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制种基地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路径探析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设施蔬菜是指在设置了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等设施条件下培育的蔬菜,它具有生产周期短、品质好、产量高、环境受控等优势,已成为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一、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设施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000万亩,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占我国蔬菜总产值的30%以上,成为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
传统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逐渐被智能温室、垂直农业等现代设施蔬菜种植方式所取代,使得设施蔬菜产业向着高效、节能、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3.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消费者对蔬菜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设施蔬菜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且在一些特殊时段,比如春节期间,传统蔬菜供应不足,设施蔬菜的市场需求将更加凸显。
1.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设施蔬菜生产效率未来,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设施蔬菜产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可以通过智能无土栽培、自动化设备、植物生理调控等技术手段,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2.推动设施蔬菜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未来,设施蔬菜产业需要加快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要建立完善的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生产标准,引导企业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水平。
3.促进设施蔬菜产业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未来,设施蔬菜产业需要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互利。
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方式,促进设施蔬菜产业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现状:
1.蔬菜生产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重要的地位。
2.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蔬菜种植技术不断更新,种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蔬菜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蔬菜生产面积、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全国蔬菜总产量在持续增长。
4.农业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蔬菜生产自动化水平,推进蔬菜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趋势:
1.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以增加绿色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2.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如温室种植、无土栽培,以提高蔬菜品质和生产效益。
3.发展蔬菜深加工业,以提高蔬菜的附加值,丰富消费品类,促进工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
4.加强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完善的蔬菜品质安全追溯体系,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蔬菜品牌建设,提高蔬菜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蔬菜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及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及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存在的突出问
题及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1988年农业部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逐步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从供不应求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进入到了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流通体系基本形成、蔬菜种类日益丰富、质量和科技含量全面提升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近年来,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等高品质蔬菜受市场欢迎程度日益增加。
蔬菜生产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由小农分散经营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转变,由传统种植向现代种植转变。
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菜价不稳定,经常受到季节、气候、运输以及节假日的影响;蔬菜种植行业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难度大,应对国际市场中越来越严格的卫生检疫难度大等。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蔬菜种植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蔬菜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蔬
菜的需求。
优化蔬菜流通环节,降低运输成本,稳定菜价。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蔬菜的质量安全。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1. 蔬菜产业的现状说到蔬菜,咱们日常生活中可真是少不了它们,饭桌上没有它们,感觉都像缺了点啥。
不过,蔬菜产业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里面的那些猫腻可不少呢。
首先,咱们要聊聊种植方面的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壤质量不行,种出来的菜要么长得慢,要么营养不够。
就像你在超市里看到的那些蔬菜,颜色好看,可到底含多少营养,心里没个谱。
再者,很多农民朋友用的化肥和农药,虽然能让菜看起来更好卖,可久而久之,土壤就会变得“虚弱”,这样下去,菜的质量可就得打个问号了。
再说说流通环节。
大家都知道,从田间到餐桌,光是这个过程就像走了一场“马拉松”。
中间的环节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很多菜到了市场上,不是新鲜的,而是“隔夜菜”,这可真让人心疼。
还有,运输不当、储存不当,菜在路上就可能“折腾”得不成样子,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后,我们再看看销售方面。
现在很多地方的蔬菜市场,都是“老一套”。
价格乱涨,农民的收入不稳定,有时候一斤菜卖得比一瓶水还便宜,这可让种地的人心里多难受啊!而且,很多年轻人对农民这个职业没兴趣,宁愿去城市里打工,导致农业后继无人的局面。
2. 蔬菜产业的问题2.1 生产技术不足蔬菜产业的问题,咱们还得从生产技术说起。
现在的种植技术,尤其是智能农业方面,跟国外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
比如,咱们的温室大棚技术虽然有了进步,但在气候控制和病虫害管理上,还是显得有些笨拙。
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民即使辛辛苦苦地种了菜,最后收成却不理想。
说白了,就是“好心没好报”。
2.2 市场信息不畅再说市场信息,这可真是个大问题。
很多农民朋友种了菜,却不知道市场上什么菜热销,结果自个儿种了满园的白菜,结果白菜的价格跌得一塌糊涂。
信息不畅就像是一个“黑洞”,把农民的辛苦全都吸走了。
他们根本没法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菜在地里腐烂,心里那叫一个心疼。
3. 发展对策3.1 提升生产技术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咱们该咋办呢?首先,得提升生产技术。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种业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保障粮食供应、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种业也迅速发展壮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一、种业发展现状1. 种业发展的成就近年来,中国种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种业企业规模和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著,种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种子品种优势互补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种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管理理念逐步传播推进,农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种子购销市场规范化建设加快,种业协会组织体系更加完备等等。
总之,中国种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正在稳步提升,并逐渐迈向国际化和现代化。
2. 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中国种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就,但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子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品种结构单一、质量不高、缺乏创新和国际竞争力,制约了整个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农民种粮意愿低,花粉杂交等技术使用率不高,降低了种业的关键技术应用效果;三是种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缺少投入和支持;四是种业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秩序混乱、价格波动大,对农民权益保护存在风险;五是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体制创新和改革缺乏足够力度。
二、对策建议1. 种子品种更新换代加快针对种子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品种结构单一、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花粉杂交等先进技术研究和应用,完善协作机制,优化农村创新体系,引导农民更好地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种植信心和种植积极性。
同时,加强品种审定评价,确保培育的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和农民愿望,提高农业生产品质和效益。
2. 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提升种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力量,必须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2023蔬菜种植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3蔬菜种植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蔬菜种植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增长、生产规模化、品质品牌化、技术智能化、经营模式创新、环保要求提升、国际化竞争加剧、蔬菜供应链优化等方面,探讨2023蔬菜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消费者对于蔬菜的品质、口感、安全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蔬菜种植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以满足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
二、生产规模化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生产规模化成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口感。
但是,生产规模化也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
三、品质品牌化随着消费者对蔬菜品质和口感的追求不断提高,品质品牌化成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品牌化经营,可以增加消费者对蔬菜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品牌化经营也需要加强质量监管和品牌保护,确保蔬菜的品质和安全。
四、技术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智能化成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农业、智能农艺等应用,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智能化技术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推动蔬菜种植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经营模式创新为了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经营模式创新成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可以优化农业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同时,创新经营模式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
六、环保要求提升环保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对于蔬菜种植业来说也不例外。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蔬菜种植业需要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哈尔套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在哈尔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哈尔套镇以蔬菜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加快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和基地建设、增加产业科技含量、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市场监管等环节,加强流通领域建设,完善产业链条,蔬菜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在蔬菜产业开发中,哈尔套镇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不断扩大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2011年,设施蔬菜生产总面积已达16000亩,其中日光温室5000亩,冷棚11000亩,遍布全镇11个行政村,.总投资超过3亿元,年产无公害蔬菜8000万公斤,建有占地26.9亩的高标准育苗工厂和容积3000立方米的蔬菜保鲜库一座, 2003年11月,我镇茄子、青椒、番茄、香瓜4种产品获得辽宁省绿办颁发的A级绿色食品证书,从2006年开始我基地又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香瓜、西瓜、茄子、青椒、黄瓜、番茄6个品种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产品。
又注册了“哈尔套”商标,提高了哈尔套镇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商标品牌的知名度。
初步形成春茬香瓜、秋茬茄子、西红柿、青椒四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
套"无公害蔬菜商标。
制定出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同时,推广了嫁接育苗、黄板、蓝板诱蚜、高温闷棚、熏蒸闷棚、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生产技术。
5、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哈尔套镇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冷棚、为主要栽培模式,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改秋冬茬和冬春茬两茬栽培为越冬一大茬,平均每亩收入4万元,冷棚平均每亩收入8000元;增收效果明显。
形成了北有富有,南有平安,西有新发,东有黄花,中有东西哈、柳树的效益典型村。
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概述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然而,我国蔬菜生产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蔬菜生产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现状分析1. 土地资源限制我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但适合蔬菜种植的土地却相对有限。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给蔬菜种植带来了困难。
2. 蔬菜品种单一我国蔬菜品种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主要以常见蔬菜如白菜、胡萝卜、西红柿等为主。
这造成了市场供应不足以及不同地区对蔬菜品种的需求缺乏多样性。
3. 技术水平较低我国蔬菜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设施农业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限制了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4. 环境污染问题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药、化肥的滥用和排放物的处理不当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蔬菜品质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发展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发展对策来促进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定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保护和扩大蔬菜种植的土地资源。
鼓励城市边缘地区发展蔬菜种植,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2. 多元化蔬菜种植品种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蔬菜品种,丰富市场供应。
鼓励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培育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蔬菜品种,增加蔬菜种类的多样性。
3.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4. 加强环境保护与监管加强对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监管,严禁农药和化肥的滥用,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保护土壤和水体的环境质量。
5.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增加他们的收入。
2022年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2022年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一、种子的类别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蔬菜是人们生活所需食品,是典型的“小作物,大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
按照种子结构、传播方式和农作物属性三种方式,可将种子分成不同类产品。
其中,按农作物属性进行细分,种子产品种类分为粮食作物种子、经济作物种子、工业原料种子、饲料作物种子和药材作物种子等。
二、我国蔬菜种业相关支持类政策自21世纪初年,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中国种业发展,接连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国种业发展,支持行业内生产企业研究、发展,加快推进生物育种研发应用。
近年来,中国相关政府部门重点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要力争突破一批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和短板技术,其中就包括生物育种。
在中国政策推动下,行业育种技术得以提升,蔬菜种子品种增加。
三、蔬菜种子产业链我国蔬菜种业行业上游是产品品种研发机构,包括大学、研究院及部分种企。
由于蔬菜种子研发、培育周期较长,且回报周期长,目前中国蔬菜种业产品研发主力仍集中于各大学、研究院内,企业研发力度相对较弱。
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近年来逐年增加且涨幅稳定。
2021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187.22万公顷,同比增加2.7%;该年蔬菜产量达7.67亿吨,同比增加2.4%,蔬菜每公顷产量达35.07万吨。
我国蔬菜种业市场需求量巨大,且呈稳步上涨态势。
四、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业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生物育种的政策支持力度出现增强趋势,商业化进程有望逐步进入快车道,我国种子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空间。
蔬菜产业发展及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蔬菜产业发展及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蔬菜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蔬菜产业也逐渐向绿色、有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二、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菜篮子工程是我国政府为保障居民菜篮子供应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
通过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等措施,我国菜篮子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蔬菜生产基地,保障了居民的蔬菜供应。
三、蔬菜产销面临的主要问题1. 产量与品质不匹配:目前,我国蔬菜产量虽然很高,但品质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的蔬菜品种单一,缺乏多样性。
2. 流通环节不畅:我国蔬菜流通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如流通效率低、损耗大、成本高等,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 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地区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四、提高蔬菜产量的对策建议1. 加强科研投入,提高蔬菜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增加产量。
2. 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和排水能力,保障蔬菜生长的水分需求。
五、提升蔬菜品质的对策建议1.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蔬菜品质安全。
2. 推广有机、绿色、无公害等高品质蔬菜生产技术,提高蔬菜品质。
3.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权益。
六、完善蔬菜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降低流通成本。
2. 推广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损耗。
3. 建立完善的蔬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市场透明度。
七、加强蔬菜产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1. 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咱们说到蔬菜产业,很多人脑海里可能立马就浮现出农田、绿油油的菜地、或者是菜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种蔬菜。
对吧?可是,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蔬菜产业背后也有一堆复杂的故事呢。
说起这产业,咱得承认,近年来虽然这行发展得不小,可是,问题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摆在我们面前。
你要是觉得蔬菜就是种种就行,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咱们从头说起,蔬菜产业现在可不是咱小时候的那种小规模家里种点菜的简单事了。
现在,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蔬菜的种植方式、流通模式,甚至是它们的销售都变得超级复杂。
你要想从田头到餐桌,再到超市里摆上货架,得经过多少道工序啊,简直比做一道菜还麻烦!这不,很多地方的蔬菜产业正在面临着不少挑战呢。
这个蔬菜生产问题可不是个小事儿。
说实话,虽然大家都知道,现在有了大棚种植,咱们一整年都能吃到新鲜蔬菜,但其实背后藏着的事儿可不少。
比如,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导致了土壤质量逐年下降。
这样一来,种出来的蔬菜可能虽然长得快,但营养成分和口感能好到哪去呢?有时候你买个西红柿,吃起来那味道,简直就是“失落的童年味道”,你说是吧?再有,就是种植面积越来越集中,很多小农户都靠规模化种植生存。
大家都知道,规模化的优势显而易见,可一旦遇到天灾人祸,集中种植反而成了问题。
这不,今年某些地方的蔬菜种植大面积受灾,农民损失惨重,菜价一涨,大家的菜篮子就成了“空篮子”。
可不,就连平时常见的菜,如今都成了奢侈品了。
再说这蔬菜运输的问题,简直让人头大!你想,咱们这些蔬菜一旦从田里采摘出来,就得经过漫长的运输、存储才能到达市场上。
这中间,多少的运输损耗呀!菜还没卖出去呢,它们就已经变质了。
这不,超市里那些看似新鲜的菜,可能其实都已经躺在冰箱里待命了好几天。
最严重的就是,这样一来,蔬菜的价格也越来越高,消费者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你要是觉得这只是价格问题,那就太天真了。
高价格背后隐藏着的是运输成本、存储成本,还有中间商层层加价的情况。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蔬菜产业的发展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蔬菜产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就蔬菜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措施做一简要探讨。
一、蔬菜产业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的蔬菜种植面积已居世界之首,但蔬菜行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低产和低效我国蔬菜生产的单产和产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虽然种植面积已居世界之首,但总产量并不高。
同时,我国蔬菜占地面积过大,而种植效益并不高。
2.品种固化我国的蔬菜市场上品种繁多,但在具体生产上,品种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几个地区生产,市场上缺乏专业化的种植基地。
3.市场分散由于生产缺乏规模化,生产效益不高,蔬菜行业的市场分散,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不高,向量化经营和劳动力使用效率低下。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措施针对以上问题,蔬菜产业的发展需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科技配套,提高单产和产值气候变化对蔬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尽可能增加单产和产值。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示范项目,蔬菜种植需要大规模的研发和精益生产技术。
2.加强品种的改良与研发加强对新品种的考察、研究和改良,使之适应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新品种研发,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3.推广现代化科技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蔬菜种植需要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从种植基地、种植方式、品种选育、肥料施用与农药使用等全面推进现代化科技,实现信息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
4.加强政策支持为了更好地发展蔬菜产业,政府需要大力支持该行业。
提供一系列支持措施,如产业升级补贴,政策支持和信用贷款,可大力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5.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现代营销战略应该成为蔬菜产业的一部分。
通过构建和维护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加速流通,提高“绿色食品”品牌知名度,提供可追溯性,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助于推进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精选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4、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强。 由于投入少、研究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等原因,蔬菜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育种基础研究薄弱,蔬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及育种方法、技术等基础研究不够;育种目标与生产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在商品品质、复合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育种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难以适应设施栽培、加工出口、长途贩运蔬菜快速发展的需要;育种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研单位与企业衔接合作不够密切,制约了成果的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蔬菜种子8000多吨,销售额占全国蔬菜种子销售总额的25%,尤其是春夏大白菜、白萝卜及设施栽培的红果番茄、茄子、彩色甜椒、青花菜、水果型黄瓜等种子主要依赖进口,影响蔬菜产业安全(公司、品种举例)。与此同时,良种良法不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不够、储备不足,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比如:我站…;全省据统计县级90%....)、手段落后、经费不足,技术进村入户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烟粉虱、根结线虫、番茄黄花曲叶病毒、十字花科根肿病等蔬菜病虫害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重;过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加上连作引起的土壤盐渍化、酸化不断加重,影响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成本大幅上涨,轻简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也亟待加强。(寿光技术员跑全国说明…)(近几年国家已有所重视,县级区域站建设…)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蔬菜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的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粮食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蔬菜产业在我国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1. 供需矛盾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蔬菜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
2. 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频发,给人们的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
一些农民为了增加产量,滥用农药,忽视食品安全问题。
3. 种植结构转型缓慢:我国蔬菜种植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规模小、技术落后、效益低。
而现代化蔬菜种植技术和设备投入较少,种植结构转型缓慢。
4. 市场运作不规范:蔬菜市场中存在着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价格垄断、操纵价格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和农民的利益。
5. 农民收入低:蔬菜种植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1.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善蔬菜种植结构,推动种植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大现代化设施农业的建设力度,提高蔬菜种植的效益和质量。
2. 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加大对蔬菜种植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农民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增加供应量,缓解供需矛盾。
3. 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加强对蔬菜生产的监管,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政策,加大对质量安全问题的检测力度,提升蔬菜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4. 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操纵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的利益。
5.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对蔬菜种植农户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蔬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建设,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蔬菜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蔬菜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对于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和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蔬菜发展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蔬菜生产现状(一)种植面积与产量近年来,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逐年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_____地区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_____万亩,产量达到了_____万吨。
这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种植模式的创新以及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支持。
(二)种植品种多样化如今,市场上的蔬菜品种日益丰富,不仅有常见的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还有各种特色蔬菜和进口品种。
消费者在选择蔬菜时有了更多的余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和营养需求。
(三)种植技术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蔬菜种植技术不断改进。
例如,温室大棚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蔬菜能够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生长,保障了市场的稳定供应。
同时,无土栽培、滴灌技术等也逐渐普及,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三、蔬菜市场现状(一)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蔬菜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趋势。
消费者更加注重蔬菜的新鲜度、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对于有机蔬菜、绿色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价格波动蔬菜价格受季节、气候、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波动较为频繁。
在蔬菜供应旺季,价格相对较低;而在淡季或遭遇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时,价格则会上涨。
(三)销售渠道蔬菜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
农贸市场依然是消费者购买蔬菜的主要场所,但超市和电商平台的份额也在逐渐增加。
电商平台的兴起为蔬菜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
四、蔬菜加工现状(一)初加工蔬菜的初加工主要包括清洗、分拣、包装等环节,以提高蔬菜的商品性和储存期限。
目前,许多蔬菜种植基地和企业都配备了相应的初加工设备和设施。
(二)深加工蔬菜深加工产品如蔬菜汁、蔬菜干、蔬菜罐头等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蔬菜深加工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
我国蔬菜种业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蔬菜种业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据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统计:近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1800万hm<sup>2</sup>。
总产5.6亿t左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认定和鉴定的蔬菜新品种超过1000个,主要蔬菜实现了3-4次品种更新,良种覆盖率超过90%,是我国农作物种业进入市场最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之一,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但发展仍显缓慢,商品率仅占30%-40%,与发达国家90%相比差距明显。
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规范。
国家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以及国际跨国种业集团严峻挑战。
我国蔬菜种业发展必须认清新形势。
加强科技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兼并重组、成果创新、聚集人才,把产业做大做强,应对世界蔬菜种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新时代的到来。
1我国蔬菜种业发展的历史沿革随着蔬菜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要的变化,我国蔬菜种业发展大体可分为:1.1农户自留种阶段建国后至1957年,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分散种植。
城镇周边有商品菜种植供居民消费。
广大农民吃菜依靠自家生产,以地方农家品种为主,基本是“家家种菜,户户留种”,集镇亦有少量商品种子供应。
1.2计划经济阶段1958-1977年,随着农业合作运动的开展和城市社会主义阶段的实行,为保证城镇供给,蔬菜生产采取按城镇划片生产为主。
辅以外地调剂方针,故此,蔬菜种业执行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调剂的“四自一辅”种子工作方针。
蔬菜种子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互换和调剂,种子质量明显提高。
优良品种得到普及。
1.3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全国农村执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短缺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产品产销体系开放,农业科技快速进步,国家颁布实施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的“四化一供”种子工作方针,育种工作者陆续培育出一批优良蔬菜新品种,蔬菜种子供应开始出现市场运作和国内大流通的新格局,优良新品种覆盖率显著提高。
农田蔬菜种植的规模化问题与建议
农田蔬菜种植的规模化问题与建议农田蔬菜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目前在农田蔬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规模化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农田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农田蔬菜种植的规模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田蔬菜种植的规模化问题1.1 产量波动大目前农田蔬菜种植的规模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容易受到自然环境、气候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波动大。
1.2 资金投入不足农田蔬菜种植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租赁、种子、农药、肥料等方面的费用。
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许多农民无法承担这些费用,导致规模化种植难以实施。
1.3 市场销售不稳定传统的农田蔬菜种植在销售环节较为薄弱,缺乏稳定的市场渠道和销售渠道,导致蔬菜无法及时销售出去,造成浪费和损失。
二、农田蔬菜种植的规模化建议2.1 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可以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农田蔬菜种植规模化。
例如,可以提供贷款担保、减免土地租赁费用、补贴种子和肥料等,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2.2 引入科学种植技术农田蔬菜种植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支持。
可以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无土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2.3 建立健全的市场渠道为了解决农田蔬菜销售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渠道。
政府可以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与超市、餐饮业等进行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确保农田蔬菜的销售和利润。
2.4 加强培训和宣传为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可以加强农田蔬菜种植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示范基地等方式,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2.5 建立补偿机制农田蔬菜种植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产量减少或者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国设施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设施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我国设施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1、规模化发展速度偏缓,集约化经营程度偏低。
从发展规模来看,我国在蔬菜生产上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基础生产条件简陋,技术水平不高,同时受生产规模、经营理念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限制了蔬菜设施朝高标准的方向发展。
在技术推广服务方面,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同时病虫害和农药的种类较多,技术人员在短时间内不能根治,当前阶段的技术推广服务满足不了实际生产需求,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存在较大的难度。
不仅如此,主导产品不明显,品种多样性、季节供给均衡性与市场需求尚存差距。
2、科技投入不足。
我国蔬菜农业基础薄弱,储存、加工设施、龙头企业偏少,产业化经营层次低,缺少竞争力强的产品品牌;产业优势不突出,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在科技投入上存在很大的缺陷。
从当前阶段来看,我国蔬菜设施发展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政府扶持力度较弱,尚未形成多元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基础设施条件满足不了当前阶段的基本要求,灌溉和排涝保证率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技术推广、科技培训、试验示范不到位,科技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检验检测手段落后,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没有引起普遍关注和足够重视,社会诚信度有待提高,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有待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产业链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以上这些因素制约了蔬菜生产的发展。
3、专业人才匮乏。
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在生产中需要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从当前阶段来看,永胜县蔬菜设施生产人才相对不足,技术人员以中老年为主,人员知识结构老龄化,满足不了当前阶段设施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设施蔬菜技术日新月异,很多技术人员工作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工作开展时主要侧重于提供新技术、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和简单常规的技术指导上,而产前的农资提供和种植指导、产中的技术服务和示范推广、产后的贮藏加工和市场销售等工作严重滞后。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而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当前我国蔬菜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产供销不平衡、生产技术不足、种植结构不合理等。
有必要进行对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蔬菜产业的发展存在产供销不平衡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由于供应链条中的环节不够畅通,导致了蔬菜市场的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蔬菜市场体系,建立农田到餐桌的供应链,健全物流、加工、销售等环节;二是加大蔬菜产业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和种植规模,确保市场供应。
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生产技术不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也在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比其他行业,农业领域的创新力和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
在蔬菜产业中,农民仍然依赖传统的种植方法和设备,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也无法得到保障。
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蔬菜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当前我国蔬菜产业普遍存在大棚蔬菜过多、种类单一的情况,导致了资源浪费和农产品的同质化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蔬菜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培育多样化的优质蔬菜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鼓励农民种植传统蔬菜,保持农业多样性,提高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
蔬菜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产供销不平衡、生产技术不足和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蔬菜市场体系的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多样化的优质蔬菜品种,以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将有助于提高蔬菜的供应能力和质量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蔬菜发展现状
中国蔬菜发展现状中国是农业大国,蔬菜是中国人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蔬菜发展现状如下:一、蔬菜种植技术的提升:近年来,中国蔬菜种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例如,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使得冬季也能获得丰富的蔬菜供应;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蔬菜的品质;水培技术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中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蔬菜种类和品质的丰富多样:中国的蔬菜种类繁多,涵盖了各类蔬菜如叶菜、根菜、茎菜、花菜和瓜果类等。
除了传统的白菜、葱、姜、蒜等,还有西红柿、黄瓜、菜花等现代蔬菜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这些新品种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蔬菜供应,还提高了菜品质量和口感,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多样需求。
三、有机蔬菜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机蔬菜的种植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有机蔬菜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更加健康和环保。
近年来,中国的有机蔬菜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有机蔬菜的价格也逐渐下降,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家。
四、蔬菜出口的增加:中国的蔬菜产量居世界前列,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能够大量出口。
随着中国高铁和航空等交通工具的发展,蔬菜出口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升。
中国的优质蔬菜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口碑,海外消费者对中国蔬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中国蔬菜发展现状呈现出技术提升、种类多样、有机蔬菜快速发展和出口增加的特点。
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给中国的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蔬菜健康和品质要求的提高,相信中国蔬菜产业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蔬菜制种基地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作者:纪高洁何庆学李树君来源:《中国瓜菜》2018年第09期摘要:蔬菜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蔬菜制种基地承载着保障蔬菜良种供应的重任,是保障“菜篮子”安全的基础。
但迄今为止,我国关于制种基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两大粮食作物,对蔬菜制种基地的研究相对滞后。
通过梳理蔬菜制种基地发展历程,分析蔬菜制种基地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蔬菜制种基地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制种基地;政策建议蔬菜产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0.22亿 hm2,总产值2万亿元,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14.8%,创造了占全国农业总产值35.1%的经济价值,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良种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科技进步对我国蔬菜增产的贡献率为56%,其中良种贡献率达46%[2]。
根据《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蔬菜主要产区的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良种供应安全已成为确保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和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重要基础[3]。
蔬菜制种基地承载着保障蔬菜良种供应的重任,也是连接蔬菜种业创新与种植生产的重要桥梁。
开展蔬菜制种基地相关研究,对我国蔬菜种子产业乃至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笔者拟通过梳理我国蔬菜制种基地的发展历程,分析基地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蔬菜制种基地的发展思路,为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1 发展历程据《诗经》记载,我国在西周时期已划分出谷物早熟、晚熟的不同品类,《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古代农科技书籍的记载,体现了我国从专用种子田到优种选择再到引种、繁种的种子科技发展脉络,达尔文对康熙皇帝亲自选择“京西稻”的故事高度赞扬,这些都肯定了我国古代种子科技研究源远流长,处于世界领先定位[4]。
但是,由于战争因素,近代中国种子科技进展缓慢,被西方全面超越。
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现代种子生产体系才艰难起步[4]。
在2011年以前,我国蔬菜种子基地与其他作物一样,经历了“家家种田,户户留种”、“四自一辅”、“四化一供”、专业化制种基地建设等时期[5],中国蔬菜制种基地区域化布局逐渐形成:葫芦科、茄科、豆科等蔬菜制种向西北集中;十字花科蔬菜则形成了华北甘蓝、济源白菜两大制种区[6]。
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发布,中国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种子基地建设进入快车道,如新疆的昌吉和甘肃的酒泉、张掖等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蔬菜制种产业的发展,为今后优势蔬菜制种基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 发展现状2.1 区域性蔬菜制种基地布局初步形成2017年1月,49个市、县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其中有13个是以蔬菜(含西瓜甜瓜)为主要作物的基地(表1)[7]。
第一批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的認定,标志着我国优势蔬菜制种基地布局的初步形成。
认定结果显示,我国蔬菜三大制种优势区分别为以甘肃酒泉市、张掖市,新疆昌吉州,宁夏平罗县为核心的西北蔬菜制种优势区,以河南济源为核心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优势区,以及以山东为代表的蔬菜种苗生产优势区。
据调研,2016年,我国蔬菜制种面积在8万hm2左右,总产量约8 000万kg,其中,甘肃酒泉市、张掖市,新疆昌吉州,宁夏平罗县等4个地区制种总面积达4.2万hm2,产量达5 866.9万kg,分别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2.54%和76.35%。
酒泉、张掖、昌吉、平罗等地区以生产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作物为主,而十字花科作物制种优势区主要集中在河北邢台、河南济源市、山东的临朐和沂南及四川绵阳游仙区等县(市、区)。
2016年,河南济源十字花科蔬菜制种面积2 134 hm2,产量310万 kg,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
2.2 蔬菜种子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截至2016年底,我国持有效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数量有4 316家,其中,专门经营蔬菜种子业务的企业有1 391家,比2014年减少了60%左右,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截至2017年,农业部认定颁证的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共有90家,其中蔬菜(含西瓜甜瓜)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一共7家,数量仅次于玉米、水稻两大粮食作物。
在这7家蔬菜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中,专业化蔬菜公司为5家,这表明蔬菜专业化种子公司实力显著提升(表2)。
同时,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平高科)、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荃银高科)、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登海种业)等龙头企业通过成立蔬菜种子事业部、并购或组建蔬菜种业子(分)公司等形式进入蔬菜种业市场,其中,登海种业已通过蔬菜类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认证。
2016年,隆平高科经营蔬菜种子的销售收入达2.26亿元,成为公司仅次于水稻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第三大业务;荃银高科经营蔬菜种子的销售收入2 334万元;登海种业1 752万元;中国种子集团2 846万元。
这些龙头企业的进入,有力促进了我国蔬菜种业的快速整合和持续发展。
随着蔬菜种子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蔬菜商业化育种成果也不断涌现。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6年,年度企业蔬菜新品种申请量分别为121、162、228件,授权量从2014年的8件增长到2016年的63件,增长了近8倍(表3)。
2.3 蔬菜种子生产技术研发进展显著蔬菜制种既是科技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据调研,在授粉期等劳动力需求旺盛的时期,甘肃酒泉肃州区、新疆昌吉市等蔬菜制种优势区劳力成本达300元 · d-1,即使是劳力需求不多的平常期,劳力成本也在250元 ·d-1左右。
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蔬菜种子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如何减少人力成本,实现轻简化制种,是蔬菜种子生产技术研发的热点。
通过长期努力,我国在制种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大白菜、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系遗传机制的研究与利用[3],为实现十字花科蔬菜全程机械化制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大白菜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已经开始推广。
与此同时,辣椒三系配套制种技术的突破及相关技术规程的出台[8],有力推动了辣椒制种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进程。
西瓜、甜瓜、黄瓜等葫芦科蔬菜雌性系选育与利用取得重要进展,将实现昆虫代替人力进行制种,显著降低制种成本,提升制种效率[9]。
2.4 种子法律法规不断完善2016年1月1日,新《种子法》颁布施行。
新《种子法》根据当今种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把原《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内容上升为法,并大幅提高了侵权行为的民事赔偿标准和行政处罚力度[10]。
同时,加强了基层农业主管部门职权,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获得处理品种权侵权、假冒授权品种和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案件的职权,解决了执法机构层级过高问题,可有效遏制品种侵权行为。
此外,新《种子法》规定种子企业主体地位,要求有关部门在耕地保护、农机购置、金融支持、制种保险等方面提供支持的同时,也要求种子生产经营主体要对自身提供的有关文件、标注内容、种子样品等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进一步对商品种子进行规范。
在新《种子法》施行之后,农业部又相继出台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对新《种子法》的说明和补充,完善了我国种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奠定了依法治种的坚实基础。
3 存在问题3.1 顶层设计不能体现蔬菜特性,大宗蔬菜和特色蔬菜发展同质化目前,我国优势蔬菜制种基地建设基本按玉米、水稻制种基地的“五化”思路进行,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蔬菜作物的发展规划,没有一个实现大宗蔬菜和特色蔬菜差异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3.2 蔬菜制种基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乏规模化制种基础蔬菜制种的用水需求、田塊划分、隔离设施等要求,普遍高于杂交玉米、杂交水稻。
但是,当前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向蔬菜制种田的投入较少,进展缓慢,甚至没有进展。
3.3 企业“多、小、散”格局未改变,优势基地与优势企业结合不紧密甘肃酒泉市登记在案从事蔬菜种子生产的企业达120家,但注册资本在2 000万元以上的仅13家,仅敦煌种业为全国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但其主营作物为玉米;专门从事蔬菜种子生产的企业则以代繁为主,基地市场亟待进一步整合,培育或引入优势蔬菜企业。
3.4 蔬菜种业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一方面,我国蔬菜科研机构科研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倾向,基础科研与制种产业结合不紧密;另一方面,科研单位和企业间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种质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造成前沿成果转化率低,企业研发品种更新缓慢,同质化现象严重。
3.5 基层种子执法力量薄弱,涉种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足目前除少数省份外,基层种子管理部门存在着执法大队与行政管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执法技术装备落后等诸多问题,甚至少数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被撤销,种子执法职能被合并到其他部门。
同时,蔬菜种子套牌、冒牌、偷盗亲本材料等违法案件尚未杜绝,蔬菜制种基地执法力量的削弱,导致相关案件打击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4 政策建议4.1 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大宗蔬菜和特色蔬菜差异化发展基于现有制种基地布局,针对蔬菜作物种类多,生长习性差异大的特征,编制全国蔬菜制种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划分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等大宗蔬菜作物种业以及特色蔬菜种业发展优势区,谋划各优势区的发展方向和指导原则,实现蔬菜作物制种产业差异化发展。
例如,在大宗蔬菜方面,结合“三区三园”,建设北京蔬菜种业创新、河南济源市十字花科蔬菜、甘肃酒泉市茄科蔬菜、新疆昌吉州葫芦科蔬菜等若干个大宗蔬菜种业之都,推动优势种子企业向优势基地聚集,在制种基地内形成完善的蔬菜种子产业链条。
在特色蔬菜方面,鼓励基地政府引进或培育当地特色蔬菜种子企业,如湖北莲藕、湖南秋葵、福建亚热带蔬菜等,推进特色蔬菜种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4.2 制定相关政策,整合资源投入蔬菜种子基地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建设优势基地的基本保障。
基地所在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基地建设、管理上升为政府行为,统筹整县资源推进基地建设。
在建设基地时,建议各部门的职责和技术类别,明确其责任分工,把基地建设、管理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在流程监管方面,可实行目标管理,设定时间节点,形成奖惩机制,把责任落实到人,督促基地建设顺利实施。
同时,建议政府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基地建设基金等各类产业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地建设,形成政府引导支持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有机结合的自我发展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蔬菜种子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