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园可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西码头现代冷链物流项目
实施单位:
法定地址: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单位概况: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发展浙江省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通知》浙发改经贸〔2017〕1071号;
(4)《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
(5)《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 号);
(7)《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 号);
(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9)《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4358-2009);
(10)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3 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报告对西码头现代冷链物流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有: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组织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分析等。
1.4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4000m2(约36 亩),土地使用权将通过公开招拍挂或转让取得。
项目建成后,水产品冷藏库容量达到3.2万吨(其中超低温冷藏5000吨),24小时速冻能力270吨及冷链物流配送等;建构筑物总面积约46340m2,建筑占地面积13400m2,项目容积率1.93,建筑密度56%,绿化率15%,机动车停车位7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50个。
主要建筑物详见表1-1:
主要建筑物指标表
(2)购置及安装低温冷藏制冷设备、保鲜冷藏制冷设备、自动化装卸设备、物流运输设备等设备设施;
(3)配套环保、消防、供水、供电、供汽、绿化、道路等设施。
项目建设总投资约3.4165亿元,所需资金拟申请银行长期贷款2.5亿元,企业自筹0.9165亿元。
1.5经营纲领
项目建成后,冷库设计库容量为3.2万吨(含超低温库容量5000吨),库房实际满库率按85%计,冷藏货物每年周转次数为4次,则年形成冷藏各类水产品10.88万吨(其中3万吨为电商物流配送加工,按平均2kg/箱计,为2000万箱)。
(1)冷库服务收入
①超低温冷藏服务收入
5000万吨×85%×250元/月·吨×12个月=1275万元
②其他冷藏服务收入
27000万吨×85%×100元/月·吨×12个月=2754万元
(2)电商物流配送加工收入
3万吨周转量÷2kg/箱(平均)×2元/箱=3000万元
经营收入合计7029万元。
1.7建设期限
项目立项、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完成后,一年内投入生产。
1.8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9研究结论
本工程符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理念,作为舟山群岛新区打造“国际物流岛”、“自由贸易岛”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扩大舟山开发开放,推进现代海洋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和经济功能协调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
本工程建成以后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望成为舟山新的经济增长极,可有力吸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高速集聚,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远洋渔业企业和跨国采购中心前来舟山投资兴业,从而辐射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本项目的功能定位、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符合舟山市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带动当地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提高舟山市战略地位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已具备开发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综上,本项目建设定位清晰,需求明确,选址合适,建设方案
和投资构成也基本合理,建设所需资金来源明确。
项目建成后,还
有助于宁波出口加工区物流仓储业转型升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推进“一
带一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据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冷库总库容量约为4600万吨,较2008年850万吨增长超5倍。
2012年-2019年,我国冷库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冷库保有量为世界第三,印度第一、美国第二。
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兴起,并呈现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
冷链宅配、生鲜供应链、冷链资源交易平台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向具有供应链管理特征的冷链综合服务商转变。
冷链物流在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农民增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冷链物流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冷链“不冷”、“断链”、交叉污染等现象仍比较突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隐患较多,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2017年4月,《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正式印发(国办发[2017]29号),《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发文正式批准成立“舟山群岛新区”,要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要突出海洋经济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同时,在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把舟山的开发开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这表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已上升为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探索海洋海岛综合开发保护新模式的重要国家战略,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更广的发展空间、更快的发展速度、更深的改革力度对舟山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国务院批复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以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舟山市作为海洋资源大市,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并致力于发展海洋经济,并且已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本项目建设是舟山市仓储物流重要的补充和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新鲜的水果、肉类和海产品等农产品在人们食物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在膳食购物,消费者已经习惯到生鲜柜台购买新鲜食品,这些新鲜商品的背后,涉及的是食品冷冻、保鲜、加工等诸多环节的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已经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项目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
2.2建设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舟山经济快速增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舟山经济建设不断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突起,已逐步形成以
船舶修造、海洋工程制造、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临港工业体系。
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对舟山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支柱产业应更新完善创造高附加值,新兴产业应获取更高的经济增长点,进而为舟山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启动建设西码头冷链物流园工程,形成以冷链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国内外肉类、水产品、水果等货物提供冷藏服务,促进舟山本岛物流业、水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
本工程的建设将吸引国内外优秀物流公司、水产加工企业推进沿海运输、海进江和国际航运,带动物流金融、现货即期交易,促进包括港口物流、分拨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金融保险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本工程的建设将扩大舟山开发开放,推进现代海洋产业的培育发展,有助于为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海洋海岛特色的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2)(2)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浙江省“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发展。
浙江是我国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在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扩大开放和海洋经济加快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舟山是我国唯一的群岛型城市,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国务院关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批复》,加快舟山群岛开发开放,建设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有利于创新海岛开发模式,提高海洋开发和控制水平,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
力,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本工程的建设能够完善舟山市冷链物流基本功能,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物流服务,提升冷链物流服务种类和水平,形成以冷链物流为引领、基础物流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发挥现代物流业市场关联度高、服务领域广、服务模式先进等优势,促进舟山物流大发展。
(3)是抢占海洋渔业资源战略制高点的需要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人类开发海洋渔业资源情况的统计结果
显示,目前全球只有3%的海洋渔业储量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20% 的渔业储量正被适度开发,即还能够提升开发量的渔业储量只占20%;而52%的渔业储量已被完全开发,不能再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更为严重的是,24%的渔业储量已被过度开发,其中7%的渔业储量已枯竭,只有1%的鱼类资源正从耗尽状态中恢复。
粮农组织的统计结果还显示,占开发总量30%的10 种最大的渔业物种中,有7 种处于完全被开发或枯竭状态。
我国目前面临严峻的渔业资源污染、过度捕捞等生态环境问题。
如:局部渔业水域受到污染,天然渔场形不成鱼汛,海洋珍稀物种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
本项目可吸引远洋捕捞的渔业资源,应对国际海洋渔业资源竞争,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4)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展现舟山经济建设新风貌。
现代物流业作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作业的复合型产业,已成为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发展现代物流业
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实践证明,发展冷链物流对拉动地域经济、带动进出口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快速提升城市品位和战略竞争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本工程的建设可以促进舟山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满足舟山市发展国际物流的需求,促进舟山市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能够充分完善舟山本岛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功能,集聚人气,丰富产业形势,充分提升舟山经济发展的实力和综合战略竞争力,进而改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发展环境。
(5)项目建设对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居民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首先,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其次,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证。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
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第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四,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我国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我国水产品市场分析
(1)我国水产品产量连续30年世界第一
水产品包含海水、淡水养殖或捕捞的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头足类、藻类等水生动物或植物等。
一直以来,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国,水产品总产量自1989年起连续30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我国
水产品总量整体保持增长趋势,201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458万吨,与2017年相比变化不大。
2020年初,农业农村部于渔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透露,2019年全国水产品产量保持在6450万吨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
(2)2019年水产品养捕比高达78:22
《渔业法》规定我国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在该方针指导下,多年来我国水产品主要以人工养殖为主。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以螃蟹和鱼类为主,海水养殖则有鱼、虾、贝、藻及其他海生生物等。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持续在全国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现场,海洋捕捞去产能趋势明显。
2018年,我国天然生产水产品产量1466.6万吨,占比77.3%;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为4991.1万吨,占比77.3%。
农业农村部表示2019年我国养捕比达到78:2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此推算,2019年我国天然生产水产品产量约1419万吨,较2017年略微下降,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约5031万吨,较2017年有所上升。
(3)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各占半壁江山
从产品总量看,海水产品略微高于淡水产品,但相差不大,基本上是各占半壁江山。
2018年,我国海水产品产量为3301万吨,占比51%;淡水产品产量为3156万吨,占比49%。
然而,从两大品类的生产方式看,则差异巨大,淡水产品的养殖规模和比例要远远高于海水产品。
2018年,淡水产品养殖规模为2959.84万吨,占淡水产品产量93.8%;海水产品养殖规模为2031.22万吨,占海水产品产量只有61.5%,尚且不到2/3。
事实上,相比淡水养殖,海水养殖优势更为明显,生产周期短,单位面积大,产量较高。
但是相比淡水养殖,海水
养殖的鱼苗成本往往更高,并且海水生物对环境的含氧量、温度、pH 值要求也更高,因此饲养难度和成本也更高,这是导致海水养殖规模要远低于淡水养殖规模的重要原因。
(4)中国水产品行业需求分析
2009-2018年间,我国水产品市场成交额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变化幅度较大。
2018年市场交易额为3738.02亿元,同比增长2.10%,增速比2017年减少了11个多百分点,但2018年的市场交易额已经是2009年的两倍。
从交易渠道看,绝大多数的水产品通过批发方式对外销售,零售份额不断被压缩。
2018年,我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为3577.73亿元,占比95.71%,而零售市场交易额则为160.28亿元,占比仅有4.29%。
这也意味着,我国大众对水产品的终端消费更多是通过餐饮行业,自行购买烹煮的规模较小。
对于大众来说,自行购买水产品是
件买卖双方信息高度不对称的事情。
一方面水产品种类极为丰富,即使是同一品种也会因产地、养殖方式等的不同而质量价格差异巨大,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水产品零售市场仍不规范,内行欺负外行事件时时发生,宰客欺客行为杜绝不止,令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
此外,诸如蟹类、鲍鱼、龙虾的部分水产品处理方式复杂,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自行购买烹煮水产品的门槛。
盒马鲜生等新零售实体试图通过产品标准化、价格透明化、服务多样化来提升水产品的零售交易量。
然而,消费习惯非一时可以逆转,只有整个水产品零售行业走向规范时,水产品零售市场才能真正进入良性发展。
作为一个水产品生产大国,我国2018年人均产量高达46千克,然而我国在水产品消费上却显得十分“矜持”,2018年人均消费量仅有14.3千克,同期猪肉的人均消费量高达22.8千克。
人均消费量同样也远低于其他水产品大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韩国、日本、挪威的人均年水产品消费量级在50千克左右,美国、加拿大的人均年水产品消费量级在20千克左右,皆高于我国。
作为优质的蛋白来源,水产品走上中国人餐桌的路还很长。
水产品消费呈现高度的地域性,东部沿海地区居民因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更偏爱海水产品,因江河湖海密布而淡水资源丰富的江西、湖北、四川、重庆、安徽等地,居民则更喜食河鲜湖鲜,水域资源相对匮乏的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量少,也无具体偏好。
此外,我国城乡居民的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差距也十分明显。
从趋势看,城镇居民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已较为稳定,维持在14千克左右,2018年
为14.3千克;农村居民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则稳步上升,从2013年的6.6千克上涨至2018年的7.8千克,然而仅仅是城镇居民消费量的1/2左右,可见农村水产品消费市场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5)中国水产品行业进出口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海产品出口国。
,2009-2019年间,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到稳定波动的发展过程。
2009-2014年为快速发展期,2009年的出口数量为209万吨,出口金额为68.1亿美元,到2014年出口数量就已接近翻番,出口金额增长了近2倍。
2018年,我国水海产品出口规模和出口金额皆创下新高,出口数量为425万吨,出口金额为220.0亿美元。
2019年,水海产品出口表现不如2018年,出口数量419万吨,出口金额203.3亿美元,皆不及2018年,一方面是受国外需求疲软所困,另一方面是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所抑制。
从出口品种看,我国主要出口头足类、对虾、贝类、罗非鱼、鳗鱼等。
按出口数量计,2019年,日本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地,之后是东盟、欧盟、韩国、美国等地。
从趋势看,我国水海产品进口仍在快速增长中。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水海产品进口数量达444万吨,同比增长30.59%,进口金额达15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1.83%。
从进口品种看,我国主要进口对虾、鳕鱼、龙虾、头足类、蟹类、三文鱼等。
俄罗斯、秘鲁、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是我国进口水产品主要的来源地。
(6)水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健康保健意识的加强,以及冷链物流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品消费市场预计将长期保持增长,特别是农村市场。
此外,相比野生陆地动物,野生海鲜产品更为健康,在国家逐步发布政策法律禁止野味交易的情况下,野生海鲜产品或实现替代需求导致的增长。
但在国家“养殖为主”的方针下,未来养殖水产品的市场规模更为广阔。
3.2 冷链物流市场分析
3.2.1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分析
水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给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施带来巨大商机。
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世界水产品市场年需求量约1.5亿吨,至2025年时将达到2亿吨,供需缺口5000万吨,其中发达国家的需要缺口
所占比例最大。
例如日本国内目前水产品市场年需求量约741万吨,2025年将达到1600万吨,同期国内产量约1200万吨,这部分缺口主要靠进口解决。
我国国内目前水产品市场年需求量约4300万吨,2025年将达到7000万吨,同期国内产量约6500万吨,预计进口水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约500万吨。
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9.02%,预测在2023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突破9000亿元,达到了9150亿元,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26%。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硬件设施依然缺乏,设备分布不均,冷链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和一线发达城市。
在设备的种类和功能上发展也不平衡,大型的设备建设比较多,而中小型的冷库却少了很多。
除此以外,我国的冷库设备相对老旧,大部分的储存设备功能不全,无法精准控制温度,在对接的过程中,因为设备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满足要求。
目前我国人均冷库保有量约0.035立方米,美国人均保有量约0.365立方米,日本约0.233立方米,如果我们要达到发达国家人均冷库保有量(0.3立方米/人),预计还需建设4.17亿立方米冷库,约1亿吨。
3.2.2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利好政策积极推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制订一批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强化企业运营监管,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断链"问题基本解决,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服务品质,有效保障食品流通安全。
2018年4月,商务部办公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复制推广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模式的通知》,确定了31个试点城市和285家试点企业参与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
2018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冷冻冷藏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的通知》,内容指出:加强冷藏冷冻食品监督管理,严打违法违规行为。
严格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冷藏冷冻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经营、贮存等场所的监督检查。
除此之外,广东、黑龙江、贵州、河南、海南、浙江、山东、陕西、辽宁、云南、天津、广西、吉林、新疆、青岛、石家庄、沈阳等全国多个省市近几年也相继出台印发冷链物流相关政策文件,积极推进冷链物流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2)冷链物流市场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三大因素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稳步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