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课件 (共31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三: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一段经济恢复,195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占 世界的比重是4.7%,1978年则下降到1%。1976 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低于1952年的 395斤。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575元,低于 1966年的583元。城镇职工工资不但十几年没有上 调,实际生活水平反而下降。
世界了。
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是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2001年11月11 日,卡塔尔首都多 哈,世贸组织第4 次部长理事会批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机遇:
1. 借助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外贸易 争端,有利于我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2. 入世可以改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受歧视的 状况,享受最惠国待遇(大幅度的削减关 税)。
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 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
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 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 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①国家给特区较多经济自主权。 ②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优惠和便利(如 在税收、出入境等方面给以特珠的优惠和方便)。 ③建设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 ④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⑤经济结构以“三资”企业为主(公有制主导 下的多元化所有制)
深入开放成格局—发展之路
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点:
全方位 宽领域
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 化等领域开放。
多层次
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材料十一: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 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
……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贸易总量 货物贸易额 外商直接投资额 对外直接投资额 ……
对外开放之路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深入开放成格局——发展之路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勇于直面问题 勇于解决问题 勇于挑战问题
“一带一路”—开放与超越
谢谢观看!
深入开放成格局—发展之路
材料九:
“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 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 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 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 策。”
——《沿海城市开放大事记》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第一步 经济特区
海南岛 1988
深入开放成格局—发展之路
材料十: 邓小平解释“出牌顺序”: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九课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_2020512174143.flv
新疆对外开放战略示意图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图一:尼克松访华 图二:中日建交
合图 国三 合: 法中 席国 位恢
复 联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一:
“环顾全球,今天世
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澳门 香港
1.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 场; 2.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3.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华侨众多,有利于吸引侨资; 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五: 第十六条: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六: 在没有其他切实可行办法的情况下,只有用
出租土地来换资金。可这个想法,在当时却是 “离经叛道”的基本原则问题。广东省和深圳市 的领导对此态度审慎……他们便有根有据地将此 举措付诸实施,巧妙地将“地租”改称“土地使 用费”,规避了舆论和政策的禁区。
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开放汕头、海南,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
把是上全海世建界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和的讯发新展闻
第四步 内地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第一步 经济特区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八: 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
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 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岳麓版历史教材 经济特区作用: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用。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经济特区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 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 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注意: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 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 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3. 有利于我国企业结构调整并提高竞争力。 4. 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和技术。 5. 有利于消费者得到更优质更廉价的产品和
劳务。 ……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挑战:
1. 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在享受权利 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2. 在基本失去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的情况下,中国企 业与外国竞争,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李岚清《突围一一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发放的伟大决策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四: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明确了在深圳、珠海和汕
头搞出口工业区。划出一块地方,实行特殊办法,但 究竟叫什么名字?一时却定不下来。据吴南生同志回 忆说:发愁这块地方叫什么名称好呢?在国际上一般 叫自由贸易区、自由港,但当时人们一听到“自由” 二字,往往就会同主权联系起来,同“租界”“飞地” 联系起来。总之,当时顾虑重重,颇费思量。
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
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
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
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
邓小平访日
——《邓小平年谱》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二: 在开放前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当 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 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 两者间悬殊近100倍。当地流传的民谣唱道:“辛 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指寄信到香 港叫亲属汇款回来)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七: 特区创办之初,一些本来就不赞成对外开放、
不赞成兴办特区的人,大加指责:“特区是国际资 产阶级的‘飞地’”“特区是搞香港化,搞资本主 义”,甚至说特区是“殖民地”“特区变了颜色, 成了租界”等等,各种说法竞相而出。个别到深圳 特区参观的老同志甚至手捧五星红旗老泪纵横: “这里只剩下这面红旗还是红色的了!”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三: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一段经济恢复,195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占 世界的比重是4.7%,1978年则下降到1%。1976 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低于1952年的 395斤。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575元,低于 1966年的583元。城镇职工工资不但十几年没有上 调,实际生活水平反而下降。
世界了。
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是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2001年11月11 日,卡塔尔首都多 哈,世贸组织第4 次部长理事会批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机遇:
1. 借助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外贸易 争端,有利于我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2. 入世可以改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受歧视的 状况,享受最惠国待遇(大幅度的削减关 税)。
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 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
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 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 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①国家给特区较多经济自主权。 ②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优惠和便利(如 在税收、出入境等方面给以特珠的优惠和方便)。 ③建设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 ④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⑤经济结构以“三资”企业为主(公有制主导 下的多元化所有制)
深入开放成格局—发展之路
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点:
全方位 宽领域
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 化等领域开放。
多层次
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材料十一: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 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
……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贸易总量 货物贸易额 外商直接投资额 对外直接投资额 ……
对外开放之路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深入开放成格局——发展之路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勇于直面问题 勇于解决问题 勇于挑战问题
“一带一路”—开放与超越
谢谢观看!
深入开放成格局—发展之路
材料九:
“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 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 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 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 策。”
——《沿海城市开放大事记》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第一步 经济特区
海南岛 1988
深入开放成格局—发展之路
材料十: 邓小平解释“出牌顺序”: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九课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_2020512174143.flv
新疆对外开放战略示意图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图一:尼克松访华 图二:中日建交
合图 国三 合: 法中 席国 位恢
复 联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一:
“环顾全球,今天世
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澳门 香港
1.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 场; 2.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3.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华侨众多,有利于吸引侨资; 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五: 第十六条: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六: 在没有其他切实可行办法的情况下,只有用
出租土地来换资金。可这个想法,在当时却是 “离经叛道”的基本原则问题。广东省和深圳市 的领导对此态度审慎……他们便有根有据地将此 举措付诸实施,巧妙地将“地租”改称“土地使 用费”,规避了舆论和政策的禁区。
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开放汕头、海南,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
把是上全海世建界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和的讯发新展闻
第四步 内地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第一步 经济特区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八: 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
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 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岳麓版历史教材 经济特区作用: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用。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经济特区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 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 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注意: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 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 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3. 有利于我国企业结构调整并提高竞争力。 4. 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和技术。 5. 有利于消费者得到更优质更廉价的产品和
劳务。 ……
大步前进入世贸—富强之路
挑战:
1. 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在享受权利 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2. 在基本失去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的情况下,中国企 业与外国竞争,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李岚清《突围一一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发放的伟大决策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四: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明确了在深圳、珠海和汕
头搞出口工业区。划出一块地方,实行特殊办法,但 究竟叫什么名字?一时却定不下来。据吴南生同志回 忆说:发愁这块地方叫什么名称好呢?在国际上一般 叫自由贸易区、自由港,但当时人们一听到“自由” 二字,往往就会同主权联系起来,同“租界”“飞地” 联系起来。总之,当时顾虑重重,颇费思量。
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
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
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
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
邓小平访日
——《邓小平年谱》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二: 在开放前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当 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 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 两者间悬殊近100倍。当地流传的民谣唱道:“辛 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指寄信到香 港叫亲属汇款回来)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七: 特区创办之初,一些本来就不赞成对外开放、
不赞成兴办特区的人,大加指责:“特区是国际资 产阶级的‘飞地’”“特区是搞香港化,搞资本主 义”,甚至说特区是“殖民地”“特区变了颜色, 成了租界”等等,各种说法竞相而出。个别到深圳 特区参观的老同志甚至手捧五星红旗老泪纵横: “这里只剩下这面红旗还是红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