人和这个国家。
三、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语篇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并且分析了英汉在使用衔接的差异,为英汉翻译提供了借鉴。
同时,译者要充分意识到英汉语篇在衔接方式的异同,尊重和顺应语篇的衔接规范,在翻译时进行转换。
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衔接方式,最终都要服从于语义上的连贯。
参考文献:
[1]Halliday,M.& Hasan.2001.Cohesion in English[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4]新编大学汉译英教程,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项目编号:ZB-2015-260。
- 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