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集合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集合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4年第9期
摘要:日本集合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体现了当下日本对于“都市再生“的关注,再生,即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旧有建筑、环境、街区进行保护性的整治,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体现新价值。

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研究,给发展的城市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辅助之道。

关键词:集合住宅,全生命周期,都市再生,KSI系统,UR住宅研究所
日本普通住宅以小户型为主,其中集合住宅户型面积一般在90m2以下,居住着工薪阶层和青年家庭。

由于特殊的区位和建筑物资短缺等原因,日本在住宅设计和产品研发上追求精益求精,形成了长期坚持开发小户型、注重细节且舒适、灵活的开发理念。

1 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历史
日本集合住宅的开发起源于1955年,当时日本住宅公团刚刚设立,以开发郊外住宅为主。

集合住宅的开发促使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对日本人居住意识的现代化影响
深远。

(1)第一阶段大量建设时期 1950年~1970年。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可谓日本集合团地的实验时代,展开了大规模的集合团地开发运动。

最早的是大阪的千里新城,在大阪近郊的千里丘陵约1160公顷的范围内,配置了新干线和两条铁道线与大阪相连,在新城内设置公园、污水处理中心、大学、医院等都市设施,以英国
的新城计划为范本,按照邻近住区理论和人车分离理论等详细地规划了新城,实现了日本第一
个以居住为中心的都市。

(2)第二阶段以多样化为城市目标的建设时期 1970年~1990年。

在原有普通住宅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住宅内功能不固定的可变空间。

1990年竣工的由坂仓建
筑研究所设计的东京多摩新城集合住宅中,这种增设了可变空间的住宅平面形式首次出现。


据住户各自的需求,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有的与起居室结合起来,类似太阳房,作为起居室空
间的补充和延伸;有的从住户中独立出来,作书房、琴房、画室,任居住者自己确定。

(3)第三阶段解决全面性居环问题的建设时期 1990年至今。

日本是世界的长寿之国,老龄化也是日本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开发适应高龄者居住的住
宅已经十分必要。

让他们在日常能够照顾自己,或者在少量家庭护理的情况下做到自理,这是
对住宅建设提出的一个课题。

日本住宅体现在老龄人住宅和为老龄人提供的公用设施上,使得
老龄人能够在生活中充分实现自助和自理。

比如,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提供具
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提供能和家人共同生活的(二代居)住宅产品。

通过这三种老
龄住宅产品在社区内的共存,才可以形成满足各类型老龄人基本生活需求的老龄人生活社区。

2 日本集合住宅的特点
2.1 户型紧凑、注重实用性(表1)
日本地少人多,大城市的土地更是寸土寸金,这种现实情况反映到住宅设计方面就是户型
非常紧凑,注重实用性。

据统计,日本东京都地区的住宅专用部分平均每户套内面积为62m2左右,折算后相当于建筑面积70多m2。

日本住宅设计很重视功能实用性,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住宅的布局往往厨餐
客一体化,厨房多为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因此其厨房通过窗与就餐区相连,餐厅与客厅也紧邻,这样的设置保证了使用上的相对独立,又可以使空间在视觉上连为一体。

(当然这其中有日本
的饮食习惯清淡,很少做煎炒等油烟较重的菜肴的客观条件)(图1)。

2.2 卫生间干湿分离
集合住宅内一般只设一套卫生间,面积也并不大,但卫生间设计和国内通常的做法有很大
的不同,几乎所有日本住宅的卫生间都分为三个独立的功能区,既,洗面更衣、浴室、马桶间,这样设计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功能需求,避免使用过程的相互影响。

2.3 重视储藏空间,空间利用效率高
集合住宅很重视空间的充分利用,不大的居室内见缝插针地安排了许多很实用的壁柜和储
藏间。

设置位置考虑很周到,分类明确,鞋帽、被褥、衣服、杂物都有相应的位置和专门的储
藏空间。

为了节约空间,壁柜和储藏间的门多采用推拉折叠门。

门口的玄关设计也几无例外地
安排了鞋柜和衣帽间。

2.4 重视抗震、消防设计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地区,因此其对抗震等逃生设置非常重视。

高层住宅的逃生基本都采
用横向和竖向结合的方式,集合住宅中更是如此。

日本的集合住宅中多为外廊式,每户起居室
外侧也设置阳台,户与户的阳台相连,仅用简易隔板隔开,保证使用时的私密性。

但在紧急情
况时,每层户与户之间的阳台隔断可以撞开。

外廊和阳台均直通疏散楼梯,住户可以通过外廊
和阳台横向逃生;每个阳台底部设逃生口,可以通过软梯纵向到达地面进行逃生。

这种系统在
日本已经形成标准化设计(图2)。

2.5 工业化和标准化
日本住宅施工质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住宅部品的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

日本建材标准
化程度极高,包括各种建筑构件以及独立空间的模块式已经形成工业化生产。

施工过程就是各
个部件的组装过程,达到全部的“干作业”,保证了高精度的工程质量。

3 日本集合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研究
因为日本是个多自然灾害和能源匮乏的国家,并且城市中大多数人居住的集合住宅在空间
的约束性很强。

为了推动集合住宅在安全、节能、灵活、耐久性方面的进步,日本成立了都市
再生机构,简称UR。

它隶属于国土交通省,承担国家大型再生项目,包括规划、投资、开发等
领域。

都市再生机构中专门成立由40多位专家组成的住宅技术研究所。

住宅技术研究所的主要研究体系叫做KSI。

既,结构体和中填体完全分离的一种施工方法。

(在日本叫KSI,而K是“机构”的发音,万科叫SI住宅。

万科建筑产品研究中心就是参照日
本都市住宅技术研究所建设并开展研究工作的。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寿命都比较长,与内装设备寿命不同步,KSI体系着重研究的就是如何改变内部布局和设备而不破坏结构。

KSI住宅有三种意义,首先是社会性,可以循环使用,属于长期型的耐用型社会建筑物。

第二,按照人生活习惯来看,根据家属的生活习惯可以自由自在地变更里面的内充填体。

第三,产业
化的观点。

UR住宅研究所的研究范围很广,针对集合住宅的研究主要是考虑住宅内部空间的可调整性,考虑家庭人员变化而引出的内部空间格局变化的需要,例如,俩口之家在孩子出生后就需要考
虑孩子的活动空间,各种家具应该减少锐角,孩子成人离家后就可以拆掉一个房间,变为二人
休闲区域。

而到了老年,家里的地面可能需要大量改为柔性地板,房间内无障碍,主卧室和卫
生间需要增加求救装置,家具尺度也需要随之变小而紧凑,从而扩大老人的活动空间。

UR住宅研究所的这种住宅全生命同期的研究方向,尽管在探索中,但反映出在资源日渐匮
乏的环境下,住宅如何能做到结构寿命、功能寿命和经济寿命的同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4 日本集合住宅全生命周期研究成果的应用
标准化已经是日本各行各业通行的做法,集合住宅也不例外,在施工、建材、房屋结构上
基本可以做到部品标准化、施工工业化。

但是标准化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

日本集合住宅的研
究方向已经发展为怎样在标准化基础上更加人性化,不仅适应不同家庭结构的要求,同时可以
适应家庭结构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

对于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研究应用在如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4.1 结构体系
为了减少结构墙,研究所改进了传统的楼板结构,发明了类似箱型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厚版
体系,在减轻重量、节约材料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楼板的跨度,取消了次梁,为室内隔断墙的
灵活分割创造了可能。

4.2 独立排水系统
传统的排水系统是排水立管设置在户内,各种器具的排水管通过横管联系到立管中,变革
后的排水系统是各种器具的排水管彼此独立与立管连接,所有排水管线一律不知在户内架空地
板内。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管道布置可以配合房间布局随时调整;其二,维修也可以在室外作业,不必入室打扰居民;其三,立管设置在户外,避免水流的噪音影响(图3、4)。

4.3 电线敷设
电线布置一改埋设在结构层内的做法,采用松下电器开发的一种全新线材。

这种线材截面
不是传统的圆形,而是扁平的,就象一张厚纸片。

施工时直接贴在天花板的结构面上,然后再
外贴壁纸遮挡(图5、6)。

4.4 地板架空
全部采用架空地板,其下面用可调顶托调整地板高度,并采用地板采暖。

由于管道都是可
灵活移动的,因此厨房和卫生间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平移调整位置。

厨卫的隔墙都是拼装的,
而卫生间是整体卫浴(图7)。

4.5 可重复拆卸拼装的墙体和壁柜
住宅户内的隔断墙和壁柜也被设计成可以快速拆装、灵活布置的“家具”。

先做好架空地板,再进行隔墙施工,隔墙直接落在架空地板上,通过底部的螺栓来调节并固定墙体(图8)。

壁柜底部也设有一个调节手柄,通过摇动手柄可以降低壁柜高度,使其与顶棚分离,然后
可以方便地把壁柜移动到新的位置重新固定(图9)。

5 结语
日本在“都市再生”事业上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从单一的建筑个体,到周围环境、到整个
区域,渐渐从政府引导,转向民间自发。

在日本,这个机构叫做UR都市再生机构,也叫都市复兴机构。

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盟,技术手段日趋成熟。

但受碍于土地私有化和
产权分散的复杂协调,日本单项目“都市再生”活动多的能够持续三四十年,这在中国速度对
比下让国人着实难以想象。

团地再生也因为这种复杂性,个体或者开发商是无法从事的。

需要
一个国有或者非赢利性机构出面协调。

都市再生的关键是再生,即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旧有建筑、环境、街区进行保护
性的整治,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体现新价值。

它给发展的城市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辅助之道,给开发商提供了另外的发展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