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综合素质》内容概述
一、考试结构
《综合素质》考试分为五个章节,各章节的考试权重和题型分布如下:
1. 职业理念(15%,4+1题)
- 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小节。

- 其中学生观部分历年都出题。

2. 教育法律法规(10%,8题)
- 全部为单选题。

3. 教师职业道德(15%,4+1题)
- 包含两节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

- 职业行为部分只出单选题,职业道德部分为单选加解答题。

4. 文化素养(12%,9题)
- 全部为单选题。

5. 教师基本能力(48%,4+1+1题)
- 包含三种题型:
- 单选:每年固定29题,每题2分。

- 材料分析:3道题,分布在第一、三、五章。

- 作文。

二、内容结构建议
1. 开篇概述
- 简要介绍《综合素质》考试的总体结构和重要性。

2. 章节细分
- 职业理念
- 可独立成段,强调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重要性及其历年出题情况。

- 教育法律法规
- 简短说明,因全部为单选,可简述其考点范围和准备策略。

- 教师职业道德
- 细分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两部分,职业行为简短提及,职业道德详细说明单选与解答题准备要点。

- 文化素养
- 简要介绍,强调广泛涉猎和日常积累的重要性。

- 教师基本能力
- 详细介绍三种题型(单选、材料分析、作文)的备考策略,特别是材料分析和作文的应试技巧。

3. 总结与备考建议
- 总结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给出整体的备考建议和时间分配策略。

三、逻辑顺序
按照章节顺序(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师基本能力)进行组织和呈现,既保持了内容的连贯性,也便于考生按照章节逐一复习。

---
模块一
一、素质教育观
1. 素质教育的概述
- 概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 面向全体:确保适龄儿童(6周岁)受教育机会公平。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关注学生道德、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但不要求平均发展。

-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强调终身教育理念。

二、学生观
1.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
-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

-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 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倡导形成性评价。

-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应理解其不足,允许其犯错。

-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 人的全面发展基于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

- 个性与差异性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教师观
1.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 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 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

-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
1. 爱国守法
- 核心观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自觉遵守
教育法律法规。

- 关键词:依法执教,不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2. 爱岗敬业
- 核心观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于教育事业,乐于奉献。

- 关键词:乐于奉献,不敷衍搪塞,对工作高度负责。

- 名言引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3. 关爱学生
- 核心观点:教师职业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 关键词: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 教书育人
- 核心观点: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推行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 关键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5. 为人师表
- 核心观点: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以身作则。

- 关键词: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廉洁奉公,尊重同事和家长。

6. 终身学习
- 核心观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勇于创新。

- 关键词:教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记忆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即爱国爱岗爱学生,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第二章教师职业行为
三、人际行为规范
- 家长:尊重家长,密切配合。

- 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对待。

- 同事:尊重、关心同事。

- 领导:服从领导,秉公办事。

模块三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章阅读理解能力
一、阅读理解题型分类
1. 作者观点类:
-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识别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核心观点或立场。

2. 重点句子、词语类:
- 这类题目聚焦于文章中的特定句子或词语,考察考生对其深层含义或作用的理解。

3. 归纳中心思想:
- 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并能准确归纳出来。

第二章写作能力
一、议论文结构
1.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并列展开,从不同角度或层面阐述论点。

2. 正反对照式:通过对比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论据,来强化自己的论点。

3. 递进式:按照逻辑顺序,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二、写作步骤
1. 立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历年立意总结可参考。

2. 标题:
- 围绕立意拟定,不超过10个字。

- 标题不能审偏、不能太绕,也不能只是一个词(如“理想”、“爱好”)。

- 参考标题:“带着责任上路”、“人生因尽责而快乐”等。

3. 行文安排: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4. 字数控制:大约1100字左右,注意篇幅控制,避免冗长或过于简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