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通⽤7篇)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教师的⼼理问题⼤多可以归结为情绪问题、⾏为问题两类,其中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为问题主要有强迫、偏执。
这些⼼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我评价,造成⼈际关系紧张等消极后果。
下⾯我们来看看教师常见的⼼理问题,仅供⼤家参考!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篇1
焦虑
焦虑是⼀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对即将⾯临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痛楚所产⽣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交织⽽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其基本内⼼体验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害怕,体验到不快和痛苦,严重的有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这种情绪指向未来,意识中感到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
幼⼉园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作是否得到认可的担忧以及对幼⼉安全、健康等异常关注,在⼯作中出现紧张、逃避、不耐烦、不愉快、恐惧、注意⼒不集中、健忘等症状。
适度的焦虑对于提⾼⼯作效率、保证⼯作质量是必要的,但过度焦虑将直接导致教师⼯作质量下降,甚⾄产⽣⼼⾝疾病。
因此,处理焦虑的核⼼是降低过度焦虑的⽔平,使其保持在中等程度。
保持乐观的⽣活态度和良好的⽣活习惯对降低由压⼒导致的焦虑是很有帮助的。
如,对⾃⼰有客观的认识,能⾃我接纳,⾃我肯定;适当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冷静分析压⼒,了解压⼒所带来的最佳和最坏影响,做好相应的准备,等等。
抑郁
抑郁也是常见的⼼理问题,是⼀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复合性负情绪。
抑郁的主要特征是丧失,如丧失信⼼、丧失兴趣等。
在抑郁影响下,⼀般⾃我评价⽐较低,⾃责愧疚,对未来⽐较悲观;在情绪上表现为沮丧、悲伤、闷闷不乐、绝望;在⾏为反应上表现为萎靡不振、寡⾔少语、兴趣减弱、⾏动迟缓等。
美国学者卡托尔对消除抑郁提出了⼗五点建议:
⼀、遵守⽣活秩序,与⼈约会要准时到达,饮⾷休闲按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活中领会⽣活的情趣;
⼆、留意⾃⼰的外观,保持⾃⼰⾝体清洁卫⽣,不穿邋遢的⾐服,保持房间院落⼲净;
三、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放弃⾃⼰的学习和⼯作;
四、不强压怒⽓,对⼈对事宽宏⼤度;
五、主动吸收新知识,“活到⽼学到⽼”;
六、树⽴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盾,并相信⾃⼰能成功;
七、即使是⼩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动;
⼋、即使⼼情烦,仍要特别注意⾃⼰的⾔⾏,让⾃⼰合乎⽣活情理;
九、对待他⼈的态度要因⼈⽽异;
⼗、拓宽⾃⼰的情趣范围;
⼗⼀、不要将⾃⼰的⽣活与他⼈的⽣活⽐较;
⼗⼆、最好将⽇常⽣活中美好的事记录下来;
⼗三、不要掩饰⾃⼰的失败;
⼗四、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积极地开辟新的⽣活园地,使⽣活更充实;
⼗五、与精⼒旺盛⼜充满希望的⼈交往。
这些建议实际上是强调⾃我意识,如,相信⾃我,客观认识⾃我与环境,在⽣活中保持稳定、乐观的⾃我体验等,它们对于消除抑郁的困扰是有⼀定帮助的。
强迫
⼼⾥总笼罩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思虑过多,对⾃⼰做的事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怀疑,⾃⼰就感到不安;⾏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幼⼉园教师常见的强迫表现是,要求幼⼉必须按照⾃⼰的⽅式来学习和游戏,否则觉得很别扭;不可遏制地担⼼幼⼉会出什么问题,以⾄严重影响⾃⼰的学习、⼯作和⽣活;对⾃⼰或⾝边的⼈包括幼⼉要求尽善尽美,明知做不到还是希望⾃⼰努⼒去实现,等等。
对于“强迫”这种⾏为问题,可试⽤以下⽅法矫治:
⾸先,对于轻度表现可以采取听其⾃然法。
实际上,“强迫”的许多观念和⾏为都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当事⼈抑制不住要按照某种“指令”⾏动,如反复洗⼿、反复检查。
在出现“强迫”观念时当事⼈不妨“放纵”⼀次,听其⾃然,不按照这些想法⾏事。
多次听其⾃然后,当事⼊发现并没有出现所担⼼的后果,强迫表现便会减轻直⾄消失。
其次,可以采取棒喝法。
强迫之所以挥之不去,很⼤程度上是当事⼈已经过分依赖这些并⽆必要的观念。
因此,在即将沉溺于强迫思维时⽴即⾃⾏或借助外⼒阻断,反复多次可以减少这些观念出现的频率,降低强迫的影响。
当事⼈⼀般可以在即将进⼊强迫思维时采⽤⾃我命令的⽅式提醒⾃⼰;或采⽤厌恶疗法,⼀旦发现⾃⼰有不理性的观。
反复出现,就⽤橡⽪筋弹⾃⼰⾝体的某⼀部位进⾏惩罚,也可以请家⼈、朋友发挥棒喝作⽤。
最后,改变认知也可以发挥显著的作⽤。
强迫的观念、⾏为都是认识的产物,改变认知可以令强迫表现减弱。
改变认知⼀般可以采⽤辩论的⽅式进⾏。
偏执
有偏执⼼理问题的⼈往往容易⼴泛猜疑,过分警惕与防卫,常将别⼈⽆意的、⾮恶意的甚⾄友好的⾏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容易产⽣病态的嫉妒;过分⾃负,在遇到挫折或过失时⼀般归咎于他⼈;嫉恨别⼈,不能容忍他⼈过错;脱离实际的好争辩与敌对,固执追求个⼈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忽视或不相信与⾃⼰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
幼⼉园教师存在的偏执主要表现在对同事的态度上,总觉得同事的⼯作、⾔⾏对⾃⼰是⼀种潜在的威胁。
对于“偏执”这种⾏为问题,可试⽤以下⽅法矫冶:⾸先,认知疗法可提⾼⾃⼰的⽔平。
引起偏执⾏为表现的是⾃⼰的思想观念。
对⾃⼰的⼀些想法,如“世上没有好⼈,我只相信⾃⼰”“对别⼈的错误,必须予以坚决反击”等,可换个⾓度看看,以去除原来看待事物的极端化、完美化以及过分关注个例⽽忽视全局的弊病。
其次,敌意纠正法也可以改善由偏执带来的⼈际关系敏感。
其要领是经常提醒、暗⽰⾃⼰不要陷于敌对⼼理的漩涡中;领悟只有尊重别⼈,才能得到别⼈尊重的道理。
在⽣活中采取⼀些措施矫正和压制偏执观念和⾏为出现的⼏率,如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微笑,学会忍让和有耐⼼等。
最后,交往训练法也可以较好地改善偏执者的⼈际关系。
在交往中,要明⽩真诚相见,以诚交⼼的道理,只有坦诚相待,才可能得到他⼈的认可;尽量给予知⼼朋友各种帮助,在帮助别⼈的过程中获得交往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要明⽩彼此是不同的个体,出现分歧和差异⾮常正常,对朋友的⼀些做法应理解和包容。
需要指出的是,⼼理健康是⼀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理轻微失调、⼼理问题和⼼理疾病有不同的处理⽅式。
⼀般⼼理轻微失调可以在⾃⼰有意识的调节下得到改善,⽽⼼理问题在接受⼼理咨询后可能获得解决,⼼理疾病则需要及早到专门、正规的⼼理诊所求治。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篇2
⼀位教师说:"现在中学⽣苦,教师更苦,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上,家长向教师要分数,校长向教师要升学率,教师在群体中要争个⾯⼦,⾯对学⽣要讲良⼼,这样⼀来,终⽇精神紧张,现在哪个班分数稍微低⼀点,家长马上就会有强烈的反应。
"据报道,中⼩学教师中,过半数的教师有各种⼼理卫⽣问题,⼼理健康⽔平显著偏低。
⼼理压⼒是导致教师⼼理健康的直接原因。
哪些教师最容易有⼼理压⼒呢?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男教师。
男教师与⼥教师相⽐,⼼理健康⽔平明显要低;职业压⼒⼤。
这说明男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
男教师⼼理卫⽣问题较多的原因与男教师⽬前在社会上经济收⼊不够⾼是密切有关的。
近⼏年,虽然教师的地位有⼤幅度提⾼,但是有50%的教师⽇⼦过得还有些紧。
再加上教师劳动的责任性、繁重度⼤,升职机会少,使男教师⽐⼥教师要承受更多的⼼理压⼒和挑战。
男教师,特别是⼩学男教师找对象相对困难就是⼀个突出的表现
2.年轻教师。
调查结果证实,40岁是个明显的分界线。
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年龄⾼于40岁的教师⼼理健康⽔平低;感受到的职业压⼒⼤。
究其原因有以下⼏点:
⑴⼤部分年轻教师职称问题没有解决。
有20%的教师认为评职称受阻是职业⽣活中最⼤的⼼理挫折
⑵教育教学⼯作压⼒⼤。
年轻教师在学校⾥往往承担了⽐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如做班主任;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要求⾼;再加上进修学习少,对教育教学⼯作缺乏经验,在学⽣⾯前缺乏威信等等,使年轻教师感受到巨⼤的⼯作压⼒。
⑶家庭负担重。
年轻教师参加⼯作时间短,经济上积蓄少,碰上住房改⾰、医疗改⾰,还要⾯临组建家庭、孩⼦⼩、⽼⼈需要照顾等重⼤⽣活问题
3.⼯作量较⼤的教师。
调查证实,班主任、语数外⽼师尤其初中⽼师的⼼理健康⽔平偏低。
班主任⽼师、和毕业班⽼师的职业压⼒较⼤,他们的⼯作负荷⼤、社会期望值⾼、责任⼤。
班主任不仅负责班级的学习成绩,还要对班级的纪律、安全,学⽣的⾏为表现负责,要保证⼀个班级全体学⽣不出⼀点差错。
这个责任是⾮常巨⼤的,⼯作也是相当繁重⽽繁琐的。
初中⽼师与⼩学⽼师不同,肩负着升学的重任,在升学率的重压下,每个教师都不敢放松。
虽然考试制度在改⾰,但语数外作为中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主课,⼀直是课时最多的学科。
⽬前虽然都在强调减负,但客观上并没有降低要求。
所有这些因素是加重这部分教师压⼒的重要原因。
从影响教师⼼理健康的形成因素上看,笔者发觉以下这些因素起了决定性作⽤:
1.⼯作量绝⼤多数教师认为⼯作量太⼤,在所有问题中排居⾸位;他们把放假放在发奖⾦、受到领导表扬等因素之前认为是⽣活中最开⼼的事情。
教师的⼯作量除正常的教学⼯作如备课、上课、批改⼤量的学⽣作业外,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值⽇、卫⽣、上操等。
2.升学压⼒许多教师认为升学压⼒是⽼师最⼤的⼼病;有⼀半以上教师认为学⽣考试成绩不理想是⽣活中最⼤的挫折;⼤多数教师认为学⽣考试成绩优秀是⽣活中最开⼼的事情。
这说明了升学压⼒是教师⼼理卫⽣问题的⼀个重要因素。
升学压⼒还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竞争,成为教师⼼理⽭盾的⼜⼀个重要因素
3.经济状况现在⼤多数教师⽇⼦有点紧。
特别是农村未婚的、年龄低于40岁的、初中的或男教师经济状况更不如意⼀些。
男教师、年轻教师、班主任等对经济收⼊都相对有⼀些不满意,认为收⼊与其劳动付出不相配
4.职称教师的评职称受阻是引起教师⼼理卫⽣问题的⼜⼀导⽕线。
虽然⽬前的中⼩学教师职称与⼯资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理挫折的不是经济损失,⽽是⾃尊⼼受到打击。
除了这些与教师⾃⾝有关的原因外,以下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诱导条件:
⼀、不完善的考核制度?
这是产⽣教师⼼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之⼀。
由于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所以不仅⽆法调动教师⼯作的积极性,反⽽使教师⼯作起来越来越消极,⼀切⼯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这也就意味着有些教师轻则没有⼯资浮动,重则有被分流下岗的危险,由此可见考核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教师的⾟勤⼯作也希望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例如:学校要重视班主任,因此在考核、聘任时班主任教师在分数上就⽐课任教师⾼,这也就意味着班主任的优势,更何况现在在很多学校实⾏的是班主任聘任任课教师。
为了能够体现公平,现在在考核中⼜加上教师互评这⼀项,如此考核⽅式,使得教师拉帮结伙、吃请、打招呼等,也使得教师互相猜忌,关系僵硬,在这种恶意竞争中,教师的⼼灵都被扭曲了,产⽣⼼理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不健全的管理体制?
谁都知道,现在学校实⾏的是校长负责制,但究竟什么是校长负责制?可能不同的校长的理解也不⼀样。
报纸上曾经这样报道过并且⼤多数的校长是这样理解的: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个⼈说了算。
以⼀个⼈的好恶来管理和衡量多数教师难免有偏差。
三、不稳定的⼯作环境与不平衡的分配⽅式
现在许多的教师⼼⾥有⼀根弦是紧绷的,那就是⼀年⼀次的全员竞聘上岗,由于现在许多学校实⾏的是末位淘汰,肯定有落聘的教师。
当然竞争可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促使优胜劣汰,但是教师应该有⼀个稳定的⼯作环境,这⼀点对于教师是⾄关重要的。
要让⼀名教师⾃愿放弃⾃⼰的饭碗,有⼏个教师能做到?尤其是现在许多教师还必须以教学来养家糊⼝!
现在许多教师提到⼯资待遇,⼼理是失衡的。
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待遇有很⼤差距,例如⾼中教师和初中教师的待遇就不⼀样。
在我们这⾥,⾼中教师享受县财政,⼯资有保障,并且学校⼀般也很有钱,补助多,福利好,⽽初中教师----可以这样说,初中教师现在的⼯资待遇现在还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那么,怎样才能减轻教师的⼼理压⼒,使其⼼理健康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为⾃⼰“把脉”,具体的有以下⽅法:
1、"⼲⼀⾏,不爱⼀⾏",这是时下经常听到的⼀句话,然⽽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的⼼理状态,⾸先⼀定要接受"⾃⼰"是教师,也就是⼼理学常说的进⼊⾓⾊,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中获得乐趣。
试想,⼀个⼼⾥厌烦教师⼯作的⼈,在天天⾯对教学⼯作时,⼜如何会有⼀种好的⼼理状态?
2、放下权威⾝份,能和学⽣积极地沟通交流。
"现在的学⽣⽐过去难弄",这是许多⽼师的切⾝体会,可在我们天天⾯对学⽣时,如果⽆法和学⽣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不尊重你,你拿学⽣没办法的状况。
作为⼀种职业,在教学⼯作中我们与学⽣相处的时间甚⾄超过了家⼈,学会积极沟通,你会发现效果⾮常好
3、学会弹性⼯作。
⼀个会休息的⼈才能更好地⼯作,为此,在安排⼯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的休息时间。
不管⼯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下,爬爬⼭、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的⾝⼼很好地放松,只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作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活。
事业为主,家庭其次,这就是说⼯作上尽⼼尽责,但在家⾥却时常冲突不断,这种状况的教师总有⾃⼰的说法,但其实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理压⼒的⼀⼤根源。
上班时带着家庭⾥的烦恼,肯定是⽆法让你全⾝⼼地投⼊⼯作,结果只能是⼀个恶性循环
5、别排斥去看⼼理医⽣。
现在许多教师在关注学⽣的⼼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不敢⾯对⾃⼰的⼼理问题,甚⾄不愿意承认⾃⼰的缺点和不⾜,⾃然也⽆法调节好⾃我的⾝⼼。
为此,当⾃⼰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不妨⼤⼤⽅⽅地做回"学⽣"。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篇3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理问题⽇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学⽣⼼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应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进⾏研究与分析,并应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理问题的表现
职业信仰缺乏。
近⼏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数、在校⽣数不断下降,导致部分教师忧⼼忡忡,缺乏职业信仰。
职业⼼理倦怠⽇趋激烈的竞争。
过重的⾝⼼负担,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理呈现亚健康状态,产⽣抑郁、偏执、强迫、焦虑等症状,表现出⽆情、⽆⼼、⽆⼒的⼯作状态,得过且过。
职业⾏为异常。
或是怨天尤⼈,埋怨待遇太低,分配不公,学校条件太差,学⽣素质太差;或是以⾃我为中⼼,⾃私⾃利,勾⼼⽃⾓,⼈际关系紧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理问题的成因
(⼀)社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教师的劳动强度与所受待遇不相称,在住房、医疗保健、⼦⼥就业等⽅⾯存在⼀些问题。
普⾼持续升温,职教门庭冷落,普教与职教的差别⽇益突出,求学取向⼀热⼀冷、⽣源质量⼀好⼀差、学⽣感觉⼀喜⼀悲、社会评价⼀褒⼀贬,再加上职教经费投⼊不⾜与教育教学改⾰相对滞后,使得职教总体上落后于普教,导致职校教师在地位上、声誉上都不如普教教师,以致产⽣⼼理失衡。
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缺陷。
例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校长负责制变成个⼈说了算;⼯作环境不稳定,导致全员聘任制操作不规范,使许多教师⼼⾥忐忑不安等这些都是教师产⽣⼼理问题的隐患。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忽视教师的⼼理问题,致使有些教师的⼼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益严重。
(⼆)职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负担过重。
教师既要上课,⼜要负责招⽣。
近年来,很多职校采取招⽣责任制,⼀到假期,教师要下乡宣传招⽣,挨家挨户做动员⼯作。
在超负荷的⼯作压⼒下,不少教师感到应接不暇,出现疲劳、焦虑、失眠等症状。
学校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会⼉搞全员聘任,⼀会⼉搞学历达标,⼀会⼉搞“双师型”教师,⼀会⼉搞末位淘汰,加上坐班制和没完没了的清规戒律,使教师不堪重负,被束缚得透不过⽓来,情绪因此受到影响,孤独、⽆助、焦虑、⾃卑的不良⼼理油然⽽⽣。
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教育现实反差巨⼤。
由于学⽣素质差,素质教育理念⽆法在实际⼯作中实施,导致社会、家长、学⽣本⼈对中等职业学校产⽣严重的偏见,出现了“渣滓⽼师教渣滓学⽣”的说法,由于情绪低落,觉得学⽣难教,纵使拼命努⼒也是徒劳,因⽽埋怨学⽣,责怪家长,⼯作中不求创新,只求⽆过,缺乏动⼒。
(三)个⼈因素
⼈格由于不能客观地认识⾃我与现实,⽬标不切实际,⾃我实现和⾃尊的需要过于强烈,导致⼼理失衡。
家庭如⽣活负担过重、夫妻之间缺乏理解⽀持、婚姻冲突、⼦⼥教育与就业、⽼⼈赡养、疾病等等,都是困扰教师⼼理的因素。
三、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理问题的对策
(⼀)社会倡导良风。
全社会要⾃上⽽下地⼤⼒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作与⽣活中的各种困惑。
学⽣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媒体与舆论应该多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做好表率;负责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培训的⾼校等机构应该⾼度重视他们的⼼理健康问题,并在课程上得到直接的体现;教育科研⼯作者⼀⽅⾯应加紧学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另⼀⽅⾯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中职学校教师⼼理健康问题展开综合研究、创新研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解决办法。
(⼆)学校实际⽀持。
对⽼师们的⼼理健康辅导、咨询和⼼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应成为学校⽇常⼯作的重要内容,具体操作可以依托学校⼯会或者党委等部门通过各种活动开展实施,既丰富了教师的⽣活,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另外,学校要注意对⽼师们进⾏定期的⼼理状况调查。
(三)学⽣⾃觉尊重。
借助强化学⽣的⾓⾊意识、加强对学⽣的道德教育有助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减压、减负,学⽣尊师观念的建⽴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理健康将⼤有裨益。
与此同时,学⽣⾃我的⾏为举⽌也应⾃觉规范。
(四)个⼈乐观应对。
⽼师们⾸先要对⾃⼰的职业有⼀个健康、正确的认识,要树⽴正确的⼈⽣观、价值观,积极乐观地⽣活,保持良好的⼼态,形成健全的⼈格。
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对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具有⼗分重要的意义,当下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同时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们提出了⾼要求,他们的⼼理健康问题却⽇益凸显。
对此,我们决不能忽视。
然⽽,简单的关怀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学校、学⽣及教师个⼈都要从重视做起,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共同努⼒建设⾼⽔平、⾼质量、⾝⼼健康的师资队伍,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后顾⽆忧。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篇4
在这个⼈才竞争的21世纪,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所以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中⼩学教师在基础教育中扮演了奠基⽯的⾓⾊,他们的⼼理健康问题在提⾼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了关键所在。
⼀、我国农村中⼩学教师的⼼理问题现状
学⽣是教师直接接触并服务教育的对象。
教师的⼼理健康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不仅教师的⾃⾝发展和学⽣的发展要靠它,⽽且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要靠它。
因此我国农村中⼩学教师的⼼理现状就需要引起我们⾜够的重视。
很多中⼩学⼼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在近⼏年调查检测了中⼩学教师的⼼理健康⽔平。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内随机抽查了112所中⼩学的1691名教师,结果发现,存在⼼理问题的教师占所有教师的51.23%,⽐我国⽬前正常⼈群⼼理问题发⽣率⾼出了⼀倍多,在这51.23%中,轻度障碍的教师占32.18%,程度严重到成为⼼理疾病的教师也已经达到了2.49%。
更有调查发现,每天觉得很忙、很累,却不知道⾃⼰做了什么的教师占75%;觉得当教师压⼒很⼤的教师占了90%。
这些研究调查都显⽰出,当今社会我国中⼩学教师的⼼理问题已经⽇渐严重,教师的⼼理健康状况理应得到我们⾜够的重视。
近年来,教师的待遇问题⼀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于教师师德的修养也是夸夸其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重视与关注。
⽽中国作为⼀个农业⼤国,全国有90%以上的中⼩学教师都分布在农村,所以,基础教育的成败甚⾄中国的全民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便是农村中⼩学教师的⼼理素质的好坏。
⼆、我国农村中⼩学教师的⼼理问题成因形成
农村中⼩学教师的⼼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概括如下:
(⼀)⾃⾝因素。
农村中⼩学教师焦虑⼼理的产⽣,⾸要原因是教师职业在知识经济⽅⾯的⾼要求与教师的⾃⾝素质的不相适应。
在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创新,往往是善于知识的创新的⼈才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拔得头筹。
⽽基础教育则是培养⼈才以及开发创新能⼒的决定性因素,这也决定了⼀个国家⼈⼒资源的创新能⼒。
为了确⽴学⽣创新的理念,形成创造性思维⽅式打基础,必须通过创新式教育抓基础教育。
然⽽我国现今社会的中⼩学教师中30⾄40岁中青年教师占⼤多数,他们不仅⾯临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和学校寄予的厚望,⽽且⾯临基本陈旧的在学校⾥学的知识,他们的知识结构、教育观念等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他们为了不让时代淘汰,就要继续学习新的教育知识,提⾼⾃⼰的学历。
但是教学任务的繁重以及紧缺的学校经费等很多因素导致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
即使进修,教学和学习也是难以两者兼顾。
焦虑⼼理就是在教师⾯临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学习与⼯作⽭盾的双重压⼒之下产⽣的。
(⼆)社会因素。
农村中⼩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传播者,其⼯作任务是及其繁重的。
然⽽教师的付出和收⼊却不成⽐例。
《教育⽂摘周报》中指出:⼩学初中教师每周平均课时达到15.31节,其中周课时超过18节的教师占46%,在校⼯作时间平均每天达到8.93⼩时,平均每天在家备课的时间为1.63⼩时。
⼯作时间超过12⼩时的教师也⼤有⼈在,还有连续⼏周持续⼯作的教师,体⼒以及脑⼒的超额付出,加上匮乏⾃我调节能⼒,导致他们失衡的⼼理,多数教师出现上班情绪低落、⼈际关系紧张、畏惧上班等情况,导致⼴⼤农村中⼩学教师的⾝⼼健康被严重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被严重制约。
农村中⼩学教师所处的⼯作环境和⽣活环境都在农村,较城市⽽⾔,⽐较艰苦。
⽽且学校对教师的需求也并不重视。
《教师法》由国家审议在1993年10⽉31⽇通过,其中不仅教师的权利义务有了明确的规定,⽽且也将提⾼教师的待遇,但是合法权益在许多农村的中⼩学教师⾝上仍得不到保障,甚⾄会出现拖⽋⼯资的情况,教师的⽣活⽔平⽆疑被严重影响,尤其是⼭区的教师,艰苦的⼯作条件,闭塞的信息,使教师的⼼理失衡、⼼⼒交瘁,以⾄于发展成各种⼼理疾病,在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时遭到严重不良影响。
农村中⼩学教师的⼼理很⼤程度上被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所影响。
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
社会上,周围⼈的.⾏为密切影响了个体的⾏为。
很⼤程度上影响教师⼼理的因素有:社会对于教师的评价、教师对于评价⽅式的接受。
终结性评价是我国中⼩学教师主要采取的⽅式,这种评价将教师为了改变学⽣的品德⾏为、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所做出的努⼒贡献忽略。
(三)职业因素。
农村中⼩学教师在社会上扮演的⾓⾊众多,所⾯对的冲突也多,在家⾥是⽗母、妻⼦、丈夫、⼉⼥,在领导⾯前是被管理者,在学⽣⾯前却是管理者,⽽且农村远离城市社会,⽣活空间较城市狭⼩,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卑⼼理,甚⾄导致⼼理的失衡。
三、我国农村中⼩学教师的⼼理问题应对策略
和谐的师⽣关系构建的主动者是教师,学⽣⼼中的榜样也是教师。
学⽣的⾔⾏举⽌都被教师所影响,所以教师的⼼理健康理问题应得到重视与解决。
(⼀)中⼩学教师需要的和谐环境的构建。
从宏观⾓度来看,中⼩学教师和谐环境的构建需要依靠社会,⽽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先应该将健全的法律在农村⼭区严格实施,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其次提⾼教师的⼯资待遇,减轻升学压⼒,使尊师重教成为和谐的社会风⽓。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的树⽴有其实际的内涵: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理解教师的苦衷;减轻教师的压⼒;提⾼教师的地位。
同时,政府应重视教师的⼼理健康教育,提⾼教师的⾃我强度。
另外,家庭对教师⼯作的理解和⽀持也是⾄关重要的。
(⼆)中⼩学教师积极⼼态的培养。
情绪上的成熟是成功教师的必备品质。
情绪上的成熟就是能很好的调适⾃⼰⼼理状态。
从微观的⾓度来说,教师⼼理压⼒与⼼理健康是成正⽐的,所以我们提倡给教师减压,减轻教师的精神压⼒。
四、⼩结
当前社会农村中⼩学教师的⼼理健康问题⽇渐严峻,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致分为三个⽅⾯,⼀是教师⾃⾝因素,⼆是社会因素,三是职业因素。
要实现全民素质教育,就需要减轻学⽣的负担,减轻学⽣的课业负担就需要减轻教师的⼼理压⼒,确保农村中⼩学教师的⼼理健康。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篇5
⼀是社会、学校、学⽣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期望值越来越⼤,教师⼯作更为繁重和忙碌,不但有备课、批改作业等⽇常⼯作,周练、⽉考、统考等也让教师疲于应付;⼆是⽬前⼀般以优秀率,升学率,⾼考⼀、⼆本上线率等作为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教师⼀刻都不能松劲,压⼒⽐较⼤。
第三,教师本⾝也⾯临着升职、晋级、继续教育等⾃我发展的压⼒。
有⼈曾⼤致做过统计,从早晨6点左右早⾃习开始到晚上10点左右晚⾃习结束,⼀个⽼师在校时间⼤约有⼗⼆三个⼩时。
教学任务繁重,⼯作压⼒⼤,耗费时间长,⼏乎成为中学教师⼯作的普遍状态,由此也带来不少⽣理和⼼理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中学语⽂⽼师张某就是其中⼀例。
张⽼师今年41岁,因为⼯作压⼒⼤,出现神经衰弱,常常失眠,夜⾥多梦、盗汗。
上课迟到、被领导批评、遇上听课讲课内容却完全忘记,是张⽼师梦中经常出现的场景,上课时也多次出现因体⼒不⽀昏厥的状况。
⽽32岁的中学历史⽼师吴某则表现出难以与同事友好相处、共同合作,有时甚⾄发⽣纠纷,对待学⽣也态度粗暴,时常牢骚满腹。
种种案例表明,教师的⼼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有⼈戏⾔,中学教师⾯临压⼒⼭⼤之困,呼吁社会及有关部门给予重视。
【师说⼀】:⽆情升学关,只看成绩单
初中语⽂⽼师王鹏:李梦飞是⼀个帅⽓的⼤男孩。
我感觉,他是我教学⽣涯中遇到的最优秀的⼀个孩⼦:学习拔尖,⽂艺体育样样精通,班⾥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他。
进⼊初⼆,他依然是班⾥学习及各项活动的领军⼈物。
运动会的跑道上,总能看到他矫健的⾝影;艺术节上,从编排到演出,他忙得不亦乐乎;学校组织的演讲赛、辩论会、篮球赛,他也⽆⼀例外取得了好成绩。
那时候,全年级的⽼师和同学都羡慕我班有个全才。
他⾃⼰收获了⼀堆奖杯,⼀⼤摞奖状,也给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
我当时特别⾃信,认为⾃⼰⼀定会培养⼀个综合素质极⾼、将来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优秀⼈才。
⼈的精⼒毕竟有限,这些活动占去了他⼤量的学习时间,升⼊初三,他的成绩出现了滑坡。
这时,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集中精⼒帮助他抓学习。
但是由于初⼆的基础不够扎实,他中考时只考了班级第七名。
⼏所知名重点⾼中只看成绩,差⼀分都不录取。
就这样,孩⼦被他理想的⾼中拒之门外。
那时,我⼀时冲动,还给招⽣处打了电话,告知他们这是⼀个素质极⾼的孩⼦,希望能够破格录取。
但是,这种举动似乎太幼稚了,现实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