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精选13套中考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中考生物二模生物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中考生物二模生物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
不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做型生态系统
B. 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 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D. 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答案】D
【解析】解:A、“该生态瓶”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做型生态系统,A正确;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B正确;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C正确;
D、食物链不包括细菌和真菌,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D错误。
故选:D。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解答即可。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书写原则。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B. 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这三个结构
C.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同时还含有遗传物质DNA
D. 凉拌黄瓜时盘子里的水分来自于细胞质
【答案】C
【解析】解:A、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因此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A错误;
B、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所有的活细胞都有线粒体。
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如叶片;但有的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如洋葱表皮细胞,B错误;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同时还含有遗传物质DNA.C正确;
D、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液泡凉拌黄瓜时盘子里的水分来自于液泡,D错误。
故选:C。
植物细胞的结构如下:
据此解答。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
A.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B. 在玻片上写的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字母“b”
C. 显微镜放大50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200倍看到的细胞小而多
D. 观察时欲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答案】B
【解析】解:A、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A正确;
B、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所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d”,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显微镜放大50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200倍看到的细胞小而多,C正确;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观察时欲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D正确。
故选:B。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在消化系统的各个组成器官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一组是()
A. 口腔、胃
B. 小肠、大肠
C. 咽、食管
D. 胃、小肠
【答案】D
【解析】解:A、口腔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
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不符合题意;
B、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
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
不符合题意;
C、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
不符合题意。
D、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
符合题意;
故选:D。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口腔有消化无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大肠没有消化功能只有吸收功能。
消化道各段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只有消化功能,有的只有吸收功能,有的既无消化又无吸收功能,有的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
所以,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一定要熟练、准确,否则很容易出错。
5.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
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 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④→毛细血管乙→③→右心房
B. 心脏左侧及相连血管①④流静脉血,心脏右侧及相连血管②③流动脉血
C. 血管②比血管①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D. 若毛细血管乙位于小肠,则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明显增加
【答案】B
【解析】解:A、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即图中左心室→④→毛细血管乙→③→右心房,A正确;
B、心脏左侧及相连血管①④流动脉血,心脏右侧及相连血管②③流静脉血,B错误;
C、血管②肺动脉比血管①肺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C正确;
D、从小肠流出的血液是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所以若毛细血管乙位于小肠,则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明显增加,D正确。
故选:B。
1、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3、①肺静脉、②肺动脉、③上下腔静脉、④主动脉,毛细血管甲是肺部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乙是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掌握人体血液循环的路线是解题的关键。
6.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代表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B. 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才能排出体外
C. 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
D. 经过过程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答案】D
【解析】解:A、图中的①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a表示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b表示二氧化碳,A正确;
B、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
可见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1次,就能排出体外,B正确;
C、②是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C正确;
D、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周围血液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D错误。
故选:D。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所示: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血液的变化情况。
7.有关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B. 人体只通过尿液和汗液两种形式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 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D. 人体的一部分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所以适量饮水有利于健康
【答案】B
【解析】解:A、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
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
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
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A正确;
B、排汗和排尿可以排出代谢废物,呼吸也能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B错误;
C、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C正确;
D、适量饮水有助于把溶解在水中的一部分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B。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排泄的三条途径: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
8.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 缩手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鹦鹉学舌属于非条件反射
C.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D. 针刺手感到疼痛,痛觉是在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产生的
【答案】C
【解析】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
B、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鹦鹉学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C正确;
D、针刺手感到疼痛,痛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注意理解掌握神经系统的有关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9.下列关于激素分泌异常与相关病症不对应的是()
A.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部不足-侏儒症
B. 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C. 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D.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答案】D
【解析】解: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A正确;
B、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B正确;
C、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发生糖尿病,C正确;
D、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D错误。
故选:D。
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
10.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相适应的。
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肾小管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血液中物质滤过形成原尿
B. 心脏中有动脉瓣和房室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C. 肺泡壁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 毛细血管管壁极薄,管内径极小,血流速度极慢,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解析】解:A、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其中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A正确。
B、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心脏中没有静脉瓣,B错误。
C、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C正确。
D、毛细血管管壁极薄,管内径极小,血流速度极慢,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B。
(1)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结构图如下:
(2)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
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
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这种功能与其结构有关。
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4)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
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他们在学校的大棚蔬菜基地里选取了一株生长旺盛的
植株,先将它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对一片较大的叶片进行了如下处理:如图1,B区用遮光的铝箔上下盖起来,主叶脉的a点用小刀切断再将它放到光下数小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该叶片取下,进行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区域是______。
(填字母)
(2)A区与B区进行对照,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______。
(3)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对大棚里某气体进行了24小时测定,绘制了如图2所示曲线,该曲线代表的气体是______。
(4)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积极动脑,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提高学校大棚蔬菜的产量提供了以下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
A.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B.增加大棚内单位面积种植的蔬菜数量
C.适当提高大棚内的光照强度
D.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
【答案】A;光;二氧化碳;B
【解析】解:(1)A区具备了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区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区没有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2)A、B区进行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可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3)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24时为黑夜时间,与0-6时的情况一样,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
可见图中气体指的是二氧化碳。
(4)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会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因此既要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使阳光尽量少的照到空地上,又要避免植株叶片互不遮光,这样,种植农作物就要求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B符合题意。
C、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C不符合题意;
D、增加大棚中的昼夜温差:大棚中白天温度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就少,蔬菜的产量就越高。
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故答案为:(1)A
(2)光
(3)二氧化碳
(4)B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必须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
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2.下面是某家族中有无白化病性状的调查示意图,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请根据图
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肤色正常与皮肤白化,在遗传学中称为______。
(2)分析图一可知,下面______(填字母)婚配组合及结果能判断出白化病是隐性性状。
A.1号×2号→5号
B.5号×6号→7号
C.3号×4号→6号
(3)从理论上推算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______。
(用百分数表示)
(4)据推断,7号的基因组成是图二中的______。
(填序号)
(5)5号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来自1号的是______染色体。
(6)由图二可知,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并且位于成对的______上。
【答案】相对性状;C;100%;②;Y;染色体
【解析】解:(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人的皮肤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
(2)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在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代,3和4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白化病6,说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3
和4体内没有表现,被隐藏了,因此皮肤正常是显性性状。
(3)从图中看出第二代6号患病,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因此3号和4号所生第二代6号是患病的,而第二代6号从第一代3号和4号遗传来的基因是a,因此第一代3号的基因组成是Aa,从理论上推算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100%。
(4)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基因彼此分离。
据推断,7号的基因组成来自亲代5和6各提供一个基因,而6号的基因一定是aa,7号正常,因此7号的基因因此是Aa,是图二中的②。
(5)子女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一半来自母亲。
男的性染色体为XY,女的性染色体为XX.[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来自一定来源于[1]父亲的Y染色体。
(6)由图二可知,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
(2)C;
(3)100%;
(4)②;
(5)Y;
(6)染色体。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初中生物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 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配”,绿叶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植物体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因此绿叶属于器官,C正确.
2. 下列与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匹配的是()
A.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B. 面对挫折,自暴自弃
C. 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D. 不沉迷网络,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
【答案】B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沉迷网络,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等。
面对挫折,应该积极乐观,勇敢面对,而自暴自弃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垃圾分类回收
B. 低碳绿色出行
C. 沿河排放污染物
D. 禁燃烟花爆竹
【答案】C
【解析】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其中垃圾分类回收、低碳绿色出行和禁燃烟花爆竹保护生态环境都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沿河排放污染物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C符合题意。
4. 某地采用人工浮床(如图)治理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