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红利如何生成——基于利益集团和制度分析的视角

合集下载

关于当今中国的利益集团问题(之一)

关于当今中国的利益集团问题(之一)

关于当今中国的利益集团问题(之一)导言: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发生重大历史变革进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重大社会变革的背后,实质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以不同方式进行的激烈争斗。

对于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由中国共产党自觉自主进行的、以经济改革为主导的整个社会大变革,则是人类社会演进史中一段非常特殊的历程,特殊就特殊在这是既得利益集团发动的旨在从根本上保护自己而又不得不针对自己进行的改革,这一漫长的改革实在是非常艰难、痛苦,却又成就“非凡”。

那么,到底如何观察和认识不同利益集团在中国改革大潮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呢?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GEDA)财经分析师、记者郭哲日前特别约请到了著名专家毛寿龙教授,并与之就此问题进行了访谈。

(毛寿龙教授简介: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 GEDA:毛教授,关于利益集团这个话题,现在人们谈论的是比较多了。

最早研究利益集团的应该是美国,早在十八世纪,美国的一些政治学家就注意到美国社会中出现了利益集团,并开始研究这些利益集团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

但到底什么是利益集团?他们对整个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现在人们也还是有很大分歧。

被称为研究利益集团“第一个最重要的美国理论家”的詹姆斯·麦迪逊对利益集团作出了这样的论述:为某种共同的利益的冲动所驱使而联合起来的一些公民,把他们的利益建立在损害公民的权利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

您是否同意他的这种观点?毛寿龙:我并不怎么赞同这个观点,它有很强的倾向性,把利益集团完全定义为损人利己的。

应当认识到,维权型的利益集团、维护公共利益型的利益集团和瓜分型的利益集团是不一样的,这与产权有关系,与政治经济状态有关系。

改革红利

改革红利

未来改革
增量还是存量?
青评论,显然更主要地是对存量的改革。那么,这是否说明未来的改革,将以存量改革为主?
谢春涛:未来改革不好说以存量改革为主。十七大以及十八大报告,包括中央主要领导近期的讲话,都谈得很明白。什么是改革成功,就是让最大多数人得益,改革也因此得到最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所谓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不是绝对的,不是就这一盘子肉大家来分,于是改革就变成怎么分法的问题。如果是这样,改革就确实很难进行。把一些人已经得到的再切出一块,他们当然不会愿意。
解读“改革红利”
“如果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容易理解改革红利这个概念了。有两个例子非常典型,一个是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个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项改革对中国的生产力发展作用太大了,用这两个例子来说明改革红利,最有说服力。”
“现在的改革比过去更难,大家也都在议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更难?就是因为目前的改革很难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比如当年的农村改革,让所有人得利,让所有人叫好。但改革进入深水区,这样的突破口很难再找到。”
其实,改革就是调整机制。对于必须打破的,比如垄断,是对既有利益的触动,但垄断地位改变后,客观上对整个社会、对老百姓有好处,那么垄断企业的利益就应该打破。但存量改革的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利,让国家更快发展,不能损害多数人的利益。“改革要触动固有利益格局,重点调整预期利益和增量利益,但最终是要落到人民真正得利益上。”
收入分配改革中,最直接的就是工资制度改革,其中的问题包括,国企高管收入过高。财政部此前也作出一些规定,但是有一个现实是,收入已经高上去的群体,你让他的收入降下来,是很难做到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往上提,比较容易。各个群体的收入增长的幅度和速度,应该有个大致的平衡,不能让某个阶层涨的特别多特别快,某些人涨得很慢,这个过程收入差别就拉大了。“提低”的重点是提高农民、城乡贫困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工薪劳动者这四类低收入者的所得,其方法首先要努力扩大就业,尤其是要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就业问题。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利益集团是指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聚集在一起,采取各种手段对政府和公共政策进行影响和干预的特定群体。

在我国,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政治影响、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对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一、政治影响一些利益集团还会通过与政府官员的关系网络,通过提供宣传和支持的方式,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这种政治影响的机制,往往会导致政策偏向于特定利益集团的利益,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失去了公平性和中立性。

二、经济影响利益集团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政策制定者的经济诱惑和影响上。

在我国,由于一些利益集团掌握着相当数量的经济资源,他们可以通过提供经济利益、就业机会、税收收益等方式,来实现对政策制定者的经济影响。

政策制定者在面对这些利益集团的压力时,往往会倾向于考虑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利益,进而偏向于支持这些利益集团的诉求和利益。

三、社会影响利益集团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和社会组织的影响上。

在我国,一些利益集团通过塑造公众对某些政策的态度,以及对舆论和社会组织的渗透,来对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对于公众舆论的影响,一些利益集团往往通过投资媒体、开展舆论活动、甚至是渲染事件等手段,来塑造公众对特定政策的认知和态度。

这种社会影响的机制,往往会成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和实施政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使得政策偏向于支持这些利益集团的立场。

一些利益集团还会通过对社会组织的渗透和操纵,来为自己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争取更大的利益。

这种社会影响的机制,往往会使社会组织在代表民众利益上丧失独立性和公正性,从而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难以代表公众的利益。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政治影响、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这些影响机制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失去了公平性和中立性,丧失了代表公众利益的基础。

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合理和民主制定,需要加强对利益集团的监管和制约,确保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国公共政策模式的变迁——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视角

中国公共政策模式的变迁——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视角
施加 着影 响 。克仁 松 ( . rno ) 在有关 美 国空气 污染 政策 的一项 研究 中指 出 :“ M C esn 如果 普 通 的
社 区 居 民 可 以 具 有 间 接 影 响 力 ,那 就 没 有 理 由不 承 认 ,美 国 钢 铁 公 司 、通 用 公 司 、银 行 行 长 或 大
策施 加影 响 ,如就 立法 细节谈 判 ,影 响政策 执行 过程 ,控 制政 策结果 ,等 等 。因此 ,利益 集 团逐 渐成 为 了政策 制定 过 程 中代 表 特定 利益 的重 要 影 响力 量 。理 查 德 森 (.. i ado ) 和 乔 丹 JJ Rc rsn h ( . . o a ) 的研 究 表 明 ,英 国公共政 策 是通过 政府 和 组织 成 政策 共 同体 的压力 团体谈 判 而 形 A G Jr n d 成 的 ,从 公共 问题 提 出到列入 政 策议程 ,再 到政 策执行 的整个政 策过 程 ,压力集 团都对公 共政 策
② J. . c ad n a d A G. oda . o enn n e es r. xod: rn Ro eto 1 7 J Rih r∞ . n Jr n G vrig u d rPrsue O fr Mat b r n,9 9. i s

M A. rn o . h n o t so i P l t n B l m r : h s p is rs ,9 1 P 1 8 C e s n T e U p li fAr o ui . a i oe J n kn e s 1 7 . . 0 . ic l o t o Ho P
社会科学
2 1 第 8期 0 2年
陈 水 生 :中 国 公 共政 策 模 式 的变 迁
中国公共政策模式的变迁冰

利益集团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利益集团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种制度变迁 。 经济转轨 的方式( 或称路径选择 ) 有两种 : 一种是渐进的
转轨方式 ; 另一种是激进 的转轨方式( 休克疗法 ) 。渐进的转 轨方式 , 经济转轨采取稳健 的、 的分 阶段的过渡方式 , 是 逐步
即“ 摸着石 头过河 ”采用这种方式 的最大好处是使人们逐步 。 承担改革 的社会代价 , 避免“ 爆炸式” 成本分摊方式而引发社 会 冲突 , 以用一部分改革利益给改革中的利益受损者 以补 可
维普资讯
湖北 社 会 科 学 2 0 0 8年 第6期
经 济论 坛
利益集团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贺 文 华
( 邵阳学 院 经济与管理系 , 湖南 邵 阳 420 ) 2 00
摘要 : 改革 的本 质是利 益 的再分 配 , 导 致各 个利 益 集 团之 间以及各 利益 集 团与政 府之 间 为 了利 益的 这将 占有和成 本 的分摊 而进行博 弈 , 利益 占有量 的 大小将 会与 利益 集 团的 力量成 一定 的对 应 关 系, 利益 集 团为 了 保 持其既得 利益 而进行 的博 弈 , 增加 改革的摩擦 成本 , 弱势群 体 的成 本 负担 。 将 增加 因而在 改革过程 中应尽 量
制 度 变 迁 理 论 综 述
程度上可 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能 容 纳生产力发展之 日,也 即资本主义制度框架要 被砸 毁之 时。 马克思认为资本 主义 只是社会历史发展 过程 中的一个阶 段, 它必然会 被更高级 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古典经济学 家认 为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能够达到 自我 均 衡 , 给能够 自动创造需求 , 供 市场总是 处于出清状态 , 既不会
产力的发展, 但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局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改革 曾为中国带来
从历史来看
最大红利
30多年前开启了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 征的改革,并从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 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全新时代。 改革释放出了10多亿人口的致富冲动, 它不仅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实现了“超 英赶美”目标,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从而使中国融入文明发展的主流。后 一点尤其重要,它是中国继续前进的基础。 中国在过去的30余年,之所以能从一 个贫困落后和封闭的国家成长为如今的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完全是拜改革开放所赐。 没有改革开放,便不可能有今天的社会生 活和人的自由。正如李克强所言,这个甜 头百姓已经尝到,所以“我们必须也只能 往前走,没有退路”。
中国当前正处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 化加速的关键转折。
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 条件,但也由此造就了经济增长中 的高能耗、高污染现象。 许多资源具有生产的投入要素 和消费品的双重属性,环境质量的 下降、能源供给和水资源供给的不 稳定性、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使中国 面临长期增长约束。 未来要素红利作为中国经济增 长的核心动力和主要源泉难以维持, 并将步入递减区域。
“资源红利”衰减后经济增长面临的 资源环境瓶颈,也不容忽视。
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还原李克强副总理在讲话的情景: 他是在人口红利的问题后谈到改革红利 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大量年轻人口这一红利因素,当 人口红利渐趋消失后,中国还有什么红 利可用? 李克强自问自答是改革,因为只有 改革,才是未来发展和建成小康社会的 可靠保证。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为什么说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一、什么是改革红利
二、要素红利向改革红利的转变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

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政治过程中的利益集团的存在与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利益集团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经济、政治或文化利益的个体或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并参与政策制定和政治决策过程。

在中国政治中,利益集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政治资源,对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政治中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利益集团的分类及特点中国政治中的利益集团可以分为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集团。

这些集团通过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源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政府利益集团是指政府官员和机构所组成的集团,他们通过政治权力来获取利益。

这些利益集团通常是政府的一部分,如党派、政府机构和军队。

他们通过权力和地位来影响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

企业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企业家和企业组成的集团,他们通过经济资源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在中国,企业利益集团通常是由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组成,他们通过捐款、行贿和掌握经济资源来获取政治资源。

社会团体利益集团是指传媒、学术界、宗教团体等非政府组织所形成的集团,他们通过舆论和人际交往来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这些团体通常与政府和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在社会舆论中塑造某种利益诉求和意见来推动政策的制定。

地方政府利益集团是指中国各个地方政府所形成的利益集团。

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地方经济、资源、投资等手段来获取政治资源。

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在政治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利益集团在中国政治中有着不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性和组织能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来参与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

其次,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本和资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使得他们能够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最后,这些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政治环境的变化来调整策略和行动方式,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摘要】利益集团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机制是复杂而深刻的。

本文从利益集团的定义与分类入手,探讨了其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具体作用,同时提出政府应对措施。

在结论中总结了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利益集团的存在和活动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政府引导和监管,以确保公共政策的公正和科学性。

【关键词】利益集团、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案例分析、政府应对措施、作用、发展趋势、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利益集团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对政策制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利益集团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由具有相同或类似利益诉求的个人、团体或组织组成的一种社会力量。

这些利益集团可能是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地方政府等,它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益。

在我国,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通过游说、lobbying、媒体宣传等方式参与政策制定过程,试图影响政策的内容和方向,使其符合自身的利益诉求。

这种影响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和方式实现的。

研究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机制,对于深入理解政策制定的真实运行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利益集团的定义与分类入手,探讨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分析其影响机制,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政府应对措施的讨论,深入探讨利益集团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深入研究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政治体制运作的内在机制,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中国的权力与利益集团

中国的权力与利益集团

中国的权力与利益集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政治体制中存在着权力与利益集团的现象。

这些集团由一群拥有实际权力和控制经济资源的人组成,其目的在于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的权力与利益集团,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一、权力与利益集团的形成原因权力与利益集团的形成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时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私有产权的认可,一些政治家、企业家和高级官员开始积极寻求利益,并通过掌握重要权力资源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中国的政治体制对权力集中和调控经济的需求也为权力与利益集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传统上,中国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掌握着经济资源的分配权。

这为一部分在政府内部居高位的人们带来了机会,通过掌握政治权力来实现私利。

二、权力与利益集团的不同类型中国的权力与利益集团可以分为政府官员集团、企业家集团和地方利益集团三大类型。

政府官员集团是指那些在政府机构中拥有实权的高级官员组成的集团。

他们通过利用权力资源,控制经济资源的分配,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家集团则是由那些成功的商业领袖和企业家组成的。

他们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掌握市场份额以及与政府官员建立紧密联系来追求自身的利益。

地方利益集团是指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内部形成的利益集团。

由于地方政府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地方利益集团往往通过与地方政府的互利合作,再结合掌握的资源,来扩大自身的利益。

三、权力与利益集团的影响权力与利益集团的存在对中国社会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权力与利益集团的形成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由于权力与利益集团掌握着重要资源和特权,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一部分普通民众则因缺乏权力和资源而处于劣势地位。

同时,权力与利益集团的存在也损害了法治和透明度。

权力与利益集团通常能够通过其影响力来影响政府决策,违背了公正的政治环境。

这种现象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并使得政府的决策缺乏合法性和可信度。

改革释放红利

改革释放红利

从过去30多年的经验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重要的是要靠改革;从未来10年、20年的大趋势看,实现这个伟大的“中国梦”,仍然要靠改革,靠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和转型中的大国,转型与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

实现中国梦,仍有赖于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从而开创一个走向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黄金10年”。

改革红利,就是通过制度创新,破除制约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发展优势,提高发展效率,从而带来物质财富的增长。

进入发展新阶段,我们说“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就在于抓住国内巨大需求潜力释放的最大机遇、发掘人口城镇化的最大潜力,直接取决于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就是说,要以“最大的红利”,抓住“最大的机遇”,释放“最大的潜力”。

一、改革是最大红利过去30多年,我国凭借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传统红利正在递减。

从2013年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

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未来5~10年,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何在?转型与改革的动力何在?从现实看,新的红利源,仍然来源于改革,来源于转型。

1.内需红利与改革(1)我国的内需潜力是最大的战略机遇。

随着我国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内涵、结构与规模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由物质性消费为主向服务性消费为主转变。

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我国未来5~8年消费升级的潜力与提升空间巨大。

我国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的有效释放,不仅对我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拉动世界经济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2)内需潜力可以支撑未来5~10年经济中速增长。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李艳萍201210402004摘要:为了诠释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的前世今生,本文首先说明了改革红利的定义,并以时间为轴,回顾了改革红利的过去,分析了改革红利的现在,并展望了改革发挥红利的未来发展情况,并提出来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改革红利、发展、改革一、何为改革红利改革红利是指改革在经济中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并配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广义上讲,我国的“改革红利”是指国家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全部有益成果的总和。

除改革红利外,我国另外两大红利分别为“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

“改革是当前最大红利”,应该包括了两个信息,第一,是指过去的改革,给人们带来了红利;第二,是指以后践行改革,还将给人们带来红利。

改革开放30多年,从国家面貌到个人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国家已经从改革中得到巨大的收获。

到达21世纪,站在新的起点,如何实现转型,人民如何过上更好生活,改革如何走出“攻坚区”和“深水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一个人均GDP水平在全球排名接近90名、城市化率水平只有50%多一点的经济体而言,未来发展的理论空间很大,需要做的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产出率,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

二、改革红利过去的成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

经济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这些成就的取得,,如充裕而的劳动力,广的市场空间,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一定的自然禀赋条件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国际经验都表明,即使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优越,并不一定能够经济发展。

所谓“资源诅咒”,,却长期陷于贫困。

深化对改革红利的理解

深化对改革红利的理解

深化对改革红利的理解
改革的实质是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改革红利是指由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收益。

为什么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改革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改革是促进各类要素创造新红利的主要手段。

改革能带来哪些红利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
城镇化改革。

城镇化改革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按照有利于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二是加快推进差别化的户籍制度改革,对进入特大型、大中型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镇的农民分别制定不同的政策,通过多种模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化质量,释放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潜力,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产效率。

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

三是推进科技与资源开发的深度融合,提高资源开发和二次加工能力,加快在能源、材料等领域开发和生产新的替代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

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影响机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利益集团的存在和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国,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成为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影响机制1.资源掌控:利益集团通常拥有一定的资源掌控能力,比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这使得他们可以对政策制定过程产生影响,通过资源掌控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舆论引导:利益集团可以通过舆论引导来影响政策制定过程。

他们可以利用媒体、社交网络等渠道来宣传自己的观点,打造舆论压力,从而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向。

3.组织动员:利益集团通常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可以动员自己的成员或相关群体,通过示威、游行等方式来施加压力,影响政策制定过程。

4.利益协商: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通常需要与各方进行利益协商,以达到最终的政策制定方案。

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参与利益协商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1.政策倾向:利益集团的存在和活动会对政策倾向产生影响。

政策制定者往往需要考虑到利益集团的意见和要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能会偏向于利益集团的利益。

2.政策内容: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或利益协商的过程,对政策内容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政策内容的一些部分被削弱或改变,从而为利益集团谋取利益。

3.政策执行:利益集团通常会对政策的执行过程产生影响。

他们可以通过舆论引导、组织动员、利益协商等方式来影响政策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三、对策与建议1.加强公共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公众参与政策制定过程。

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加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利益集团的影响。

2.做好利益平衡:在利益协商过程中,政府应该做好利益平衡的工作,确保政策制定的公平和公正。

3.规范投资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投资的监管,促进公正竞争,防止利益集团的垄断。

4.加强监管: 政府应该加强对利益集团的监管力度,防止其通过不正当手段对政策制定和执行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国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我国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我国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利益集团分析政策议程在公共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政策议程的设置对于社会问题能否纳入政府议事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规范政策议程设置,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由于我国政府自身内部结构不足和公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政府和社会公众都陷入利益表达的困境,导致政策议程设置中社会公众不能很好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政府也无法处理好公众的利益诉求。

同时顺应时代出现并不断成长的利益集团,逐渐成为了社会公众表达自身公共利益的一个重要渠道。

利益集团自身特性以及其如何在政策议程设置中发挥作用,这都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标签:政策议程;利益表达;利益集团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

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越來越多的社会大众从漠不关心逐渐转变到积极参与,努力表达出自身意愿。

但因表达利益的途径有限,人们的很多想法在公共政策中无法体现出来。

因此作为公民利益表达方式之一的利益集团,应该引起重视。

1 政策议程政策议程可以说是一次政策制定过程,具体是指某一个引起公共政策制定者关注并正式提起讨论,决定解决的公共问题,包括决定政府是否参与,如何参与。

政策议程可分为两种:一是系统议程,指具有系统性的一个问题,主要是由政治社区的成员提出来的值得普遍公众注意的问题,且在政府的立法范围之内;二是政府议程,是由偏向与公共官员相关的具体问题组成。

2 利益集团2.1 定义“利益集团”这个概念首次提出于西方政治学领域,后来又广泛被用于法学等其他学科。

“二战”后,社会各方面都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复杂。

利益集团的数量和人数的不断增加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引发了学者的关注,由此产生和发展出了一门新理论——利益集团理论。

国外学者对利益集团的定义众说纷纭。

詹姆斯·麦迪逊是第一个对其给出定义者。

他认为“为某种共同利益所驱使而联合起来的一些公民,不管他们占全部公民的数量多少,而他们的利益是损害公民权利或社会的永久与总和利益的”。

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之源

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之源

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之源作者:成思危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50期原来的消费中,政府消费应该说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重,如果剔除政府消费的话,那么居民的消费还需要进一步增进,才能够让我们的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内需上,特别是转移到依靠居民的消费上。

从最近的数据看来,过度投资现象没有什么改善,我们的投资增长率今年前三个季度还是在17到18,我觉得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应该分析有没有水分,应该分析这里头有没有对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挤出作用。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国经济论坛名誉主席成思危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之源,是根本性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充满了制度创新、充满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的政策决定,我想就可以逐步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把政府开支与居民消费区分开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现在统计上讲,支出法计算GDP是叫三驾马车,简单地说就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但这种统计实际上有一个问题,就是把政府开支放在消费里了,政府的消费跟居民消费放在一起,所谓消费拉动就看不清了。

而国外的政府开支是单独列出一项。

十八大以来,政府厉行节约、减少开支。

我们尽管不可能把政府开支和居民消费分得清楚,但还是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

2012年一季度是中国消费最旺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0%;而今年一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降了近20个百分点。

我相信老百姓的消费没有降低多少,但是政府的消费大大下降了,加上一些连带效应,所以一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下降得非常快。

去年二三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还在50%以上,今年大概降了10个百分点。

这说明政府下决心控制公款消费效果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说明原来的消费中,政府消费应该说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重,如果剔除政府消费的话,那么居民的消费还需要进一步增进,才能够让我们的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内需上,特别是转移到依靠居民的消费上。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

与过去30多年相比,我国当前的改革的红利发生了哪些变化一、何为改革红利改革红利是指改革在经济中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并配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广义上讲,我国的“改革红利”是指国家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全部有益成果的总和。

除改革红利外.改革开放30多年,从国家面貌到个人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国家已经从改革中得到巨大的收获。

到达21世纪,站在新的起点,如何实现转型,人民如何过上更好生活,改革如何走出“攻坚区”和“深水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一个人均GDP水平在全球排名接近90名、城市化率水平只有50%多一点的经济体而言,未来发展的理论空间很大,需要做的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产出率,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

二、改革红利过去的成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

经济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这些成就的取得,,如充裕而的劳动力,广的市场空间,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一定的自然禀赋条件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国际经验都表明,即使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优越,并不一定能够经济发展。

所谓“资源诅咒”,,却长期陷于贫困。

想要富强,关键在于能否有一套好的体制机制,有效组合和利用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

改革就是要在过去落后的体制机制下,创造一种全新的体制机制。

开放把发展中短缺的产品和要素,如机器设备、资金、技术、管理体制等引进来,使我们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要素走出去,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人们经常能够看到的现象是,,体制改了,生产效率到极大提高。

这个的部分,正是改革红利。

我国过去30多年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巨变,是改革红利的具体体现。

中国改革需新的制度性红利创造

中国改革需新的制度性红利创造

中国改革需新的制度性红利创造
佚名
【期刊名称】《大连干部学刊》
【年(卷),期】2012(28)6
【摘要】改革事实上就是一种制度渐进调整、再造的变革方式。

成功的改革是将各种有利要素给予汇聚,并利用历史的机遇创造和利用各种制度红利。

内部核心红利要素主要是:成功创造市场经济红利;
【总页数】1页(P63-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
【相关文献】
1.制度性改革红利行情已经展开
2.林业改革成为2006年中国改革的突出亮点和成功范例贾治邦荣膺"2006中国改革年度人物大奖" 柏广新、许兆君同时荣获"第六届中国改革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3.前瞻:如何创造新的“改革红利”
4.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创造新的人口红利
5.道路运输:创造新的改革红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释放经济体制改革红利的基本思路与战略重点

释放经济体制改革红利的基本思路与战略重点

释放经济体制改革红利的基本思路与战略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红利”是一种增量价值,是一种隐藏于经济体制背后的潜在红利,只有通过积极的改革才能将这些红利有效地释放出来。

进一步释放我国潜在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必须坚持“五个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继续深化所有制、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进一步释放潜在经济体制改革红利。

改革红利;经济改革红利;体制机制F201 A 1674—0351(20__)05—0131—06 中国的改革,已走过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作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20__年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并强调“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

因此,理清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来进一步释放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对于我国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

一、改革红利内涵的理论辨析红利,原本指的是上市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由股东所获得的超过股息的那部分利润。

红利实际上就是通过“投资”而获得的利润“回报”。

对于“改革红利”的内涵、来源等问题,目前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

迟福林指出:“所谓的‘改革红利’,就是指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创造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1]厉以宁认为,所谓红利,实际上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发展优势,以及利用这种发展优势所带来的好处,而改革红利就是指体制红利或者制度红利。

[2]24高尚全等学者将改革红利与消除体制性障碍联系起来,并认为,改革红利就是消除城乡分割体制、金融体制、产权制度等体制性障碍的成果。

[3]187赵晓等学者则直接指出,“改革红利”就是“制度变迁红利”。

[4]概括地讲,目前学术界对“改革红利”形成的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改革红利是由体制机制变革所带来的发展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被人们所忽视 。作为转型国家和正在跨 越 中等收入 陷阱的国家 ,世界银行报告指 出,深化 中 国经济改革可能会遭致三种人 的反对 ,其 中排在第一的就是 既得利益集 团。斯蒂格利茨也 曾经
说 , 中国要 防止利益 集 团 。广州 市 委政 研 室 的一份 研 究 报 告 ( 2 0 0 7 )基 于对 广 州 市 的调 研 列 出
就在于构建抵御利益集团对经济负面作 用的制度体系 。论文 以下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是转型期
同 ,诺思 认 为 ,政 治 、文化 和 意识 形态 这 类 “ 非 经 济 因素 ” 在 决 定一 个 社会的经 济 是 否 会锁 人
陷阱时起了决定作用。换言之 ,制度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从利益集团与制度关 系的角度来探讨改革红利生成问题。我们的主要观点是 ,达到 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面l 临 着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跨越 中等收人 陷阱的问题 ,而制度创新 的关键
中 国改 革红 利生 成与 中国跨越 中等 收入 陷 阱 的关 键 就 是构 建 抵 御 利 益 集 团对 经 济 负 面 作 用
的制度体系。这种理论来源于诺思对拉美 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不大成功或者半途而废的分析 。根 据世界银行 2 0 1 0 年8 月定制 的最新标准 ,目 前世界上 的 2 1 3个经济体 中,低收入 国家和地区有 4 0 个 ,中等收入 国家和地 区高达 1 0 4 个 ,而高收入 国家和地 区有 6 9 个 。基于生存竞争和市场法 则 ,主流经济学否认长期停滞于 “ 低收入陷阱”和 “ 中等收入 陷阱”的可能性 。在他们看来 , 经济 的竞争会促进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但是 ,诺思 引证 了大量经济史 的例子来说明确实 存在 “ 停滞经济” 。这与世界银行提出的 “ 中等收入 陷阱”的分析不谋而合 。与主流经济学家不
规章制度 ,如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制度等。这些改革会带来许多好处或收益。但这些
卢现祥 ,中南财 经政法 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E— m a i l :l u 一0 1 0 8 7 7 @s i n a . c o m,通讯 地址:湖北省武汉 市东湖 高新技 术开 发 区南湖大道 1 8 2 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邮编 : 4 3 0 0 7 3 ;柯赞 贤,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经济 学院博士 生。感谢 匿名审稿
制 度体 系的 三 大条件 。我 国释 放 改 革红 利 的 制度 空 间还很 大 ,这 主 要 表现 在 以下 四 个方 面 :构 建有 限政府 ,处理好 政府 与 市场 的 关 系;构 建 发展 型 国 家 ,实现从 非 直接 统 治型 国 家向 直接 统
治型 国 家的转 型 ;完善 市场 经济 体 制 ,防 止权 贵 的 市 场 经济 ;加 快政 治体 制 改 革 ,建 立和 完善
与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 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于一个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的国 家来讲 ,都存在着改革 的红利。所谓改革的红利就是体制改革 和制度创新 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或
收益。
我 国的改革红利主要来 自 两个方面 ,一是废除或消除一些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章制度 ,
如减少行政审批 、改革户籍制度 等,这会大 大地减少经济运行 的成本。二是建立和完善相关的
过五大 “ 强势利益集团” ,认为这些强势利益集团的运作损害着弱势群体 的利益 。五大强势利益 集 团分称 “ 垄断利益集团” 、“ 特权利益集 团” 、以谋取租金收入为主的 “ 食利者利益集团” 、以 各种中间收费为来源 的 “ 灰色收入利益集团” ,以及早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 “ 优势企业利益集 团” 。这些利益集团的界定不一定准确 ,但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 国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多样性与 复杂性 。利益集团在任何 国家都存 在 ,但能否转变成 既得利益集团、分利集团却在 于一 国是否 存在抵御利益集团对经济负面作用的制度体系。


引言
我 国经济 社会转 型 已经 进 入 了关 键 时 期 ,这 是 因为 我 国 已 经进 入 了 中 等 收入 国 家 的 行 列 。
同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尤其是政 治体制改革 尚未完成。一方 面,我们要让 改革红利生成 ,
要继 续推 进我 国的改革 ;另 一方 面 ,我们 要 防止 陷 入 中 等 收入 陷阱 。可 以讲 ,改 革 红利 的释 放
人意见 ,作者文责 自负。

1 6・
南亏蛭渣 2 0 1 4 年 第1 期
改革会 受 到既 得利 益集 团 的 阻碍 。 中国 释放 改 革 的红 利 ,必 须 打 破 既 得 利益 集 团 。换 言之 ,既 得 利 益集 团 阻碍 中国改革 红利 的生 成 。 中 国利 益 集 团 对 经 济社 会 影 响 的潜 在性 、隐 蔽性 往 往 容
社 会 主义 民主 与法 治的 制度体 系。
关键 词 : 改革红利 利益集 团 中等收入 陷阱 制度体 系 J E L分类号 : O1 0 , 0 3 3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 类号 : F 0 6 1 . 2
文章 编号 : 1 0 0 0— 6 2 4 9( 2 0 1 4 )0 1 — 0 1 6—1 3
南- j r f j } 济 2 0 1 4 年 第1 期
中国 的改 革 红 利 如何 生成
— —
基 于 利 益 集 团和 制 度分 析 的视 角
卢现祥

柯 赞 贤
要: 中 国改革红 利 生成与 跨越 中等 收入 陷 阱的 关键 就是 构建 抵御 利 益 集 团对 经 济 负面
作 用的制 度体 系。建 立权 力的制 约体 系并 切 断权 力与 利 益 集 团的 直接 联 系 ,建 立 公 正 的政 策 和 制度 制 定的 程序 ,提 高制度 质 量并保 障 制度 的有 效 实施 是 构 建抵 御 利 益 集 团 对经 济 负面作 用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