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编写作专题三微案二素材运用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编写作专题三微案二
常见写作手法介绍
01
02
03
04
叙述
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将 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叙述
出来。
描写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景物、事物进行具体描绘, 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抒情
通过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来感 染读者,引起共鸣。
议论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作 者的观点和看法,使读者信服
。
语言表达技巧提升
文章解读
分析范文的立意、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
启示与借鉴
总结范文在写作方面的可借鉴之处,如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描写、 深刻的思考等,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作品收集
定期收集学生的优秀作文,确保作品真实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品展示
将挑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第四编写 作专题三微案二
汇报人:XX 2024-02-03
目 录
• 微案二概述与背景 • 写作基础知识梳理 • 篇章结构布局指导 • 素材积累与运用方法 • 范文欣赏与仿写训练 • 写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01
CATALOGUE
微案二概述与背景
微案二主题及意义
主题
高考语文写作中的议论文写作。
服力和感染力。
列举事实论据
02
在论述观点时列举具体事例,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素材组合运用
03பைடு நூலகம்
将名言警句和事实论据结合起来使用,形成有力的论证链条,
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05
CATALOGUE
范文欣赏与仿写训练
经典范文解读及启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编写作专题三微案一
高考作文优秀范文集
参考高考优秀作文,分析其得分点和写作技 巧,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指导类书籍
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指导书籍,系统学习写 作知识和技巧。
后续学习建议和方向指引
多写多练
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速度和表达能力 。
学会借鉴和模仿
借鉴他人的优秀文章和写作经验,模仿其写作风 格和技巧,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
列出提纲
根据中心思想,列出文章的主 要部分和各部分的要点。
安排段落
将提纲中的内容合理分配到各 个段落中,确保每个段落都有 明确的主题句和支持句。
调整顺序
根据逻辑关系和读者阅读习惯 ,调整段落的顺序。
段落安排及过渡技巧指导
段落安排
每个段落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段内各句应围绕主题展开,保持内容的一致性。
04 实例剖析与范文 欣赏
经典范文解读及启示
范文选择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高考满分作文 或高分作文,确保文章质量高、
观点鲜明、结构严谨。
文章解读
深入分析范文的主题思想、篇章结 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引导学生理 解文章的内在逻辑和写作技巧。
启示与借鉴
通过范文的解读,启发学生思考如 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有效的 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在写作时,要根据语境和 表达需要,精确选用最恰 当的词语,避免使用模糊 、笼统的词汇。
严谨组织语句
在组织语句时,要注意语 法规范、逻辑清晰,确保 表达准确、无歧义。
消除语言冗余
在修改文章时,要注意删 除冗余的词语和句子,使 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修辞手法种类及其作用剖析
比喻
通过相似点的联想,用形象的事物来 描绘抽象的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 形象。
04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编写作专题四微案三特色透练22语言表达课件-精选ppt课件
活必需品。是的,她很贫穷,不像某些富豪一掷千金就建起无 作为弱女子,她力量薄弱,但她通过年复一年的努力极大地传 并感染很多人加入慈善事业。善虽小,为之不息,终成“大善
[我的结尾]
答案 (示例)《劝学》中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此,就像那潜心科研的于敏,就像那苦心行善的特蕾莎,他们 最终以伟大的姿态喷薄而出。他们是时代的泉水,带着汗水与 般惊艳绽放!
3.根据下面两则材料,联系实际生活,用因果分析法写 材料一 从重庆沿长江而下,过了忠县,可见一孤峰屹立 有一塔,其景甚奇,这就是石宝寨。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据 一洞,称“流米洞”,每日有米自动从洞中流出,供和尚们享 和尚不知好歹,偷偷将洞口凿大,图谋多捞一把米上街换钱。 愿,从此,那洞竟粒米不出了。
1.请你或展开联想,妙用排比,或取喻自然,感悟哲理
名句,营造文化氛围,等等,以“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为
字,150 字左右。
答:
答案 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 古猿从树上下来,逐渐学会直立行走,并开始制造和使用劳动 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是创新;麦克斯韦建立 是创新;爱因斯坦提出狭义、广泛相对论,是创新;邓小平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创新(排比)……这些创新推动人类 先进的社会。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一个生活清苦的苏格兰农民救了一个掉到沼泽地里的小男 父亲为了报答农民,带走了农民的儿子,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的儿子成为一名医生,并发明了一种消炎药。数年后,当年的 上了肺炎,农民的儿子发明的消炎药救活了他。 阅读上面材料,从“感恩”的角度出发,写一个文采斐然的 有事例,有分析,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200 字左右。 答:
那些空战之后归来的战机,它们弹孔斑斑,劫后“重生” 的人都认为应该加强弹痕多的地方?就是因为他们被“纷繁 双眼,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唯独沃德独具冲破迷雾的慧眼 的结论,坚信更应该加强弹痕少的地方。不难想象,为什么能 的人手部腿部中弹的很多,而击中头部和心脏的少之又少?这 人的头部和心脏造成的死亡率更高,因为能决定人生死的往往 沃德先生对战机弹痕少的地方的思考不正彰显了这一道理吗?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编写作专题四微案三半卷练18作文新闻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作文+新闻类文本阅读(限时:30分钟满分:32分)一、作文(20分)1.下面是某考生运用的一则素材,由于采用了平铺直叙的手法,没有凸显出“文采”,请借用修辞与句式加以改写,以增强议论的力量。
(10分)当面对怀疑、否定和阻力时,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用“坚守”回应压力、挑战和艰难。
他始终坚守在科研最前线。
在紧张的试验现场,地面40多度的高温,机上有高分贝的噪声干扰,年近七旬的王院士一干就是两个多月!有了这样的坚守和坚持,中国预警机事业才有了长足发展。
在王院士的精心筹划下,10多年后,我国预警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实现了预警机装备的跨越式、体系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装备研制之路。
答:答案(示例)“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引用)当面对怀疑、否定和阻力时,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用“坚守”“坚信”“坚持”回应压力、挑战和艰难。
在紧张的试验现场,地面40多度的高温,机上有高分贝的噪声干扰,年近七旬的王院士一干就是两个多月!正是这种坚信,为自主研制预警机注入了不竭动力;也正是这种坚持,点燃了自主预警机研制的星星之火;也正是这种坚守,国产预警机谱系的多彩蓝图才得以绘就!(排比)有这样的坚信、坚守和坚持,中国预警机事业能不长足发展?能不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装备研制之路?(反问句)2.阅读下面的高考范文,从语言的角度写点评。
(10分)中国,中国一考生中国,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国度,我身处其中。
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是什么样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他是老人,亦是婴儿。
中国,他有着老者古朴的褐色,风风雨雨,岁月打磨,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他站立着,将往昔记忆温柔抚摸;中国,他有着老者沉默的智慧,经年行走,年月蹉跎,凝聚五千年的智慧,千山万水,脚踏实地。
看长城,塞外的马蹄不能将它踏破,冰冷的子弹不能将它击倒。
它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它沉默地伫立在高山之上,只为抚平中华儿女心底的浮躁与不安;只为鼓励中华儿女面对新的征程启步出发。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第四编写作专题三微案二素材运用学案(含解析)
素材运用微点突破一点面结合所谓“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素材;所谓“面”,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点面结合,就是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选用素材对写作中心进行分析。
由点到面,即由对具体素材的理解引申到共性素材;由面到点,就是由对共性素材的分析引申到具体素材。
点面结合,能够使论证的逻辑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
示例:在中国不断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并逐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征途中,一代代有志青年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推开历史的牵绊,抹掉岁月的不公,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砥砺前行,一路播种,一路芬芳。
为响应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30岁出头的黄旭华隐姓埋名,断绝与亲友的联系,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将自己的青春交付给祖国的核潜艇事业。
终于,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在黄旭华眼里,国即是家,纵然需要背负太多的委屈与不理解,他也要为国倾尽所有。
(节选自2018年北京考生《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分析:先从“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写一代代有志青年“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
然后从“点”的角度,写黄旭华将青春交付核潜艇事业。
点面结合,表达了对“青年与祖国成长”这一话题的思考。
微点突破二多材攒聚所谓多材攒聚,就是将一些能够体现写作中心的同类素材进行恰当的罗列与叠加,共同表现写作中心。
叠加素材,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罗列,而应该是合理的组合。
有的考生平时掌握了大量素材,在具体写作时,为了展示自己内容的丰富性,便将一些看上去有点儿联系但又缺少内在关系的素材堆砌在一起。
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体现素材运用的广度,还会让整个文章的分析缺少一种严密性。
如此一来,极不可取。
下面举一个运用较好的例子:想到了那一张张智慧的面庞。
为寻找最合适的安放地,“天眼之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为提取青蒿素,屠呦呦40年如一日,历经近200次的失败最终取得成功;黄大年以超负荷的付出,填补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微案)第4编 写作第四编 专题二 微案三 特色透练20
特色透练20结构章法1.阅读下面的文章,提炼写作提纲。
用光明的心照亮世界一朵娇艳的牡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是觉得它美丽可人还是觉得它妖媚庸俗?一片干枯的黄叶随风落地,你是高兴地赞叹它终于叶落归根还是感叹它短暂的生命如此轻易结束?一条奔涌的大河在滚滚东流,你是看到它雄浑壮阔还是鄙夷它暗藏污秽?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们对世界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同样的情形,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青苔布满了石阶,通向一间简陋的小屋。
初春草木的新绿映入屋内。
居室简陋,可这丝毫不减主人的闲情雅致,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虽然身居陋室,但主人志趣高洁,品德高尚,又怎么会在乎生活的清苦呢?在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
但仕途失意,使他意志消沉了吗?不,相反的,他看到这凄凉之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正是个净化心灵的好地方,每天可以弹琴读书,和学识渊博的人一同交往,不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吗?刘禹锡享受了这难得的清静闲暇,二十三年后依然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与希望!“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一弘清澈的潭水在碧树映衬下更清幽。
树林中偶尔传出的几声鸟鸣使四周显得格外寂静。
柳宗元感到彻骨的寒意,悲怆之感涌上心头。
是景色不够怡人吗?不,这里有幽静的潭水,迷人的花草,怎会不是放松身心的好场所?但柳宗元被贬到此,清静深邃的景色使他悲从中来,更添孤独寂寞,自然不可久居。
同是古文运动倡导者,同样被贬他乡,他和刘禹锡有着同样的遭遇,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与态度。
在永州,他每日寻幽探胜,但始终对自己的际遇耿耿于怀,以至在生活中“恒惴栗”。
他真如自己所写的“心疑形释,与万化冥合”吗?从他谪居十年最后抑郁而终可以判断,他没有那么豁达。
一个积极乐观,因而在逆境中也能怡然自得,不失希望;一个始终对遭遇无法释怀,因而始终无法享受生活。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编写作专题三微案二素材运用课件
想到了那一张张智慧的面庞。为寻找最合适的安放地, 仁东带着 300 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 屠呦呦 40 年如一日,历经近 200 次的失败最终取得成功; 的付出,填补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 于为国争光的平台,辅以执着的努力,才成就了张贴着国
想到了那一个个正直的名字。在身缚各种各样“绳索” 准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在举国上下皆疯狂的时代,张志新坚 的质疑与呐喊;在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潮下,有固守良知 切不合理挥刀的坚强女性王选,有“公知”代表崔永元…… 的脊梁。
微点突破一 点面结合 所谓“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素材;所谓“面”,就是 象。点面结合,就是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选用素材对写 由点到面,即由对具体素材的理解引申到共性素材;由面到 性素材的分析引申到具体素材。点面结合,能够使论证的逻 心更加突出。
示例: 在中国不断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并逐渐屹立于世界民 一代代有志青年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推开 掉岁月的不公,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砥砺前行,一 芳。
“创”是为了人民,这是“创”的落脚点。对此,你有 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请为这一题目写出典型素材,并运用点面结合法写出运 字不少于 200 字:
答案 典型素材: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事例,郝景芳 的经历。
运用示例:时代发展过程中,“创”是指路的明灯。创 民族灵魂深处的渴望。没有创新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前途 的落脚点,应该是人民。两会上,李克强总理 33 次提到“创” 解读为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人生 纳起来,它便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种能够将“创”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多年辛勤钻研探索,培育出“东方 饱受饥饿折磨的人带来生命的曙光;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凭 角写出优秀作品《北京折叠》,为无数读者带来了宝贵的精神 是创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民获益的创新。这些创造, 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4.2练习案二实用类短文的拟写与修改(含解析)
实用类短文的拟写与修改1.下面这则应用文在文字和表达上有五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招领启示各位同学们:本人于9月26日下午放学后捡到红色钱夹一只,内有人民币伍拾圆、借书卡一张、饭卡一张,请失主速与高三(9)班张宇同学联系,本人十分感谢!高三(9)班张宇2018年9月26日,去掉“各位”或“们”。
(3)应写明拾物地点。
(4)物品的特征不应具体写出,改为“捡到皮夹一只,内有物品若干”。
(5)去掉“本人十分感谢”。
2.下面一则文稿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招聘启事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中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
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
年薪15万~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
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
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34567890启智教育培训学校2018年9月28日将“五名”改为“各(共)五名”;(2)将“15万~20万左右”改为“15万~20万”;(3)将“网开一面”改为“面议”;(4)将“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5)将“致电”改为“来电”(来电是打入,致电是给别人打电话)3.下面是一则文稿,在标点、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5处并修改。
《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示《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栏目尤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天气新闻在报道突发天气事件和提高防灾减灾常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自本网正式上线以来,每天都需要发布大量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
由于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公众对各地天气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不断提高,而本网编辑人数有限,现特向各省、市、区级气象局征稿,请务必踊跃投稿。
将标题中的“启示”改为“启事”或“公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编写作专题三微案三
在段落结尾处设置问题,引出下一段的 内容。
重复关键词
通过重复关键词,建立段落之间的联系 。
总结概括
对上一段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引出下一 段的主题。
逻辑严谨性强化训练
梳理写作思路
在写作前,先梳理好写作思路,确 保段落安排符合逻辑。
列出写作提纲
根据写作思路,列出详细的写作提 纲,明确每个段落的主题和内容。
每段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避免内容混 杂。
完整性原则
段落内容要完整,表达清楚,不要留下 悬念或未尽之意。
连贯性原则
段落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保持逻辑上的 连贯性。
灵活性原则
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段落安 排方式,如总分、分总、并列等。
过渡衔接自然流畅性提升
使用过渡词
运用适当的过渡词,使段落之间衔接自 然。
他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THANKS
根据写作主题和需要,从积累 的素材中筛选出有价值、有代
表性的内容。
02
整合素材
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素材 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
、有逻辑性的素材体系。
03
加工素材
对筛选整合后的素材进行必要 的加工处理,包括删减、修改 、润色等,使其更符合写作需
求。
经典素材展示及运用示范
经典素材一
经典素材二
经典素材三
误区提示
避免偏离主题、误解题意、立意不明 确等常见问题。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 限制条件和隐含信息,以免走入误区 。
构思框架搭建与拓展延伸
构思框架搭建
在确定立意后,搭建文章的框架,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开头要引人入 胜,主体要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尾要收束全文、点明主旨。
拓展延伸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4部分第3节作文的内容充实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作文的内容充分“作文的内容充分”,详细是指文章的内容丰富,所选素材对表现文章中心来说是必需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
阅卷老师主要从文章的感情真切、塑造的形象丰满、采用的资料翔实三个方面谈论一篇文章的内容充分。
假如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构造是骨架,语言是外套,那么文章的内容无疑是血肉。
文章只有内容充分,方能血肉丰满,形象动人。
“内容充分”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言之有物,论证有据,有足够的高质量的资料论证文章的主题,不以谎话、大话、空话填补文章。
详细来说,若写记述文,则要保证记述文的六因素(时间、地址、人物以及事件的因由、经过、结果 )完好,人物、事件详细真切;若写谈论文,则要保证谈论文的三因素(论点、论据、论证)清晰,论据充分;若写谈论抒怀性散文,则要有详细而典型的镜头、场面、片段描绘,情形衬着要充分、到位。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状况来看,有很多考场作文存在内容空洞、论证乏力、缺乏感染力等问题,因此在基础等级上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在“内容充分”方面,考生在作文时常常堕入的误区有: (1)言之无物。
谈论文说理空洞,缺乏有力的论据,无说服力;记述文感情困穷,语言苍白,读之味同嚼蜡;谈论抒怀性散文缺乏情形衬着,没存心境。
(2)内容单薄。
作文有必定内容,但内涵不深,不够厚重,虽八面玲珑,但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论证。
(3)没有依据文体择取内容。
在谈论文中,大多用抒怀性语言表达看法,没有运用充分的资料论证看法;在记述文中,要么没有明确的人物和事件,要么记述的人物和事件不够详尽、详细、生动、实在;在抒怀散文中,情形衬着不到位,没有较为典型的镜头、场面、片段描绘,不可以惹起读者感情上的共识。
“老腔”何以令人震惊2016·北京一考生一声响,以喇叭争,板胡、大号、手、勾、子、梆子和木板等合奏出了世最朴、最正、最原生的曲。
极具原生特点的“老腔”是黄土高原上的响,是渭水波涛的涛声,是雨拍无秋禾的响,是关中大地深的喊,是八百里秦川麦浪牛叫的酣。
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四编写作专题四微案三特色透练22语言表达课件
答案 “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引用)当面对怀疑、否定和阻力时, 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用“坚守”“坚信”回应压力、挑战和艰难。在 紧张的试验现场,地面 40 多度的高温,机上有高分贝的噪声干扰,年近七旬 的王院士一干就是两个多月!正是这种坚信,为自主研制预警机注入了不竭 动力;正是这种坚持,点燃了自主预警机研制的星星之火;也正是这种坚守, 国产预警机谱系的多彩蓝图才得以绘就!(整句)有这样的坚信、坚守和坚持, 中国预警机事业能不长足发展吗?能不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装备研制之 路吗?(反问)
常言道:“河有两岸,事有两面。”发现“弹痕”修补“弹痕”的过程, 其实就是慧眼独具、探索真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避免片面探究问题、 全面洞察事物真相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哪怕你在那场空战中再勇敢,也 容易被别人击垮,就再也没办法“返航”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愿我们都能拥有慧眼,把纷繁 芜杂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乔布斯真厉害!”他大学辍学后竟然还创 办了苹果公司。“比尔·盖茨真厉害!”他大学辍学后竟然还成了世界首富。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论。事实上,很多人往往被这些优秀者成 功典例的表象所迷惑,而忽视了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其实这些人的“血 泪奋斗史”中蕴藏着更值得人咀嚼回味、深入探讨的平凡之中的伟大。
那些空战之后归来的战机,它们弹孔斑斑,劫后“重生”。为何那么多 的人都认为应该加强弹痕多的地方?就是因为他们被“纷繁乱花”迷住了 双眼,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唯独沃德独具冲破迷雾的慧眼,不盲从他人 的结论,坚信更应该加强弹痕少的地方。不难想象,为什么能够从战场归来 的人手部腿部中弹的很多,而击中头部和心脏的少之又少?这正说明了击中 人的头部和心脏造成的死亡率更高,因为能决定人生死的往往不是手和腿。 沃德先生对战机弹痕少的地方的思考不正彰显了这一道理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四编+写作+专题三+微案三+半卷练17+Word版含解析.doc
半卷练17作文+小说类文本阅读(限时:40分钟满分:35分)一、作文(20分)1.读下面的作文题,写出你的立意,并为立意选取素材。
(10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
雷海为的对手、《中国成语大会》2015年度总冠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届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亚军彭敏是这样读书的:高中读,大学本科读,读到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硕士……身处雅室而心自通灵。
对上述两种状态下的读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思考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的立意(1)人雅何须居庙堂;(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颠沛流离,精神高贵;(4)执着于梦想,从不轻言放弃;(5)人要在专业之外另有雅趣。
我的素材(1)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家叶嘉莹先生一生命运坎坷,颠沛流离,但是叶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却是痴心不改,以中国古典诗词的精神抚慰和鼓舞着自己,活出了如诗一般的生命。
(2)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张岱(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2.读下面的作文题,写出你的立意,并为立意选取素材。
(10分)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农夫出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不久,他便发现自己吃亏上当了:这是一块既不适合种植果树,又不适合放牧的贫瘠山坡地。
它除了拥有用途不大的白杨树之外,就是漫山遍野令人望而生畏的响尾蛇。
农夫在“痛定”之后,决定把这块贫瘠山坡地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将其建设成为响尾蛇的生产基地。
他有计划地捕捉、繁殖响尾蛇,从中提取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制药。
还把响尾蛇的肉做成罐头,销往各地。
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四编写作专题三微案一选材用材课件
示例: 如果人能自我提升到君子的角度,便可越过晦涩曲折,看到其中的简 明与丰富,在语言有时虚伪的时代,有种可贵的诚实。湘水之畔的人们不 善于隐藏情感。屈原问詹尹“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还算含蓄,不多 久就压抑不住,大呼“谁知吾之廉贞?”听者并不用揣度,就了然其心。 人与人之间真诚,自然生发出默契,是故詹尹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而渔夫则莞尔而笑,鼓枻而去。言语直白,很轻意到了“不可说”的境界。
微点突破二 体会经典意蕴 经典永远是经典。一些经典人物、经典事件、经典文化……时时刻刻 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写作。选取经典素材,嵌入写作 之中,能够让阅卷者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底蕴。经典是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沉 淀下来的精华。每一则经典素材,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而在写作时,可 以根据写作中心的方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角度,建立起素材与中心之间 的联系,从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挖掘经典的内涵,需要以客观辩 证的思维,以矛盾对立的观点,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走进经典,用灵巧 的双手,写出丰盈的内心,一定会为考场作文增辉。
答案
示例: 材料中的英美军方只考虑加强幸存飞机弹痕多的部位,却忽视了弹痕少 的部位,事实上,如果弹痕少的部位受到重创,战机将很难有机会返航。这 充分说明:看问题必须全面,分析查找原因时,不能片面思考。纵观历史,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赤壁之战中,曹军将战船相连,他们只考虑到整体的 战斗能力,却忽略了个体的机动灵活性。结果,对方采用火攻,曹军一败涂 地。中国革命史上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都是因为忽视了中 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给当时的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样的教训极其 惨痛。 ……
积累一些观点鲜明、内涵丰富的名言,深入体会其哲理和寓意,并在写 作时巧妙地运用到文章中去,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写作方法。具体运用中, 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简单改写,抑或合理想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丰富 文章的内容,展示深厚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材运用
微点突破一
点面结合
所谓“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素材;所谓“面”,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点面结合,就是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选用素材对写作中心进行分析。
由点到面,即由对具体素材的理解引申到共性素材;由面到点,就是由对共性素材的分析引申到具体素材。
点面结合,能够使论证的逻辑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
示例:
在中国不断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并逐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征途中,一代代有志青年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推开历史的牵绊,抹掉岁月的不公,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砥砺前行,一路播种,一路芬芳。
为响应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30岁出头的黄旭华隐姓埋名,断绝与亲友的联系,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将自己的青春交付给祖国的核潜艇事业。
终于,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在黄旭华眼里,国即是家,纵然需要背负太多的委屈与不理解,他也要为国倾尽所有。
(节选自2018年北京考生《新时代新青年——
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分析:先从“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写一代代有志青年“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
然后从“点”的角度,写黄旭华将青春交付核潜艇事业。
点面结合,表达了对“青年与祖国成长”这一话题的思考。
微点突破二
多材攒聚
所谓多材攒聚,就是将一些能够体现写作中心的同类素材进行恰当的罗列与叠加,共同表现写作中心。
叠加素材,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罗列,而应该是合理的组合。
有的考生平时掌握了大量素材,在具体写作时,为了展示自己内容的丰富性,便将一些看上去有点儿联系但又缺少内在关系的素材堆砌在一起。
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体现素材运用的广度,还会让整个文章的分析缺少一种严密性。
如此一来,极不可取。
下面举一个运用较好的例子:想到了那一张张智慧的面庞。
为寻找最合适的安放地,“天眼之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为提取青蒿素,屠呦呦40年如一日,历经近200次的失败最终取得成功;黄大年以超负荷的付出,填补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
超凡的智慧,置于为国争光的平台,辅以执着的努力,才成就了张贴着国家符号的重器。
想到了那一个个正直的名字。
在身缚各种各样“绳索”的大环境下,顾准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在举国上下皆疯狂的时代,张志新坚持真理发出泣血的质疑与呐喊;在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大潮下,有固守良知正义、敢于向一切不合理挥刀的坚强女性王选,有“公知”代表崔永元……他们是这个民族的脊梁。
又想到了那一双双舞动的手。
地动山摇过后,洪水肆虐之时,绿色的方阵瞬时现身,他们用血肉之躯撑起倾斜的天柱,以紧密相连的手为百姓搭起安全的环岛;炎热的烈日下,凛冽的寒风中,有身着各色工装的身影,他们手中的铁钳、瓦刀、方向盘,像极了舞台上的各种形制的乐器;还有润物无声的教师、加班加点的医生、走街串巷的快递员、扮美城市的清洁工……每个人用各有所长的双手,推动着社会的优雅徐行。
(节选自2018年天津考生《“国之重器”赞》) 分析:选段从三个方面对可称“国之重器”者做了具体的展开与礼赞:智者的创新、思想者的敢言、普通人的奉献,具体论述每一方面时都列举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正面素材,表达了对“国之重器”具体内涵的理解,多材叠加,有力地突出了写作中心。
微点突破三
巧妙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能够将一些具有相关性的素材以严谨的逻辑组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对写作中心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而言,就是由一个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话题,引出与之相关的具体素材,并以紧密的联系使这些内容合在一起。
这样就会使整个论述具有清晰的条理,并能够使表达更加深刻。
示例:
由古至今,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百年磨难,千年积淀,漫漫的历史长河铸就了如今的中国。
现在的中国,不仅有着先辈留下的文化和物质瑰宝,还有着以此为基础发展来的新事物,新迹象。
而这些事物正是认识当今中国的关键之处。
提及中国的物质文化瑰宝,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就应当是万里长城了。
说起长城,总不免联想到边塞战事。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的这一首《塞下曲》描写的就是长城的萧萧夜景。
还有汪遵笔下的长城:“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那么坚固,那么雄浑。
除此之外,在今天,长城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是我们永不言败历史的见证。
它历经风雨,却从未倒下。
诚可谓:华夏文明五千载,绝代风采依旧在!
分析:以对中华瑰宝的思考,引出“长城”这一写作中心,具体分析时,从王昌龄的诗句,联系到汪遵的诗句,再联系到今天长城所象征的民族精神,最后表达自己的认识。
微点突破四
层层追问
所谓层层追问,就是通过反问的形式表现写作中心。
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且能够让文章表现出严谨的思路。
具体运用时,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形成一系列的观点、看法,让论点层层深入。
具体安排时,可以抓住素材的一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认识,表达鲜明的立场,让深刻的观点在分析中得到展示。
示例:
而且,这种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也是个人发展以及价值实现的一大推动力量。
中国古代千万士人缘何寒窗苦读,悬梁刺股?因为渴望被统治者需要。
今之众生又为何发奋图强,努力上进?因为渴望被国家需要。
试想,若没有这种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他们之中能坚持努力的又有几人?如是,今后又该由谁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正是这种渴望
“被需要”的心态,促使芸芸众生努力发展自身能力,提升自我价值。
可是,人仅仅拥有“被需要”的渴望就足够了吗?若人人都希望社会主动对自己伸出“橄榄枝”,必将造成社会进步缓慢、文明发展滞后。
因此,在心系他人、渴望被需要的同时,也要主动出击,满足这种需要。
比尔·盖茨在电脑软件行业的成功仅仅来源于计算机领域对他的召唤吗?马云在电商行业取得的成就仅仅来自于网上交易对他的呼唤吗?当然不是!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微软之父”,是因为他主动抓住机遇,迎合了社会和时代发展之需;马云之所以能成为时代弄潮儿,是因为他坚信“大家看不清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主动开辟了电子商务这片新的商业领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因此,唯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迎合”社会、民族及时代需要,才能在“被需要”时脱颖而出,更好地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节选自2018年上海考生《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 分析:为表达“不仅要渴望‘被需要’,也应主动适应时代需要”这一观点,作者在运用素材时便以一个又一个的设问,引出一个又一个素材,充分表现了写作中心。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长约两小时的记者会上,33次提到了“创”字;在回答的19个问题中,有4个问题用“创”予以回应。
或许站在小的目标上,“创”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但是站在大的目标上,这一切的落脚点都在于更好地惠民利民。
“创”是为了人民,这是“创”的落脚点。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请为这一题目写出典型素材,并运用点面结合法写出运用示例,示例文字不少于200字:
答案典型素材: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事例,郝景芳创作《北京折叠》的经历。
运用示例:时代发展过程中,“创”是指路的明灯。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渴望。
没有创新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
而创新的落脚点,应该是人民。
两会上,李克强总理33次提到“创”字。
若将“创”解读为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人生等内涵,那么归纳起来,它便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种能够将“创”落到
实处的理念。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多年辛勤钻研探索,培育出“东方魔稻”,为无数饱受饥饿折磨的人带来生命的曙光;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凭借独特新颖的视角写出优秀作品《北京折叠》,为无数读者带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这些创新,是创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民获益的创新。
这些创造,使人民享受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芬芳的鲜花让我们流连忘返,华美的建筑让我们赞叹不已,优美的文字让我们身心陶醉……美,无处不在。
可是,当我们站在美的旁边时,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请以“站在美的旁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请为这一题目写出典型素材,并采用多材攒聚法写出运用示例,示例文字不少于200字:
答案典型素材:《再别康桥》中的画面美,《雨巷》中的意境美,荷兰郁金香和风车的美。
运用示例:美国隐士派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曾说过:“美,不能造作,它用生风的手指把草地抚弄,要追赶上绿色的波纹,上帝会设法制止,使它永不能完成。
”美,多么纯洁,而这纯洁之美总是没有极致的。
这样,就需要我们带着一颗单纯质朴的心去永恒地追求。
尽管不去康桥,我仍然可以找到一个明媚的午后,撑一支长篙,泛舟于粼粼的流水之上,留住那份宁静愉悦的美;即使不去雨巷,我仍然可以找到一个淅沥的时分,撑一朵精致的油纸伞,怀着幽怨的情绪,漫步在发亮的青石板上,留住她哀怨缠绵的美;即使不去荷兰,我仍然可以找到一个清爽的早晨,站在一个温柔的丘陵上,望着眼前大片的黄色郁金香和远处缓缓转动的风车缩影,留住它清新绚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