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石头的秘密王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石头的秘密王平
发布时间:2023-07-30T04:17:41.278Z 来源:《中国教工》2023年8期作者:王平
[导读]
杭锦旗亿利东方幼儿园
一、活动起源
这是一个发生在石头区中的故事。
石头区里有很多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头,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总是喜欢到石头区摸一摸这块,搬一搬那块,不断的在感知石头的质感--光滑的、坚硬的等,观察石头奇形怪状的模样,并且相互之间还讨论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取经验的需要。
“游戏即生活”,作为教师要乐于倾听幼儿的声音,判断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意愿。
幼儿基于自己已有的经验生成了很多活动,同时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不断提升自己新的经验,使幼儿得到更高的发展。
二、石头区探究实录
(一)场境一:石头区探究第一天
涵涵:我和诚诚合作搭了一个大一点的,非常高的,我们一共搭了“5米”,用了很多石头。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有“5”米高呢?
回答:诚诚找了一根绳子量的,他说有“5米”。
老师:哦,究竟有几米,你们可以用有刻度的工具准确的量一下。
(教室里有三角尺、长尺)
回到教室成成在三角尺上量了一下绳子的长度,是10cm长。
小结:小朋友语言表达完整清晰,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有商量,并能接纳别人的建议,知道合作的意义,这也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他们开始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
能够感知常见事物的高、矮,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事物的特征。
一边的萱萱和茹茹也在用石头区搭建,她们搭建了一个圆形的房子(池塘),她们不停的往“池塘”里加水可是发现水都漏没了,于是她们在“池塘”的底部铺了树叶,发现水还是漏没了,树叶护水的想法失败了。
茹茹:怎么回事呢?
萱萱:看来我们还得找别的东西。
她们又在底部放了沙子,结果还是失败了。
茹茹:王老师,我们试了好几种办法都失败啦。
提问:怎么失败的?提问的目的---分析材料的特点。
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下一步的成功找经验。
萱萱:石头之间有缝隙水流了。
茹茹:树叶一片一片也有缝隙。
萱萱:对对,沙子也不行,没有缝隙就好了。
老师:那你们想一想什么材料没有缝隙可以保存住水?
孩子们又找来了一个装颜料的塑料袋尝试。
她们认为垃圾袋
有些大,所以两个人要把它撕小点再铺进去,这次试验成功了,但是后来她们加的水越来越多,水又漏了,茹茹和我说:水还是会漏。
为什么?我问。
她说:因为我们撕的太小了,水放的多。
下次我再找一个垃圾袋,撕的大一些。
推动与策略:当孩子们在操作中遇到困惑时,老师并没有对幼儿的种种尝试给予及时的评价,首先肯定了幼儿的结论:“在操作的过程中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能够发现水漏的主要原因---三种材料都有缝隙”,帮助孩子回顾自己探究的过程,表达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和计划的目标是否一致,分析原因获得经验。
活动中他们不断的尝试着每一种材料、体现了孩子们很强的探究欲望和不怕失败,坚持学习的品质。
引导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分析不同材料的特征。
只有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积极的动脑思考,最后获得的经验才能内化于心。
(二)场景二:“宝石”打开了交易市场
在石头区的周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水渠,夏天供孩子们戏水,这里的孩子们也有了新发现。
小宇:我把石头放在水里,你们看我的石头变色啦!这时候有几个小男孩围观了过来,他们一起开始找更多的石头在水里洗。
他们不断的在说,你看我的是这样的,我的是这样的等等。
小宇把他们洗好的石头摆放整齐,开始叫卖“卖宝石啦,卖宝石啦......”他的叫卖声打开了“石头交易市场”。
就这样参与洗石头的人更多了,小宇也有了一位合作伙伴(小杰)。
提问:你怎么想到卖石头呢?
小宇:因为石头洗了之后很漂亮。
而且我发现对着光照,里面有不同的颜色好像有宝石。
推动与策略:《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兴趣来源于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从而产生很强的求知欲,他们能从游戏中感受事物明显的变化,孩子们在探究中能够积极的与身边的人合作交流。
自然科学活动注重个别学习,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了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
老师在活动中容忍孩子们因为探究而弄脏衣服、破坏石头的行为,同时也做了重要的安全提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整理收拾。
激烈的叫卖声很快吸引来了一位女顾客。
小然:老板,这块石头多少钱?
小杰:100块。
小然:咦,我忘带钱了,我要去拿钱(班级小超市里儿童纸币)。
小然:好啦。
给100元。
(拿出两个50元)
不一会儿小然拿着石头回来说:老板我不想要这块石头了。
小宇:不行,不能退货。
小结:在交易的过程中反映出幼儿对钱面值大小的认知,数学运算的认知--两个50合起来是100,能够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实际意义。
当消费者要退货时,老板会说“不能退货”,他们知道卖出去的东西不能随便退货,这是买卖的规则--有规则的活动。
孩子的学习就像流水,水流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孩子们对于学习材料的需求及学习模式的变化都是未知的,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小结:数学服务于生活,幼儿的一日生活也与数学紧密联系着,他们对数学的认知,逻辑思维的构建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发展着。
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了形象思维,而且通过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推动与策略:教师此时以一个“记者”的身份介入--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幼儿将自己的计算方式清晰的表述出来,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三)场境三:太阳光下的石头
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石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孩子们别有一番惊喜的发现。
甜甜:老师我洗的这块石头上面有一条一条的线,石头的形状像个贝壳。
萱萱:对着光看石头是透明的。
童童:我拿了一块白石头放在水里很透明。
我觉得它像一个黄色的柠檬。
妞妞:老师你看我对着光照,它好像五花肉呀。
老师我又发现了一块神奇的石头,你看里面有红的。
提问:你觉得里面的红东西是怎样形成的呢?
妞妞:我觉得应该是战争的时候有人牺牲之后血留在了石头上,时间太久了形成了化石。
小结:孩子们亲近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喜欢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他们能够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的关系,比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石头会变的透明,会看到石头表面经太阳光的折射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探
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物体之间的关系。
妞妞通过红色的斑迹联想到牺牲的战士,这是孩子内心萌发爱国情怀的体现,体现出了孩子们在平日的爱国教育故事中被战斗英雄的精神所感染。
三、反思与总结
在孩子们的探究活动中老师通过拍照的方式保留和积累孩子们有趣的探索与发现过程,支持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
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发幼儿主动思考。
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们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同时更要尊重孩子们提出的疑问,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观察点和选择、尊重孩子们的行为与表达。
爱、冒险、喜悦、投入、反思这几个关键词是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最重要的支柱。
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和幼儿始终保持着和谐有爱的师幼关系,所以孩子们才敢于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学习本质上就是向未知迈进,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心情一直处于喜悦的状态,一直不断获得“新发现”。
教师在活动中努力做到--闭住嘴、管住手、最大限度的放手,睁大眼、竖起耳、最小程度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