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收涩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1.久咳虚喘。味酸收敛,甘温而润,上敛肺气,下 滋治肾滑阴治精自,者汗为,、治配盗疗桑汗螵久者蛸咳,、配虚附麻喘子黄之、根龙要、骨药牡等。蛎;等。
2.自治汗治梦,肺遗盗虚者汗久,咳。配,味麦可冬酸与、收罂山敛粟茱,壳萸同善、用能熟;地敛、肺山止药汗等。。 3.遗肾精虚治汤治 治 治,精脾送肺寒热滑关肾服肾饮伤虚;精两咳气不寒或虚喘阴。固久与喘证,甘遗泻补咳,汗温精不骨,配多而、止脂配伍口涩滑,、山麻渴可肉,茱黄者精与豆萸、,能之吴蔻、细配补常茱、熟辛人肾用萸吴地、参涩药同茱、干、精。炒 萸山姜麦香同止药。冬研用;;遗末。,,为米治
【配伍应用】治久咳虚喘,配补肺益气药、补肾纳 气药;治久泻、久痢,配温补脾肾药、补气升提 药。
【使用注意】本类药酸涩收敛,对痰多壅肺所致的 咳喘及泻痢初起,邪气方盛,或伤食腹泻者均不 宜用。
【敛肺涩肠药教学内容】
掌握:五味子、乌梅 熟悉:诃子、肉豆蔻 了解:五倍子、赤石脂
五味子《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木兰科 植物五味子或华 中五味子的成熟 果实。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赤石脂《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多 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 含含水硅酸铝。
【产地】主产于福建、山东、 河南等地。
【采制】全年均可采挖。拣 去杂石。研末水飞或火煅水 飞用。
【处方名】赤石脂、石脂。
【药性】甘、涩,温。归大肠、胃经。 【功效】涩肠止Leabharlann Baidu,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 疹初期,均不宜用。
乌 梅《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蔷薇 科植物梅的近 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 浙江、福建、 云南等地。
【采制】夏季果实近成 熟时采收,低温烘干 后闷至皱皮,色变黑 时即成。去核生用或 炒炭用。
【处方名】乌梅、乌梅 肉、乌梅炭。
【药性】酸、涩,平。 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安蛔止痛 生津止渴
乌梅酸涩,功善收敛, 上能敛肺气,下能涩大 肠,又能生津、安蛔。 凡久咳、久泻、蛔虫腹 痛及内热消渴等证,均 为常用。
【应用治杏】仁肺等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可配罂粟壳、
1.肺虚久咳。本品酸涩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 止咳治 治嗽久湿泻热。久泻痢痢,,配便罂脓粟血壳者、,诃配子伍等解;毒止痢之黄连。
赤石脂甘涩性温,专于收敛固涩, 重在止泻、止血,为久泻、下血所 常用。外用又能敛疮生肌。
【应用】
1. 久泻,久痢。本品甘温调中,味涩质重, 入于胃肠,长于涩肠止泻,尚可止血,为 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
2. 崩漏,便血。本品味涩能收敛止血,质重 入于下焦,而以崩漏、便血者为多用。
3. 疮疡久溃。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
本类药物所宜。
【固表止汗药教学内容】
熟悉:麻黄根、浮小麦
麻黄根《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 黄 或中麻黄 的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 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地。 【采制】立秋后采收。剪去 须根,干燥切段。生用。 【处方名】麻黄根。
【药性】 甘、微涩,平。归肺经。 【功效】 固表止汗。
【采制】秋末冬初采收。 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 中略烫,及时挤出果 核。晒干或烘干用。
【处方名】 山茱萸、山 萸肉、山萸。
【药性】酸、 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山茱萸甘酸温润,主入肝肾, 既能益精,又可助阳,长于固 涩下焦,平补阴阳,为肝肾亏 虚,下元不固之要药。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鉴别用药】
五倍子与五味子功用鉴别
同:二药味酸收敛,均具有敛肺止咳、 敛汗 止汗、涩精止遗、 涩肠止泻的作用。 均可 用于肺虚久咳、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 泻不止等病证。
异:五倍子于敛肺之中又有清肺降火及收敛 止血作用,故又可用于肺热痰嗽及咳嗽咯 血者;五味子则又能滋肾,多用于肺肾二 虚之虚喘及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
2.骨蒸劳热。本品甘凉并济,能益气阴,除 虚热。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研末服,3~5g。
【使用注意】 表邪汗出者忌用。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敛肺涩肠药概述
【性能特点】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 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作用。
【适应证】肺虚或肺肾两虚之虚喘证;脾肾虚寒所 致之久泻、久痢。
【产地】我国 大部分地区均 有,而以四川 为主。
【采制】秋季摘 下虫瘿。煮死 内中寄生虫, 干燥。生用。
【处方名】五倍 子。
【药性】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降火 止咳止汗 涩肠止泻 固精止遗 收敛止血 收湿敛疮
五倍子酸涩收敛,性 寒清热,以收中有泻 见长,功能敛肺、涩 肠、固肾、生津,适 于多种虚而不固、散 而不收之证。
【应用】
1.久泻,久痢。本品酸涩性收,入于大肠, 善能涩肠止泻,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 药物。
2.久咳,失音。本品酸涩而苦,其既收又降, 既能敛肺下气止咳,又能清肺利咽开音, 为治失音之要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 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使用注意】 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固表止汗药概述
【性能特点】多甘平,性收敛,入肺、心二经。行 肌表,调卫分,顾护腠理而有固表汗止汗之功。
【适应证】 • 自汗——气虚肌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 • 盗汗——阴虚不能制阳,阳热迫津外泄。 【配伍应用】治自汗当配补气固表药同用,治盗汗
宜配滋阴除蒸药同用,以治病求本。 【使用注意】凡实邪所致汗出,应以祛邪为主,非
【产地】各地均 产。
【采制】收获时,扬 起其轻浮干瘪者, 或以水淘之,浮起 者为佳,晒干。生 用,或炒用。
【处方名】浮小麦、 浮麦。
【药性】甘,凉。归心经。
【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浮小麦味甘益气,性凉清热, 入心经,益心气、敛心液,故 气虚自汗、虚热盗汗均为常用 之品。
【应用】
1.自汗,盗汗。本品甘凉入心, 能益心气、敛 心液;轻浮走表,能实腠理、 固皮毛、为 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
本品炒炭后能固冲止漏,外敷能消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 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 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 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五倍子《本草拾遗》
【来源】为漆 树科植物盐肤 木青麸杨或红 麸杨叶上的虫 瘿,主要由五 倍子蚜寄生而 形成。
概述
【含义】凡以收敛固涩,用以治疗各种滑
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
涩药。
涩可固脱
【药性特点】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 肺、脾、肾、大肠经。有敛耗散,固滑 脱之功。
【功效】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作用。
【适应证】滑脱不禁之证 【分类】 • 固表止汗药——自汗、盗汗 • 敛肺涩肠药——久咳、虚喘、久泻、久痢 • 固精缩尿止带药——遗精、滑精、 遗尿、
麻黄根性涩收敛,入肺经而 走肌表,功专固表止汗。可 用于各种虚汗之证。
【应用】 自汗、盗汗。 本品甘平性涩,入肺经而 能行肌表、 实卫气、 固腠理、 闭毛窍, 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此外,本品外用配伍牡蛎共研细末,扑于 身上,可治各种虚汗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忌用。
【应用】 1.咳嗽,咯血。本品酸涩敛肺止咳,性寒清 肺降火,适用于久咳及肺热咳嗽;因能止 血,故尤宜于咳嗽咯血者。 2.自汗,盗汗。 3.久泻,久痢。 4.遗精,滑精。 5.崩漏,便血痔血。 6.湿疮,肿毒。外用能收湿敛疮,且有解毒 消肿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 1.5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肉豆蔻辛温而具涩性,入大肠, 功善涩肠止泻;入脾胃又能行气 温中。适用于肠滑久泻及虚寒气 滞之证。
【应用】
1.虚泻,冷痢。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 能 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 泻痢之要药。
2.胃寒胀痛,食少呕吐。本品辛香温燥,能 温中理脾、行气止痛。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入丸、散服,每次0.5~1g。 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尿频、崩漏、带下
【配伍应用】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 弱,故应用收涩药治疗乃属于治病之标, 故须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以标本兼顾。
•治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者,配补气药、补阴药; •治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者,配温补脾肾药; •治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者,配补肾药; •治冲任不固,崩漏不止者,配补肝肾,固冲任药; •治肺肾虚损,久咳虚喘者,配补肺益肾纳气药。
【产地】前者习称 “北五味子”, 主产于东北;后 者习称“南五味 子”,主产于西 南及长江流域以 南各省。
【采制】秋季果 实成熟时采取。 晒干。生用或 经醋、蜜拌蒸 晒干用。
【处方名】五味 子、北五味、 醋五味。
【药性】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 补肾宁心
五味子酸温而润,收涩 之中兼具补益作用,上 能敛肺,下能固肾,外 可止汗,内可益气,功 用颇多,广泛用于虚而 不固,散而不收之证。
2.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经,涩肠止泻 痢力治辛佳蛔、,虫川所椒为致、治腹黄久痛连、、泻呕附、吐子久、等四。痢肢之厥常冷的用蛔药厥。证,配细
3.蛔厥腹痛,呕吐。本品极酸,具安蛔止痛、 和胃止治人虚参呕热等之消。功渴,,可为单用安煎蛔服之,或良配药天。花粉、麦冬、
4.虚热消渴。至酸性平,善生津液,止烦渴。
【鉴别用药】
麻黄与麻黄根功用鉴别 同:二药同出一源,均可治汗。 异:麻黄以其地上草质茎入药,主发汗,以
发散表邪为用,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表实 证;麻黄根以其地下根及根茎入药,主止 汗,以敛肺固表为用,为止汗之专药,可 内服、外用于各种虚汗。
浮小麦《本草蒙筌》
【来源】为禾本 科植物小麦未 成熟的颖果。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 。 外用适量。研细末撒患处或调敷。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
孕妇慎用。
畏官桂。
十九畏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固精缩尿止带药概述
【性能特点】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肾,膀 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某些药 物甘温还兼有补肾之功。
【适应证】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 尿频以及带下清稀等证。
诃 子《药性论》
【来源】为 使君子科植 物诃子的成 熟果实。
【产地】主 产于云南及 广东、广西 等地。
【采制】秋冬二季采取。 晒干。生用或煨用。若 用果肉,则去核。
【处方名】诃子、诃黎勒、 生诃子、煨诃子、诃子 肉。
【药性】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诃子煨用酸涩,性善收敛, 上能敛肺,下涩大肠;生用 清火开音。适于久咳、久泻 而属气虚者。
肉豆蔻《药性论》
【来源】为肉 豆蔻科植物 肉豆蔻的成 熟种仁。
【产地】主产 于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我国广东、 广西、云南 亦有栽培。
【采制】冬、春两季 果实成熟时采收。 除去皮壳后,干燥, 煨制去油用。
【处方名】肉豆蔻、 肉果、玉果、煨肉 豆蔻。
【药性】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配山药、知母、
4.久泻天不花止粉。、黄味芪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
5.津气治眠伤生阴多口津血梦渴止亏,,渴损配消之,麦渴功冬心、。。神丹甘失参养以、,益生或气地心,、肾酸酸不枣能交仁之生等虚津。烦,心具悸有、益失 6.心悸,失眠,多梦。 补益心肾,宁心安神。
【用法用量】 煎服, 3~6g;研末服,1~3g。
【使用注意】
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所 致之泻痢、带下、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 清者,均不宜用,误用有“闭门留寇”之 弊。
【教学内容】
1.固表止汗药 熟悉:麻黄根、浮小麦
2.敛肺涩肠药 掌握:五味子、乌梅 熟悉:诃子、肉豆蔻 了解:五倍子、赤石脂
3.固精缩尿止带药 掌握:山茱萸、桑螵蛸、莲子 熟悉:海螵蛸、芡实 了解:覆盆子、金樱子
【配伍应用】常配补肾药以标本兼治。 【使用注意】本类药酸涩收敛,对外邪内侵,
湿热下注所致的遗精、尿频等不宜用。
【固精缩尿止带药教学内容】
掌握:山茱萸、桑螵蛸、莲子 熟悉:海螵蛸、芡实 了解:覆盆子、金樱子
山茱萸《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山茱萸 科植物山茱萸的 成熟果肉。
【产地】主产于浙 江、安徽、河南、 陕西、山西等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