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案例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效率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多媒体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从两个教学案例中看多媒体直观教学与常规教学效率对比
江西省万载县白水初中陈小良李光辉
案例A:《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扬志的有关情况。
师:收集有关的图片、音像资料以及文字材料,制成课件。
PPT展示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智”字分析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分析小说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
一、导入(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MV)
二、简介作者、作品及评价
1、《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2、施耐庵(1296——1370)名小安,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
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农民起义。
3、金圣叹评“六大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西厢记》《少陵集》《水浒传》
4、介绍四大文学名著
三、相关背景介绍
四、播放视频节选(约20分钟),概括基本故事情节
杨志押送生辰纲----开端
七雄贩枣蒙杨志----发展
白胜设计诱官军----进一步发展
杨志无奈买白酒----高潮
杨志误失生辰纲----结局
吴用智取生辰纲----尾声
五、讨论探究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杨志。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与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的碰见是不是偶然的呢?
不是。
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要安排这样的
时间和地点来劫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有什么天气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
为在松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
②地点:黄泥冈的松树林。
山冈可用来掩护,要松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
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准备。
从中可以看出,这
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
可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使用计谋来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这样又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酒中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而中了招呢?
晁盖等戏演得好。
打扮卖酒,假装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先抢一瓢酒喝,后来在争半瓢酒中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概括归纳: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初消疑心)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消尽疑心)
三麻——巧下药,麻翻对方
(全部放倒)
智用——天时、地利、人和、计谋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杨志为了押运成功,也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许多地方可看出他的智谋:
(1)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智变行辰。
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
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
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从中可以看出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4、为什么用如此一个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仍逃不了失败的命运?探讨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①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健—骂、打(怨怅)虞侯—嗔(怨怅)老都管—烦(恼他)
②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杨志的思想性格
出身名门,但地位不高,本“是个遭死的军人”,因杀了泼皮牛二,发配大名府,受梁中书抬爱,做了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
但此人是个智勇兼备的英雄,多外年流落在外,深谙江湖凶险,故押送途中不打旗招摇,而作行客打扮。
机警善变,有见识。
途中“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虽遭同行14人的埋怨指责,也坚守初衷,不仅表现为一个“智”,更是一个“忠”字,为报知遇之恩,为讨“诰命”荣身,尽心竭力。
及至正面交锋,也十分谨慎从事,不许“买酒”,最后,眼见别人喝了酒都没事,虽“口渴难熬”,也只喝了半瓢,表现出他的精明与练达。
5、分析人物
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
众好汉:精诚团结足智多谋
6、找出本篇中的景物描写“热”的语段,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六:小结
1、文章描写了两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两组性格鲜明的人物,且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了本文精巧的构思。
2、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杨志虽武艺高强、精明能干,又尽心竭力的押送生辰纲,但最终还难逃失败的命运。
众好汉布下巧计,引杨志进入圈套,智取生辰纲,表现了他们非凡的智慧。
双方斗智斗勇,众好汉更胜一筹。
小说赞扬了他们劫取不义之财的壮举,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七:作业
课后交流:讲2—3个水浒故事,
案例B:《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传统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作者施耐庵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
小说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板书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三、初读,分析故事情节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教师同时板书)
2、设置问题,讨论探究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点拔提示:智送与智取(生辰纲)
(2)杨志“智”送生辰纲,其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
智用天时----酷热的天气
智用地利----山冈树林
智用矛盾----杨志的内部矛盾
智用计谋:
乔装打扮--消除杨志的戒心
酒为诱饵--难以抗拒的诱惑
巧妙卖酒--天衣无缝的计策 [卖而不卖----喝酒买酒----饶酒夺酒----巧下蒙汗药(欲擒故纵)]
(3)两方都用了智,为什麽吴用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失败?
讨论后明确:杨志内部的不团结,晁盖、吴用等八位好汉团结一致。
杨志的"智"固比不上吴用的"智",以杨志一人的"智"对晁盖等八人的"智",以不团结的集体对团结的集体,这导致杨志最终失败的必然性。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讨论后明确: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出来的。
(学生试述,教师总结)一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
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
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
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五、划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反复研读,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及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一)、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炎热的语句
明确:
直接描写:天气、时间、太阳、天空等(例:正是六月初四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
间接描写:人物(军健、虞侯、老督管、白胜等人)的语言、动作(例: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1、烘托气氛
2、有助于刻画人物
3、推动情节发展
五、迁移拓展
学生讨论林冲、鲁达、杨志三人之比较
明确: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使林冲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安于现实,怯于反抗的性格,对统治阶级的迫害一再隐忍;但在他“忍”的性格中,蕴藏着“不能忍”的因素,聚集着复仇的怒火。
最后,他被逼上梁山,正是这种怒火的总爆发,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林冲相比,鲁达并未遇到那样的不幸,但他看透了他们荒淫腐朽的本质,加之他一
无牵挂的身世,形成了他酷爱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
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因此,鲁达是向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挑战而主动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走上梁山的道路更为曲折。
“一刀一枪,搏个封妻荫子”是他的生活目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可以委曲求全。
失陷“花石纲”并没有动摇他追求“功名利禄”意愿,高俅的排斥也未能把他从这条路上拉回来,在充军得到梁中书的青睐后,追求名利的欲望也更加炽烈了。
直到“生辰纲”被劫,没有退路了,他才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梁山。
六.布置作业:学生课外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我们的反思:
毋庸置疑,两堂课在教学设计上都比较严密,抓住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比较起来,我们发现,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快速、图像清晰、色彩丰富,能有效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整合知识便捷,全面,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上有着巨大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案例通过先播放这首歌《好汉歌》,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整合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A案例利用PPT,在背景知识介绍、问题设计、归纳总结等方面展示了大量的信息,同时又结合学生的讨论进行了有效的梳理,让学生一目了然。
3、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节选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完整的印象,将学生引入到即将学习内容的有关情景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既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对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很快就有了初步认识。
4、指导品读,变难为易,激发创新培养思维能力。
A案例通过指导品读,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
PPT提供的影象和文字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间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当然,A案例并不是完美无缺:提供的信息量太大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视频节选太长会有喧宾夺主和哗众取宠之嫌,师生的互动空间不足,这让我们对多媒体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
1、语文多媒体教学也要注重情感,不要过于强调娱乐,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所选择的影视、音乐、图片等资料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 制作的课件千万要注意,不能过于体现娱乐性,而缺少文学性。
过于色彩感,过分的强调学生的欣赏,会使课堂过于活跃,上课时虽热热闹闹,却偏离了教学主题,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好听,好玩,但没有教学重点。
提倡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进行语文教学,但一定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指导到位。
2、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要适当合理,不能脱离实际。
第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密度强,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包容大量课文内容和课外知识,通过点击鼠标就能展示给学生。
大大地节省教师的教学板书时间,一目了然的板书亦能让学生轻易掌握,往往一课时可以上完传统教学两个课时或更多的教学内
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运用不适当,非常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倦,幻灯片的播放学生很难做好充分的笔记,如果加上很多的习题必将形成变相的“题海战术”,很可能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因此,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本的。
也就是说,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言文字内化阶段要慎重使用多媒体提供的视听形象,以避免视听形象对语言文字的冲击。
3.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它亦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唯一的,不能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会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教师只是一个“解说员”,形成“以机代人”或“以机代教”,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
4.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课文的朗读。
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多读是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读有助于课文的内容理解,不但可以锻炼其记忆的能力,又可以发展其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而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往往会形成教师的一言堂。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语文课堂,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带来强有力的冲击之后,这也对广大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这一工具,才能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从总的方面来看,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寓乐于教,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
如果果运用恰当,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效率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