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概述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尔根尼(Morgani,1682—1771)关于疾病的器官定 位研究。
魏尔啸(Virchow,1821-1902)创立的细胞病理学。
•维生素和激素、细胞与分子水平、器官移植和人工脏器等 等。 •认为疾病只是发生在细胞或器官上,只要去除患病的组织 或器官就万事大吉了;每一种疾病都有一种特别的生物学原 因和特异的治疗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 1、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20年代往常,威胁人体健康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等。 ❖ 现代:心血管、脑血管、癌症 ❖ 80年代:自杀现象增多。
❖ 2、这些致死性疾病直截了当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 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截了当有关。
❖ 三、科学心理学时期(从1879年至今)
特点: (1)创立了心理学的各种科学研究方法。 (2)创立了不同观点的理论,提出新概念,心理学发展迅速。
心理学
❖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
冯特(1832—1920):心理学之父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心理学独立宣言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
社会环境
宇宙
地球
气候 水、空气 动、植物
环 境
自然环境
心理
生理
行为 感受 认知 个性/经验
基因/分子
蛋白

细胞
器官
系统/神经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整体观示意图(修自姜乾金2005)
因此,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就必须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人的疾病中 的作用, 把医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就必须能分析出患同样疾病,接受同 样条件治疗的病人,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这其中往往是由于病人不同的 精神面貌所导致的结果,如有的乐观,有自信;有的悲观失望,另外家庭关
以朴素唯物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作 为理论体系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体内 部以及一切医学问题。在该模式的指 导下,建立了中医药学,经久不衰。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天人合 一”“天人相应”“内伤七情”“外 感六淫”等观点。在治疗方面主张对 病人身心兼顾“辨证施治”和“因时, 因地,因人而宜”等。
西方:以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为代表
1975年 死因 %
1985年 死因 %
1991年 死因 %
1 呼吸 16、 呼吸 12、 脑血 21、 心脏 23、 恶性 22、 系病 9 系病 0 管病 6 病 39 肿瘤 39
2 传染 15、 传染 10、 恶性 18、 脑血 20、 脑血 21、 病 4 病 7 肿瘤 8 管病 98 管病 05
医学模式转变过程: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前10000年)
治病的方法就是 驱妖或对神灵祈求宽恕。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前3000年)
心身一元论的整体观如心身相互作用的辨证观
生物医学模式(十六世纪)
病—细菌引起—治疗—杀菌(抗生素类药)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公元十四五世纪以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 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西方医学逐渐摆 脱了宗教的禁锢,对有生命的生物体进行了实验研究, 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石,也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
哈维(Harvey,1578—1657)创立了血液循环说,并建 立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
状。 ❖ 包 括--除神经病科的大脑疾病和精神病科疾病以外的
临床各科的大部分疾病。 ❖ 心理因素--但心理因素在发病机理中起着程度不等的作用。
心身疾病--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 口腔科中有特别多疾病已被公认为心身疾病 。
❖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 1879年 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最早提出“医学心理学” 德国 洛采
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 一、神灵主义时期
(约公元前10000年-公元 前1100年) 特点: (1)生产力水平极低; (2)“万物有灵”说; (3)巫医语言暗示和开导,
3 消化 7、3 恶性 8、6 呼吸 18、 恶性 20、 呼吸 15、
系病
肿瘤
系病 6 肿瘤 32 系病 21
4 心脏 6、6 脑血 6、9 心脏 11、 呼吸 9、 心脏 14、

管病
病 7 系病 08 病 88
5 脑血 5、5 心脏 6、7 传染 5、8 消化 4、 损伤 7、
管病


系病 17 和中 2
(一)研究心理和行为因素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
人的感官
引起生理、 生物化学反应
被个体 意识到
外界刺激
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
心理反应
❖ 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反应称为紧张状态或应激。
心理应激包括两个概念: ❖ (1)指外界社会、文化因素所带来的令人烦恼不安的信息(如工作
或学习上的失败和挫折、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生活中的意外变 故和打击)能引起心理上的一般反应,称为应激事件(应激原); ❖ (2)指遭遇到单个或多个应激事件后所产生的偏离平常反应的状

临床工作的需要
(1)有的疾病是由心理、社会、生物因素共同作用所 导致。
(2)功能性疾病患者。 (3)消除或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医学心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正常人和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 ❖ 包括: ❖ (1)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
该模式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已查明 有3000多种疾病可在染色体或基因水平上找到病因。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采纳物理的和化学的研究手段,探究人体的神 秘,从整体到系统、器官,直至现今的分子水平,并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
康复心理学概述
❖ 目前,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 复医学四个部分, 它的研究偏重于人的生物学方面, 它所研究的问题都是有关”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 既然研究的对象是人、就应看到人不仅是一个有完整生理 活动的生物体、而且依然一个有意识,有思想,有感情和有 各种心理社会属性的实体,因此,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生活 方式也同其生理活动一样,必定会反映在健康和疾病上。
❖ 希波克拉底提出“治病先治人”的观点。 同时提出“语言比药物更重要”的治疗观。
• 以体液学说为基础,将气质性格 与疾病相联系,治病先治人。
Hippcrates(公元前460~前377)
❖ 自然哲学模式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心身一元论的整体观如心身 相互作用的辨证观,这关于今天的医学仍有许多启迪和指导作 用,但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人们对生命的本质,对健康和 疾病的认识仍不够深刻。
认识论和方法论:“实证加推理” , 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
该模式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表现在认识论上
重视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
重视局部器官,忽略人的整体系统; 重视躯体因素,轻视心理和社会因素;
表现在实践上
重视躯体生物活动过程,轻视行为和心理过程。
表现在研究上
态,称应激状态。
❖ 因此心理应激不仅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如何通过 机体的不同特点产生互相不相同的应激反应,而且 还研究这类心理应激反应所表现的焦急、愤怒、 恐惧等“消极”情绪或“负性”情绪对机体各系 统、器官的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 例如机体如长期地或反复地处于消极情绪状 态,可使躯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统发生功能紊乱。
❖ 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 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益增多的趋势 ❖ 全面了解患者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 ❖ 心理状态的改变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 ❖ 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 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疾病战略的转变
顺 1957年 位
死因 %
1963年 死因 %
❖ 3、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习惯能力包括保持 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4、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 作用。
❖ 5、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 与健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基本观点: ❖ (1)人是整体,具有生物,社会的双重属性。 ❖ (2)疾病与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
病中的意义。 ❖ (2)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 (3)心理和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
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过程中的作用与规律。 ❖ (4)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 ❖ (5)如何将心理行为科学知识应用于其他方面。 ❖ (6)其他涉及医学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医学心理学研究任务
医学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医学模式的转变
❖ 医学模式:是指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 集中反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明白思想。
❖ 这之前的十多年间,我们医学是经常提到医学模式的问题,事 实上,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之间的关系紧密,正因为医学模 式的转变,才使医学心理学得以发展,我们之因此学习医学心 理学,就是在习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 然而,在以往医疗过程中,而对病人,医生常常只看到他们的 生理活动或生物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心理活动和社会性 的一面,以致出现”见病不见人”的现象、他们特别少研究 个体心理因素与疾病发生、转归和预防的关系、如此,医生 和病人的关系成了医和病的关系,而不是医与人的关系。
社会/国家 文化/亚文化
社团 家庭 两人
❖ 能够说,医学模式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相对稳定,受时代制约 的,一种医学模式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它们 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习惯化了的性格和特征,从而也影响医学工 作的结果,它同时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医学模式 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而不同时期 就有不同的医学模式。
(二)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全过程中 的影响规律
❖ 医学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必须坚持心身统一的 观点。依照心身统一的观点,可把疾病分别归入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疾病:
❖ 致病因素--直截了当或首先作用于大脑 ❖ 病理改变--主要在脑 ❖ 精神症状--程度不同,但一般是明显的。 ❖ 包 括:(1)神经病学中与脑损害有关的一些疾病
(2)疾病精神病学中绝大部分的疾病。 ❖ 心理因素--有时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有时则成为诱发因素。 ❖ 例如:神经官能症、反应性精神病中;心理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在精神分裂症、某些脑器质性精神病中,心理因素则是诱发因素。
第二类疾病:
❖ 致病因素--直截了当或间接作用于大脑以外的躯体各系统器 官
❖ 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各器官 ❖ 精神症状--普遍存有心理障碍,有的还呈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
体内外环境综合导致的。 ❖ (3)对疾病的治疗必须采取心身综合疗法。
总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现在医学界的 指导思想,作为医学生必须具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 想和技能,只有如此,才能习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才 能使我国医疗水平有所提高,实现它的前提是学好医 学心理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
1977年美国的恩格尔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将巨大的生物学成就和心理学社会 学的成果结合起来,不仅从人的个体局部, 也从整体以及群体、生态系统,综合研究 健康与疾病。
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Engel G L
系,经济状况,工作性质等等因素都会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 李心天:医学缺了医学心理学就是无头脑的医 学;医学脱离了医学心理学就是不完整的科学。 因此,医学心理学是必修科。
❖ 医学心理学实际上就是研究心理过程中之认 知,情感,意志和个性中能力、气质、性格等与 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 例如,癌症患者{病前人格和病后人格表现}对健康的 影响。(负性情绪。抑郁,沮丧内分泌和免疫动能, 削弱对癌症的抵御阻力)
驱妖或对神灵祈求宽恕的 行为,稳定了病人的情绪。
❖ 当今世界的一些偏远地区,如非洲某些原始部落仍然存在族 长用复杂的仪式来驱病。至少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
二、自然哲学时期(约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1879年)
特点:研究心身关系时,从哲学的物质与精神的哲学中发展心理 研究。
东方: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公元前84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