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普通班,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三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
卷(普通班)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2.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3.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4.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5.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6.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的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液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⑥骨骼肌战栗⑦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⑤⑥⑦ C.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⑦
7.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
B.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
C.体液调节的速度较慢
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
8.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B.e为感受器,f为效应器
C.刺激d时,a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
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
9.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B.乙烯 C.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
10.有关如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两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
1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与赤霉索均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B.使用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果实的收获、成熟时间
C.植物激素由特定的器官产生,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植物的某些生理效应取决于各种激素之间的相对含量
12.用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小鼠体内可能( )
A.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13.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是T细胞的大量减少
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D.艾滋病病人易患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抗体减少
14.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15.如图表示在有限的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如果这是一个鼠的种群,可通过降低K值来减少鼠害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6.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7.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19.下列关于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导致血糖升高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降低血糖
C.血糖转化为糖元或非糖物质储存,引起血糖降低
D.血浆内的血糖相对含量正常时通常在80﹣120mg/dL
2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B.利用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促进根的生长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落花落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2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
22.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3.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24.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
A.血浆 B.组织液C.淋巴 D.细胞内液
25.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④二氧化碳
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C.①③⑦D.③⑤⑥⑧⑨
26.在碳循环中,CO2通过哪些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
①光合作用②细胞呼吸③分解作用④燃烧作用⑤化能合成作用⑥蒸腾作用.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⑤ D.①⑤⑥
27.为研究某些外源激素对花芽性别分化和茎生长的影响,以雌雄异花的苎麻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
A.赤霉素可促进苎麻雄花分化和茎的生长
B.乙烯对苎麻茎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的特点
C.乙烯能抵消赤霉素促进苎麻雄花分化的作用
D.赤霉素、乙烯对苎麻细胞的基因表达均无影响
28.哺乳动物的甲状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 )
A.核酸 B.蛋白质C.氨基酸类 D.类固醇
29.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琼脂块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30.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效果相同的一组是(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扦插生根
31.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32.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33.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
C.从加入盐酸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
D.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种实验材料
3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3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36.如图中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乙中a、c区为兴奋区
B.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兴奋在两者之间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C.若甲、乙各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D.图中甲在向外分泌物质,则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前膜,该物质的分泌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37.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人分享.其中一半奖励Bruce Beutler和Jules Hoffnuann在激活先天免疫方面的发现,另外一半奖励Ralph Steinman对获得性免疫中树突细胞及其功能的发现.下列有关免疫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注射疫苗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目的是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会分泌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C.获得性免疫反应中,T细胞和浆细胞均可分泌淋巴因子
D.在医学中可利用免疫抑制剂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38.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39.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C.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稳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物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等各个层次上
++( )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二、填空题:共4题,共40分
41.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__mol/L,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按依次增强可排列为__________.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__________.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
(4)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__________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__________.
42.(14分)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关的问题:
(1)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如上图表示不同激素对器官脱落的生理效应.其中植物激素A是__________;植物激素A与高浓度的生长素在器官脱落方面现为__________关系;从图示信息,可以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2)某校课题研究小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NAA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大于生长素(IAA).为了验证NAA和IAA的这种差异,用玉米的胚芽鞘进行实验.
①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胚芽鞘的__________来记录实验结果.②进行实验前要对等长的胚芽鞘做去掉尖端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
③本实验应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至少分成3组,对自变量分别进行的处理是蒸馏水处理、一定浓度NAA处理__________.
④如果每组分别用IAA和NAA处理的5个胚芽鞘(处理前等长),测得结果各不相同,你如何处理这些数据?__________.
43.回答与免疫有关的问题.
(1)当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增殖分化生成
__________细胞,合成大量的抗体并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免疫排斥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
(3)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情况.当注入抗原X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曲线是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是
__________;表示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是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这是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
44.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表示各营养级遗体残骸中流入分解者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羊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植食性动物,其遗体残骸与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图中成分名称)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2)流入植食性动物体内的能量b=__________(用含图中字母的数学表达式表示);若一段时间内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约为__________kJ(用含图中字母的数学表达式表示).
(3)草原上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作用.(4)某研究小组连续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发现:在较长时间范围内,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均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三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普通班)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考点】反射的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即在电流计处,M点的兴奋可以传导给N点,N点的兴奋不能传导给M点.
【解答】解:A、刺激肌肉,信号先传到电流表左边,产生电位差,再传到电流表右边,产生电位差,所以电流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故A正确;
B、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没有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故B正确;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故C错误;
D、在突触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导到突触后膜,因此刺激N点只有电流计的右侧会兴奋,因此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
的有差异;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
【解答】解:A、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A 正确;
B、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B错误;
C、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的有差异,C正确;
D、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D正确.
故选:B.
【点评】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三种功能的理解,要将相关原理要运用到实际解题中.
3.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浆细胞产生途径有三条:一是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二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三是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解答】解:A、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A正确;
B、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B错误;
C、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C正确;
D、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即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基本过程中的感应阶段和增殖分化阶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浆细胞产生的三条途径,另外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这一条是最容易被忘记的,一定要注意.
4.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解答】解:A、种群“J”型曲线发生在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环境中,则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故A正确;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型,故B错误;
C、从开始出生率在逐渐降低,达到600即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故
C正确;
D、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的因素就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有限性,所以当环境条件有所改善时,K 值会增加,环境变恶劣时,K值降低,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从J型、S型曲线形成原因上去分析.
5.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