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的三大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的三大缺陷
作者:田娟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04期
[摘要]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是新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众多研究者纷纷依据自己对文学思潮的理解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难免良莠不齐,但就研究成果的规模和整体质量看,应该说是成绩喜人,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关键词]文学思潮;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单就专著而言,从何西来的《新时期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85)到周晓风的《新时期文学思潮》(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再到席扬的《文学思潮:理论、方法、视野:兼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若干问题》(上海三联书店,2009)、丁帆的《文化批判的审美价值坐标: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与文本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已有超过100部之多。
而新时期以来研究文学思潮、文艺思潮的论文已多达1000余篇,更是一场“美丽的混乱”,其中不乏黄修己、严家炎、孙玉石、温儒敏、程光炜、丁帆、董之林等知名评论家的力作,而张清华、卢铁澎、席扬、杨春时等更是以系列高水平的论文,为文学思潮研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综观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成果,仍然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概念的混乱、理论的薄弱和规范的欠缺。
目前,当我们第一次翻开研究新时期研究文学思潮的一本著作或一篇论文时,我们根本没有把握预测作者对文学思潮有着怎样的理解,不知道他会把哪些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他会新命名哪些文学思潮。
当然,这也许是文学思潮研究一度成为“热点”,看起来生机勃勃的原因,这在初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一个学科或一个学科分支要得到充分的深入的发展,必须建立相当的规范,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常识。
在建立文学思潮研究的学术规范时,一方面要注意避免过紧过死的一元化思维模式,比如既可以从创造方法的角度把文学思潮分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也可以从文化角度将文学思潮分为精英文学、通俗文学、主流文学等思潮,当然还可以有其它的言之成理的能一贯到底的划分标准,以保持文学思潮研究的活力。
另一方面,要注意防止过松过泛的以多元化为借口的混乱。
正如卢铁澎所说“把以题材为依据的‘伤痕’、‘反思’、‘改革’、‘花环’、‘大墙’等创作类型视为文学思潮,必然会导致思潮泛化,直至取消文学思潮。
”[1]当然,建构学术规范的工作是相当繁琐的,比如曾有研究者尝试过的将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社会思潮、文化思潮、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大事、文学现象相区别比较的工作就应该继续深入下去。
应该用黑格尔的关于有价值的比较的标准来要求研究者。
黑格尔曾认为只能看出极似之似或极异之异者,如知道橡树和槐树的相似和粉笔和骆驼的不同,不是比较的目的。
有价值的比较是能够识别极异之同或极似事物之异。
[2]那种文学思潮不是文学流派、文学流派不是文学思潮的语言游戏是没有价值的。
只有在保持对新鲜文学现象的敏感和反应能力的同时,加强文学思潮的理论研究及学术
规范建立工作,文学思潮研究才有可能继续向纵深发展,我们希望象卢铁澎这样踏实的研究者越来越多。
其次,在微观方面,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还有些地方有待充实。
比如在研究资料的充分收集整理,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方面,我们还做得不够,除了路晓冰编选,孔范今,施战军主编洋洋三大册1400多页《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外[3],还没有更多的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收获。
虽然诚如陈晓明2006年所说“要评述这套资料当然还为时过早,它需要经过时间考验,经过研究者使用的检验”[4],但我们还是应该提倡更多的研究者潜下心来,继续进行细致的研究资料整理编目工作,形成更多的论文集或资料汇编出版,使后来的研究者能更高效率地进行研究工作,加速推进文学思潮研究的发展,提高文学思潮研究的水平。
又如对部分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的个案研究还有待深入。
例如对新写实小说的研究工作,仅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就有人从它的艺术手法的角度认为它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人从它讲究细节和人物故事的真实的角度认为它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有人从它力求对生活的原生态还原角度认为它属于自然主义文学思潮,有人从它追求零度情感、削平深度的角度认为它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从表面看这些观点都具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把一种现象归入四种不同的文学思潮,应该说是不合适的,有问题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再如从文学思潮的角度对当前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方面也还有待突破。
第三,在宏观方面,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还有些方面值得加强。
比如在各种文学思潮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面,很多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著作对此未作分析或者着力不够。
各种思潮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传承和发展,还是互相对立、矛盾和斗争,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是什么样的来自文学自身的内部动力或是来自外部的社会政治文化力量促使它们形成这种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的文学发展创新有什么样的启示?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使文学思潮研究突破仅仅满足于勾画出某些思潮的存在的现状,对思潮的生动的涌动起伏和潜在的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揭示。
比如在文学思潮研究的目标方面,它的目标应该不仅仅是对已有的文学现象进行恰当的梳理,写论文出专著。
我们认为,它的更重要的目标应该是探寻文学思潮发展运动的规律,为当前文学的发展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使文学能够健康地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使中国文学以更高的水平走向世界,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我们目前的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在探寻文学思潮运动的规律方面应该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没能对当前的文学创作产生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卢铁澎:《文学思潮分类的原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2]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路晓冰:《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4]陈晓明:《更新的平台更强的碰撞》,《文艺报》2006年10月28日。
作者简介:田娟(1978-),女,重庆开县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记者,从事新闻传播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