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初级经济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式: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一、商品货币
1、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
2、实物货币是货币最原始的形式。
3、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
可接受性强、价值稳定、价大量小、耐久性、均质性和可等分性
4、商品货币的基本特征
(1)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2)在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时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等量交换
二、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融货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域中流通。
(交子)
1、代用货币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廉、更易于携带和运输、便于节省稀有金银。
2、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融货币作为保证。
三、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的现代形态。
1、信用货币的产生
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崩溃的结果。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并强制流通。
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两者缺一不可。
2、信用货币的形式
(1)流通中的现金
一般用于日常零星交易,流转在银行体系之外。
流动性强、无收益。
(2)银行存款(存款货币)
主要是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
是货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管理的重要内容。
存款货币流动性比现金小,但有收益。
3、信用货币的特征
(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完全脱离黄金。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如存款货币就是银行的债务。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由法律规定其法定货币地位;国家、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其提供信用
(4)信用货币的管理货币性质——国家可以通过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
4、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
电子货币的特殊属性:
(1)发行主体的多元化: 发行有中央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
(2)形态上的超物化,依靠光波。
电波传递。
货币流通的概念
第二节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
一、货币流通的概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
分为现金流通和存款货币流通。
二、现金流通
1、现金发行: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
2、现金投放: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领域,即形成企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的现金的过程。
3、现金归行:企业单位和个人用现金进行各种支付,流通中的现金又回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过程。
4、现金回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超过其业务库存限额的现金送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的过程,成为现金回笼。
1、现金投放的渠道
(1)工资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2)采购支出
(3)财政信贷支出
(4)行政管理费支出。
2、现金归行的渠道
(1)商品销售收入:存入银行
(2)服务事业收入
(3)财政税收收入
(4)信用收入
三、存款货币流通
存款货币流通是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划转款项进行货币收付和行为。
1、存款货币流通渠道
(1)商品价款的收付/结算
(2)劳务费用收付/结算
(3)财政收支结算
(4)信贷资金的发放和回收/银行信贷结算。
存款货币流通领域:通过银行转账结算的存款货币流通主要适用于大额商品交易或其他大额货币的收支。
2、现金货币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关系
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统一。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结果引起两种货币形式的货币量——现金货币量和存款货币量此增彼减。
四、广义货币流通
广义的货币流通既包括现金流通又包括存款货币流通。
无论是存款货币流通还是现金流通,一旦涉及到银行信贷的投放和回笼,必然引起广义货币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
银行信用的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第三节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从货币流通角度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的需求。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对货币形式持有总和。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1、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手段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2、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
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3、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
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1. 费雪方程式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P=MV/T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 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
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d=Kpy
Md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
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2、剑桥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侧重于商品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剑桥侧重的是资产职能的货币需求。
(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的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存量的角度研究货币的存量需求。
(3)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
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是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
剑桥方程式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投机性需求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y的水平,与收入正相关。
(2)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关,与利率负相关。
M= M1+ M2= L1(y)+ L2(r)=L(y,r)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货币需求范围。
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1)承袭了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的结论——非常重视货币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2)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某些观点,如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把货币看作受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及其意义
不是从持有货币的动机开始,而是承认人们持有货币的事实,并对各种情况下人们持有多少货币的决定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建立了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Md/P=f(y,w,rm, rb, re,1/p.dp/ dt;u)
Md/P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公式右边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1)y,w代表收入,其中y表示实际的恒久收入,即预期平均长期收入。
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或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弗里德曼将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比率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
(2)rm, rb, re,和(1/p).(dp/ dt)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统称机会成本变量。
rm代表货币的预期收益率;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1/p).(dp/ dt),代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
若其他条件不变,物价变动率越高,货币需求量就越小。
(3)u反映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尚以及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变量。
第四节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指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行为。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过程。
从动态来看,货币供给时银行系统向经济活动提供货币的过程;从静态来看,货币供给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货币量,即
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指在某一时间点上的货币供给量,表现为银行在该时间点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总额。
货币供给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总额。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
1、货币供给的口径
M0=流通中现金;
M1= M0+单位活期存款;
M2= 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外资企业金融机构存款+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
划分不同层次的货币的依据是流动性不同。
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即M0、M1,它们的流通性最强,是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的货币。
广义货币即M2、M3,是除现金、活期存款以外,将银行机构的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一批易于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包括在内的货币形式。
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决定一国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是国家财政收支与银行信贷收支。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和调节器。
(2)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职能
2、中央银行信贷调控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中央银行不直接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它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中央银行信贷调
控,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能力来影响的。
(1)央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2)央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贷款(包括再贴现)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对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3)央行通过调整,控制其黄金、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减少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4)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二)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1、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
2、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相同
(1)财政收支平衡对货币供应量无影响
(2)财政结余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财政结余——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货币供应量减少
(3)国家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取决于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只有当弥补财政赤字导致银行信用投放增加时,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财政方法:主要是加强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借以弥补财政赤字。
信用方法:①向银行借款或透支银行信贷资金,弥补财政赤字;②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
A、向银行借款或透支——银行信贷资金运用规模扩大——货币供应量必然相应增加——导致通胀。
B、发行国债弥补财政政策——国债购买人不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不同。
居民、企业用闲置资金购买——货币供应量不变
银行用信贷资金购买国债,或企业单位购买国债挤占了银行信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
第五节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须的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地相等是不可能的。
2、货币需求是由社会商品、劳务总供给决定的,货币供给则要适应经济中客观的商品,劳务的需要。
3、货币均衡还要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结构上平衡。
(二)标志
1、物价水平变动率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
二、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
(1)物价上涨时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2)物价上涨率等于通货膨胀率
(3)在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过多的货币供应量完全可以通过物价自由上涨表现出来。
2、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
就我国来看主要有:国家财政原因、国民经济结构、国际收支和银行信贷原因。
(1)国家财政原因
国家财政赤字,如果挤占银行信贷资金来弥补——银行信贷投放和信贷规模扩张——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客观需求量——通胀
(2)国民经济结构原因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货币供应过多——第一、二、三结构型通胀
(3)国际收支原因
对外贸易顺差——商品出口大于进口——不能及时用来引进国内生产所需技术、设备或材料,也必然增加国内外汇储备
——通胀
(4)银行信贷原因
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如贷款过度、贷款不当、发放无物质基础的贷款等。
3、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通用产生的原因分:财政赤字型、经济结构型、国际收支型和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型。
(2)按照通胀的表现状态分:开放型通胀、抑制型通胀(隐蔽型通胀)
(3)按通胀的程度分:爬行式通胀(温和式通胀)、跑马式通胀(奔腾式通胀)、恶性通胀(极度通胀)。
(4)按通胀预期分:非预期通胀、预期型通胀。
(5)按西方通胀学说分:
需求拉上型通胀:古老的理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成本推动型通胀、包括:工资成本推动、利润推动和其他成本推动。
供求混合型通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
(二)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的概念
通货紧缩指货币供给量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经济衰退等现象。
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
按通缩的程度不同分:轻度通缩、中度通缩、严重通缩。
2、通缩的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2)经济周期的变化。
(3)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4)结构失调。
(5)国际市场冲击
(6)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影响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第一节信用
一、信用的概念
(一)、信用的含义: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资金借贷行为。
信用实质上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二)、信用的特征:
1、信用关系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是货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2、信用具有债务偿还性和债权收益性
3、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私有财产的出现时早期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2)商品货币关系是信用的客观经济基础。
(3) 高利贷信用——广泛存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4)早期资本主义信用——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
(5)现代信用活动——信用经济,以货币经济为基础,以金融业发达为条件,以信用交易为主要方式的经济形态。
二、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按借贷关系中借方与贷方的不同,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6种。
(一)商业信用
是指企业单位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基本形
式是赊销赊购、分期付款和预付款。
商业信用具有特点:1、主体是工商企业。
的债权债务人都是企业;
2、商业信用的客体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商业信用直接以商品生产和流通为基础。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上和数量上的局限性。
——仅仅是工商企业现有资本的利用。
(2)商业信用的供求有着严格的方向——只能向商品直接需求者提供信用,或者需求者向供给者预付货款,不能相反。
(3)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3)商业信用的期限局限——短期借贷
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银行信用特点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货币资本,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和方向上的局限
(3)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
(4)银行信用和产业资本的运动不完全一致。
银行信用工具包括银行券、支票和金融债券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的一种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的作用:
(1)调剂政府收支短期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3)协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家信用工具: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需要的信用。
消费信用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1、启动新的消费热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拓展银行的经营空间,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的结构,从而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3、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五)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形式
(1)国际商业信用:补偿贸易、来料加工
(2)国际银行信用,主要为出口信贷
(3)国际间政府信用:期限长、利率低、条件优惠、个别附有政治条件
(4)国际金融机构信用:利率低、期限长、条件优惠、审查严格
(六)租赁信用
通过出租固定资产而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主要形式:
(1):金融租赁:承租人选好设备,由租赁公司出资购买,并租给承租人。
(2) 经营租赁:出租人将自己出租设备反复出租,并提供维修、保养管理服务、可撤销、不完全支付的短期租赁形式。
(3)杠杆租赁:出租人自己承担20%~40%资金,其余向银行借款,设备作银行担保物。
四、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含义
信用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券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具有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等特点。
(二)信用工具分类
1、按性质分为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
债权凭证:国库券、公司债券、支票、汇票等
所有权凭证:股票
2、按期限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货币市场信用工具,一年以下,国库券、商业汇票、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及旅行支票等
长期信用工具:也称资本市场工具,一年以上,股票和中长期债券等。
3、按发行者的性质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直接信用工具:(非金融机构投放)股票和债券
间接信用工具:(银行投放)钞票、存款单、可转让存单、人寿保险单、各种借据和银行票据。
4、按是否与实际信用活动直接相关分为:基础信用工具和衍生信用工具
基础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债券、股票
衍生性信用工具:金融期合约、期权合约、掉期合约等。
五、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是与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有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组织机构、监管体制、技术手段、交易工具的总和
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信息记录和传播机制,将失信者个体间的矛盾转化成失信者与全社会的矛盾,依靠市场经济内生的力量,实现社会对失信者的社会联防惩戒。
2、社会信用体系
(1)征信活动主要有四种形式:个人信用调查、企业资信调查、资信评级和商业市场调查。
(2)征信活动具有独立性、信息性、公正性、时效性等特点。
(3)征信监管的范围和内容:
1、征信机构的准入
2、经营合规性监管
3、对征信信息安全性的监管
4、对征信信息真实性问题引起的纠纷进行行政裁决。
第二节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的性质
(一)利息
1、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贷款的代价,或是贷款人由于借出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2、利息的本质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
(二)西方有关利息本质的理论
1、利息报酬论
代表人物——英国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
代表人物——法国萨伊,认为利息的本质是资本自身生产力的产物。
借贷资本的利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险性利息,二是纯利息。
3、节欲等待论
代表人物——西尼尔,认为利息是由资本所有者对目前享乐和满足的牺牲,放弃自己的消费欲望,节制消费的报酬。
4、利息时差论,也称时间偏好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庞巴维克,认为利息的产生和利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同一等量商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
5、灵活偏好论,也称流动偏好论
代表人物——凯恩斯,认为利息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的灵活性的报酬。
二、利息率和利息的种类
(一)利息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
(二)利息率的种类(掌握)
利息率=利息额/借贷资金额(本金)
1、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o/000)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