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梦回繁华
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三维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
教学 河图》的写法。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
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从本文中找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梳理-总结】 同学们,此番“梦回繁华”,我们欣赏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具有重要历史 价值的风俗长卷,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让我们铭记历史的荣耀, 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而努力学习吧!
【检测-反馈】
学会赏析说明文语言中限制性词语的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清 明 上 河 图
画面开卷处
梦
描绘汴京近郊风光处 回 繁
汴梁(biàn) 题跋(bá) 绢本(juàn) 翰林(hàn)
田畴(chóu)
料峭(qiào)
簇拥(cù)
漕运(cáo) 舳舻(zhú lú) 沉檀(tán)
摄取(shè)
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yì)
遒劲:雄健有力。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
贴关心无微不至。
(展示学生三)(学生将其作者板书于黑板,学生做简单介绍,《清明上河图》
介绍了北宋繁荣的商业)
22、作者及作品简介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 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 25.2 厘米,长 528.7 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 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 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 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章大意可以安排展示组疏通文意) 3、理清本文大意 第一部分(1、2)介绍北宋的历史及张择端的生平和作画缘由 第二部分(3、4)按总分的结构形式和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 第三部分(5)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绘图形式和历史价值 4、分析第一部分的作用。 交代社会背景——商业繁盛,文化生活活跃,使绘画的题材着重于反映现实 生活。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5、文章第二部分选择介绍画作作者,目的为何。 运用知人论世的写法,介绍作者所处时代,成长轨迹和生活状态,交代作者 所处时代的重大社会变革,更有利于读者理解《清明上河图》,也呼应了题 目——《梦回繁华》。 6、朗读第三部分,感知《清明上河图》 (1).总结文章着重描写《清明上河图》的部分 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 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汴梁市区的街道:街道纵横,房屋林立 (2)请指出第四段的写作顺序 按照开卷、中段和后段这种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3)这么安排有何好处 从前到后,使得文章的层次清晰有条理,结构更加严谨,便于读者了解《清 明上河图》,不混乱。 【交流-提升】 1、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关语句说明其作用。
华
画面中段
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画面后段 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教学 反思
wenku.baidu.com教学难点
学习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学札记
一、【预习-导入】
(学生展示一)1、情境导入:《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交流-提升】
(学生展示二)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结合《金榜》,将难点字词板书于黑板,学生齐读)
明确:(1)、列数字,“张择州业的《清明上河图》,组本,设色,纵 25.5 厘米,横 525 厘米。” 作用:准确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纵横长度。 (2)、举例子,“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 人员的活动,皆细致人微。” 作用:说明了《清明上河图》面面细节刻画十分真实。 (3)、打比方:“汴河上有一. 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 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作用:把拱桥比作飞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拱桥的形状优美的特点 2、本文采用哪种说明顺序呢?请结合文章相关段落具体说明。 明确: 本文主要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具体体现在文章的第 4 段: (1)先介绍了画面开卷处的内容描绘汴京近郊的风光。 (2)接着介绍面面中段的情景一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3)最后介绍画面后段的内容-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3、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从说明词语的准确性的角度自选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 例:(1)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极大的拓展。 明确:“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 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明确:此句中“基本”一词是“大致”“大体上”的意思,说明了(清明上河 图》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上一致,不是完全一致。 这 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梦回繁华
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三维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
教学 河图》的写法。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
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从本文中找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梳理-总结】 同学们,此番“梦回繁华”,我们欣赏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具有重要历史 价值的风俗长卷,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让我们铭记历史的荣耀, 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而努力学习吧!
【检测-反馈】
学会赏析说明文语言中限制性词语的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清 明 上 河 图
画面开卷处
梦
描绘汴京近郊风光处 回 繁
汴梁(biàn) 题跋(bá) 绢本(juàn) 翰林(hàn)
田畴(chóu)
料峭(qiào)
簇拥(cù)
漕运(cáo) 舳舻(zhú lú) 沉檀(tán)
摄取(shè)
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yì)
遒劲:雄健有力。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
贴关心无微不至。
(展示学生三)(学生将其作者板书于黑板,学生做简单介绍,《清明上河图》
介绍了北宋繁荣的商业)
22、作者及作品简介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 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 25.2 厘米,长 528.7 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 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 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 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章大意可以安排展示组疏通文意) 3、理清本文大意 第一部分(1、2)介绍北宋的历史及张择端的生平和作画缘由 第二部分(3、4)按总分的结构形式和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 第三部分(5)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绘图形式和历史价值 4、分析第一部分的作用。 交代社会背景——商业繁盛,文化生活活跃,使绘画的题材着重于反映现实 生活。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5、文章第二部分选择介绍画作作者,目的为何。 运用知人论世的写法,介绍作者所处时代,成长轨迹和生活状态,交代作者 所处时代的重大社会变革,更有利于读者理解《清明上河图》,也呼应了题 目——《梦回繁华》。 6、朗读第三部分,感知《清明上河图》 (1).总结文章着重描写《清明上河图》的部分 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 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汴梁市区的街道:街道纵横,房屋林立 (2)请指出第四段的写作顺序 按照开卷、中段和后段这种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3)这么安排有何好处 从前到后,使得文章的层次清晰有条理,结构更加严谨,便于读者了解《清 明上河图》,不混乱。 【交流-提升】 1、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关语句说明其作用。
华
画面中段
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画面后段 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教学 反思
wenku.baidu.com教学难点
学习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学札记
一、【预习-导入】
(学生展示一)1、情境导入:《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交流-提升】
(学生展示二)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结合《金榜》,将难点字词板书于黑板,学生齐读)
明确:(1)、列数字,“张择州业的《清明上河图》,组本,设色,纵 25.5 厘米,横 525 厘米。” 作用:准确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纵横长度。 (2)、举例子,“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 人员的活动,皆细致人微。” 作用:说明了《清明上河图》面面细节刻画十分真实。 (3)、打比方:“汴河上有一. 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 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作用:把拱桥比作飞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拱桥的形状优美的特点 2、本文采用哪种说明顺序呢?请结合文章相关段落具体说明。 明确: 本文主要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具体体现在文章的第 4 段: (1)先介绍了画面开卷处的内容描绘汴京近郊的风光。 (2)接着介绍面面中段的情景一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3)最后介绍画面后段的内容-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3、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从说明词语的准确性的角度自选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 例:(1)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极大的拓展。 明确:“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 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明确:此句中“基本”一词是“大致”“大体上”的意思,说明了(清明上河 图》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上一致,不是完全一致。 这 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