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剧场的空间结构--以《穆勒咖啡馆》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舞蹈剧场的空间结构
———以《穆勒咖啡馆》为例
●许洪璐
[摘
要]舞蹈剧场中的空间布局是皮娜·鲍什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对《穆勒咖啡馆》的空间概念、空间格局与结构进行剖析,可以通过细化分析《穆勒咖啡馆》的空间结构了解皮娜·鲍什是如何打破传统舞台格局的,能对需要了解舞蹈剧场空间处理的学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穆勒咖啡馆》;舞蹈剧场;空间结构
作者简介:许洪璐,女,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

皮娜·鲍什出生于德国,
是著名的现代舞编导家。

享有“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的称呼。

她从小学习芭蕾舞,成年时到纽约学习现代舞之后成为了舞蹈编导。

皮娜·鲍什一生创作的作品有49部。

她编排的舞蹈与传统的舞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舞蹈剧场”焕然一新的风格。

《穆勒咖啡馆》是基于皮娜身处战后德国的经历所创作出来的剧场作品,这部作品总共时长为45分钟,剧场的布景是以她父亲的咖啡馆为创作原型的。

整部舞剧由四个部分组成,它们独立又互不依赖,没有单独的小标题全部在一个大的标题下完成。

作品不仅有着新的运动戏剧艺术的元素,还包含了格卢克歌剧这种早期的舞蹈形式。

一、《穆勒咖啡馆》中物理空间的运用
(一)空间调度的横向把握
舞台空间的调度要有“点、线、面”的意识。

整体空间之中我们要有线条意识、
焦点意识、对比意识、平衡意识以及场面意识。

《穆勒咖啡馆》这个作品里,编导对于焦点意识非常的敏锐,她利用了距离、演员的身高度、身体的面向,以及视觉上的空旷来实现观众对舞者的焦点。

通过整体的情节内容和几个人物的心境设计了舞台上的行动线,开场时以横线行动来表达平静,在高潮时
用对角线来表达冲击力,每个舞者在整体空间中展开的调度路线都经过不同的行动线明晰的表达不同的情绪。

舞者就舞台空间的调度来说要“动中有静,快慢分明,强弱大小等有对比”避免平铺直叙和平淡无奇。

(二)空间内的舞蹈构图
舞蹈构图是指舞者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产生必要的空间运动线以及不断移动的舞蹈画面。

《穆勒咖啡馆》的空间属于室内空间,具有局限性,编导需要考虑周围的整体因素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性思维。

不同于其他舞台《穆勒咖啡馆》的舞台是三维立体的,舞者与观众都身在其中,观众不再成为窥看者。

笔者认为编导将传统的线、形打破,不再整齐划一地规定路线,演员可以在舞台上自由地规划运动线。

例如红色头发女子在咖啡馆里的慌张路线,不逾限传统舞台的规定性。

红色头发女子看似随意的路线,却能让观众清楚地感觉到她所想表达的情绪以及她寻找出口的紧迫感。

再如白衣女子们上场时紧闭着双眼表现着梦游一般的状态,她们从侧门进入没有规律性的行走反而让观众更真实地体会到她们用肢体表达的形象。

在大多数的作品当中,编导们常常习惯性地利用整齐划一或者大量的人数去渲染氛围以及通过大量的构图设计去递进作品的美感。

《穆勒咖啡馆》
这部歌海2019年第源期
78
论舞蹈剧场的空间结构——
—以《穆勒咖啡馆》为例
作品中利用单一散漫的构图却明晰的表现了作品所想呈现的气氛。

《穆勒咖啡馆》通过整个的横向调度和空间构图的处理,展现了物理空间的整体结构。

二、《穆勒咖啡馆》中心理空间的表现
(一)道具的抽象表达
《穆勒咖啡馆》的舞台设置为一间单调又乌黑的房子,放置许多圆形的咖啡桌与椅子,外加一扇玻璃旋转门,这样的布景设定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咖啡馆既相似又陌生。

由于舞台铺满桌椅,虽然阻碍舞者们的运动线,但给编导增添了新的调度以及创作空间。

《穆勒咖啡馆》里每一个道具都具有隐喻性以及抽象性。

它们不单单只是作为桌椅的存在,它们象征着人群及生活丰富了整体空间,使演员更具有表现力。

从表现手法来看,每个椅子本身就带有隐喻色彩就像是不在场人的象征以及人的代替物,当舞者与道具接触的时候观众不仅仅是通过表层去看待舞者与道具之间的关系,更可以通过意象空间深层的去体悟其中编导想体现的意义。

这些椅子开发观众的思维空间会使观众心理空间上感受到空荡以及人和人之间的陌生感。

(二)灯光的具象表现
舞台灯光有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它将打造空间的整体氛围。

灯光设计在《穆勒咖啡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这部作品之中,编导利用了光线的昏暗感成功地将空间营造出压抑的气息和低沉的氛围,使咖啡馆让每个观众的内心都充满神秘感,并且让人内心深处的恐惧释放得淋漓尽致。

在舞台的旋转门上采用的是亮眼的白光,当旋转门在不停地转动时,正面给人带来的状态是整体空间的一个亮点侧面给人带来的意象是光明与希望。

通过灯光的强弱对比以及色彩的合理使观众可以伴随着作品的剧情内容产生联想和意象空间。

灯光在空间里所呈现的象征法和写意法使整体空间树立了咖啡馆昏暗沉重的形象,通过剧情内容的变化舞台灯光跟随发生变化,从而使观众在心理空间上产生相同的情绪。

三、《穆勒咖啡馆》中意象空间的意义
(一)白色睡裙整合的错乱空间概念
空间的设计是千变万化的,《穆勒咖啡馆》作品中较为特色的就是它的错乱空间以及蒙太奇式的呈现方法。

在这个作品里场景具有明显的符号指向,体现了现实生活的缩影。

剧中皮娜利用了白色睡裙整合了错乱的时空,将两个女舞者的行为并置来调动观众的情绪。

皮娜善于利用图像,采用了画家的思维。

在整体空间和其他舞者的服饰都是灰暗的颜色下,利用了色调的错觉将白色的衣裙作为两个灰色调的白点。

从观众的视觉习惯出发使视觉产生必然的联系,然后观众将从内心建立起两个白衣舞者之间的影射关系和联系产生整合错觉的概念。

这样的视觉设计,可以让我们看到皮娜从第三者切入舞台视角的思维创作,她将自己剥离舞台从其它的视角去观望舞台并且利用白裙颜色使观众产生联想及交错时空的概念。

(二)场景选择地所呈现的虚拟性
舞蹈剧场之中一个场景是概括一部作品的整体。

场景的选择不仅烘托情节,也清楚地表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场景”二字包含了时间与空间的两个概念,除了事物的造型设计以外还需对一切能够突出主题,推进故事情节的时空环境进行设计。

《穆勒咖啡馆》的场景设计可以直观地看到咖啡馆的表象,但其内在的表达意指二战后德国的社会环境诠释人性的冷漠。

《穆勒咖啡馆》场景的选择是通过皮娜童年时期真实的生活折射,在童年时她总是躲在父母开的咖啡馆桌子底下默默地观察四周的人群。

所以“咖啡馆”成为了她创作场景的动机。

《穆勒咖啡馆》的演员在开场时用梦呓般地舞作将观众引进另一个世界,让观众走在梦境和现实的交界。

在这部作品之中,皮娜将场景的空间间离于现实和陌生之间,它真实不做作地表现了对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观念。

《穆勒咖啡馆》通过空间的结构内容与舞台的环境氛围相结合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空间形象。

舞台时空与现实生活时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虚拟性的意义。

我们在
79
明知鸡猴不相配,自讨苦吃能怨谁?事到如今当知悔,听不进老人言终归吃亏。

勿庸置疑,两段唱腔,或西南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或明显带有广西地方话语色彩成份。

《不孤塆》唱腔设计者说,该剧在唱腔创作中,一直在“谋求所创作的唱腔与主旨的完美契合”,“尊重了人物感情的自然抒发,
非程式性的创作从而突出写实”,“通过改变旋律旋法、改变腔句落音、扩展唱腔音域、改变句式板式的重新排列组合等”完成“非程式性”创作。

京剧历史悠久,剧目繁多,唱腔以“西皮”与“二黄”为主。

其中,“二黄”起源于宜黄腔或徽调,“西皮”则起源于秦腔。

当年,传统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延辉演唱“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
,“一开口便引发观众情愫踊动”
,用的就是老生高亢激塆越的“西皮导板”。

《不孤》以京剧呈现,其主要唱腔“西皮腔”对主题及人物性格的揭示起到了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换句话说,
《不孤》选择了京剧演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情塆感传达。

这种演出剧种选择,也使《不孤》通过发轫于农村现实斗争题材的主题揭示,引发出观众对农村“反腐”及“人”的戏剧的强烈反响与普遍关注。

这种“关注”很实在也意义重大,它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广西戏剧院当初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艺术作品的初衷,也是当下广西现代京剧讴歌“中国梦”、助力“扶贫工程”等创作原则落到实处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体现。

这种体现,传递了时政宣传与“人”的戏剧共生共荣的融合性及目的一致性。

其实,这也是现代京剧“南移”的关键点及重要意义所在。

(上接第54页)
分析皮娜创作的方式上可以从三个方面切入“独特的工作方式、陌生化与反幻觉化以及剧场综合语言”的运用,皮娜采用布式系统的布景方式将陌生化效果即破除幻觉的表演方法来呈现场景,使场景在生活空间之中又体现出意象的虚拟空间。

四、结语
笔者在浅析《穆勒咖啡馆》作品之后,更加清楚舞蹈剧场的空间创作是如何打破传统舞台格局的观念。

以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整体空间的构造。

在空间结构中发掘更多的意义,使舞蹈作品以及舞者在呈现的时候具有更多的表现力以及生命力。

希望通过笔者的浅析使各位学者学习到舞蹈剧场空间结构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杨彬.皮娜·鲍什“舞蹈剧场”剧场性美学分析[D ].
浙江大学,2013.
[2]王亚会.论皮娜·鲍什的艺术创作理念[D ].南京
航空航天大学,2016.
[3]〔德〕约亨·施密特.林倩苇译.皮娜·鲍什———为
对抗恐惧而舞蹈[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王虹.生动、流动、平滑空间——
—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游牧艺术”[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5]千秋月.谈舞台灯光的运用[J ].戏剧之家,2015(7).[6]李卓翰.浅谈舞蹈作品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J ].
戏剧之家,2015(6).
[7]罗昕婷.试析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美学观[J ].
四川戏剧,2014(6).
[8]金同娣.皮娜·鲍什———诗性空间的舞者[J ].世界
文化,2014(1).
[9]沈玥.浅谈舞台空间在舞蹈作品上的运用[J ].
群文天地,2013(3).
[10]陈音竹.皮娜·鲍什“舞蹈剧场”对中国现代舞
编创的影响[J ].大众文艺,2013(24).
歌海2019年第4期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