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三种计算方法缺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三种计算方法缺点
1、中国用生产法。

因为中国国家运行的操作系统的原型来自前苏联,前苏联的经济核心就是工业经济和基建经济,所以其GDP算法是由之前苏联所采用的MPS物质产品核算体系,也叫“生产法”,即分别计算各国民经济部门的产出总额,再对应地扣除各部门的中间消耗,最后汇总所有部门产出增加值的办法,所以中国也势必沿用了(按美国的概念来看,中国战略隐蔽的地方太多)。

2、西方用支出法。

而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发展以自由经济和资本主义为基础的消费经济,其GDP采用SNA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即“支出法”来核算GDP,即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个人国内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四大类统计项目,再减去产品和劳务进口的差额来计算GDP总量。

美国就是采用支出法统计GDP的模范生(按中国的概念来看,注水的地方太多)。

3、生产法的优与劣。

站在工业和基建经济的立场上,中国采用GDP统计法更真实,避免了很多的重复计算,更关注社会产品价值,即“社会创造了多少干货”的核算。

但缺点是数据汇总相对复杂,且忽视了对非生产性部门,例如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科研,物业管理及大量服务场景的所产生的价值。

很实在,但也很僵化,把虚头巴脑的去掉了,但忽略了很多价值和创新,甚至产生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价值。

比如中国大量的服务性支出、知识产权类支出,往往难于统计。

请注意,是忽视了对非生产性部门,例如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科研及大量服务场景的所产生的价值。

⑴、教育板块被弱化。

我们中国可以构成除房地产和康养以外,可以构成另外一个支柱的产业——教育,其很多环节就不表达在GDP里。

美国人均教育投入是中国的十倍,虽然有些方面是资本在作祟导致价格虚高,但美国教育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从一些角度说明了其厉害。

⑵、医疗板块被异化。

中国的医疗虽然屡经改革,但普惠国人,成为中国人民群众依靠的强大而充实的基础医疗,公费医疗在GDP当中表达很弱,但私立医院,医药产业,医疗科技及器械板块的发展因种种原因而不足。

美国的医疗费用占GDP比重却逐年升高,2022年已经超过了7.4%。

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美国的人均医疗费用已是中国13倍。

⑶、文化产业被导向偏科式发展。

同样,我们的文化产业,除了热火朝天的娱乐和真人秀,除了泥沙俱下的影视产业,我们的文化在全球的竞争力很弱小,连跆拳道和日本寿司都可以走遍天下的同时,我们只能靠孔子学。

在美国把书籍、电影和音乐等知识产权的购买支出算成投资。

⑷、金融业差距最大。

中美金融最大的差距在于中国资产证券化比率偏低,直接融资比偏低,国民资产性收益偏低。

深度的看,我们的GDP统计方法也是造成差距的至少是辅助原因之一。

我们把美国由于深入而广泛的金融创新及深化带来的资本化定
价的资产,叫做虚拟经济,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这部分已经占到美国GDP的三成。

当然,美国也有很多大忽悠的地方,比如增发国债算成GDP,要知道其国债已超过30万亿美元了。

⑸、科研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科研就更让人生气了,真正的风险投资,科创驱动并没有真实体现在GDP统计中。

——中国采用了政府部门和公立大学的科研投入体系,我们都知道中国大项目,大基础及大突破大都是从这里面来的,但这一块很难产生用于市场交换的实际产品。

因此这部分算作政府支出。

但在美国其境内科研支出全部或部分折算为国内投资。

政府科研支出按平均社会投资收益折算其收益,可按照投资对其资产进行多年折旧核销。

仅这一块使美国GDP总量增加2.5%。

在互联网领域中,美国企业只要能够获得投资,不论有无销售和盈利,其消费或投资都会计入GDP。

而中国要等到其产出增加值。

⑹、服务业被忽略得有点严重。

至于中国大量的服务场景,在GDP当中只有极少数纳入统计。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服务业统计比较粗放,很多服务场景要么不统计(如淘宝不交税),要么被低估。

比如农村建房不算,民间现金交易、网络购物交易不开发票不算、小规模定税纳税人只按照设定的税收计算营业额(实际营业额远远超过)等等。

比如美国律师行业在GDP中占比是中国这个占比的一百倍。

美国房地产中介的佣金不仅算消费算投资,而且其家庭主妇在家里干半个小时及以上的劳动,要按照同期工资算进GDP里面。


国GDP还包括,赌博业、色情、监狱等特殊板块。

美国有合法赌场近1000家,赌场收益370亿美元,每年监狱系统收益300亿美元。

⑺、基建领域在中国现阶段的角色太复杂,支撑投资靠它,造成大量地方债务也是它,营造投资环境少不了它,大量的政绩工程和浪费,低效投资也是它。

如何科学的,分层分类的,辩证的折算或调整计算基建板块GDP,其价值和引导投资,驱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远远高于管理个区区PPP,可现实是发改和财政更注重在PPP上不断发文,可是基建领域这么庞大的一个对象,省情市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方禀赋和路径不同,难道GDP统计方法不要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投资格局制宜的调整吗?众所周知中国是基建狂魔,海量投资于各类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这些投资只一次性按增加值计入GDP,但形成的大量基础设施却持续发挥着作用,带来城市营商环境及土地升值,换取长线价值,这些投资价值的科学计算,也深刻的影响着官员,企业家及社会对待基建的看法和投入。

比如房地产行业,我们每年房地产销售面积是美国的十几倍,但是我们房地产业的GDP只是美国的38%,很多美国统计的我们都不统计。

比如美国要把全国住房不管是否出租都要核算一个租金纳入GDP,但中国大量出租是私下交易,中国目前房产价值有300多万亿,平均年租金按照5%计算就是15万亿,就这一块加上去即使扣除少部分纳税租金收入,我们的GDP总量也要增长将近20%。

我们每年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工程量是美国的几十倍(光是水泥
使用量就是美国的30倍)。

但是我们的建筑业GDP居然只是比美国多31%,原因包括我们只统计增量,增量还只统计建筑或者基础设施完成产值,美国不仅连存量工程的虚拟出租价值都要统计,还要额外统计人工支出、律师费、服务费等等。

不用再琐碎地逐一展开赘述服务业的,通过以上的比较就应该可以辨析中美GDP统计模式的优劣。

四、中国GDP统计模式调整
中国未来GDP统计模式该怎么调整?
这里我们把重点放在中国的GDP统计模式需不需要调整,把握哪些原则调整,向哪个方向调整?
1、建议政府及学界严肃地探讨此事,至少要为改不改提供个判断。

2、如果要改,我们主张要认识到中国GDP现行的统计模式是侧重于服务工业经济和基建经济的。

挤干了水分的同时,把很大一部分价值给忽略了,把很多其实在创造价值的行为和主体给忽略,把很多间接带来价值的活动给低估了,把无形资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虚拟经济给弱化或歧视了,但大家认真想一想就知道了,这恰恰和当前很多官员,学者,企业家面临的困惑是互为因果的。

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农村正在积极地迈向消费经济,迈向科技创新经济。

而生产法最让人觉得遗憾的地方就在于是歧视和忽略消费经济的,总理、省长、市长、县长、乡长们清楚的知道非生产性部门—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金融,科研,物业管理及大量服务场景产生着价值,企业家们也知道,各部委、厅局办也都知道大量的前期投入,营商环境建设,软投入,活跃的市场氛围,大量的服务行为在巨量创造直接或间接价值,但想想看滴滴还没盈利,拼多多也还没盈利,海量风险投资还没退出,短期获利不大现实,可是任期制却又如此现实的割裂着我们的思考和行为!
脑子想的很多、很睿智,身体很现实、也很诚实,说的就是GDP倒逼力量之下,我们的官员,学者,专家嘴里说着不唯GDP,不重GDP,但做法上又唯GDP,这是精神和身体的分裂吧。

指挥棒指挥不到点子上,爱乐交响乐团连《小星星》都奏不出来,信号灯不给正确,交通拥堵就消除不了。

GDP是经济社会运行所需的指挥棒和信号灯,可是在我们通往消费经济和科技创新经济的路上,是要我们走向工业经济和基建经济的导向器。

所以,结论也很简单——要围绕着服务于消费经济和科技创新经济来优化我们的GDP统计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