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必修2《家》许明婧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12)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12)

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埃利 Nhomakorabea威塞尔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
乱世需要有人发声振乾坤,如今的我们也 不应沉默。时代进步了,不同的呼声更容 易被听见,多元的思想也更容易包容。偏 见、歧视固然存在,而这时我们去打破, 却更容易。社会的进步,正是来自这些激 昂勇敢的发声。既然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就不要空耗这激情的火花,就让它盛放应 有的芳华。
主题探究
《家》中的年轻女子都是美好 的,但大多结局悲惨,是谁造成这 样的悲剧?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正是由于不
同时代的不同的人,都能从中读出属于自 己时代的感悟,从而使作品焕发出新的生 命力。到这里,《家》这本书的内容学习 我们就结束了,可是内容带给我们的思考 远没有结束。它对我们现在有什么启示?
个人阅读感受
根据你对《家》进一步的理解,分别用一句话补充 下列短句。
高老太爷说家是

觉新说家是

觉民说家是

觉慧说家是

鸣凤说家是

瑞珏说家是

梅芬说家是

巴金说家是

我说家是

《家》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玉林石羊——易俊
学程思路
1、通读指导——在章节阅读要求下完成整本书阅 读,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摘抄自己感兴趣的语句。
2、活动一:利用思维导图,画出人物关系图,谈 谈你感兴趣的人物;活动二:初读分享交流,自己 感动的地方,谈谈理解。
3、辩证的解读人物形象,联系书中相关文段,解 释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特点。活动一:为人物贴标签。活动二:分析他们 性格形成的原因。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7)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7)

3、人物形象赏析
鸣凤是怎样一个人? 生的无奈——社会地位:婢女 性格特点: 纯洁善良、刚烈忠贞、勤劳善良、温柔
贤淑、知事明理。
课内探究:
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鸣凤自杀的原因有哪些? 2、鸣凤之死的意义有哪些?
探究一:鸣凤之死的原因
1、觉慧? 2、自己? 3、高老太爷、冯乐山? 觉慧:粗心与自私 自己:为了爱——太爱太痴、善良、真挚 根本原因:社会地位、封建礼教、封建家长
高老太爷:专横、虚伪、腐朽、冷酷
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 请简述理由。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 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 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 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 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 维护者的形象。
生的无助:知道那个万恶的冯乐山要 娶她为妾,她为了保全清白,投湖自 尽,嘴里轻轻喊着“三少爷,觉 慧……”脸上还含着笑。展现了旧社会 对人性的摧残和鸣凤美好的品性。
2、鸣凤投湖前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为 什么? (找出鸣凤心理描写并分析)
有所希冀 胆怯害怕 悲痛欲绝 难以接受的哀叹、抱怨和控诉
预习检测,请回顾《家》的重要情节。
觉新娶亲、觉慧受囚、梅园相遇、 觉新与梅的重逢、梅与瑞珏的互诉衷
肠、 鸣凤投湖、觉民逃婚、克定受罚、 捉鬼风波、血光之灾、觉慧出走等
回顾《家》中主要人物形象及特点。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 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逆者,人道主义者,革命者 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 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 鸣凤: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32)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32)

巴金谈创作缘起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 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 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 “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 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 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我感觉 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 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 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 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 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甩掉一个 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 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 说救自己,倒是真话。
巴金产生巨大影响的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之后, 在这个时代,他主要的代表作是他的五卷《随想 录》,这些短章是巴金对于“新时期”文化的重要 贡献。他在这一阶段的作品表现了一个老人强烈的 人道精神和对于社会开放和自由的渴望。第一个阶 段,他的作品期望让“人”从传统社会的束缚和压 抑中解放,从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秩序中解放。而第 二个阶段,他的作品则对于“文革”和历次政治运 动造成的伤害做了深入的反思,重新提出了人的解 放的观念。这种解放的要求,这种不间断地探索和 表现“人”对于美好世界的追求,正是巴金的写作 最让人感动的一面,也正是“现代性”文化的启蒙 精神的最好表征。
他的作品经历了几个变化,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 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 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 会的执着追求。而后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慈园》、 《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为 后来的研究界更为推崇。“文革”后,拷问自我 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1989年获 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1982 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 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13)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13)

创作背景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社会造成了极 大的思想震动。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年青人在健 康成长,新旧思想的冲击反映在个人身上时又会 形成分裂性人格,而在此背景上,旧的思想、观 念的腐朽性也日渐暴露,并且旧思想在新思想的 冲击下也会日渐式微。作者就是立足于这个大的 时代背景上,把一个大的时代影响浓缩到一个大 的家庭中来,通过对《家》中几代人的描写,来 反映当时的社会概况和社会发展的脚印。
3、觉民
高家二少爷, 琴的恋人,受 “五四”新思想 影响的青年学生。 他在觉慧帮助下 大胆反抗封建家 长的包办婚姻, 最后取得胜利。
4、觉慧
受“五四”新思想影响 的青年学生代表,封建大家 庭“幼稚而大胆的叛徒”。 参加了具体的反封建、反专 制的斗争,包括勇敢参与反 对封建军阀的斗争,坚决反 对“作揖主义”与“无抵抗 主义”,蔑视等级制度与丫 头鸣凤相爱,反对包办婚姻 支持觉民逃婚,大胆揭穿迷 信的捉鬼、血光之灾等邪说, 最后义无反顾地从封建大家
思考探究
1、怎样理解觉慧那种叛逆、反抗与追求理 想的性格?你觉得这种精神在当今还有没 有意义?
2、《家》曾经是过去几代青年非常喜欢的 畅销书,你能理解前辈读者喜欢这类作品 的原因吗?
作品小结
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 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全书人 物众多,事件繁复,但故事的展开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人物刻画: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觉慧充满朝气的叛 逆者,觉新委曲求全懦弱顺从,鸣凤纯洁敢以死抗争,梅芬 温顺善良,瑞珏善良厚道等。 语言特色:语言单纯、朴素、流畅,激情充溢,以情动人, 善于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以及富于抑扬 力度的语调造成一种浓烈的审美氛围,如行云流水,汪洋恣 肆。 影响意义:《家》中所体现的那种对理想的追求,那种使命 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正是我们现今生活中所缺 少的,完全可以打动我们,感染我们,无论什么年代,青年 就是青年,应该有理想有报复有激情。

人教高中必修2《家》郑坤明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人教高中必修2《家》郑坤明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最重要作品之一。
• 二、故事梗概。
• 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一个
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
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 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
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 老大觉新在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 班,那是他 父亲生前为他找好的位置。
• 三、《家》中的人物形象。
• 《家》里的封建统治者:
• ⒈有着道貌岸然的外表,竭力维护封建观念、 秩序的人物,如高老太爷、克明等。
• ⒉行为荒唐、生活糜烂的人物,如克安、克定 等。
• 高老太爷: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 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严厉的性格特 征。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 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 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 “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 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 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 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
• 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 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 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 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 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
• 他是个怀疑主义者。 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 因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
• 觉民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在 “家”中渐渐“死” 去,他却在“家” 中成活, 并走向成熟。
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 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 4、新中国成立后的巴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 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 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 《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家》》优质课教案_10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家》》优质课教案_10

探究封建家庭的本质——名著《家》的教学设计教学设想:高一下期名著导读《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全书,但是如何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是需要思考的方面。

同时巴金先生在这不做平中极尽笔墨表现了一个深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影响的封建家庭的腐朽、黑暗以及毁灭,是需要学生去认识和把握的。

但是一堂课只有40分钟,要课堂上呈现出对作品《家》的深入探究,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对《家》的阅读探究不是仅限于在课堂上,课堂上的40分钟只是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展示小组交流讨论后的结果,引起全班同学的思考与探究。

提前在假期会让学生阅读全书,但开学之后并不会马上分享,可能会有一些遗忘,而假期阅读的情况老师也无法检查。

对《家》的思想内容的分析必须在保证学生对书本内容熟悉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进行。

计划提前一周请学生再次拿起书籍,根据老师制定的导学案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进行勾画和批注;同时播放《家》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加强对故事的熟悉;选取重要的情节片段进行细致的研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形成一定的看法。

在课堂上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思想和观点的碰撞,挖掘《家》中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影响,认识封建家庭的本质,从而把握到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1、挖掘《家》中的封建家庭里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罪恶。

2、认识阅读《家》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代表发言;阅读思考法;联系自身,迁移联想法。

教学准备:书《家》、《家》教学导学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家是什么?(方式:在学案中,请学生用排比句式写出自己心中的“家是什么”,在课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听到了同学们对家的描述,我们看到,无论如何形容,家都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是爱的代名词。

但是,巴金先生笔下的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在新时代的风景里成了禁锢人的牢笼。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巴金先生所描绘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二、回顾故事梗概,初步认识高公馆的特点1、请学生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图,回顾《家》的主要内容(方式:提前让学生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图,回顾并熟悉作品内容)2、初步认识高公馆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思维方向引导:这是处于什么时代背景下的家族,属于社会哪个阶层,家族的产业有哪些,家庭成员有多少,主要家庭成员是何身份、从事怎样的职业。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22)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22)
家有苦蔓苦藤的牵连
家有冬去春来的甘甜
家是风雨同舟的信念
投资理财https:///
家是倦鸟必归的巢眷
家收藏着童年般的顽皮
家镌刻着秋天般的丰盈
家是你受伤时最温家是你遇到暴风雨时避风的港湾
家是你心头萦绕的那份永恒的挂念
名著导读— —《家》
• 一、巴金简介:
• 四、《家》的艺术结构
• 《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 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 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 程。
• 【附】: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 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 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 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 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 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 ②觉民(二弟)——郑国霖(饰)
觉 民 与 琴
• 身体矫健,目光深邃,正直、聪明、冷静、 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他不像觉新那么软 弱、中庸,也不像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是 个怀疑主义者。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 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觉 民与觉慧的愤怒不同,觉民更多的是轻蔑。没 有效果的反抗和斗争,他是不会轻易干的。觉 民决不作无谓的牺牲,更不会作祭品。觉民的 爱情缺乏情趣,共同的境遇促使他与琴走到了 一起,为共同志向奋斗取代了谈情说爱。觉民 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在"家" 中渐渐"死"去,他却在"家"中成活,并走向成 熟。
• 1、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 2、长篇小说: •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 3、中篇小说: • 《寒夜》《憩园》 • 4、散文集: • 他晚年坚持“说真话”,八年写成《随想

高一必修二《家》上课用课件

高一必修二《家》上课用课件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 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加 容易理解人物和情节。
地域特色
小说中融入了四川方言和 俚语,展现了四川地区的 语言特色,使小说更加具 有地域文化色彩。
《家》的象征手法
人物象征
小说中的人物具有象征意义,如觉慧代表新思想、新观念, 觉新则代表旧思想、旧观念。通过人物象征,作者表达了对 新旧思想的看法和态度。
物象象征
小说中的物象也具有象征意义,如梅芬的梅花、瑞珏的玉等 ,都代表了人物的命运和性格特点。通过物象象征,作者深 化了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04
《家》的社会意义
《家》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封建礼教的束缚
巴金的《家》通过对封建家庭的腐朽生活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 束缚和压迫。这种束缚不仅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还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02
觉慧无法忍受家族的束 缚,离家出走,追求自 由和理想。
03
觉明在家族的逼迫下娶 了不爱的女人,最终陷 入痛苦和绝望。
04
梅芬在婚姻不幸后,孤 独终老,命运悲惨。
03
《家》的艺术手法
《家》的叙事结构
双线交织叙事
小说采用双线交织的叙事结构, 一条线索是觉慧离家出走,另一 条线索是觉新与瑞珏、梅芬的爱 情悲剧。双线交织使故事更加丰
显得冲动、幼稚。
觉明
聪明、机智,但自私、 冷漠,缺乏同情心。
梅芬
善良、温柔,但命运多 舛,婚姻不幸。
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觉新与梅芬是青梅竹 马,但由于家庭原因 被迫分离。
觉明与琴表妹相爱, 但因家庭反对而无法 结合。
觉慧与梅芬相互倾心 ,但由于阶级差异无 法在一起。
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

人教高中必修2《家》李颖轩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必修2《家》李颖轩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李颖轩一、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巴金的生平经历,了解《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2.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整体感知。

3.深入感悟《家》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整体感知。

2.深入感悟《家》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1.导入请一位同学朗诵诗歌《家》。

家家有苦蔓苦藤的牵连家有冬去春来的甘甜家是风雨同舟的信念家是倦鸟必归的巢眷家收藏着童年般的顽皮家镌刻着秋天般的丰盈家是你受伤时最温馨的呼唤家是你寂寞时最氤氲的弥漫家是你遇到暴风雨时避风的港湾家是你心头萦绕的那份永恒的挂念通过对比该诗的温情与巴金《家》的冷酷导入课题。

2.知人论世(1)巴金其人 |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代表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随笔集《随想录》。

巴金作品多以抒情笔调,描写新知识青年对旧制度、旧文化的强烈憎恨和大胆抗争,充满激情,语言清新流畅。

巴金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2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家》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

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不断觉醒,不断反抗,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家庭背景“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

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

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15)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15)


第二章节
导读2-故事情节
淑华
李瑞珏 觉新
觉民 觉慧
周氏
高老太爷 海儿
高克文
时间 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
地点 小
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要 素
人物 高老太爷、长房长孙觉新、梅芬瑞 珏、觉民、琴、觉慧、鸣凤
情节 主要以 高家三兄弟为的线爱索情命运
环境 五四运动初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散文集:《龙·虎·狗》《短简》《控诉》等
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鲁迅称为“ 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
“激流三部曲”代表了巴金30年代创作的最高成就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
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 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 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 位。
——余秋雨
虽然巴金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笔不是最优美、形象不是最生动, 但只因他在《家》中塑造出了高觉新这一典型形象,就足以奠定其泰斗的 地位。
——余秋雨
2、"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使他对封建家庭产生不满,并有了改良旧家庭的愿 望.
作者对觉新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家的主题 }
1.通过高老太爷形象揭露了封建专 制家庭的本质特征。
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瑞珏和梅芬
她们是相似命运的女子,被封建制度支配着, 被迫接受自己的“爱情”与“生活”。虽然说瑞钰 比较幸运,遇到一个不错的丈夫,但在这样腐朽的 家庭中,便注定了她不幸的结局。梅抑郁,瑞珏贤 慧,但她们都逆来顺受,并在这种残酷的打压下结 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她们逆来顺受的结果便是成为 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家》 精品教学课件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家》 精品教学课件PPT
《家》通过对梅、瑞珏、鸣凤等青年女性悲剧 命运的描写,控诉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的 罪恶,批判和否定了“无抵抗主义”与“作揖哲 学”。
《家》的思想成就
2、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 及其反封建斗争。
《家》通过对觉慧、觉民等封建叛逆者形象的 塑造,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抗斗 争精神。他们嫉恶如仇、敢于斗争,向往自由、追 求进步,他们的反叛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表现 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
本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九章。 在此之前,觉民、觉慧兄弟积极 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阅读《新 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对新文化产 生了热切的渴望。就连他们的大哥觉 新也受到了感染。但作为高家这一封 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继 承家族发展的重负,他不能自由选择 自己的人生,包括婚姻。
上午上班 中午赶到昆山去看房,很不入眼的房型,房价依旧那么傲娇的200多万,不为什么,只为靠近上海,没有在那边过多的停留,马不停蹄赶回上海,和北京来的一个客户谈合作,从他战略投资到高层资源,一顿高谈阔论,我们就像是两个谈判数亿资产的双方一样,据理力争,强势压过对方,可他可能不知道,对面的这个人刚从看房的场地出来,正在思考怎么买到房,我可能我不清楚,对面的这个人葫芦里买的究竟是什么药,人生就像一场戏,回头想想都不容易,天很大,海也很大,人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很伟大,就当站在星河穹顶之下,面对万丈高山时,人类才会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人间万物皆有生命,永远记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过好当下,活出自己想要的那样,才无悔,才不负此生。 有点扎心,但是事实。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家族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
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家》》优质课教案_5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著导读  《家》》优质课教案_5

名著导读《家》教学设计1.了解《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2.了解《家》的主要内容,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

3.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整体感知,了解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典型人物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学生可以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家》原著,查找资料并做读书笔记。

2、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根据巴金原著改编的电影《家》。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这是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的颁奖词。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经典,走进世纪老人巴金,感受他的名著《家》的无穷魅力。

——《2003年感动中国》巴金颁奖词2、引导学生阅读“背景介绍”,了解巴金其人其作品。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等职。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春天里的秋天》《第四病室》《寒夜》《灭亡》《憩园》《月夜》等。

散文集:《海行集记》《忆》《短简》《控诉》《龙·虎·狗》《爝火集》等。

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鲁郭茅、巴老曹”3、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导读”的内容,并根据学生自己前期所做工作,了解故事梗概、明确人物关系。

人教高中必修2《家》孟祥静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人教高中必修2《家》孟祥静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 2. 将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及情节上,通过情节发 现人物性格,通过性格分析提炼小说主题。
作者生平: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生于官僚
地主家庭,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 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 家”。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
觉慧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 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 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 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 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 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 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 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 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 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 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 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 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 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 走出了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 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 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 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 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 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 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 他晚年坚持“说真话”,八年写成《随想 录》 (《小狗包弟》收入其中),被誉为 “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904年,巴金出示于成都一个 封建官僚家庭 ,学生时代接受了 五四运动的洗礼,参加过反封建的 社会活动,后来又赴法留学,立志 要献身社会改革,,做一位革命家。
《家》的人物关系
钱太太 梅
协副主席、主席等职。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 文出版。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 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 一、巴金简介:

人教版高二语文整本书阅读《家》课件PPT

人教版高二语文整本书阅读《家》课件PPT
冷静 深刻
“我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好听爷爷的话:你这
几天不出去就是了,”觉新摊开两只手说。 “ 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我想你还不如 规规矩矩地去做一个基督徒。人家打你左脸,就马上 把右脸也送上去。……”觉慧愤愤地骂起来,好像要 把他在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向觉新发泄。 “我一定要跑出去!我马上就跑出去!看他把我怎
去。……
祖父冷笑了一声,威严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来扫去,
然后说:“你不要扯谎,我都晓得了。他们都对我说
了,这几天学生跟军人闹事,你也混在里头胡闹。
“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
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
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
和平地分辩道。
——第八章
消除陈旧、负能量×
迎接崭新、正能量 √
路中间已经堆积了落下来未融化 的雪,望过去,白皑皑的,上面留着 重重叠叠的新旧脚迹,常常是一步踏
在一步上面,新的掩盖了旧的。
“矛盾,矛盾……”他口里不住地念着,他知道不仅祖父是矛盾的,不仅 大哥是矛盾的,现在连他自己也是矛盾的了。
……你们是矛盾的,你们都是矛盾的!”这时候他忘记了他自己也是 矛盾的。 他开始痛恨这种浪费青春、浪费生命的生活。然而他愈憎恨这种生 活,便愈发见更多的无形的栅栏立在他的四周,使他不能够把这种 生活完全摆脱。
他望着天空中飞驰的几片乌云,几种矛盾的思 想在他的脑子里斗争。但是最后他决定了。他 温和地对觉新说:“我决定这几天不出去……。 ” 他并不知妥道协自己软在弱做什么。可是他满足了,因 为他毁坏了什么东西。他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 变大起来,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那 是多么痛快的事。…… 但是过了一些时候, 他又忧郁起来,因为他明白自己现在不能够出 去参加学生运动了。 “矛盾,矛盾……”他 口里不住地念着,他知道不仅祖父是矛盾的, 不仅大哥是矛盾的,现在连他自己也是矛盾的

人教高中必修2《家》孙婕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必修2《家》孙婕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转转课教案课题《家》女性形象探究课型新课授课教师孙婕授课班级高一(2)班授课时间2019.5.29教学流程安排学生活动设计《家》女性形象探究之学生活动课探究目的:1. 探究《家》的女性人物形象性格及特点2. 《家》作者巴金先生所欲表达的思想观念与情感探究难点:1. 无法结合当时人物所处时代背景2. 学生被固有观念束缚,缺乏创新与自主分析能力,期待教师点点拨提升探究时间:40分钟探究形式:学生分组探究探究过程:1. 导入语(1分钟)2. 分组展示研讨内容(30分钟)她悲哀凄婉,美丽而悲惨,仅似一只翩飞着的蝴蝶,舞动着蝉翼的翅膀。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她是这般得勇敢爱。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她又是这般惹人怜。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她因为爱,而选择成全爱。

探究对象-梅第一组陶蓉丽组(5分钟)第二组施锦熹组(5分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她的哀伤明媚又斑斓,她干净得来了,又干净得去了。

可她的悲剧来源于从古至今横亘于丫鬟与少爷之间的沟壑;来自于高老太爷的专治,更来自于自己的懦弱与孤寂。

探究对象-鸣凤第三组郑升新组(5分钟)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她为了爱去放弃爱,却又为了爱去追逐爱,她终其一生都追逐着自己的爱。

她在囚笼般的家里,仰望着支撑着她的光,她的丈夫—觉新。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追逐是最值得的勇气。

成全是最极致的爱。

(1分钟)探究对象-李瑞珏第四组毛芯蓝组(5分钟)第五组张书涵组(5分钟)探究对象-大姨太第六组袁浩伟组(5分钟)师生探讨共同总结板书设计家巴金梅病逝鸣凤投湖瑞珏身亡教学后记 ||||。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10)

人教版必修2语文《家》》(一等奖课件) (10)
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 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 刊》等从书。
3.审美视窗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
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灵魂的灯塔;
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
《家》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特色
1、深刻的社会意义 2、独特的叙述角度 3、饱含激情的语言风格
请根据《家》的阅读感 受,联系现实进行评价。
巴金简介
巴金(1904~2005) 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 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 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复仇》《将 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
2、《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 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3、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 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小组讨论:
请谈谈《家》的读书感受或者 对某一人物的赏析和认识
《家》的人物形象
1、觉新 2、觉民 3、觉慧
《家》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导读自觉地阅读名著,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2. 学生通过《家》的学习,了解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了解青年人的处境,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3. 做青春的主人。

教学重点:
1.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

2. 《家》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家》艺术特色的把握。

2.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是巴金在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作者介绍
1. 请学生介绍作者巴金。

2. 教师补充《感动中国》里的巴金。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三、学生讨论:
1.《家》的人物关系表。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来。

2.学生简介主要内容。

3.教师补充。

|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

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四、小组讨论赏析《家》,并请学生谈谈读书感受或者对某一人物的赏析和认识,同学之间互相补充,然后回答。

(一)读书感受(二)人物形象 1.大哥觉新
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

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且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2.觉民
觉民逃婚,在高老太爷的生门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
门亲事。

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

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只好答应取消婚约。

3.主人公觉慧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

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

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4.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他是这个家族的至尊,掌握着全家人的命运,按照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是家族的“君|主”,全公馆上下无不敬畏的“神”。

5.三个女性形象
瑞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梅芬:瑞珏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

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

鸣凤:高家的丫鬟。

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抑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五、《家》艺术成就和特色
《家》在艺术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特色。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于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如作品写鸣凤投湖时的心理,就非常细腻,是全书极感人的篇章。

它将一位年仅17岁的少女在即将走向生命尽头时的痛苦、惘然、哀怨、挣扎以及最终绝望,一层层真实细致地剖示出来,使读者从这位被凌辱的少女身上,看到旧制度摧残人性的罪恶,看到这位弱小者生命的宁折不弯。

又如,作品写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也极细致,作者还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
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除此之外,作品在塑造梅、觉新等人物时,也非常注重采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如,正是由于作品细致地写出了梅的内心,才使梅多愁善感的性格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觉新是一位有着“两重人格的人”,作品多处细致地剖析他的内心,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因受新思想的启发,对现实不满,又受旧思想的羁绊而最终不能或无力抗争的苦闷、矛盾,使人物复杂的性格得以凸现。

六、教学反思:
在名著《家》的导读课上我认真遵循新课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主要采用以讨论促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将内容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想要以此为依托,通过主要人物的悲剧,探寻造成悲剧命运的根源,把学生带入这部充满苦难与激情的作品中,引发学生走近名著,读懂名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