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常见意象
⑴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津渡、歧路、古道、阳关等
⑵时间意象:春、秋、冬、黄昏、月夜、清晨等;
⑶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西风、草、山、寒蝉等
意境特点
朦胧、凄清、凄凉、凄冷、暗淡、冷寂、萧条、冷落、幽静、宁谧
思想内容
(1)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
(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4)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多在诗人艰难困厄之际)
(5)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注意:诗歌情感是多而复杂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同学们要仔细阅读,逐联分析,细细探究,准确描述诗人的情感。注意情感的多样性。
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
六种情况: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①孤蓬:飞蓬,枯后根易折,随风飞转,诗里借喻远行的朋友。②班马:离群之马。)
问题:(1)第三联既有景又有情,其中的情景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诗中流露出诗人什么样情感?
解析: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夕阳徐徐落下,似乎不忍与大地分离,隐喻诗人对朋友难舍之情。而在这红日夕照的背景下送别,又特别另人感到难舍难分。全诗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景色廖廓秀丽。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分手后,离人登舟而去,他却频频回首来看,别离时刻的千种相思,万般离愁,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想看不忍看,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劝慰,让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如何强抑自己的感情,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经无以复加了。
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别董大(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①高适写此诗应在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其当时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②董大,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琴客,是一位音乐圣手。)
问题(1)前两句景物特点是__渲染离别的__。(2)(2)说说后两句诗中所蕴含情感。
解析:①苍凉,悲壮。②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对自己的希望和慰藉。
赏析:唐人送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留恋低徊的作品固然感人,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作。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曛黄,指夕阳西沉时景色。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似有壮士啸响于耳侧。眼见别意凄酸,
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却如一轮灿阳喷薄而出,情感炽热,让人荡气回肠。恰如诗家所谓“为壮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赏析: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颈联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邻一般。”诗句意境开阔,音调爽朗,一洗悲酸之态。尾联以劝慰作结。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无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诗人在第二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三联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心灵鸡汤。
这类诗歌还包含以下情感:
A、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阳关”是壮举,所以诗中不见伤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诗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B、前途艰险的担忧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征帆一叶该停泊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