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吸收法-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吸收能力大,净化效率高,液气比低。
化学吸收流程长,设备较多,操作也较复杂,吸 收剂价格较贵,同时由于吸收能力强,吸收剂不 易再生。
吸收设备
吸收装置主要是塔式容器,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①气液接触面大,接触时间长; ②气液之间扰动强烈,吸收效率高; ③流动阻力小,工作稳定; ④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投资和运行维修费用低 ⑤具有抗腐蚀和防堵塞能力。 常用的吸收装置有填料塔、湍流塔、板式塔、喷
3)化学反应使吸收速率提高原因 ①化学吸收过程中,化学反应消耗了进入液相中的溶
质,溶质气体的有效溶解度增大而平衡分压降低, 增大了吸收过程推动力; ②溶质在液膜内扩散的过程中因化学反应而消耗,减 小了传质阻力,吸收系数增大。
物理吸收过程吸收速率决定于吸收质在气膜与液膜 中的扩散速率,而吸收极限取决于吸收条件下的气 液平衡关系;
例如:用洗油吸收烃类蒸汽 CO2 + H2O= H2CO3 HCl(g)+H2O= HCl(L) 化学吸收:被吸收气体组分与吸收液发生明显化学 反应。 例如:碱液吸收烟气中的SO2,用水吸收NO2
气液相平衡
亨利定律
当总压不高(<5×105Pa)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 溶质的平衡分压与其在液相中的浓度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
化学吸收原理
1)化学反应对相平衡的影响
可溶的气态污染物A和吸收剂B发生可逆反应: A+B→←N。
获得高吸收效率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吸收剂 使反应进行比较彻底。
2)化学吸收机理 ①气相中可溶性组分A向两相界面传递,与物理
吸收相同; ②A穿过界面溶于液相; ③A在液相中传递并与液相中物质B发生反应。
对H很小的难溶气体,传质阻力主要在液相,称为液 膜控制,这种情况即使气相组分分压有较大的变化, 液相的浓度变化也很小,如用水吸收CO2、O2,N2、 CO、H2S等;
而中等溶解度气体,气膜阻力与液膜阻力均不能忽 略,称为两膜控制,如水对SO2的吸收。
气膜控制时,应增大气相湍动程度; 液膜控制时,应增加液相湍流程度,以增加传
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脱除 氨碱溶液两段吸收法/亚硫酸氨吸收法
吸收法净化含氟废气
含氟废气:含HF、SiF4和氟化物粉尘的废气。 含氟废气的净化处理:干法、湿法和其它法。 干法:采用吸附剂与氟里昂反应。 湿法:采用液体来洗涤含氟废气。 吸收剂:水、HF溶液、H2SiF6溶液、碱液、盐 液等 与干法相比,湿法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较复杂
(三)喷淋塔 喷洒吸收器中液体以液滴形 式分散于气体中。 吸收液通过喷嘴均匀向下喷 洒,气液吸收通过液滴接触 进行。
优点:结构简单,投资省; 气体压降小,运行费用低; 可用高温气体冷却、除尘。
缺点:喷嘴易堵
(四)文丘里吸收器 原理同文丘里洗涤器。 吸收液分散成细小雾滴,气液接触面积大,湍流作
氯在通过容器或车间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如有泄露 ,都会放出氯气,盐酸包装也往往产生大量含HCl废 气,造成车间环境污染,又腐蚀设备.
含氯废气的治理主要是通过湿法来净化,一般是 采用化学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过程,对氯气进行 吸收,作到综合利用。 对高浓度的含氯化氢废气,采用石墨冷凝器进行冷 凝回收盐酸,冷凝回收盐酸后的废气再经水吸收。 氯化氢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对低浓度的含氯化氢废气,可采用水吸收法。吸收 过程可在吸收塔(如降膜水吸收器)中进行,氯化 氢气体进入塔内,与喷淋水逆流接触而被吸收。
Pe=E·X
式中: Pe-------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X-------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E-------享利系数,kPa
上式表示溶液的浓度低于一定数值时溶质的平衡分 压与它在溶液中的摩尔分率成正比。亨利系数E值较大 表示溶解度较小。一般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亨利定律的其它形式
(二)板式塔
1、工作过程:吸收液体由上 部喷头喷入,被吸收气体 由下部送入,气液在中间 塔板层相互接触。常用的 塔板有筛孔板、斜孔板、 筛网等。
板式塔广泛用于气体吸收、 除尘等操作。
2、特点:吸收效率高 等。缺点是板孔容易 堵塞,吸收过程必须 保持恒定的作业条件, 且体积大,构造复杂, 造价较高。
解吸:从溶液中释放出溶解吸收的溶质气体 的操作
方法: 加热,因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 减压,因压力降低,溶解度降低; 惰性气体与溶液逆流接触,一般采用过热 蒸汽,一方面由于较高温度,另一方面由 于惰性气体可以降低溶质气体的分压,从 而带出溶质气体。
传质吸收过程的判断
①根据相平衡的概述,可以判断气液接触时溶质的 传质方向,即溶质是由气相传到液相(被吸收), 还是从液相传到气相(被解吸)。
在循环吸收过程中,当溶液中的NaF浓度达 25g/L后,再加入定量的偏铝酸钠溶液即生成 Na3AlF6,反应式如下。

偏铝酸钠溶液可由NaOH与Al(OH)3反应制得。 合成后的冰晶石母液经沉降后,上层次晶石沉 降物经过滤后送往回转窑干燥、脱水即得成品。
水吸收法
用水作吸收剂来洗涤含氟废气,副产品氟硅酸, 继而生产氟硅酸钠,回收氟资源。水易得,比较 经济,主要应用于磷肥生产中。
流)薄膜—气、液膜,其内存在浓 度梯度,物质传递主要靠分子扩散; ③膜外气液两相主体为湍流,不存 在浓度梯度 ④传质过程只在气液薄膜中有分子扩 散阻力,相界面上和湍流主体中不存 在传质阻力,传递速率取决于两膜的 阻力大小
双膜理论示意图
吸收速率方程 吸收速率:气体吸收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相
界面而被吸收剂吸收的量。 吸收速率NA=KG(P-P*)=K L(C*-C) 提高吸收速率方法:提高气相主体和界面处的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工艺配置
1)烟气除尘 废气含烟尘,吸收前应除去烟尘。 干式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 湿式除尘最好,冷却和除尘作用兼备。 2)烟气的预冷却 烟气温度高,不宜直接吸收,降温提高吸收效
率。综合考虑高温烟气冷却到333K左右适宜。
3)设备、管道的结垢和堵塞 吸收净化过程产生一些固体物质导致结垢和堵塞。 解决方法:工艺操作上,控制水分蒸发量,控制溶
化学吸收过程中吸收速率与扩散速率有关,并与化 学反应速率有关,吸收极限则同时取决于气、液相 的平衡关系和液相中的化学反应平衡。
吸收液的选择
吸收液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以提高吸收速率,减 少吸收剂的用量;同时为了便于吸收剂的再生回用, 其溶解度应随操作条件的改变有显著的差异;
良好的选择性,即对于混合气中待吸收组分的溶解度 要大,对其余组分的溶解度要小;
用强,传质效果好。 优点:气液接触面积大,效率高;气体处理量大,
设备体积小;可除尘冷却气体。 缺点:压降大
(五)湍球塔 以轻质小球作为气液 接触的媒体,轻质小球 放置在筛板上。它处理 气量大,设备体积小, 但小球磨损严重。
吸收法在气态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脱除 氨酸法/钠碱法/海水脱硫
分压差、浓度差或膜层的传质系数。
吸收过程实质:物质由气相转入液相的传质过程 传质过程是: 被吸收组分从气相主体对流扩散到气膜表面, 再以分子扩散通过气膜到达相界面, 进入液膜后又以分子扩散通过液膜, 最后通过对流扩散进入液相主体, 直到气液两相完全平衡后传质停止。
强化传质过程的因素有:
气相用平衡分压,液相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Pe=C/H
式中: C——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 kmol/m3 ; H——溶解度系数, kmol/m3·kPa;
在亨利定律适用的范围内,H是温度的函数,而与
Pe或C无关。对于一定的溶质和溶剂,H值一般随温度 升高减小。易溶气体H值较大,难溶气体H值较小。
双膜理论假定: ①气、液两相接触处有一保持平衡状态的相界面; ②在气液相界面两侧,存在无对流作用非常稳定的层流(滞
挥发性要小,即蒸气压低,以减少溶剂的损失量; 溶剂的粘度要低,这样有利于气、液接触,提高吸收
速率,也便于输送; 无毒;难燃;腐蚀性小;易得价廉; 易于再生利用;不污染环境。
吸收液的种类
水:常用,吸收易溶有害气体,价廉易得。但净化效 率低,设备庞大,动力消耗大。常用于净化煤气中的 CO2和废气中的HF、NH3和HCl等。加压、低温下吸 收,降压、升温下解吸
碱吸收法
采用碱性物质NaOH、Na2CO3、氨水等作为吸 收剂来脱除含氟尾气中的氟等有害物质, 并得到副产物冰晶石。最常用的碱性物质 是Na2CO3,也可以采用石灰乳作吸收剂。
(1)石灰乳吸收净化原理 用石灰乳作吸收剂净化含氟废气生成CaF2等废 渣,可采用抛弃法,也可以经过滤、干燥后送去 作橡胶或塑料的填料,反应式为
①提高可吸收组分A的分压pA或降低溶液中组分 A的浓度cA,均可增加传质动力;
②增大传质界面F可增加质量传递,如细化喷 淋的吸收液液滴以增大总传质面积;
③延长气液的接触时间t,如通过控制气流速 度来确定
④增大总传质系数K,减小传质阻力,可强化传质过程
对H很大的易溶气体,传质阻力主要在气相,此种情 况称为气膜控制,其特点是只要气相组分分压略为 增加,则液相中相应的平衡浓度就会增加很多,如 水对HCl、NH3的吸收;
碱性吸收液:吸收酸性气体,如SO2、NOx、H2S等 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
酸性吸收液:NOx在稀酸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稀酸 液吸收氨气。
有机吸收液:吸收有机废气,如洗油吸收苯等。
例如:用水或碱液净化气体中的H2S时,理论值可推 算出:H2S在pH=9的碱液中的溶解度为pH=7的中性水 的50倍;H2S在pH=10的碱液中的溶解度为pH=7的中性 水的500倍。
质速率。 通常,使气体处于分散相,如采用孔板的板式
塔,适用于难溶气体吸收的液膜控制过程; 而使液体成为分散相,如喷淋塔将液体高度雾
化喷入气相,则液滴周围流动气体的扩散阻力 较小,更适合于易溶气体吸收的气膜控制过程。
吸收与解吸
一个完整的吸收分离过程一般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
气体吸收是传质分离过程。 传质分离过程中,是组分在 两相间的分配不同(平衡) 来实现分离。 气体吸收过程包含组分从一 相到另一相的转移。 过程的推动力为:浓度差C
(1)净化原理
由于SiF4和HF都极易溶于水,HF溶解于水生成氢 氟酸,SiF4溶于水生成氟硅酸(H2SiF6)和硅胶 (SiO2)。SiF4与HF反应生成H2SiF6,反应式如下。
吸收法净化含氯废气
含氯废气主要指含HCl、Cl2和含氯化合物的废气。 来源:有色稀有金属冶炼、氯碱工业、有机物的氯 化过程、纺织、造纸行业的漂白过程,以及固体废物 如聚氯乙烯含氯塑料的焚烧处理等。
该方法适用于排气量较小、废气中含氟 量低,回收氟有困难的企业,如搪瓷厂、 玻璃马赛克厂、水泥厂等。
(2) Na2CO3吸收制取冰晶石 电解铝厂废气经除尘后,送入吸收塔底部,
与浓度为20~30g/L的Na2CO3溶液在塔内逆流接 触,洗涤废气时,烟气中的HF与碱反应生成 NaF,吸收脱氟后的气体经除雾后排空
淋塔和文丘里吸收器等。
(一)填料塔
1、工作流程:吸收液体由上部喷头 喷入,被吸收气体由下部送入, 气液在中间填料层中充分接触, 净化的气体从顶部排出,吸收后 的液体从底部排出。
2、特点
结构简单、造价低、耐腐蚀、耐 高温、适应性强、气体阻力小、 能耗低,但含尘浓度较高时会堵 塞填料,且吸收率不算太高。
若测得
y>yi*,则该组分将被溶液吸收— —吸收过程;
若测得y<yi*,则该组分将从溶液 中解吸出来——解吸过程。
同理:
进气 y1
x<xi*——吸收过程;
x>xi*——解吸过程。
排气 y2、y2*

进液 x1



排液 x2、x2*
吸收与解吸联合操作 图5-1 吸收与解吸联合操作
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吸收法 吸附法 冷凝法 催化转化法 燃烧法 生物净化法 膜分离法 气态污染物的其他治理方法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吸收法
吸收: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 度不同,或与吸收剂发收:溶解的气体与吸收液不发生明显的化 学反应,仅是被吸收的气体组分溶于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