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_名词解释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
1. 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直线作为基线,由此基线起算,
其外侧12海里以内的水域。
2. 地貌格局:中国地貌格局是指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组
合与垂直向上的高低起伏。
3. 青藏高原:位于南侧喜马拉雅山与北面的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
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中。是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的高原。
4. 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我国高
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5. 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秦岭之间,由第四纪黄土沉积而成,受流水侵蚀,大部分地区
沟壑纵横,梁峁遍地。
6. 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温暖,,坝子众多,喀斯特地貌广布。
7. 柴达木盆地: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四周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资源丰富,
农牧业发达,有“聚宝盆”之称。
8.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
干沙漠。
9.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我国第二大
沙漠—古尔班通特沙漠。
10. 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之间,盆地形态完整,
紫红色砂、页岩广布,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11. 东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以黑土面积
大,沼泽分布广为特色。
12. 华北平原:南北分别是大别山与燕山,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抵山东丘陵与黄、渤海,
为我国第二大平原。因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地上河与河间洼地相间分布构成华北平原的特色。
13.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主要包括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
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呈串珠状东西分布,是我国第三大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为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14. 东南丘陵:位于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长江以南,南岭以北为江南丘陵;南
岭以南,两广境内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为浙闽丘陵。
15. 线性构造带:地质构造所形成的断裂、线性褶皱、岩体的线性排列和火山链等。
16.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17. 高原季风:从高原热力作用所引起的季风性风系来看,青藏高原地区冬季盛行辐散气流,
夏季盛行辐聚气流,称“高原季风”。
18. 山谷季风:由于山谷及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
从山顶吹向山谷。
19. 干燥度:是年潜在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用来表示某个地区的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
20. 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21. 华西秋雨: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
22.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23. 寒潮:来自高纬地区的寒冷空气大规模的向南侵蚀我国,造成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和偏北
大风的天气过程。
24. 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大致6月入梅
到7月上旬出梅。
25.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为强大深厚的气旋性旋涡。台风生成集中于夏秋季
7~9月。
26. 伏旱:在伏天时期出现的干旱,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
27.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由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所致的一种较
为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发生在沙漠及其临近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28. 风暴潮:是指有强烈大风扰动而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水漫溢上陆而酿成灾害的现
象。
29.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型生物(通常为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爆发性
增殖或集聚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30. 径流深: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W,单位:3
m)除以该断面
以上的流域面积(F,单位:
2
km)所得的值。
31. 河道频率: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
32. 土地:地球表层,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历史创
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33. 土地资源:对人类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有用的土地称为土地资源,包括目前已利用和未
利用土地,就土地本身来说,它包括陆地表面、内陆水域及海涂。
34. 后备耕地资源:也成宜农荒地资源。主要指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
的天然草地、疏林草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未利用的土地。
35. 林地:指郁闭度为0.3以及以上的乔木林。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新造林地(或称未成
林地)、灌木林地、苗圃用地。
36. 后备林地资源:即宜林地。包括现有疏林地、灌木林地和宜林的草地与应该退耕还林的
耕地。
37. 裸地:包括流动沙丘、戈壁、沙漠、龟裂地和裸岩与倒石堆等。流动沙丘、戈壁、龟裂
地与干旱气候相联系,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高原的西部、青海的西部,与荒漠区相一致。
38. 裸土:指没有植物覆盖,也没有建筑物覆盖的土地,属于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
39. 土地利用:人类为获取所需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
40. 土地覆盖:地球陆地表层的自然状态,植被和土壤是其主要组成要素。
41. LUCC: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42. 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指示大尺度植被覆盖和植被生产力的指标。
43. 植被净第一性生长力(NPP):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
物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
44. 土地退化:是指在自然和人类因素驱动下,土地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过
程。(通常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地退化、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污染等土地退化过程)。
45. 草地退化:是自然或人为因素驱动下的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46. 水资源: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地下水: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岩
溶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冻土孔隙裂隙水)
47. 地下水资源量:指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通常用地下水的补给量表示。
48. 地热能资源:地热资源指地下5000m深度以浅,15℃以上的岩石、淡水、咸水的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