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考试题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40分钟)(考查内容:与高考一致)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来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古代印章是形使和授受国家机构权利、证明个人身份的凭信物,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十三世纪之后,篆刻家开始选用石材代替金属并亲自动手刻制印章,这一技艺的改变,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催生了自明清以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流行印风等多种流派和风格,篆刻艺术界也出现了吴昌硕、齐白石以及当代的刘江、石开等诸多大师。
这些艺术家将这门古老而又弥新的传统艺术传承、发展并创造至今。
上石的书法功底、巧妙的布局能力、精湛娴熟的刀功,共同构成篆刻艺术的技艺内涵。
篆刻艺术借用契刻古代文字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阴阳相荡的审美观念,具有抽象和神奇之美。
而今天也有用简化字入印的印章了。
篆刻艺术融多种传统文化于一身,作者要在很小的尺寸中表现中国诗、书、画的审美意境,并且真实、准确地表达其思想、情感、学养,追求布局和刀法的精微妙趣,风格各异,可谓“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
篆刻作品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天然石材、精制钮雕和篆刻技艺“三美结合”的产物。
篆刻艺术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
它是篆刻家品格、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由于篆刻艺术集文学、美学、文字学于一身,所以它又是修身养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际交往、艺术及学术交流的有效方式。
随着汉文化的传播,篆刻艺术逐渐流传到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
篆刻艺术作品有着审美和收藏价值以及对人物和书画作品的印证和品鉴作用,如姓名章、收藏章等印章。
在中国书画作品中,印章兼具审美价值和款识作用。
目前,篆刻艺术在中国仍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专业社团有300多家,著名的有成立于一百零五年前的西泠印社。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西泠印社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篆刻艺术走进了国际视野,这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国际大环境,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篆刻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展现出了新的风貌,它不仅用于艺术欣赏领域,在现实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如用在一些生活必需品、建筑和广告标识上。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徽标----“中国印”用的就是篆刻艺术形式。
而此后各种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篆刻艺术展,以其鲜明、超前的审美理念,新颖、独特的布展方式,将中国的篆刻艺术带入一个“中国印”的新时代。
1.下列对于“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篆刻艺术是一种主要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来的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传统艺术。
B.篆刻艺术由上石的书法功底、巧妙的布局能力、精湛娴熟的刀工共同构成技艺内涵。
C.篆刻艺术具有抽象和神奇之美,融多种传统文化于一身,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
D.篆刻艺术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已走进国际视野,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古代,篆刻艺术作品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
B.没有篆刻家技艺的改变,就不会有篆刻的艺术传承、发展并创造至今。
C.篆刻作品在“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 体现着篆刻家的艺术学养和功力。
D.篆刻艺术对个人素养的提高要比它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促进更有作用。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明清以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流行印风等多种流派和风格,是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
B.篆刻艺术能成为人们修身养性、提高综合素质和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的原因是它集文学、美学、文字学于一身。
C.姓名章、收藏章等印章作为篆刻艺术作品,能用来印证和品鉴人物和书画作品,有着审美与收藏价值。
D.因为篆刻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展现出了新的风貌,所以北京奥运会的徽标“中国印”用的就是这种艺术形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庠,字希道,彭城人。
八岁能诗。
蔡齐妻以子,用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
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
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
帝以示韩琦,琦对之“未识”,
帝益嘉重。
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祗.天戒,诏罢之。
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
庠言:“天子之孝,在继先志,隆.大业,不在宗庙之靡。
宜损.其制,以昭先帝俭德。
”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
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
”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
帝不豫,储嗣未正.,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
汉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
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四方章奏。
”帝皆行之。
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
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
昔元昊之叛,五来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
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
”奉使契丹。
故事,两国忌日不相避。
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①,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
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
庠计一路②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
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
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
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
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庠不肯屈事王安石。
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
”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
”庠谓:“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
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
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
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
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
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
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
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
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
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
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
卒,年六十四。
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
”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
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褒录其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②路:宋时的行政区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庠言非所以祗.天戒祗:恭敬
B. 在继先志,隆.大业隆:兴盛
C. 宜损.其制损:损害
D. 储嗣未正.正:确立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庠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庠上书论时事,帝嘉重②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
③颖王长且贤,宜亟立④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
⑤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⑥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
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丽,刘庠认为不应奢靡;
奉宸库被盗后,刘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
B.刘庠能妥善处理外交问题。
在宋与契丹的关系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出使契丹,
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得到契丹同意。
C.刘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注民生。
担任河东转运使,他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
通隰州的盐路,开展贸易;他又招募民众往塞下转运粟谷,以备足粮食。
D.刘庠对王安石新法不以为然。
王安石想会见他,但刘庠始终不肯见;当神宗问他为
什么不与大臣同心协力时,刘庠说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
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
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
④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8.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6分)
9.下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欧阳修《醉翁亭记》)
(3),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
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
“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
”他留下这样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
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
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
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
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
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
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
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
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
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
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
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
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
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
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
”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
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
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
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
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
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
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
脉, ,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
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
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
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
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周汝昌诗一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是周汝昌成为学界“红人”,也使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
B.周汝昌研究红学的许多观点深受“大拿”的影响,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湖而死”等,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要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可,但他得出的结论却一直饱受争议。
E.周汝昌多才多艺、勤学善思又特立独行。
研究红学,他一旦投身期间便矢志不渝,虽毁誉参半,但终难否认其红学泰斗的地位。
(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6分)
(3)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6分)
(4)纵观周汝昌的一生,这位大家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贺岁喜剧《澳门风云》,自上映以来,票房节节高升,有望突破5亿,许多观众期待续集。
据说导演也有意东山再起
....,再续精彩。
B.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
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
C.有些人遇见理论,就想要明白。
如果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穿凿附会
....,因为这样似乎可通,并自觉新奇可喜。
D.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应严格按照程序,较大程度地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切勿隔岸观火
....,只做表面的清理整顿工作。
1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雾霾是中国之痛,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换取高速发展的GDP,走的恰恰是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B.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也照亮“井居者”“蜗居者”的生活,我们才能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C.我国多地出现蔬菜、水果销售缓慢,价格走低,有些农产品价格甚至跌破成本价,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联系流通渠道,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D.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
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 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 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
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
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 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
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
.②④①③⑤
15. 根据下面的短文,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5分)
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
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
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
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
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
阙
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
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
古人便称之为“阙”。
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
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巳荡然无存,而建
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五、作文(60分)
2011年,秦玥飞从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湖南一个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助理。
一年多来,他逐渐融入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村民做成了不少事:
修筑水渠,维修道路,安装路灯,建养老院……
有人质疑他的动机,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认为他是为了名利和权力,
为今后的升迁铺路。
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秦玥飞说:“我做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
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
做村官的过
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很多农业方面的东西我确实不懂。
我希望用所
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
信息嫁接错误。
原文是“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
2. 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A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古代印章……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
B项“没有……,就……”的说法,曲解了原文“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的意思。
D项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3. 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析】强加因果。
4. (3分)C(损:减少。
)
5. (3分)A(④是刘庠向契丹提出请求。
⑤表明刘庠有见识,不在直言范围之内。
注意:①隐含“敢于直言”之意,因为句前是“英宗求直言”句。
⑥“不敢附安石”是直言反对王安石。
③属刘庠职内顺理上奏,也可看作是刘庠直言劝谏。
可算作模糊项。
)
6. (3分)B(“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理解错误。
原文“故事,两国忌日不相避”,意思是按照先例,两国在先皇的忌日彼此都不应避讳,即可以各自做各自想做的事。
所以契丹才在白沟设宴,由于当天恰好是宋英宗的祭祀之日,刘庠请求停止宴会,契丹才被刘庠的道义所感动。
)
7. (10分)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处。
((1) “脱”“对”“竟”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张形”“曲”“饬”各1分,句意通顺2分。
〕
译文:刘庠,字希道,彭城人。
八岁时能写诗。
蔡齐将女儿嫁给他做妻子,蔡齐死后用他遗留下的奏章,使刘庠补授将作监主簿。
后来又考中进士,官任高密广平院教授。
宋英宗要求(大臣)直言谏上,刘庠上书议论时事,皇帝拿给韩琦看,韩琦说“看不出”,皇帝更加赞赏看重他。
(当时)日食刚刚发生几天,皇帝的花园中正准备(游猎)器物等待皇帝临幸,刘庠说这并不是恭敬回应上天警示的办法,皇帝下诏书停止了这种做法。
修建安放宋仁宗神像的祭殿,十分宏大壮丽。
刘庠说:“天子的孝行,在于继承先帝遗志,使国家基业兴盛,不在于宗庙的华丽奢靡。
应该削减它的规制,来显示先帝节俭的美德。
”宫内奉宸库被盗,要惩治看守库藏的官吏。
刘庠说:“在皇城里巡查和各种禁令是那么严厉,实际上安全是由近侍主持,应当一并查处。
”宋仁宗的外戚李珣犯了销金法,刘庠上奏说,法律的施行应当从贵戚近臣开始。
皇帝有病,太子之位还没有确立,刘庠奉上奏疏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
汉文帝从登基建元开始便想到封立子孙使他们代代相传。
颖王年长并且贤能,应该马上确立为太子,让他每天侍奉在宫内,阅览各地的奏章。
”皇帝(对刘庠的建议)全都实行。
宋神宗继位,刘庠升为殿中侍御史,(上书)说:“中原地区抵御西戎的策略,恪守信义是上策。
昔日西夏元昊的叛乱,五次进攻中原五次取得胜利,国内被陷入困弊的境地。
如今不如(向他们)表明大信大义,放弃眼前的功利,谋求国家长远的利益。
”刘庠奉命出使契丹:先例,两国在皇帝的忌日做事彼此都可以不避讳。
契丹在白沟设宴,当天恰好是宋英宗的祭祀之日,刘庠请求停止宴会,契丹被道义感动,听取了刘庠的要求。
被授予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
刘庠考虑河东一路的物产,铸铁的盈利最为丰饶,他请求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限州的盐和矾石的运输,开展贸易来补给费用。
又请求征募百姓往塞下运输粮食,预先备足粮食。
刘庠晋升为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
契丹侵占了霸州的土场,有人说黄河以北地区不可不防备。
刘庠奉上五策,推断契丹一定不会有行动,后来果如他所料。
刘庠不肯屈意为王安石做事。
王安石想要见他,告诉主管谒见安排的人说:“今天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