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第一篇: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
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现制定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如下:
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1、提高穿刺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2、血管的选择
首先,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其次,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
小儿、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尽量使用留置针,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4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高渗液如20%的甘露醇、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剂及缩血管药物等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静脉炎,缩短留置时间,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同时应在输液过程的中间输入,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4、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
输液前告诉病人药物外渗后导致的后果,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输液的肢体,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5、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6、做好患者的宣教
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
2、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3、必要时科护士长邀请医师、药剂师、护理专家会诊。
4、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处理,根据需要进行封闭。
5、药液外渗24小时内用25%硫酸镁冷湿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6、药液外渗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的吸收。
7、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做好护理纪录。
8、全体护士开会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9、护士长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1周内交大内科护士长。
第二篇: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试题
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试题
科室_____
姓名_____
分数_____
一、填空题
1.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皮肤_____、_____。
2.静脉炎的临床表现_____
及_____,过后色素沉着,呈_____。
3.高危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_____,_____,_____。
4.药物外渗需评估发生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___、____外渗药物的___,_____、_____,疼痛的_____和_____(胀痛、刺痛、烧灼)。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剂、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渗: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___。
二、问答题
1.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置流程?
2.化疗药物外渗如何处理?
第三篇: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措施及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措施及护理
蔡敏
【摘要】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及对静脉的反复损伤,在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时有发生,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并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在临床上做好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护尤为重要,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化疗药物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笔者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共121例次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其中9例次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外渗。
经妥善处理后,均得到很好控制,未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1例次中,男65例次,女56例次;患者年龄20~72岁,中位年龄57.5岁。
其中肺癌46例次,乳腺癌29例次,食管癌6例次,宫颈癌11例次,鼻咽癌5例次,卵巢癌8例次,胃癌16例次。
1.2 治疗方法根据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采取常规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时间为2~6周期,常用化疗药物为: 顺铂、紫杉醇、健择、环磷酰胺、阿霉素等。
对化疗药物外渗多采用局部封闭、冷敷、热敷等治
疗。
结果
121例次患者中,9例次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其中肺癌4例次,乳腺癌3例次,食管癌1例次,鼻咽癌1例次;输顺铂时药物外渗6例次,输阿霉素时药物外渗3例次。
3.化疗药物外渗预防
(1)医患双方应做好心理准备。
(2)病人血管质量的好坏是影响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3)熟练穿刺技术:(4)联合用药
(5)推注药物时应证实静脉穿刺成功。
(6)最佳用药途径是深静脉置管,刺激性小,可完全避免静脉炎及外渗发生。
(7)用药前医护人员应仔细参阅药品说明书。
4 护理措施
4.1 患者宣教(1)给患者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化疗方案,使其对化疗有正确的认识,同时给以心理疏导,使患者增强抗病信心,使化疗顺利进行,签署化疗同意书,且在护理病历上记录宣教的内容。
(2)讲解强刺激性药物首选中心静脉途径给药的优点,取得患者配合。
(3)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刺激性,化疗当天向患者交代清楚哪一瓶液体是强刺激性药物,哪一瓶是一般刺激性药物,切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4)叮嘱患者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尽量减少去卫生间、就餐等躯体移动,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
(5)询问输注化疗药物时患者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
4.2 合理选择血管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尤其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输液应选用小血管,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交替使用;对于发疱性、刺激性药物,一般选用前臂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2~3cm处的血管交替给药,不选用手足背小血管,注意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输入发疱性、刺激性药物前,对使用的血管进行正确判断(血管位置、回
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等),同时将判断结果告诉患者及家属,使其确认静脉穿刺是成功的,万一药物渗漏,患者能正确面对,减少对护士操作方面的责怪。
对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避免在上肢进行化疗
4.3。
正确使用药物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浓度、输入速度。
避免用含有化疗药物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先输入生理盐水回血无渗漏后再输入化疗药物,输注完毕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残余药液全部输入。
联合用药时,应先了解药物刺激性的大小,先输入低浓度,再输入高浓度化疗药物,两种化疗药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
输液化疗时,护士密切监护,直至药物完全输入体内。
4.4 熟练穿刺技术穿刺前热敷血管,使局部静脉扩张,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如穿刺失败,不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以免药物从前一次穿刺处外渗。
对脆性血管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慢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方法[5]。
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和刺破血管壁,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避免药液沿针眼外渗。
4.5 药物输注方法静脉穿刺时,选择针头应考虑血管直径,一般针头不宜太粗(除盖诺遵医嘱要采取9号针穿刺之外),多采用6号半至7号静脉针。
先用空注射器抽10~20ml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确保穿刺成功,局部无渗漏后再应用化疗药物滴注。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稀释,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须用至少20ml生理盐水冲入。
化疗结束时。
再注入10~20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拔针。
拔针时,先关闭输液器调节开关,用无菌棉球轻按压于穿刺部位,再迅速拔出针头,一般按压时间为4~6 min,以防药物带入皮下组织,引起针眼局部淤血。
4.6 增强观察力度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
有报道指出:液体外渗主要发生在输液2h后,而发生在1~2h的外渗,是穿刺手法或血管细小引起的。
严格交接班,每班交班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注时间、药物余量、输液通畅情况。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5.1 防止药物外渗化疗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勤巡视病房,勤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观察静脉反应,掌握药物外渗的早期表现,如果注射部位出现水肿或点滴不畅,患者感刺痛、烧灼,则提示可能有药液外渗,立即停止用药,抽吸针头及血管外药液,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拔针。
在化疗期间和化疗1周内,沿静脉方向在皮肤表面使用喜疗妥软膏,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的静脉炎。
化疗后鼓励患者多做肢体运动,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轻搓手背,多做手臂伸握动作,增加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停留时间,减少药物刺激和静脉炎的发生。
5.2 ① 应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②护士应及时了解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输注的方法,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③ 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如损失量超过原药液量的10%,再重新输注时应遵医嘱不足损失量。
④ 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遵医嘱作皮下封闭。
⑤ 护士应每天严密观察患者皮肤药物外渗出的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⑥局部选用33%硫酸镁湿敷:纱布浸硫酸镁溶液,以不滴液为宜;湿傅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cm,湿敷时间应保持24h以上。
⑦ 外敷时,注意保持患者衣物、床单的清洁、干燥。
⑧ 患者自甘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遵医嘱用冷敷。
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热敷。
⑨ 因药物外渗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于清创、换药处理。
⑩ 抬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
下肢药液外渗时,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床尾抬高15°。
上肢药液外渗,可用绷带悬吊上肢,尽量减轻肢体负担。
外渗部位未全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护士在整个化疗药外渗处理过程中,要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情绪,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5.4 药物外渗后知识的宣教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对化疗药物外渗后知识的缺乏和认识不足,理解为一般的外渗肿胀应该用热敷,事实上化疗药物外渗却恰恰相反,需行冷敷,除了植物类抗肿瘤药如长春新
碱、鬼臼类是用硫酸镁热敷外,其他药物都必须行冷敷,目的是为了延缓细胞毒性药物的吸收。
讨论
临床中使用化疗药物时有时会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可能会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永久的伤害,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4)其他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患者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
总之,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大、毒副作用强,本文通过加强对全身化疗中各项护理措施,无1例因操作不当而发生药物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及交叉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因此,做好肿瘤患者的血管护理,正确地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技术,正确的输注方式以及加强巡视和交流,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科学、合理、有效地护理好肿瘤患者的血管是减少周围性静脉炎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保障了全身化疗的顺利实施。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他们的痛苦,延缓其生命并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丁荣霜,鞠桂芳.肿瘤康复护理300问.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129.2 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355.3 吴煜.肿瘤病人家庭康复.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229.
第四篇:(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指引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保留针头换新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PH值、渗透压,是否为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等。
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1)局部湿热敷,可用50%硫酸镁、芒硝,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烫伤。
(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654-2局部湿热敷。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
(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甘露醇、50%葡萄糖)外渗:湿热敷或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50%硫酸镁+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小时。
6、轻度外渗(面积≤5cm2)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重度外渗(≥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
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静脉输液。
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程度、臂围。
9、安慰病人,做好心理疏导。
二、处理指引
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了解药物种类、性质→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局部皮下环封→湿热敷→抬高患肢→记录处理过程→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
加强心理疏导。
第五篇:药物外渗
药物外渗的预防
1.1 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是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1.2 血管的选择首先,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其次,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
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1.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
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1.4 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输液前告诉病人药物外渗透后导致的后果,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静脉肢体,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1.5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1.6 做好患者的宣教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1.7 正确拔针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或稍
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min,切忌在按压处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药物外渗的处理
2.1 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2 大范围外渗一般在药液外渗的48h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可以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2.3 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肿痛、肿胀、坏死。
2.4 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
处理
一般性药物外渗可不必处理,拔针之后不要热敷,因为针孔处还没有愈合,会引起炎症或造成针孔处渗血。
加重肢体肿胀。
热敷可以促使肢体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胀减退,应该在拔针后的两天后在热敷。
输液外渗在临床上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的穿刺技术和巡视病房是否及时有关,这就关系到技术和责任心的问题。
一旦外渗,轻者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若处理不当严重者可致组织坏死。
1苏打外渗: 局部用利多卡因+vatC封闭,再用硫酸镁湿敷
2甘露醇外渗:普鲁卡因封闭,再用硫酸镁湿敷
3化疗药外渗: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基本处理原则:如果药物漏出血管外,或病人出现局部疼痛或烧灼感等可疑渗漏症状时,应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
(1)立即停止药物注射,保留注射针头
(2)回抽残留的药物,回抽的血及液体量以3~5ml为宜
(3)在渗漏部位皮下多点注射相应的解毒剂或生理盐水2ml,普鲁卡因2ml(利多卡因2ml)、氟美松5mg溶液局部封闭。
(4)抬高患肢
(5)根据所用的抗癌药物,进行热敷或冷敷,疼痛剧烈者可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6)密切观察及随访
(7)出现组织破坏或溃疡时,应考虑手术切除
常用药物渗漏后的处理
(1)蒽环类抗生素:最佳方法是冰敷或冷敷。
其机制为:○1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皮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2减弱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的破坏能力,限制损伤范围;○3减弱在炎症反应时释放的白细胞的破坏力和酶反应性。
冰敷时间通常在最初72小时之内,每天冰敷4次,每次30分钟
(2)丝裂霉素:无论冷敷还是热敷,效果均不好。
可在局部皮下注射维生素B6,与MMC形成复合物,减少对皮肤的损害
(3)vp_16: 透明质酸酶1~2ml局部皮下注射,稀释药物浓度
(4)顺铂: 10%的硫化硫酸钠5~10ml局部皮下注射
(5)氮芥:可用10%的硫化硫酸钠4ml与6ml的蒸镏水混合,局部注射及静脉滴注,同时局部冰敷6~12小
感染时应换药处理→加
强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