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简介

合集下载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
(1)写了康桥之美,美得如同西天的云
彩,抒发了诗人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2)写了心绪之乱,乱得像“揉碎在浮 藻间沉淀着的彩虹似的梦。”
政治理想的破灭。1928年国内政治黑暗。
事业苦闷。艺术上曲高和寡。 爱情婚姻上的曲折。
(3)写了离别之怅。
4、艺术特色
(1)形象鲜明艳丽,物与我、情与景融
1918年,按其父
亲愿望到美国留 学,先到克拉克 大学学银行学, 一年后,就以优 异成绩毕业。
1919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
系。纽约是工商文明的代表,也正是这座 大都会孕育了徐志摩的思想。
在短短一年间,他修完了硕士课程。并通过硕
士论文《论中国妇女的地位》。1920年获文学 硕士学位。
1928年《新月》月刊创刊,徐志摩一席
担任主编,是,因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遇难, 时年35岁。 人们感叹“一位想飞的诗人终于带着雨 天的彩霞而去。”
二、《再别康桥》分析
诗人与康桥的关系
康桥(剑桥),在伦敦郊外,英国文 明的发源地,又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1920—1922年,徐志摩留学英国两 年,大部分时间在康桥度过。康桥留给 了他十分美好的印象。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十一月六日中国海上
他曾写过三次有关康桥的诗文,分别是:
徐志摩的爱情
于是出现了他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陆小曼。陆小曼与徐志摩可
以说是志同道合:同样有着对爱情的共同追求。陆小曼的丈夫可 以说也是一个相当出色的丈夫,作为婚姻的角色,无疑也是最称 职的了。这从他同意离婚这件事上就可看出一二。在那个年代, 肯放另有所爱的妻子出去的男人并不多见。我记得陆小曼请求他 丈夫同意离婚时的谈话是这样说的:"我已经把生命的躯壳给了你, 你就让我活一回吧。"(大意如此)最终陆小曼活了:她终于离婚 成功。这回,徐志摩可算是完成了平生夙愿了。并举行了时人不 认可、电视观众却欢欣鼓舞的婚礼。婚姻和爱情总算合而为一了。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故事结局啊!然而,高兴似乎仍然为时尚 早:因爱情而成的婚姻却并不幸福。浪漫与现实总是相距甚远的。 陆小曼改变不了她好玩、挥霍的性格。徐志摩因她而与父母不和、 因她的挥霍而疲于奔命,也因生活的种种不快而常常吵架。为爱 情而婚姻的结局,并没有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于是,我们不得 不感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2][3]。

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

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

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与胡适、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于1923年创建新的文学团体:新月诗社。

家庭背景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徐申如,人称“硖石钜子”,又是硖石商会会长,拥有一座发电厂、一间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

出生与童年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

1900年起,入家塾读书。

1907年,入硖石开智学堂就读,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

1910年毕业,入杭州府中学(1913年改名为杭州一中,历经沿革为今日之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

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

同时,他对文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雷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18岁时于杭州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

结婚1915年12月5日(农历乙卯年十月二十九日),经由父母安排,与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结婚后,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学习。

1916年春(19岁),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

同年秋,转入国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科预科。

次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1918年6月,拜梁启超为师。

1918年8月(21岁)赴美留学,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

1919年9月(22岁)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

1920年10月(23岁),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其间结识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对文学兴趣渐浓。

旅英期间,徐志摩外遇,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

徐志摩简介 ppt课件

徐志摩简介  ppt课件
徐志摩
“再也没有比研究徐志摩更容易的了, 因为他把什么都写了下来;然而,再也 没有比研究徐志摩更难的了,因为他把 什么都写了下来,你还要写什么呢!” ——韩石山《徐志摩传》
PPT课件
1
一、生平简介
徐志摩(1897.1.15~
1931.11.19),现代诗
人、散文家。汉族,浙
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
18
1928年《新月》月刊创刊,徐志摩一席 担任主编,是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由上海乘飞机 到北京,因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遇难, 时年35岁。
人们感叹“一位想飞的诗人终于带着雨 天的彩霞而去。”
PPT课件
19
二、《再别康桥》分析
诗人与康桥的关系 康桥(剑桥),在伦敦郊外,英国文
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写于1926年, 再次游玩欧洲,这是诗人阔别深情的回忆。
诗歌《再别康桥》是第三次倾诉,时间是 1928年11月,他第三次重返欧洲,回国途 中顺道去印度(见泰戈尔),回来在快近中 国南海的轮船上表达了对康桥的感情。
PPT课件
27
康桥情结
第一、剑桥大学有自由的学术环境, 美丽的自然风光。如在《我所知道的 康桥》中,他详细地描绘了美丽的风 景和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康桥的 灵性全在一条美丽的河上,康河我敢 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河”。
PPT课件
13
在短短一年间,他修完了硕士课程。并通过硕 士论文《论中国妇女的地位》。1920年获文学 硕士学位。
PPT课件
14
这时,他最崇拜的作家是英国的罗素。 1920年,他违背父愿,留到英国剑桥大 学改学哲学。
PPT课件
15
徐志摩在伦敦结识了林长民和他十七岁的 女儿林徽因。

徐志摩生平

徐志摩生平

徐志摩- 概况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男,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量,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作品《赣第德》。

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虽然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但亦断送了他的一生。

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 生平简介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

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

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

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

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

最后,林徽音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

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

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

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徐志摩是20年代著名的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在20年代的文坛上,他以一种飘逸灵动、潇洒优美的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解放和文学解放,徐志摩的价值被重新肯定,影响日益扩大,并很快被社会广泛接受。

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堂。

并在校刊《友声》上发表文章,介绍自然科学知识,提倡用小说改良社会。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学习银行学。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徐志摩像孙建平作,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教授。

和胡适、闻一多等人创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杂志。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

姓名:徐志摩性别:男出生年月:1897-1931年籍贯:浙江海宁徐志摩(1897-1931),中国诗人、散文家。

留学美国时改字志摩,小字又申。

笔名有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开始新诗创作。

1922年回国,在报刊上发表诗文。

1923年参与成立新月社,同时也加入了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5年3-7月,历游苏、德、意、法诸国,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

1925年10月-1926年10月,主编《晨报副刊》。

这一年,写了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落叶》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他创作最多的一年。

这以前的诗作,大多是对于黑暗封建势力的不满,带有激烈的燃烧性的热情,但也流露出享乐主义的生活哲学和庸俗的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的性格。

1927年春,与胡适、邵洵美等筹办新月书店。

秋后,任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教授。

稍后,又任上海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28年3月,《新月》月刊创刊,一度担任该刊主编。

同年9-11月,历游英国、美国、日本和印度。

1930年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

这一时期的诗作,抹去了以前的火气,调子低沉,多是颓唐失望的叹息。

徐志摩之死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火车由上海抵南京;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

飞机师王贯一、副机师梁壁堂都是南苑航空学校毕业生,年龄均为36岁。

飞机上除运载了40余磅邮件外,乘客仅徐志摩一人,也是36岁。

开始天气甚佳,不料在党家庄一带忽遇漫天大雾,飞机师为寻觅航线,降低飞行高度,不慎误触开山山顶,机油四溢,机身訇然起火,坠落于山脚,待村人赶来时,两位飞机师皆已烧成焦炭。

徐志摩座位靠后,仅衣服着火,皮肤有一部分的伤,但他额头撞开一个大洞,成为致命创伤:又因身体前倾,门牙亦己脱尽。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徐志摩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徐志摩

四年级语文【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时,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

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 生平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

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

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林徽音)。

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

最后,林徽音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

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

”“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

……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

……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

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

……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

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

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

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

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

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甚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

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

徐志摩简介ppt课件

徐志摩简介ppt课件
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写于1926年, 再次游玩欧洲,这是诗人阔别深情的回忆。
诗歌《再别康桥》是第三次倾诉,时间是 1928年11月,他第三次重返欧洲,回国途 中顺道去印度(见泰戈尔),回来在快近中 国南海的轮船上表达了对康桥的感情。
27
康桥情结
第一、剑桥大学有自由的学术环境, 美丽的自然风光。如在《我所知道的 康桥》中,他详细地描绘了美丽的风 景和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康桥的 灵性全在一条美丽的河上,康河我敢 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河”。
51
52
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里,总共有三个女人:第一夫人张幼仪。这是一个典 型的父母包办之下的婚姻。可它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因 为他跟张幼仪才真正具有家的概念: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中有世人的 普遍的认可。从常人的眼光来看,他们俩的的婚姻应该算是美满的。虽 说是包办婚姻,可他们的关系却非同寻常。特别是他们离婚之后所保持 的那种深厚的友谊,更是在当今开放的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不过,有 着美满婚姻的徐志摩和张幼仪最终是离婚了。因为徐志摩的理想是:"我 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 志摩觉得这个婚姻,虽然是个好婚姻,却仅仅是个婚姻而已。而不是他 想要的爱情。 徐志摩生命中就有了第二个女人:林徽音。这是导致徐志 摩与张幼仪离婚的原因之一。据说《再别康桥》即是为她所做。徐志摩 认为他有幸而找到了他的"唯一之灵魂伴侣",于是,他离了婚,要找他 的"灵魂件侣"去了。可不幸的是,林徽音却并不是徐志摩那一类人,她 是那种为婚姻而婚姻的那类。对她来说,婚姻比爱情重要。林徽音并不 想为爱情做什么,她不想介入徐志摩的婚姻(这是为婚姻做出杰出贡献 者),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徐志摩,并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徐志摩的恩师 的儿子定下了婚约。也许他们的爱情如故(徐志摩死后,林徽音哭得最 为悲切。),可林徽音却选择了婚姻,并没有选择爱情。这自然也在常 理之中。选择爱情而放弃婚姻的,古往今来,都是稀有之物。徐志摩的" 唯一之灵魂伴侣"的梦想看来是还没有实现了。这令立志追寻爱情(而不 是婚姻)的徐志摩万分的痛苦。他还得继续寻找他的"唯一之灵魂伴侣"5。3

徐志摩简介ppt

徐志摩简介ppt
于是,一首《再别康桥》,把徐志摩热烈、真 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作了 充分显示,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张幼仪
林徽因
陆小曼
其实他一生的风格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 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 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 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 名流。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 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 学家梁思成。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 的一个完美身影。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因此开始转移,终落在社交名 媛陆小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 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 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 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 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 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 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 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 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
1920年秋季,徐志摩到了英国。本来是准备去那里 拜剑桥大学的罗素为师。但他到了英国才知道罗素 已不在英国,而到中国讲学去了。而且,罗素反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剑桥大学除名。后来,徐志摩 经英国作家狄更生介绍,才得以进入剑桥大学读书。 此间,徐志摩认识了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及其 女儿林徽因,他开始苦苦追求这位美貌年轻的才女。 为此,徐志摩解除了与前妻张幼仪的婚姻。但不幸 的是,后来的林徽因还是与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结 成了婚姻。
休学在家。
1920年9月,赴英国伦敦剑桥大学为 研究生。受英国十九世界浪漫主义诗 歌和西洋文学的影响,自1921年开始 新诗创作。1922年10月回国,和胡适、 陈西滢等人,组建早期的新月社,围 绕这一杂志形成“新月派” 。

徐志摩的资料简介

徐志摩的资料简介

徐志摩的资料简介徐志摩是一个富有浪漫情怀的诗人,他的诗歌就如同他的人一样多情而忧伤。

他一生写过无数诗歌,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徐志摩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进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校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1923年春,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的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

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的文学生涯徐志摩与诗本来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

这时期他虽然写了那么多诗,但现今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的也仅有二、三十首,大部分都散失掉了。

但从尚能见到的有限的诗篇中,还可以约略窥见徐志摩初期诗作的状况和他的思想印痕。

首先,与他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是他生活的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的。

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吸烟与文化》)。

因此,这时期,他创作了象《夏》、《夏日田》,此时,他的个人生活“照着了一种奇异的月色”。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的“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随后谈起恋爱,并有谈论婚嫁之意。

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发抒,他要歌吟,因此,像《情死》、《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徐志摩是20年代著名的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在20年代的文坛上,他以一种飘逸灵动、潇洒优美的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解放和文学解放,徐志摩的价值被重新肯定,影响日益扩大,并很快被社会广泛接受。

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堂。

并在校刊《友声》上发表文章,介绍自然科学知识,提倡用小说改良社会。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学习银行学。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徐志摩像孙建平作,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教授。

和胡适、闻一多等人创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杂志。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徐志摩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徐志摩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徐志摩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徐志摩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徐志摩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志摩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一首好诗,往往是意境深远,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一个好诗人,往往是心包万千、神游八方、情感丰富、物我共融,不受时空限制。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导读: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是⼀位在中国⽂坛上曾经活跃⼀时并有⼀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彩的诗⼈”。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徐志摩简介及作品,⼀起来看看吧。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年1⽉15⽇-1931年11⽉19⽇),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于清光绪⼆⼗⼆年⼗⼆⽉⼗三⾣时,浙江海宁⼈,中国著名新⽉派现代诗⼈,散⽂家,亦是著名武侠⼩说作家⾦庸的表兄。

徐志摩出⽣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

⼀⽣追求“爱”、“⾃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学、天津北洋⼤学和北京⼤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进⼊伦敦剑桥⼤学当特别⽣,研究政治经济学,在校两年深受西⽅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1923年春,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出于对印度诗⼈泰⼽尔⼀本的诗集《新⽉》的兴趣,提名借⽤“新⽉”⼆字为社名,新⽉社便因此⽽得名。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

1928年3⽉,创办《新⽉》⽉刊,同年11⽉6⽇,作《再别康桥》。

1931年11⽉19⽇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作品集 诗集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夜》、《猛虎集》、《云游》 散⽂集 《落叶》、《巴黎的鳞⽖》、《⾃剖》、《秋》 ⼩说散⽂集 《轮盘》 戏剧 《卞昆冈》(与陆⼩曼合作)、⽇记《爱眉⼩札》 译著 《死城》、《曼殊斐尔⼩说集》、《赣第德》等 徐志摩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派的代表诗⼈。

他的散⽂也⾃成⼀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徐志摩经典语录 1 ⾛着⾛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徐志摩

徐志摩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徐志摩
一、生平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1921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 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 始创作新诗。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 《诗 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 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 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
泰戈尔访华时徐志摩和林徽因参与接待,这是当时的一幅合影。最中 间是泰戈尔,最右边是徐志摩,徐志摩旁边是林徽因。
徐志摩 (右二),胡适(右三) 和蒋百里(右六)等与泰戈尔合影。
谢谢观看!
选自《志摩的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选自《志摩的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二、主要作品:
诗 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云游集》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戏 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

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

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

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