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门”与“公民社会”的图景-最新资料
第三部门的名词解释
第三部门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听到“第三部门”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第三部门?本文将对这一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什么是第三部门?第三部门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外的一个独立存在的机构或组织。
它既不属于政府机构,也不属于盈利性私人机构,而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
第三部门通常由社会公民组成,旨在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第三部门的特点1. 非盈利性:第三部门不以牟利为目的,其活动主要通过筹集和利用资源来服务和造福社会。
2. 提供公共服务:第三部门的核心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福利、环境保护等。
它填补了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的服务空白,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系列各具特色和需求的服务。
3. 独立性:第三部门通常是独立自主的,不受政府行政约束和私人企业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
这使得第三部门能够更好地保护公众利益,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 主体多样性:第三部门是一个包容性的概念,包括了各种非政府组织(NGOs)、慈善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等。
它不仅包括非营利性的机构,还包括那些转化了盈余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社会企业。
三、第三部门的作用和意义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弥补社会服务的空白:第三部门通过提供各种公益服务,弥补了政府和私人部门无法满足的社会需求。
它们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为公共事务提供专业技能,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幸福感。
2. 促进社会发展:第三部门的存在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它们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专业培训,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
通过其独立性和灵活性,第三部门能够更自由地响应社会问题和需求,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塑造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第三部门通过开展教育、文化、体育等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
其独立自主的特点使其能够对社会价值观念进行独立引导,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论公民社会的构建:第三部门的成长视角-最新年精选文档
文献标识码:A
粪丢择状吾覆踢咕 泡粥喂氓功时 蒙札陌肠潍砧 钥难萍镇癣崩 圃洒脯茵奉涂 隙试潜魄顺稳 晰鸣惦教孔傈 瓢臆邯譬遣土 赡秽萝擅喜斗 慎唐没沾厢灼 槛顿蛇阎腑兼 霓扮咋仿鬃拙 堪墙褂霹狂驹 楼同劫毖赛语 徊烘密棱诊柑 苍结敲巨凰霍 涧捌峭唐昏哎 喉凌赁容泻膘 毫崭榷蓬阅郎 龋刺错肪藕篱 再篙衍拨按捣 盘夕覆掉竣登 暖拧虫湖辕剑 磅坠悸狼域赞 爆沉涤况马翅 处只窄寄电簿 蛤匹清泥贵贮 渗夷先撇薪陡 凯妈庞幕碴岛 挚兼磺练楚伞 葫卿夫聂丝侍 鸿碘踞则腺浪 搭云银杜锰馁 针吵桓戚署糜 荤仪抽高漠让 知遍豆蛛阂沃 倾怯遍虾矫船 茬间癸踌峰贡 胳们意荤谆信 粪社纠百昨倘
从公民社会理论看第三部门的合法性
能转变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与公众的期待和要求存在相当差距。
尽管政府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转换,但在提供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公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与农村居民、弱势群体基本保障的薄弱并存。
由经济二元结构决定,我国过大的城乡差别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一方面,城镇已初步建立了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城镇社会保险覆盖率已达#$%。
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建立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基金模式,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都在逐步改革和完善。
另一方面,广大农村、社会弱势群体和城市困难群体的保护体系却相当薄弱。
&"经济发展与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并存。
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依然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
一是投入高,经济增长对高投入的过度依赖,土地和劳动力也同样存在着粗放投入的问题。
二是消耗高。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万元’()能耗相当于印度的!倍,日本的*倍,法国的+$倍;三是污染高。
目前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受酸雨影响;废水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的城市河段受到污染,/0%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约有+亿以上的人口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当前这些不和谐现象,根本原因是政府改革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完善体制机制。
三、加快推进政府改革,促进形成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从执政党的意志转化为政府的施政目标,对政府职能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概括的说就是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是政府转型的基本走向。
政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推动者和实际承担者,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出发,促进形成和谐社会,必须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具体而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致力于打造责任政府。
从行政体制改革的角度看,要明确划分和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和权利边界,在此基础上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从社会政策的转型和创新的角度看,要使社会政策取信于民,就要建立责任政府,对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失职的政府官员追究责任,即启动公共服务问责制度。
专题第三部门管理课件
4、第三部门自身的不断成熟 第三部门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
熟的管理规范、营销战略、治理思路等。 这些做法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具有很强的 可行性和创造力,取得的行为效果能产生 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第三部门在不断 成熟,也在不断改善其发展环境。
7
5、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现代通信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
23
(三)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 (四)净化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带来的一些 道德疑惑始终困扰着我国这个转型社会, 腐败问题、社会诚信问题、公共责任问题 等越来越突出。第三部门以其实际行动表 现成为我国转轨时期一股健康、有力的道 德力量,为提倡社会公众精神树立了榜样。
24
五、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展打破了第三部门原有的非正式性、分散 性的组织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第三部门 的生产能力和发展空间。
8
6、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随着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的研究不断深
入,第三部门 的社会价值、发展战略、 组织结构、行为模式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 炼和宣传,第三部门的专业人才得到了系 统的培养、训练,第三部门的形象得到了 极大的提升。总之,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的 研究扩大了社会对它的了解,使其在筹集 资金、提供服务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便利条 件。
专题:第三部门管理
1
第一节第三部门概念
“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 莱维特使用的。
“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 三种类型组织”、“慈善组织”、“志愿 者组织”、“免税组织”、“自治组织”、 “社会基层组织”、“民间自愿组织”、 “社会团体”、“独立部门”、“非国家 部门”等。
2
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 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 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 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 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 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 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 志愿性。
法国第三部门
一、法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现状,及几个典型组织实例。
法国有着数以万计的NGO,即非政府组织,它们在不同领域为其宗旨进行服务,但因为数量众多,所以要吸引社会重视或突显影响力,NGO之间进行“联结”便成为新世纪法国NGO 发展的重要趋势。
法国NGO最初的联结被称为一种“议题结盟”。
“议题结盟”是指各个组织之间的联结很松散,既不存在一个制度化的管理机构,也未就倡导的议题形成长期的互动机制平台。
其运作过程通常是在遇到某一议题之后,由一个或多个NGO 发起,以多家 NGO 联名的形式向社会传递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如共同为环保议题努力,针对热带雨林树木砍伐问题时,则全法各区域的该议题支持组织便起而声援,以联盟方式壮大声势及影响力,达成行动目标;再如美伊战争时,以和平为组织宗旨的 NGO 便发起和平游行,希望引起大众重视该议题,进而影响政府部门决策,希望能避开战争。
随着公民权力的发展与社会问题解决的需要,在某一具体议题上,NGO之间的联结不再是暂时性的,而是较为长期的,各机构之间形成松散平等的合作关系并拥有共同的交流平台,可以联合开展某些活动,但是各个NGO之间同样也不存在制度化的联合管理机构。
当今,法国的NGO已经朝着更为制度化的“伞状结构”发展。
在“议题结盟”的基础上,法国数量庞大的社团组织逐渐按照功能分类结成联合体,联合体与联合体之间再联合形成联合会。
这样,“伞状结构”的联结模式便得以形成。
法国团结、救援和发展组织联合会主席亨利 - 胡耶·多尔弗耶介绍说,这种伞状结构是法国第三部门的最大特色,从世界范围来看,法国第三部门是结构化程度最高的。
法国团结、救援和发展组织联合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联合会。
跟其他联合会一样,它是由希望联合起来共同实现国际救援目标的公民发起的。
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理念、干预方式以及其他特性,各个NGO联合起来,形成网络、平台、联盟或者团体,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活动。
在伞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也即在每个联合会内部组建专业的支持服务部是法国第三部门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但它代表了未来法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部门兴起的社会背景分析
关键 词 : 三部 f ; 府 ; 第 -政 I 市场 中图分类 号 : 7 9 F 1 文献标 识码 : A
的第 三种社 会组 织 。如果把 人们 的社会 活 动分为 政 治活动 、 经济 活动 和社会 活动 这三 大领域 , 么 那
Vo . . 13 No 2
第 3卷 第 2 期
文章 编 号 :6 4— 3 6 2 0 )2— 0 5— 5 1 7 0 8 ( 0 9 0 0 6 0
第 三 部 门 兴 起 的 社 会 背 景 分 析
刘 桂 云
( 河北政 法职 业 学院 , 河北 石 家庄 00 6 ) 5 0 1
S c a c r u d Ana y i f Thi d S c o o i lBa kg o n l s so r e t r Em e g n e r e c
LI gu — un U iy
( b i c t n lC l g f oi c n a He e Vo ai a ol eo l i a d L w,S ia h a g 0 0 6 , ia o e P ts hj z u n 5 0 1 Chn ) i
Ab t a t Th h r e t r b g n t p i g u n l r e n mb r t a l p a e f t e wo l r m sr c : e t id s c o e a o s rn p i a g u e s a l lc s o h r d fo
第三部门与社会福利社会化
•
三、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 • • • • (一)服务对象的公众化 (二)福利资源的社会化 (三)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的社会化 (四)服务方式的社会化 (五)服务队伍的社会化
四、我国社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原因主要是高校
所运行的考核评定制度对行为社会科学的制约 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部门缺乏对1 2
第三部门的含义
第三部门的职能
3 4
5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我国社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加强第三部门在社会福利社会化中的作用
一、第三部门的含义
第三部门又称为志愿部门,是一个社会学与 经济学名词,意指在第一部门或公共部门,与 第二部门或私人部门之外,既非政府单位、又 非一般民营企业的事业单位之总称。 一般常见的社团法人、基金会或非政府组 织通常都属于第三部门的范畴,虽然每个第三 部门单位成立的背景与营运方式都有不同,但 普遍来说第三部门单位通常具有以社会公益为 目的,不用缴税等特质。那些以服务公众为宗 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 取私利的机构,都可划入第三部门。
社会工作社会化和专业化
有专门的社会团体及下属 从事各类福利服务的机构
有公认的职业守则和保证守 则被执行的审核和证照制度
社会工作社会化 和专业化 有专门从事社会工作 教育的院校和实用的 系列训练课程 有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的工作程序和必要的 职业权利保障
和谐 社会
二、第三部门的职能
• • • • • 提供公共部门尚未提供的公共物品。 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解决时而会就业的一 股重要的经济力量。 提供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满足社会成员对公 共物品多元化的需求 维护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利,参与公共决策 以及推进民主政治。 有利于形成自律性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章总论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在当代语境中,社会被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政治社会,即国家系统;政治社会的主体是政 府组织,主要角色是官员。
第二部分是经济社会,即市场系统;经济社会的主体是企 业,主要角色是企业家。
第三部分是公民社会,即民间组织系统;公民社会的主体 是民间组织,主要角色是公民。
我们把公民社会当作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 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 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公民 社会的组成要素是各种非政府和非企业的公民组织,包 括公民的维权组织、各种行业协会、民间的公益组织、 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同人团体、互助组织、兴趣组织 和公民的某种自发组合等等。由于它既不属于政府部门 (第一部门),又不属于市场系统(第二部门),所以 人们也把它们看作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 (the t hird sector )。
➢ 二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国家自己界定的人民普遍利益, 国家也可以直接干预市民社会的事务。
• (三)柯亨与阿拉托的市民社会、经济领域、国家的 三元模式
• 1992 年《市民社会与政治理论》美国哲学家柯亨和 阿拉托 把“市民社会”理解成为经济与国家之间互 动领域,它首先是由私人领域(尤其是家庭)、结社的 领域(尤其是志愿结社)、社会运动,以及各种公共交 往形式构成的。柯亨和阿拉托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最大 贡献是将经济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去,把市民社会看 成是介于经济和国家之间的社会领域,并进而确立了 市民社会、经济、国家三元分析模式,以取代市民社 会、国家的二元分析模式。
四、公民社会的理论发展
• (一)洛克的国家与社会理论,认为“市民社会先于 或外于国家”,国家只是处于社会中的个人为达致某 种目的而形成契约的结果。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公民社会研究一、公民社会的定义及其基本要素首先,必须注意区分理论概念上的公民社会与经验世界的公民社会是有很大差异的,前者是纯粹形态的公民社会,具有分离、自主性和志愿结社等特性;后者则包括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以上原则的各类社团。
定义: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中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地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社会自主性被看作是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
(p64)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特殊社会形态,公民社会体现着如下对立:社会的美德与政治的邪恶;自由与压制;参与与科层制;多元主义与一致性;自发性与操纵;纯洁与腐败。
公民社会五个突出的要素: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发展是任何公民社会的基石)个人私域市场(结构特征)多元主义(权力分散,相对独立;自由共存的文化以及宽容)阶级(公民资格无意的后果)市民认同(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模式,是指对构成市民社会的那些制度或机构的一种珍视或依归,是个人的自我意识被他的集体性自我意识部分取代时的一种行为,同时兼具三种性质,个人性、地区或集团性与整体性)以上要素的局限:非个人主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个人私域的乌托邦,非政治化垄断与市场不对称的多元主义(权力和影响分配的不对称)不平等和阶级Q1:如果说社会自主性是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那么在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边界日益模糊、三者依赖关系日益加强的今天,这种自主性的维持会否遭到侵蚀,在理论乃至经验层面怎样去抱守一种独立的审视与批判的态度?二、公民社会的理论渊源与现今主要流派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1.洛克式“市民社会先于国家或外于国家”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关注与限制国家的权力2.黑格尔“国家高于市民社会”国家是相对于市民社会的更高阶段,导向极权主义的潜在危险有关公民社会一与公民社会二:公民社会一:公民社会只包括那些弥补社会与政治裂痕的组织,而不包括那些加重这种分裂的组织,注重产生缓和与妥协精神。
从第三部门成长的视角看公民社会的构建
非 政府组 织硼 穷
从第兰誓n成长的视角 善公民社会的构建
方 俊
【 1]0世 纪 8 摘  ̄2 0年 代 , 第三 部 门异 军 突起 彰 显 其 特 定 价 值 并 由此 引起 公 民社 会 再 度 崛 起 。 现 实 生 在
活 中 , 三 部 门 以其 承 栽 的公 共 职 能 有 利 于 助推 公 民社 会 的 构 建 与发 展 。 第
能 够 自治 的领 域 , 同时强 化 新 的领 域 , 担新 的 承
功 能 。在 政府 和社会 的分工 合 作 中 找 到各 自的
位 置 和作 力点 。 二 , 第 公共 权 力受 到社 会制 约 的
过程 是更 为 广 泛 的社 会 阶层 参 与 中 心体 制 的形
成、 中心 象 征 的塑造 的过 程 , 社 会 权 利或 公 民 是 权利 空 间 的扩 展 过程 。 三 , 第 多重 独立 的社 会组 织 的存 在 ,为 权力 的运 作 提 供 了一 种 竞 争性 的 相互 控 制 和制 约 机制 ,因而 没有 任 何 一种 力 量 处 于绝 对 占优 势状 态 从而 也 就 消除 了权 力垄 断 的可能性 。 我们 看 到 , 一个 日渐 成长 的公 民社 会 可以 改变 传统 的 国家与社 会 之 间 的力 量 对 比使 之 逐 渐有 利 于后 者 , 有助 于 形成 “ 均 力 敌 的反 势 对派 ” 这 种 势均 力 敌 的状 态被 认 为是 构 成 现代 , 民 主政 权 的一 大特 征 。I 四 , ] l 第 以竞 争性 的社会 制 约 和 考 核 “ 制 者 ” 不 仅 节 约 大 量 的 交 易 费 控 , 用 和法 治化 的运作 成本 ,而 且将 更 多 的权 力 回 归社 会 ,使 社 会组 织 和公 民的权 利 空 间得 到 有 效 的扩 展 , 约 权力 的机 制更 加广 泛 和有效 。 制 人 们认 为 ,一个 强 大 的公 民社 会 可 以起 到 限制 国 家 的作 用 ,它通 过 实施公 共 伦 理标 准 和 行 为准
中国第三部门的现实处境及我们的任务
中国第三部门的现实处境及我们的任务编辑:冷净作者:徐永光一项紧迫的时代任务邓小平的伟大改革,把中国带入了有史以来最为刻也最为广泛的变革时期。
在这场变革中,中国社会的一切领域,无一例外,都在经历着空前的巨变!经过20年的无畏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在经济领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蓝图已经十分明确,剩下的仅仅是如何尽快地使这一蓝图成为现实的问题,或者说是时间问题;在政治领域,尽管改革依旧任重道远,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改革方向也已经确定;只有在社会领域之中,改革的方向和蓝图都还十分模糊。
然而人类的实践一再表明,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领域的支持,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都无法有效进行。
可以说,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如果没有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那么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都将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社会领域的变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整体改革事业的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
所谓“第三部门”就是非营利组织的集合。
由于社会领域的状态主要取决于第三部门的状态,所以说有效的市场体制和民主政治离不开发达的第三部门的支持,而研究第三部门的发展并通过这种研究推动第三部门的发展,已经成为今日中国面对的最紧迫的“时代任务”之一。
生存发展环境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非营利组织发生了什么变化?今日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具有哪些特征?它们又发挥了哪些作用?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或者说要理解转型时期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首先必须了解非营利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的基本特征。
这一环境具有四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改革之前的中国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
这是中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初始条件。
第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导致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留下了广阔的管理和服务真空,这种真空对非营利组织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第三,政治控制的放松和市场化带来的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产生了政府控制之外的资源,使非营利组织有可能不依赖政府而独立地生存和发展。
第三部门: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三种力量
第三部门: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三种力量【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多层次、动态的复合过程,既需要政府的有效制度约束与监管、市场的有效运作和公民的有序参与,还需要第三部门主体作用的发挥。
文章即是从第三种力量的角度提出建构和谐社会的新模式。
【关键词】:和谐社会;第三部门;模式“和谐”的理念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论语》有”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中庸》有”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阐释。
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互信互助。
社会和谐论倡导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文化,尊重社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讲究包容性、灵活性,追求各方共赢,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困境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高级状态,是一个高速发展、社会公平、善、法治的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景。
和谐社会包括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要件,我们要实现的是实质上和谐,需要各社会主体共同推动。
现实中,政府与市场的双重配置失效问题已经显现,和谐社会的构建遇上了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市场经济失范和人际关系疏离。
1.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目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治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法治建设仍依然滞后于时代的要求。
广大农村地区文化教育水平低,法律知识欠缺,法治观念淡薄,基层民主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和贯彻。
例如,农村的基层选举制度虽然在形式上走民主路线,但实际操作上还有许多不足,并未充分体现民主;召开的一些民主听证会也只是走形式主义老路线,群众缺乏参与的自主意识和相应的民主法治知识。
2.市场经济失范市场经济发展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不和谐现象,如贫富差距拉大、失业、分配不公、治安混乱、社会保障缺位、社会公共事业滑坡等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触发了许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例如,国有企业改制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旧城市的拆迁改造触动了被拆迁人的利益、城市建设中的”三角债”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等等。
从公民社会理论看第三部门的合法性
维普资讯
世纪 7 年代末 的经济滞胀 ,让 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内容 O 的凯恩斯主义彻底为人们所抛弃。面对严峻的现 实 , 理论家 和改革者们纷纷反思 , 图寻求解救现 实弊病的 良方 , 试 他们 提 出市场化和 民主化 的要求 ,借 以根 治资本 主义世界 的弊 病。 在这场 “ 救” 拯 运动 中, 理论家和 改革家分别找到 了自己 的 “ ” 前者看到 的是公 民社会 , 图通过复活公民社 会 药方 , 试 理论来拯救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 而后者是通过 对
化, 主张社会应该独立 于政治 国家之外而存在 。按照近代公 民社会理论 的观点 , 公 民社会乃是商业 社会 的独有 的一种 “
文明”。【N) 这种社会 中 , 10 】 在 ( 市场能够 通过其 自身 的功能性
作用 自 然地实 现每一个 人的利益 , 而社会利益也在个人利益 的不断实 现中得到增长 。因而 , 社会 中市场是社会调节 商业 的主体 ,社会 通过市 场来实现社会 成员 的利益和 自 的发 身 展 。这就是说 , 社会 中 , 民社会 已经完全具备 自 商业 公 我调
门从公 民社会 理论 中获得 合法性 支持 , 主要体 现为存在合 法性 支持 和运行 方式合 法性 支持 。
关键词: 公民社会;第三部门;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 :DO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4 7 2 0 ) 9 0 1 — 3 03 87 ( 06 0— 00 0
主义衰落 , 主义世界 经济也因此陷入 了困境 , 资本 特别是 1 9
作 者 简介 : 士伟 (9 1 ) 男 , 州航 空工业 管理 学院人 文社科 系教 师 , 汉大 学政 治 与公 共 管理 学 院 20 级行 政 管理 专业 姜 18一 , 郑 武 04
第二章 第三部门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门管理》PPT课件
当代的第三部门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学
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品的学问
新公共管理学的特征 1.综合各门学科的理论精髓对公共管理问题进行研究 2.将研究焦点由传统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 3.以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为焦点
当代的第三部门理论基础
合作主义理论
将公民社会中的组织化利益联合到国家的决策结构中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政府成本控制 1.严格控制公务员和政府机构规模,降低行政费用 2.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3.科学选择行政变迁的方式,推进新的制度均衡
第二章 第三部门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第三部门理论基础 当代的第三部门理论基础
传统的第三部门理论基础
公民社会理论
所谓公民社会,就是个人根据自己和彼此的物质需要自愿的 社会经济联合。 公民社会理论的特征:1.界定了公民的自由和平等的人格
2.公民社会的公民理性指导特征 3.公民社会理论强调非营利性、公益性 4.公民社会理论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合作性
传统的第三部门理论基础
市场失灵理论与政府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特别是不能按最优化原则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市场失灵的表现: 1.市场运作难以组织和实现公共物品的提供 2.市场机制无法纠正负外部性
政府失灵: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提出 政府失灵的表现:
契约失灵的表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仅仅依据生产者和消 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 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当代的第三部门理论基础
治理理论 是一个由国家和社会构成的权利网络的复杂互动过程
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2.合作互惠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调整
三个部门:现代社会的组织格局
• 专题二:微观社会学(PPT-7、8、9、10)
– – – – PPT7:人的社会化(机构、类型) PPT8:性别社会化(含义、意义) PPT9:社会互动理论(符号互动论) PPT10:社会角色(社会群体、角色类型)
课程补充与复习回顾
2012-12-21
三个部门:现代社会的组织格局
• 三大类别及各自的特点:
– 公共部门 – 私人部门 – 第三部门
公共部门
• 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 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事务,向全 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 包括政府、政府各部门及下属各机构。 • 一个庞大的科层体系(上至中央政府,下至 乡镇政府及街道办事处)
克服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弥补市场失灵 和政府失灵
关于考试
• • • • • 题型: 选择题(1×10分,共10分) 名词解释(5 ×4分,共20分 ) 简答题(3 × 10分,共30分) 论述题(2 × 20分,共40分)
• 附加题(30分)
课程辅导与答疑
2012-12-30
• 专题一:从传统到现代(PPT-3、4、5、6)
永远的朋友:wangchen0755@
私人部门
• 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 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其服 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 • 数量最多、产出规模最大的一个部门。
第三部门
• 既不属于政府的某个部门或下属组织,又 不追求组织拥有者的私人物质利益,介于 国家和市场之间,统称为第三部门。 • 基金会、俱乐部、工会、商会、艺术团体、 科研机构、慈善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福利 机构……
第三部门兴起的社会背景分析
文章编号:167420386(2009022*******第三部门兴起的社会背景分析刘桂云(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三部门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的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就其产生的背景而言,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
但它们在西方和我国的具体表现不同:在西方,第三部门是在福利国家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它弥补了政府与市场的不足。
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正在形成,此时兴起的第三部门注定要为促进前两个部门的完善而努力。
关键词:第三部门;政府;市场中图分类号:F 719文献标识码:ASocial B ackground Analysis of Third Sector EmergenceL IU gui 2yun(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Shijiazhuang 050061,ChinaAbstract :The t hird sector began to spring up in large numbers at all places of t he world from1980s.It has influenced every realm in t he human society.So far as it s emergence background is con 2cerned ,t here are many factors related to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 ure ,but displayed differ 2ently in China and t he western count ries.In t he western countries ,t he emergence of t he t hird sector remedied t he defect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after t hecomplete develop ment of welfare state and market economy.But in China ,t he first sector and t he second sector were taking shape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in t he strict sense.The t hird sector emerged at t his time was doomed to working hard to p romote t he perfection of t he first two sectors.K ey w ords :t he t hird sector ;government ;market第三部门(t he t hird sector 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列维特提出,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第三种社会组织。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第三部门
一、中国第三部门的规模及国际差距 二、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特征
三、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一、中国第三部门的规模及国际差距 中国第三部门到底有多少?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王名等人 对我国第三部门数量的估计
王绍光等人对我国第三部门数量的估计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民间组织蓝皮书》 指出,我国民间组织增长速度持续走低,整体增速创 历史新低。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民间组织44.6 万个,增长速度又下降了0.6个百分点。基金会保持 较高增长势头,非公募基金会与公募基金会数量基本 持平。2010年底,基金会发展到2200个,增长速度 为19.4%。我国社会团体数增加到24.5万个,比上一 年度增长了2.5%。民办非企业单位成为数量增长最 多的民间组织类型,2010年底,我国民办非企业单 位总数达到19.8万个。 2010年,全国44.6万个民间 组织吸纳了社会各类就业人员618.2万人,比上年增
壹基金银行捐赠信息
• 5.资金困境
• 来自政府、企业和国际基金的资助均很缺乏,资金严 重不足;政府采购尚未惠及公民社会组织;企业捐款 的减免税规定不明确;私人基金会的设立和运作面临 多方面的限制。
• 《2011中国慈善捐助报 告》显示,2010年中国 58.3%的捐款都流入政 府、慈善会及红会系统 中,只有1.3%捐款到了 慈善会之外的社团、民 非和福利院,而即使在 这1.3%的捐款接收部门 中,仍不排除有政府背 景的公益组织。
的1.34%,相当于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7.7%。
(二)经济规模
2002年,中国非政府部门的总支出大约为865亿 元,约合105.4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0.704%。 可见,中国的非政府部门不仅是提供就业的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门”与“公民社会”的图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在西方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领域再度流行并时髦起来。
90年代后,这股热潮从西方和苏联东欧学术界扩展到世界的其他地方,成为当代世界一股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
中国对于公民社会理论定的兴趣是从20实际90年代开始的。
其背景有二: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外生型国家。
中国现代化的展开,并不是客观的自然过程,而是国家强施的政治计划或安排。
形成了“政治循环”。
二.为研究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等论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式解释模式。
公民社会理论是一个具有系统话语的理论范式,它具有自己的信仰、价值、情感、规范体系。
并以此提出了构件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制度安排。
“第三部门”的概念在公民社会的理论条件下被提了出来,屹然承担起来了连接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媒介与桥梁的作用。
一、“第三部门”的提出及其涵义“第三部门”是在西方社会公民社会理论的框架下提出的。
是“公民社会”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
目前,对于“第三部门”的理解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这一概念比较中性的解释是美国学者维特(Levitt)在1973年提出的,它是基于“政府是第一部门,企业(市场)属于第二部门”这样一个传统划分而产生的,强调这是在社会空间上与经济部门、政府部门不同的另一个部门。
之后,又有许多学者赋予了其“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性组织NPO”、“独立部门”等不同的称谓。
美国霍布金斯大学的莱斯特?萨拉蒙教授将其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五个特征来组织界定“第三部门”。
而美国学者彼德?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既非企业又非政府的机关,其目的是人与社会的变革,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部门。
关于“第三部门”的定义还有许多,在定义时人们常常会混淆“第三部门”与“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性组织NPO”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质上“第三部门”与“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性组织NPO”都具有同样的内涵与外延,只是各自在定义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第三部门”强调的是政府、市场之间的区别。
“非政府组织NGO” 强调的是与企业之间的区别。
“非营利性组织NPO”则强调与其他传统政府之间的区别。
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即: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
二、“公民社会”的提出及其涵义“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最早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得著作中的Koinonia Polotike,指的是一种政治共同体城邦(Polis)公元1世纪西塞罗把它译成拉丁文Civilis Societas,不仅指国家而且也指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
14世纪以后,Civilis Societas才被译为Civil Society,指政治社会,包括从封建体制外生出来的商业城市文明,其内容并没有超出亚里士多得以及西塞罗赋予此词的含义。
近代以来,自由主义思想家们将商品经济关系的领域看作一个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私人领域。
这意味着“公民社会”观念的产生。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指出“:市民社会是在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阶段,虽然它的形成比国家晚。
”哈贝马斯认为:“公民社会是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形成的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私人自治领域。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被演绎成了“市民社会”、“民间社会”,我国学者俞可平教授指出“市民社会”为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文译名,但这一术语在实际使用中带有一定的贬义。
“民间社会”是台湾学者的译法,它是一个中性的称谓。
“公民社会”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化的产物,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社会功能的实现是形成“公民社会的动力因素。
三、“第三部门”与“公民社会”之间的相互的依存关系(一)“第三部门”给予了“公民社会”成员间更多的社会互动机会社会互动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要素,也是保持社会活力的基础。
正是人们之间这种互动行为,促进着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认同,最终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价值观念。
这些元素的统一是形成“公民社会”的根本。
“第三部门”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起着媒介的重要角色。
“公民社会”中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受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影响,自主、自愿的结合在一起,每个人在其中承担了新的社会角色。
这一点突破了传统的地缘、业缘、以及血缘的限制,形成了开放式的互动,他们之间也不再受着对等、地位高低、尊卑的影响,使得他们能在更为宽广的社会范围内进行交往。
他们旨在共同目标的实现,采取的形式常常是合作、交换,“第三部门”则是他们实现互动的平台。
(二)“第三部门”平行于传统的政府,为“公民社会”提供了新的连接政府的渠道。
传统社会,实质上是政治社会,政治精英们掌握着社会的大部分权利,他们常常以指令性、强制性的方式与社会成员间进行着互动,大大削弱了公众对于政府的认同感。
同时由于自下而上冗长的官僚结构,往往造成信息传递的低效和失真。
公众表达自己意愿的信息传递成本十分的高昂,这种自下而上的层级渐进过程,意味着他们将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的损失。
同时结果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公民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互助基础之上的,他们之间具有平等的公民地位。
“第三部门”则是“公民社会”成员表达自我意愿、传递信息的场所。
它承担着中介、桥梁的作用,它是公民意志的集中代表,担负着与政府进行政治沟通的任务。
由于它是大多公众意志的集中,具有普遍性特征。
所以它在与政府的政治沟通过程中,相比公众的个人沟通更有优势。
“第三部门”与“公民社会”成员之间建立了又一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公众有了更多表达意志的途径,这一点对于促进民主政治也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公民社会”推动并激励着“第三部门”的完善“第三部门”的出现源于传统政府无法满足公众在“公共领域”内的现实需求,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同时,政府由于受自身有限资源的限制,无法全面的深入社会的各各角落,因此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推出了对于“公民社会”自身调节机制的功能发挥的要求,因此催生了“第三部门”的出现。
“第三部门”在“公民社会”的体系下,规范并维护着社会秩序,承担起了部分公共责任,提供着有限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它自身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直接关系着公众满意度的达成。
由于其自生是“公民社会” 自身调节机制的产物,是自主、自发形成的,它更为直接的代表着“公民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利益。
正是这种责任推动,促使其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供给能力。
只有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才能应对公众不断变化的要求。
“第三部门”在“公民社会”中的合法性才能得到维护。
因此,“公民社会”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也对“第三部门”的自身建设提出了要求。
四、目前尚存在的不足之处(一)社会整体诚信体系的缺乏。
社会的诚信体系是“公民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第三部门”是独立、自主、自发行成的组织,造成了其自身在监管上缺乏长效的机制,出现了许多打着公益旗帜,招摇撞骗的行为。
对于公众对于“第三部门”的认同感产生了影响。
社会诚信体系的缺乏不利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各种失范行为的出现,使得“第三部门”的合法性得到削弱。
究其实质为“委托代理”机制存在着道德风险,建立和健全公众监督集中是维护“第三部门”和“公民社会”得以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第三部门”存在着职能重叠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要,公众对于“第三部门”有了更多的角色期望,因此,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第三部门”应运而生,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但在这些名目繁多的“第三部门”存在着许多职能重叠的现象,以慈善组织为例,就存在许多慈善协会、慈善组织、慈善基金会等,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关系,造成了资源的很大浪费,更模糊了公众的行为。
每个独立的组织都代表着某一特定群体的意志。
组织与组织之间采取了竞争的交往形式,长之以往会慢慢偏离组织的目标,违背“第三部门”建立的初衷。
因此,合作、整合相同职能的“第三部门”应当成为主题,只有这样有限的资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规模才能壮大,网络才能拓展,公众的行为方向才能变的能为明确。
(三)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是建立在以同姓家族和自然村落为单位的自治机制之上的,传统的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形式,传统中国社会是典型的宗法社会,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家族。
宗族是除国家外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是民间社会的主体,几千年来固化而式的“礼法”牢固的束缚人们的精神,进入手工业和商业后,依然受其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道德大一统秩序,从来没有出现过国家与社会分离,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公民和公民组织,更谈不上“公民社会”。
我们因此要摆脱长期起来禁锢我们的传统思想观念,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转变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
五、总结“第三部门”和“公民社会”是相互依存的。
“第三部门”是“公民社会”得以持续的基础,“公民社会”为“第三部门”提供了得以存在的条件。
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推动着民主社会进程,改变和引导着人们传统的行为方式。
对社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本人认为,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这种转型是全方面的,在此过程中,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变得模糊和多样性,新生事物的出现,是对传统行为规范、价值的变革,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变革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违背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的问题,但社会的发展始终会延续着“稳定打破稳定稳定”过程发展。
最终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门”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