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项目适用性采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体育理论教学实施方案
体育理论教学实施方案体育理论教学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体育理论教学的效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体育理论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
体育理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体育知识水平,增强体育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积极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包括运动规律、运动技能、运动训练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欣赏体育比赛、了解体育历史、传统和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体育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技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育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等。
具体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史、体育美学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体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训练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
三、教学方法。
体育理论教学的方法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具体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比喻、有趣的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体育运动中去,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
体育理论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
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讨论、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展潜能和培养能力,注重激励和引导,避免简单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性的应试训练。
综上所述,体育理论教学的实施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浅谈体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律 。
3体育教学合理性 的现 状反思
进 入21 世纪 , 尤其 北 京 奥 运会 成 功 的 举 办 , 国的学校体 育教学 合理性水 平有很 大的 我 提高 , 但是 在其发 展过程 中仍然存 在许 多令 人 值得 反思的现 象 。 3 1在体 育教学 排斥理论 , . 只凭直接 经验从 事 教学实践 在现 代的学 校体育教 学 中, 多有一 定教 很 龄和 丰富 教学 经验 的体 育教 师是 学校 体 育教 学的骨 干力量 , 些教 师的教学 经验直接影 响 这 着 一个 学 校甚 至 一 个地 区 的 体 育教 学 实践 , 他们 的体育教 学理念直接 来源于 自身 的实践 , 因而 这些 骨干 力量 的教 师们 普遍 认 为教学 理 论是脱 离实 际的。 因为体 育教学 理论是一 定的 历史 条件下进 行教学 经验 的凝结 , 更能科 学的 反映 当时的体 育教学规律 , 体现体 育教学 的 目 标 与要求 , 因此 有广 泛 的适 用性 , 与体 育教 学 实 际紧 密联 系 , 把握 好体 育 教学 理论 , 才可 以 使视野 更开 阔 , 教学实践 会更加 合乎规律 与 目 的 , 合理性程 度才会更 加高 。 其 由此可 见, 想要 提高我 国体育 教学实践 的效果 , 一定需 要让 就 体 育教 学理论 的成果得 到广泛 的推广 , 能够 并 与具体 的教学 实践有 效地结 合 。 32 只片面 尊重 自然 规律 ,忽视 人的本性 . 我国几十 年的体 育教学 , 建国初期 到现 从 在, 一直 都是 将教 学的 对象 作为 生物 的人 , 把 社会性 的人和 自然性 的物 给等 同起来 , 种单 这 化去 尊重 自然规 律正 是违 反 了体 育教 学的 规律性 , 就是对 体育教 学规律性 全面认识 的缺 失 , 体 到教 学 实 践 中的 危 害 存在 很 多方 面 具 的, 具体 表现 为教 学 实践 出现统 一化 , 视人 忽 的情 感和态 度的影响 , 使得教 学程 出现 模式 化 ,更本不重 视不 同认 知对象 的认知规 律 , 更 加 不重 视学 生 内心世 界 的复杂 性 与认知 结构 的多样 性学 习 , 忽视学 生潜 能 的开发 。 些非 这 合理性的表现 , 都是 对体育教 学规律 认识不够 全 面的结果 。 3 3 片 面追 求价值 , 重视 实现 目的忽视 客观 . 规 律 我 国体 育教师在 确定体 育教学 目的时 , 更 本 不重视体 育教学规 律的约 束性 , 只是去追求 体 育 教 学的 短 期 效益 。 育教 学 实践 中表现 体 得急功 近利 , 本不 重视 客观规 律 , 眼前或 根 在 局部利益上 进行教 学 , 最终结 果只是 会被动 的 进行 教学 。 近几 年来 , 国家 提倡 素 质教育 目 在 标 的指导 下 , 多学校又开 始进行兴 趣或专项 许 分组的体 育教学 实践 , 这样 用牺牲 基本的体 育 文化素 养作为代价 获得局 部的利 益 , 最终形 成 新的非 合理 性教 学 实践 。 因此 , 国体 育教 育 我 想要改 变这 些 不合理现象 , 一定要把 体育教 学
二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以集宁师专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要 求+ 岗位 需求选 择 ” 为指 导 思想 , 以培 ‘ 精
一
个 岗位 、精一 个 项 目”的特色 体育 教师为
为确 保 问卷调 查所 得到 材料 的可 信度 ,
核心,从课程 目标、教学要求、师生关系、
我们 在第 一次 调查对 象 中随机抽 取 了 5 人 , 教育手 段 与方法 等 方面 ,为 学生 提供 了 自主 O 在相 隔一 周后进 行 了重 测 ,并对 此进 行 了信 学 习的平 台,着 力培 养 学生 未来体 育教 师 的
— —
以集宁师专体 育教育专业为例
朱俊仙 滑 冰 宋小凤
02 0 ) 10 0
( 集宁师范学院体 育系,内蒙古 鸟兰察布
摘
要 :本文将在 总结 集宁师专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现 状的基础上 ,针对其现行的教 学体 系
( 学 式的构 建与设计 思路 、评价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等 ) 详细的阐述 ,试图为西部地 区乃 教 模 作 至全国高职 高专院校体育教育 专业教学体 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 育教 育;教学模 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 1. 文献标识码 : 81 5 A 文章编 号:10.11(09 306. 09 7 20 )0. 0 9 7 0 0
集宁师专体育系在学习借鉴国内高师体育教育历史经验总结自身近20年办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摒弃当今体育教育专业专项选修课程训练化的错误做法坚持基本要求岗位需求选择为指导思想以培个岗位精一个项目的特色体育教师为核心从课程目标教学要求师生关系教育手段与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着力培养学生未来体育教师的角色体验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 3 1卷 第 3期 2 0 年 9 月 09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方案: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发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论与实践,以期为优化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对现有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发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其优点和不足;(2)调查研究不同学校的体育课程开发情况,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3)分析比较各学校之间的体育课程开发实践,找出问题所在;(4)提出改进和优化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框架和思想基础。
(2)实证调查法:选择数所中小学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包括内容设置、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等。
(3)实地观察法:走访调查学校,观察课堂教学情况,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状况。
(4)数据分析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学校的差异以及问题所在,提取关键信息。
三、方案实施1.确定研究样本选择若干所中小学作为研究样本,覆盖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校。
2.制定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一份问卷,内容包括体育课程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
3.实施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或线上方式,向相应的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4.进行实地观察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前往各学校实地观察课堂教学情况,并记录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相关数据。
5.整理和分析数据将收集到的问卷数据和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
四、数据采集和分析1.数据采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获得学校体育课程开发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数据整理和分析将问卷数据和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农村地区的学校与城市相比,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诸多差距,特别是体育教育。
由于条件限制,农村学校的体育场馆、器材、师资等方面都比城市学校要差一些。
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也需要有更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和更好的利用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效果。
三、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探究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
3.研究开发适用于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
4.构建适用于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体系。
5.实践验证适用于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效果。
四、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分析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政策文件等,以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2.调查问卷法:针对农村地区的学生和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需求、资源情况、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3.访谈法:访谈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了解他们的教学经验、观念、需求等,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4.实践研究法:通过实践操作、教学实验等方式,验证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农村学校的综合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价值。
六、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周:查阅相关文献,对研究领域进行了解,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周:设计问卷,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第三周: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四周:访谈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了解他们的教学经验和需求。
第五周:基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提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
第六周:研究开发适用于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
《全国高等职业 专科 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第三条基本目标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态度。
第四条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置与结构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与思考《体育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总结《体育教学论》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我们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体育组织教学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体育专业技能为目标,努力将《体育教学论》课程建设成为具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特色,在体育专业教学中具有相对优势的精品课程。
现将近年来《体育教学论》建设情况进行以下总结。
一、《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目标盐城师范学院体育系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生源主要是本省范围内招生,生源质量低于本省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体育院系。
《体育教学论》在培养“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的课程体系中属于主干课程。
课程目标是:1.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教学论》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掌握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地运用教学原则以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2.努力钻研体育课程理论与体育教学理论,熟练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
应注意加强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文字表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组织和自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对学生掌握技能技术过程中各种矛盾与困难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
3.通过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实践,体育社会实践与体育科研实践,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4.通过课程教学,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敬业精神。
二、《体育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一阶段:(1997年以前)此阶段的以199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为依据,体育教学论作为主要章节被列入《学校体育学》课程之中,约30学时,主要讲授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任教师只有1人。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本科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类别:公共课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徐盛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章节笔记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章节笔记第一章体育课程概述一、体育课程的定义与功能1. 定义:体育课程是指在一定教育目的和体育教育目标指导下,通过选择、组织和编排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时间、空间和进程,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2. 功能:(1)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通过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2)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
(3)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和锻炼方法。
(4)培养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通过集体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以及公平竞争、勇于拼搏的品质。
(5)促进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传承体育文化: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1. 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2)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3)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备自我保健和健康生活的能力。
(5)发展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内容:(1)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与健康、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训练、体育法规等。
(2)运动技能:包括基本运动技能(走、跑、跳、投、悬垂、支撑等)、专项运动技能(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太极拳、舞狮等)。
(3)体能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
(4)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
(5)体育道德教育:包括诚信、公平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
三、体育课程的编制与实施1. 编制原则:(1)科学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系统性:课程内容系统、完整,注重知识、技能的衔接。
小学体育教材分析教研会(3篇)
第1篇一、会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我校于近日召开了小学体育教材分析教研会。
本次教研会旨在深入分析小学体育教材,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会议内容1. 体育教材分析本次教研会首先对小学体育教材进行了全面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规则、基本训练等方面。
与会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教材的适用性:教材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3)教材的实施建议: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方法探讨针对教材内容,与会教师就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游戏教学法:将游戏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与会教师就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1)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评价内容:注重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知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3)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会议总结本次教研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教师对小学体育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篮球实践教学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热爱篮球的体育爱好者,我有幸参加了篮球实践教学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篮球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篮球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篮球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以前,我对篮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对于实际操作和战术运用缺乏实践经验。
通过参加实践教学,我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比赛中,使自己的篮球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团队协作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比赛中,队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在训练中,教练经常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要求我们在比赛中注重配合,发挥团队的力量。
通过实践,我明白了只有团队协作,才能使篮球运动发挥出最大的魅力。
三、身体素质的培养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性等方面。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练注重对我们身体素质的培养。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如跑步、跳绳、俯卧撑等,我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比赛中,良好的身体素质使我们能够应对各种挑战,为球队赢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心理素质的培养篮球比赛不仅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练注重培养我们的心理素质。
他教导我们要保持冷静,面对比赛中的各种压力,要学会调整心态。
在比赛中,我学会了如何克服紧张情绪,调整心态,使自己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佳水平。
五、战术运用与策略篮球比赛中的战术运用和策略对比赛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练向我们传授了许多实用的战术和策略。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对手的特点和己方的实力,制定合理的战术。
在比赛中,我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战术,使球队在比赛中占据优势。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第三条基本目标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态度。
第四条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置与结构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第三条基本目标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态度。
第四条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置与结构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指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体育活动和运动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的方法。
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1. 实验方法:通过对单一或多个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来观察和测量其他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研究某种运动训练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时,可以将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案来观察他们的身体素质变化。
2. 调查方法: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来了解和分析人们对于某一特定问题或现象的看法、态度和行为。
例如,通过调查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的训练装备的满意度,来评估其对装备性能和质量的感受。
3. 观察方法:通过对体育活动和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来获取客观的数据和信息。
例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动作,来分析其动作技术的优劣和训练需求。
4. 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来获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已有的文献,探讨某种体育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5.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验证或推测研究假设,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可以通过运用t检验来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或者运用相关分
析来探讨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当然,以上所列举的研究方法只是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方法。
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目标,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
此外,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合理设计实验、优化数据处理、选择适当的分析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
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学校体育课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参与度不高等,亟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 调查分析学生体育课参与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和参与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 研究体育课教学方法,对比分析传统体育课教学方法和现代创新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如何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式。
3. 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内容,包括传统体育项目、户外拓展活动、健身操等,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
4. 探索体育课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研究实施方案。
1. 调查分析阶段,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2. 教学方法研究阶段,邀请教育专家和体育教师参与讨论,开展教学方法研讨会,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3. 课程内容设计阶段,成立课程设计小组,结合学生需求和学校资源,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内容,并进行试教和调整。
4. 评价体系探索阶段,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建立体育课评价体系,进行实地测试,不断完善。
五、研究成果。
1. 调查报告,对学生体育课参与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学方法改进方案,总结讨论会成果,提出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3. 多样化课程内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兴趣。
4. 评价体系建立,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六、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学校体育课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
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软式棒垒球是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表明,软式棒垒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软式棒垒球的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参考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软式棒垒球的特点、适用性、推广策略以及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促进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情况,并分析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对软式棒垒球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研究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适用性,可以帮助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教学计划,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分析软式棒垒球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可以为教育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可以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推动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并为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软式棒垒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软式棒垒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在国内的发展较为初步,而将其引入小学体育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软式棒垒球是一项团体性强的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软式棒垒球运动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动作控制理论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
33《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1年04月前言篮球运动是一项健身性、团队性以及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由于篮球运动的观赏性较强,各年龄段对篮球运动感兴趣的人群都会积极参与其中,而且场地设施众多,所以这项运动广泛开展于人们的运动生活中。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是在篮球运动中获得得分进而赢得比赛的直接手段,也是篮球运动的基础技术,所以运用合理的理论结合该项技术动作学习和进行教学研究对篮球运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动作控制理论的概念及其分类1.1动作控制理论概念动作控制是对动作进行主观的控制与调整,以达到完成目标动作的身体活动。
动作控制分为两种系统,一种为开环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形成一套动作程序,根据动作程序完成一次动作,大多为快速完成的、停不下来而无法进行调整的动作,无法接收反馈信息;另一种是闭环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某一标准或参考物利用反馈信息对动作进行调整与修正,使动作按照预想好的目标来实施。
1.2动作控制理论分类把动作控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动作程序理论和动作模式(动力系统)理论。
动作程序理论强调中枢神经系统指令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性。
动作模式(动力系统)理论更多地强调由环境确定的运动指令以及这种信息与躯干、肢体、神经系统间动态的相互影响。
2动作程序理论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中的应用2.1动作程序理论的概念在完成动作之前,必须先对该动作形成明确的“意象”(image) 。
(William James, 1890)通过这种“意向”可以使做出的动作更加精确于做动作前不通过脑部的念动。
根据以前储存的实现动作时的神经运动细节表现出的一种特定的、协调动作的一种神经模式。
( Henry & Roger, 1960 )这里神经运动的细节就是一种程序。
动作程序是一类动作的表征,它是抽象的,以记忆为基础,而不是特定的肌肉指令,每一类动作都固有特征限定。
(Richardschmidt, 1975)[1]。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第三条基本目标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态度。
第四条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置与结构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探讨了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模式、课程、资源整合、评价与改进、教师要求与培训的影响。
在总结了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研究带来的启示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展望进行了探讨。
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到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为未来的体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改、研究、教学模式、影响、资源整合、评价、改进、教师要求、培训、启示、局限性、未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都将面临着重新审视和改进。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和探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革。
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分析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程的影响,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和评价,以及研究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和培训策略。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体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在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模式、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师培训等问题,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促进其专业发展。
关于“专项选修体育课”的适用性问题的探究
・
51 ・
维普资讯
● 各 抒 已见
域找到 自己合适 的训练方法和强度 ,但大部分学生对
选 项 毫 无 目的 。 在课 堂上 ,学 生 表 现 出 对 教 师 安排 的
体 育 师 友 20 . 06 5
一
初 中适 龄 生 的年 龄 一 般 在 l 3岁 一l 岁 之 间 ,他 5
们 刚生波动 。此时 。男生对体育课 的 自主支配要求较高,他们对体育课 的认识主要体现在 “ 玩”上 。因此 ,他们 的选项动机应 打上 问号。而女
级所选修的 5 个项 目的效 果看 ,同学们在体育方面能
找 到 感 觉 ,对有 一 定 基 础 和 特 长 的 学 生 是取 得 了明 显 效 果 ,对 于平 时 少运 动 的 女 生 而 言 ,也 起到 了较 大 的
专 项 以外 的教学 和身体 素质练 习很反感 ,有抵 触情
绪 。某 些 项 目男 女 生 比例 严 重 失 调 ,如 篮 球班 全是 男 生 ,排 球 班 全 是 女 生 ,田 径班 全 是 男 生 等 等 。 而且 ,
— —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 看,人体组织 、器官在结构和 机能上存在着年龄变化。小学 阶段学生正处于儿童时 期 ,这一时期肌肉活动的神经支配已 日趋完善 .关节 囊较松 弛,固定关节韧带的伸展性 、肢体的柔韧性较
好 ,运 动能 力 的发 展 很 快 。 凡对 速 度 、灵 敏 和 柔韧 性
要求较高 的一些项 目,如短跑 、游泳 、体操 、武术 、 羽毛球 、乒 乓球 、足球 等 ,适 于在这 一年龄 阶段 开
促进和推动作用 ,学生的运动素质和专项 的能力都取 得较大进步。特 别是女生 ,在排球 、羽毛球 、武术等 平时较少参与的项 目上积极参加 ,效果显著 。 “ 专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姓名杨光槐
学号200930711032
学制(专本科)三年制大专
专业体育教育
指导教师黄坚
论文题目学校体育项目的适用性采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完成时间2012年3月
学校体育项目适用性采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杨光槐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摘要:体育课的重要性我们大家已经知道,要想使体育课尽其所能的发挥其作用,就要保证体育课的质量。
学校体育质量的提高首先取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对体育教学提出一定的质量要求。
其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方面对体育教学活动给以价值上的确认。
作为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体育教学项目恶的选择是学校体育中的一项日常工作,它具有对体育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判断,通过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朝向和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随着全球经济化、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体育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作为体育重要部分的教学项目改革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适用性理论性教学体育项目
1 引言:体育课是中小学课程中不可忽视的学科,体育课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中小学的学生大都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期,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心理的健全。
其次,中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繁重的学习给身体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减缓身心疲惫,助于学习。
再次,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意志品质的形成与磨练期,进行体育锻炼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言放弃的优秀品质。
因此体育课对于中小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有些体育项目存在着不合理性。
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就比如中学生的跨栏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
从另一个方面说,学生在学习跨栏技术的时候,对它的心理不是积极的!因为没有兴趣与适用性,若这项技术在生活中会得到运用,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学习。
但是,对项目的选择不能孤立个体的学生,所以就可以运用到自由选择学习的方法。
这就对体育老师的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强项发展,又要注意运动员的选材问题。
2 研究目的
2.1 提高教学的质量,防止不必要的课时浪费。
学生对运动项目学习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2.2 用有效的教学内容,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这就在于学校的运动项目的选择,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具有适用性,还要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查阅法
通过网上和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收集整理资料和进行筛选,在通过老师的指导下,拟定了论文题目,然后再通过观察、实践。
更深层次的了解到学校运动项目选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随后又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调查和研究,通过整理,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和逻辑的分析。
3.2 逻辑分析法
根据文献中所讲到的,采用逻辑的思路,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更进一步的验证结果.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学校的运动项目与生活的联系
体育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体育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要大得多。
从体育人口不断增长就可以看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体育,正以它特有的多采多姿的内容和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和关注体育运动,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体育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以它独特的方式锻炼人们的意志、品质,完善人们的心智,增强人们的体质,陶冶人们的性情。
体育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体育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渗透到社会机体和生活中的各个部分。
现在的体育观念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培养,人类的运动项目都源于生活,走跑跳投等,最后都应该归于生活,所以,学校的教学就存在一种适用性,在日常生活中,走是我们需要的,跑是我们需要的,跳也是我们需要的,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想关,在学校体育教育里,学生会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到的技能具有较大的兴趣。
对其他不适用的运动项目不喜欢,甚至产生厌恶,学校的体育项目要与生活相结合,才能让学生保持较高的运动兴奋性。
4.2 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与运动项目
儿童少年的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软骨成分较多,骨化尚未完成在生长过程中,软骨不断生长并骨化,使骨不断增长。
所以其骨骼弹性较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弯曲变形。
儿童少年的肌肉水分较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较多,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较少,故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
所以,对于大负荷的,耐力型的运动项目,能避免就应该避免,慎重的选择运动项目。
例如短跑,长跑等项目。
4.3学生学习运动项目的心理会影响教学质量
学校的运动项目大多都是田径项目,学校心理学指出:田径运动体现了人们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方式,田径运动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是众多运动形式的基础,田径运动的比赛竞争激烈,但是在多数课上,田径的项目却不适于学生,比如像短跑,跳远。
与学生的身体发展不相一致。
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想法是厌恶,因为跑不快,也不会跑。
但更多的是不喜欢跑完后气喘嘘嘘的状态,太让人难受,并且,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这些运动项目对身体的损害大,因为负荷大,特别是运动少的学生,对身体内脏器官的损害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学校还是设的有短跑的教学内容。
所以大多数学生是提不上兴趣,这就给我们的课的质量大打折扣,从而达不到教学的目标,荒废课时。
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的任务的要求,必须激发、诱导和培养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训练的效果。
4.4运动项目的理论教学
那些负荷较大的,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影响作用,需要采用理论性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占主体地位,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到项目的起源,发展,及竞赛的赛事。
实践课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到大致动作,而不是组织学生竞赛。
让学生学习技能,在于引导,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共同协调发展。
4.5运动项目的自由选择可以在学校施行
下面是一则新闻中的一些话,介绍的是美国的体育教育:一天中的最后一节课就是体育课,两点半放学之后,参加各种体育社团的学生就纷纷投入到专业体育训练和比赛中。
参与运动项目是学校里每一个人的特权,比赛时,作为运动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他们不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整个学校和令人自豪的体育传统。
你可以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像一个乐队,一个团队似的活动。
吉姆·雅德力说:我想体育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很长的历史了,因为在美国,我们成长于一种观念中,体育是我们学习团队协作的途径,学习如何竞争,学习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
学校里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但同时体育教育的观念也很悠久了,而且向年轻化发展,不是年轻人,但是大概是中学、高中时期,我想在美国,几乎每个中学和高中都有运动队。
这是美国文化中的一个主要部分。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生的体育并没有多大的拘束,都是学生自己去运动,自己参加各种体育社团,并且,自愿的投入到其中去训练和比赛,这种教育模式既是放羊式教学法。
关键在与学生能够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中国的教学任务全在学习上去了,而在体育上的投入少之又少。
对于这种教学的方式,学校可以施行,在下午放学后,作为领导,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活动。
首先,运动项目是学生们自己喜欢的。
容易去做到。
其次,同学们都在一起,能够做伴。
再者,放学的时间要尽量早点。
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运动。
5 研究结果
学校的运动项目的采用要适用与理论相结合,学校教育学指出学校体育的目标为:有效的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只是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众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的,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所以,从目标看来,对于大负荷的运动,可以采用理论教学方法,从而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另一方面,放开学生去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让学生产生兴趣,就会更进一步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并且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自由式的教学方式可取,但是要在于老师的正确的领导,并不是真正的放任学生自由,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并且给予领导,用正确的方法。
最后得出结果,适用性教学能与理论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好。
可以采用自由式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阎长安张喜梅主编. 体育与健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 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邓树勋王建乔德才主编.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王宝刚国外体育教学评价及其启示—《教育与管理(理论版)》[J].2011年第十期
[6] 白岩松.岩松看美国[EB].新闻中心—新浪网
/c/2009-05-08/0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