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出心灵的篱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心灵的篱笆
你又在抱怨了,深深的忧郁在眉额间蔓延……一扇扇命运之门敞开了,又一扇扇地关闭。

面对苦难,选择有很多。

而你,只是在寂寞无聊中等待,等待着救援,等待着奇迹出现。

长期的磨炼让人懂得:生活需要能直面惨淡人生的勇士,只有在生活的风雨中铸就铮铮铁骨,才能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目标,只有留下足印,才能证明自己在这个世上走过。

有些人之所以拥有许多可以回味的日子,是因为他们在走地的路上留下了深浅不同的脚印,有些人无所作为,整日昏昏然悠悠然不知所以然,最终只剩下雾一般的空白。

在生活的海洋中,个人犹入一只小木舟,在风雨波浪中飘摇着,随着时代的脉搏沉浮。

彼岸是什么,何时到达彼岸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航行本身。

不论是生活中的春风得意还是人生失意的凄风苦雨,只要你用整个身心爱过,恨过,痛苦过,奋斗过,便是无悔的人生。

每一个清晨或黄昏,在你的背后,有一双饱含深情的眼睛为你送行,为你祈祷和祝福,并期待着你早日顺利归来。

经过情感浆液浸润的心灵经历,才是最丰富的生活经历。

得到什么不必太计较,只要自己倾心付出,与别人同行就会快乐,心灵就会平静。

走出自己心灵的篱笆,才能感受真实的生活。

报刊名称:临沂日报
作者:郭峰
时间:03年12月31日
信息台
近日,费县上冶镇计生办积极开展服务进村到户活动,先后为全镇5千多名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查体,解答育龄妇女咨询的问题上百例,张贴计生法律法规科普宣传纸2万余张,做到让计生政策和科普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报刊名称:人口导报
作者:郭峰王成文
时间:05年12月27日
新风扑面而来
——费县婚育时尚见闻地处沂蒙山腹地的费县,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

近年来,这个县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群众需求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一股清新的婚育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吹开了老区人民的心扉。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所闻所见,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月老”“红娘”要培训
针对当前不少“红娘”、“月老”们只追求介绍婚姻数量,不注重婚姻质量的状况,芍药山乡以乡口学校为阵地,对全乡的“红娘”、“月老”们进行了培训,先后举办了10期培训班,参训人员达180余人。

通过学习《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省《条例》等法律、法规,“红娘”、“月老”们的守法意识普遍得到提高,纷纷表示:不给换亲者牵线,不为近亲者搭桥,不让婚龄不到者联姻,不让有遗传病史者通婚。

“羊汤馆”作嫁妆
“老李羊汤馆”是上冶镇东岭村李成道苦心经营创办的。

由于他做的羊肉质纯味香,在沂蒙山区享有盛名。

女儿出嫁前是羊汤馆的主厨,为饭馆的兴旺出了力。

女儿出嫁之时陪送什么,着实让老李夫妇愁煞脑筋。

思来想去,老两口有了主意。

出嫁当日,老李夫妇将办好了手续的“老李羊汤馆”的招牌送到女儿手中。

如今,“老李羊汤馆”在这对年轻夫妇的经营下,开得红红火火。

农民婚礼“洋”起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青年结婚摈弃了大操大办的陋习,他们也像城里人一样在婚礼上贴上贴对联、婚礼录像、新婚盘头、披婚纱等,一样不少,洋溢着现代文明的韵味。

汪沟镇颜围子村计生专职主任王艳群风趣的说:“农村青年结婚录像,比请唢呐班省多了,只花百十元,录像带又能保存作纪念,啥时想看啥时放,咱农村人的婚礼也像城里人一样“洋”起来了。


观念转变天地宽
“昔日围着锅台转,今朝致富显身手”。

石井镇胡家村育龄妇女刘士萍,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利用从外地学来的养殖技术,饲养种兔5000余只,年收入逾万元。

目前,全县已有100多户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家庭推迟或放弃二胎指标,80%的育龄妇女从事家庭种植、养殖、加工业,成为科技致富队伍的一支“生力军”。

本报记者宋文强
通迅员:郭峰孙敬富刘金亮
报刊名称:山东省《人口导报》
时间:2005年6月20日
近日,费县朱田镇朱田村有35户独生子女家庭像这对母子一样,高兴地领到了2005年度上半年的独生子女奖励费。

该镇建立了长效利益导向机制,独生子女户在享受国家有关奖励政策的同时,独生子女奖励费每户每年再奖120元,半年发放一次,对符合生育二孩政策而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家庭,一次性奖励3000元。

报刊名称:人口导报
作者:郭峰
时间:2005年6月13日
汪沟镇妇女掀起学科技热潮
费县汪沟镇把加强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增强女致富能力作为计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农村妇女学科技、用科技。

到目前,该镇已有1000多名妇女获得农广校、农函大的毕业证书,3000多名妇女拿到了绿色证书,560多名妇女被聘为农民技术员。

这个镇通过组织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妇女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学习,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使全镇80%以上的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妇女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这些农村妇女利用学到的技术从事科学种植、养殖、成为该镇科技致富的主力军。

报刊名称:临沂日报
作者:翟正军
时间:2005年2月5日
费县上冶镇把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作为计生工作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抓普法宣传;二抓全员培训;三抓政务公开,使计生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作者:郭峰王成文
时间:2005年1月24日
费城镇农民时尚三景
近年来,费县费城镇不断加强农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使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有了相应提高,出现了可喜的时尚三景。

忙着学科技
在新形式下,广大农民开始重视科技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并学会向科技要效益。

镇里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很多农民自费订阅了科技报刊,在茶余饭后进行自学。

为了便于学习和查看,一些农民把“冬季果树管理五要素”、“农田施肥应注意事项”、“黄烟栽植小知识”等内容剪下来贴到墙上,取代了以往贴的“财神爷”等年画。

打工到海外
以前,许多村的农民在农闲时都会出去打工,挣些钱补贴家用,但也仅仅局限于江苏、浙江、河南等几个周边省市,平均每人每月挣五六百元。

可现在不同了,许多农民热衷于打“洋”工,远赴俄罗斯、日本等国,每人第年都会带回8000美元左右纯收入。

高家楼村村民张兴成到俄罗斯做厨师,年纯收入达万美元。

乐于跑“外交”
近日,笔者想采访该镇上店子村鸡腿菇养殖专业户黄信忠,电话
联系了几次,他总是说:“我在外边联系业务,有空我找你吧。

”在该镇像黄信忠这样天天忙于外出跑业务的农民老板,如今已有400余个。

他们有自己的项目,天天忙于跑“外交”,一年下来,收入往往是普通农户的十几倍。

报刊名称:临沂日报
作者:唐薇
时间:2004年11月22日
独生户喜领“保障金”
11月23日,临沂市费县探沂镇郭家庄村有24户独生子女家庭像这对母子一样,高兴地领到了2004年度独生子女奖励费。

为使独生子女户更好地享受计生保障政策,该镇建立了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在享受国家有关奖励政策的同时,独生子女奖励费每户每年再奖120元,对符合生育二孩政策而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家庭,一次性奖励3000元。

报刊名称:齐鲁晚报
作者:于金明黄宗国
时间:2004年11月28日
费城镇开展计生帮扶活动费城镇积极开展计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每人每年走访100户以上,同时帮扶2—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该镇计生人员已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2件次,培训受益群众8000人
次,调解矛盾纠纷160余次,协调支农资金100余万元。

报刊名称:费县报(新)
作者:刘文勇王夫民
时间:11月28日
探沂镇加强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山东省费县探沂镇严格加强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经常组织计生工作人员深入民营企业对流动人口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并帮助他们解决在当地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图为工作人员在一家民营企业对外来务工的育龄妇女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报刊名称:农民日报
作者:黄宗国丁利胜
时间:2004年11月29日
费县供电公司马庄镇分公司联合镇计划生育协会向全镇群众印制发放了5000余份样式精美、内容新颖的“连心卡”,将两部门的服务内容、服务承诺、优惠项目、监督电话全面公开,既方便了群众,又能及时接受群众的监督。

报刊名称:科技信息报
作者:郭峰薛冰周杰
时间:2004年11月30日
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
费县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今年以来,该县从供电、文化计生等部门组成四个计划生育“三下乡”服务队,会同新桥、马庄等到18个乡镇成立的由供电、文化计生等部门组成的“三下乡”服务协调小组,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下乡”活动,到目前,共走访慰问群众12000余户,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00000余份,提供咨询20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刊名称:科技信息报
作者:郭峰薛冰周杰
时间:2004年11月30日
汪沟镇:“红头文件”进农家
本报讯(记者王伟通讯员王煜)如今,在费县汪沟镇的群众家里,都可以看到一些“红头文件”,它让群众对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村干部也有了行为准则。

群众高兴地说:“过去了办事稀里糊涂,现在办事明明白白。


近几年,汪沟镇将上级有关减轻负担、计划生育、一事一议等方面的10多个文件、条例、法律、法规印制成了小册子,发到群众手里,并利用宣传车、黑板报,村广播、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让群众按政策办事,干部按政策行政,从而理顺了干群关系。

现在,群众对镇、村干部工作有啥疑问,可以拿出“红头文件”对照下,凭借这些文件找到镇、村干部,有理有据地指出干部的
做法哪些是不正确的,哪些是按文件要求办的。

这一举措化解了干群之间矛盾,做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报刊名称:临沂日报
作者:王伟王煜
时间:2004年11月30日
计划生育综合服务门诊为民服务费县新桥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和镇卫生院联合成立了计划生育综合服务门诊。

并投资购置了B超机等医疗设备。

镇计生服务站、镇卫生院对村计生服务员联合组成服务组,及时登门随访指导,并按随访服务规程做好详细的访视记录。

目前,综合服务门诊已为2000余名育龄群众进行优质服务。

报刊名称:科技信息报
作者:郭峰周杰翟继明
时间:2004年11月30日
开展“半边天创业致富活动”
费县梁邱镇妇联和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开展了“半边天创业致富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活动中,该镇妇女们围绕各自实际,立足养殖、加工、种植等方面上项目。

目前,由妇女创办或领办的项目就达到720余个。

三互牧业的女老板张霞引导发展鸡大棚1230个,引领了全镇的畜牧养殖业。

报刊名称:科技信息报
作者:周杰刘敬合薛冰
时间:2004年11月30日
随着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计生知识愈发渴求。

针对这一情况,费县芍药山乡开展了上门宣传服务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婚前教育上门,孕期指导上门,产后探望上门,术后随访上门,送药具上门。

作者:郭峰许立群
费县南张庄乡计生委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搞好三个依托:一是依托农村人口学校举办培训班;二是依托电影、电教等设备,对群众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三是依托农村集贸市场进行送知识、送服务活动。

目前,全乡已发放明白纸3万余份,巡回放映30余场,举办培训班门31期,培训群众5000余人次。

报刊名称:人口导报
作者:郭峰许立群谭善柱
时间:10月14日
费县南张庄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成立了生育保健服务队。

该队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入户为育龄妇女提供生育健康知识咨询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好评,被育龄妇女亲切的称为贴心人。

图为该服务队人员正入户为一孩生育户进行随防服务。

报刊名称:临沂日报农村周刊
作者:郭峰许立群
时间:1月10日
南张庄乡计生服务进村
费县南张庄乡计生委针对广大育龄妇女缺少保健知识的实际,积极开展服务进村到户活动,先后为全乡6000余名育龄妇女进行了健康查体,解答育龄妇女计生方面的问题180多个,还进村到户张贴《计生科普宣传纸》和《防“非典”知识明白纸》万余张,受到群众的好评。

报刊名称:临沂日报
作者:张庆华孙洪水许利平
时间:2005年6月23日
南张庄乡计生委坚持体制创新费县南张庄乡计生委积极探索[计卫联系]、[育医结合]的路子,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尽快做大做强优质服务文章。

乡计生委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网络优势,利用乡卫生院的设备和技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宣传教育改变过去单纯宣传政策法规,加大了宣传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实行面对面、温馨化、个性化、知识化的宣传。

报刊名称:临沂日报
作者:英占东许利平
时间:2005年1月11日
目前,费县南张庄乡有1000多名妇女获得了“绿色证书”,以妇女为主力的养殖、加工等专业村达到12个—
南张庄张农家女唱响“庭院致富曲”
费县南张庄乡党委、政府注重发挥妇女在致富路上“半边天”的作用,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典型带动、教育培训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创业积极性,支持他们在庭院里做致富文章。

目前,全乡有1000多名妇女获得“绿色证书”,以妇女为主力的养殖、加工等专业村达到12个。

南张庄乡立足农村实际,把调动妇女的创业积极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来抓。

乡里组成了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妇联、科协、兽医站等部门工作人员和各村养殖大户、加工能手组成报告团,到各村巡回做报告,让鲜活的事实和可观的效益调动农村妇女的创业积极性。

乡里依托乡、村人口学校向妇女传授种、养、加等方面的知识,并先后组织1000多人参加了“绿色证书”培训活动,组织500多人到平邑、莒南等地参观学习。

各村妇代会定期组织开展讨论会,共同切磋技术,探讨发展前景。

乡里每年组织开展巾帼科技比武活动,并对成绩突出者进行了表彰。

同时,组织计生协会、信用社等部门和致富带头户开展“致富结对”活动,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农村妇女发展致富的项目提供资助,并建档立卡,实行销号制度。

左家庄村妇女械百兰选择了养兔的路子,在乡妇联的帮助下,她从外地调配种兔20只,目前,已发展存栏300只,成为有名的“养兔女大王”;杨家庄村妇女利用庭院做豆腐,用豆渣养猪,实现一举两得,编织出成功的“庭院致富链”。

报刊名称:临沂日报
作者:咸彦友谭善柱
时间:2005年8月1日
致富路上夕阳红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费县南张庄乡一些老人也不甘寂寞,他们重新抖擞精神,投身到致富奔小康的潮流中。

巧手老太孙百英
65岁的孙百英是新安庄村人。

前几年,乡里搞旅游开发,新安庄村北面的指动石,天蒙湖成了重点景区,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老太太在同游客的接触中发现他们的对当地的民间手工艺品虎头枕、香荷包等到很感兴趣,而这些正是自己年轻时的“拿手活”。

于是,她便买来布和线团,又拾掇起当年的旧营生。

老人一天能做一对虎头枕,可净赚40元。

据景区负责人介绍,在景区出售手工艺品的老人有100多位,每人年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左老汉圆了“老板梦”
左家庄村的左西珍今年已经69岁。

年轻时,他搞过长途贩运、干过小买卖,也曾梦想当个老板。

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的限制,他的买卖一直没有做大。

60岁那年,在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劝说下,左老汉带着遗憾“金盆洗手”。

前几年,乡里规划了工业园区,并出台了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面对如此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左老汉决定重新“出山”。

他南下徐州、杭州、北到淄博、泰安,于2001年在工业园开办了无纺布厂,去年又上了塑料颗粒厂,两个厂子用工120余人,
年收入8万元,左老汉终于圆了自己的“老板梦”。

卖花老板孙宝庆
池宝庆老汉今年62岁,年轻时就爱种花养草,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养的花多了,老汉就到集市上摆起了花摊。

他养的花品种多、长势旺、生病少,而且价格适中,因而很受欢迎,有些养花的人甚至走几十时路到他家中里赏花、买花,老人也经常到一些老顾客家里传授养花技术。

如今孙老汉靠卖花每年都能收入3000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周围有20多位老人也搞起花卉种养。

报刊名称:临沂日报
作者:杨乐军蔡爱东谭善柱
时间:2003年7月25日
进村
费县南张庄乡把《人口导报》作为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学习业务技能的良师益友,广大计生工作者手持《人口导报》进村入户育为龄群众进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法规的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图为该乡计生工作者正在为育龄群众讲解《人口导报》的有关内容。

报刊名称:人口导报
作者:郭峰许立群
时间:2月16日
南张庄乡开展计生“三送”活动费县讯最近,南张庄乡组织计生、卫生、农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服务队,开展送宣传、送服务、送技术活动,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调动群众支持计生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计生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针对计生户致富缺技术的现状,该乡计生委协调卫生、农技等部门,组成四支服务队,进村入户与群众促膝长谈,向群众宣传党的计生政策及乡政府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关规定,义务为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查体,提供优生优育、优教知识。

他们到田间地头,为群众讲授技术知识,通过发放明白纸、提供咨询等方式,帮助群众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为增加工作的针对性,各村都列出了需帮扶的名单,由计生服务队专人负责帮扶。

目前,全乡已为育龄妇女健康查体6000余人次,发放计生政策明白纸万份。

报刊名称:人口导报
作者:郭峰许立群
时间:7月29日
实施计生队伍转型工程
费县南张庄乡针对当前计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实施计生队伍转型工程。

为让计生干部既懂计生法规政策、婚育知识,又掌握一定的致富技能,该乡专门聘请农技人员对计生工作人员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目前,该乡已有90%以上的计生工作人员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成为计生战线和经济发展的“两面手”。

作者:庞岸清咸彦友孙百胜
随着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计生知识愈发渴求。

针对这一情况,费县芍药山乡开展了上门宣传服务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婚前教育上门,孕期指导上门,产后探望上门,术后随访上门,送药具上门。

作者:郭峰许立群
南张庄乡三优服务队受欢迎
本报讯南张庄乡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优生、优育、优教三个重点,以乡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以村级计生服务室为依托,积极开展了三优“套餐”进农家、入农户活动,受到了群众观迎。

该乡计生服务站专门组织16名业务骨干,分别到全镇各行政村上门为群众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并向群众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到目前,共解答群众咨询的有关问题1000例,共查出各类妇科疾病85例,发现意外怀孕2例,并及时给予了治疗和补救。

他们每到一个村,都留下一名医务人员进行收尾,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并把有关技术传授给该村计生服务员,以便镇计生工作人员走后,使群众随时都可以前来咨询,接受服务。

真情赢得民心,群众高兴地称这支队伍为“带不走的乡村三优服务队”。

报刊名称:临沂日报
作者:郭峰许立群
时间:2005年12月17日
城北乡规范管理流动人口
本报讯山东省费县城北乡为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网络,在流动人口集中地设立管理点,配备专职人员参与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流动人口计生证明的出具、登记和审验程序。

目前该乡对流动人口做到从业情况清、居住地点清、婚育情况清、节育情况清,并进一步建立了管理服务制度。

报刊名称:中国人口报
记者:郭峰徐文静
时间:1月1日
马虎不得
最近,笔者到某村子了解计划生育工作,发现该村的育龄妇女管理档案错综杂乱,漏洞百出,当询问本村计划生育专职人员时,该同志却敷衍塞责,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最后含糊其辞地解释到:“不小心,笔下误。

”笔者为之感叹不已:事关计生国策岂能如此马虎大意!
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在许多基层单位被列入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也高度重视,紧紧抓住不放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可是,仍有一些单位,由于计划生育专职人员业务素质较差,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时常存有不该有的疏漏,结果导致了被动落后的局面,使本来就难抓的计划生育工作难上加难。

笔者呼吁,为了国策事业,工作在基层的计生工作者,要多一份
责任感、事业心、切不可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报刊名称:山东人口报
作者:郭峰
时间:1999年3月29日
轮椅上的“领头雁”
费县马庄镇北豹窝村32岁的育龄妇女徐容霞,自幼患上了婴儿瘫,她只能凭借着双手的支撑在地上爬动。

就是这样一个肢体残疾的女强人,以自己的毅力和汗水铸就了自己的金色人生,并且成为帮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徐容霞的家就安在她的银狐场里。

说起三十多年的坎坷人生,这位不幸的女强人脸上,没有笼罩一丝不幸的阴影。

她给人的总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她说:“活着就是福气。


尽管行动严重不便,徐容霞还是在家人和老师、同学的倾力帮助下坐着轮椅坚持读完了初中。

上学对健康人而言是一种很美好的事情,可对这个肢体高度残疾的女孩来说:“走”在艰辛的求学路上是多么的痛苦。

徐容霞离开了学校,却没有离开书本。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她掌握了养鸡兔、养狐、无土栽植泰国白莲等7门技术。

16岁那年,她开始养兔,从最初的6只长毛兔,近两年的时间便发展到了220只。

23岁那年,她开始养狐,到目前,在她占地360平方米的狐场里已有银狐、貉子、雪狐等5个系列14个品种,年存栏量达680只,年收益14万元,残疾女成了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徐容霞有一颗善良的爱心。

她每年都要为过“六一”的孩子们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