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古诗文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言警句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
待人要仁爱、友善。
1.孔子曾经说:“__不_迁__怒___,__不_贰__过_。__”。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怒气
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
一、读懂题目意思。
二、根据语境写名句。
3.诗人刘禹锡游览洞庭湖写下了 __《__望__洞__庭__》____一诗。其中有两处非
常妙的比喻句,其一是把“谭面”比作“镜子”的句子是
“___潭__面__无__风__镜__未_磨________,”;其二是远看洞庭湖所见,诗人抓住 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之特点的 “__遥_望__洞__庭__山__水__翠_________, __白__银__盘__里__一_青__螺_______”。
fú rónɡ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歌大意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 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 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 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 中有人来采莲。
日积月累:
拓展练习
1.诗人李白 在《望天门山》中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互映衬 潭面无风镜未磨。
没有
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湖 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 平静得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一样,泛着丝 丝波纹。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 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
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可以;如果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合适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 是那么美丽多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思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里形容风吹梧 桐叶发出的声音。
诗人。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 桐树叶,送来深深寒意,江上 的阵阵秋风惹起在外游子的思 乡之情。
料想,猜想。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节日、风俗等。 三、看诗句标示的月份,古代以农历为准。
本学期学了三首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 它们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 从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 流至此,回旋澎湃。
因为。
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诗意】(我)不禁停下车来,因为 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 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凋谢 撑起的雨伞残败;枯萎。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① 老师常说:“__人__心__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发 挥巨大的力量,就能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②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__顶__个__诸__葛__亮__。”遇到事情时, 多找人商量,也许就能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③ “__一__个__篱__笆__三__个__桩__,一个好汉三个帮”告诉我们要有 团队意识,协作精神。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遮风挡 雨的荷叶也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 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指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4. “___与_人__善_言__,_暖_于__布__帛____;__伤__人_以__言_____,_深__于_矛__戟____”出 自《荀子》,这句话的大意是:跟人有礼貌地说话,充满善意地讲话,让人 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恶语伤人,会给对方的心里带 来很大的伤害,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清晨,朝霞满天,诗人就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 绕,如在云间。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 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船行轻快,心情轻松。
两岸的猿猴啼声不断,在山水间回荡 不绝。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 山峦。
采莲曲
[唐]王昌龄
luó
荷叶/罗裙/一色裁,
2.《墨子》中曾有这样的观点:“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别人。”原句是 “___爱__人__若_爱__其_身_________”。
3.《孟子》中有言:“仁__者_爱__人__,__有_礼__者__敬_人______”。这句话的意思 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仁者是充满仁爱之心,满怀爱意的 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这几句话都是有关__强__调__讲__道__理__的__重__要__性__的谚语。 告诉我们“只要有理,走到什么地方都能行得通;无 理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站不住脚”这一道理的是上面的 ___②____。(填序号)
除了谚语能揭示道理,还有俗语也能告诉人们 一些经验。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读准诗歌中的多音字
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早发白帝城
“还”huán:到达
早晨,读“zhāo”
唐 李白
“还”组词:还乡、还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结合诗句意思读出多音字正确的读音。
✓ 既结合诗意,又用组词的方法,能更准确的读好古 诗中的“多音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逗蟋蟀, 因为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从这三首古诗的哪些词句看出来是描写秋天的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秋季
方法总结
一、找题目和诗句中明显表示季节的字、词。 二、看诗句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植物、天气、
期末专项复习
— —古诗文
学习目标
(1)熟练朗诵所有古诗名言。 (2)巩固记忆诗歌名言的内容。 (3)正确默写经典诗文和诗句。 (4)理解诗中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5)日积月累的灵活运用。
日积月累: 诵读古诗 理解诗意
所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诗歌大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 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 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 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本学期学了三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它们 是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深秋时节的山。 石头小路。
【诗意】在深秋时节,沿着弯曲 的石头小路走上山去。在云雾弥漫的 深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风破 浪,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闪动的样子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晴天时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粼
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
日积月累:
文言文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民间谚语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Hale Waihona Puke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完成填空。
①灯不拨不亮,__理__不_辩__不__明__。 ②__有__理_走__遍__天_下___,无理寸步难行。 ③__一__时_强__弱__在_于__力__,万古胜负在于理。
是“__两_岸__青__山__相__对__出_________,孤__帆__一__片__日_边__来_________”。
2.诗人苏轼 在《_饮__湖__上__初_晴__后__雨__》一诗中,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比喻 就描绘出了西湖的神韵,这两句诗是 “____欲__把__西__湖__比__西_子_______, _淡__妆__浓__抹__总__相_宜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