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
李艳萍
201210402004
摘要:为了诠释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的前世今生,本文首先说明了改革红利的定义,并以时间为轴,回顾了改革红利的过去,分析了改革红利的现在,并展望了改革发挥红利的未来发展情况,并提出来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改革红利、发展、改革
一、何为改革红利
改革红利是指改革在经济中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并配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广义上讲,我国的“改革红利”是指国家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全部有益成果的总和。
除改革红利外,我国另外两大红利分别为“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
“改革是当前最大红利”,应该包括了两个信息,第一,是指过去的改革,给人们带来了红利;第二,是指以后践行改革,还将给人们带来红利。
改革开放30多年,从国家面貌到个人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国家已经从改革中得到巨大的收获。
到达21世纪,站在新的起点,如何实现转型,人民如何过上更好生活,改革如何走出“攻坚区”和“深水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一个人均GDP水平在全球排名接近90名、城市化率水平只有50%多一点的经济体
而言,未来发展的理论空间很大,需要做的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产出率,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
二、改革红利过去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
经济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这些成就的取得,,如充裕而的劳动力,广的市场空间,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一定的自然禀赋条件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国际经验都表明,即使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优越,并不一定能够经济发展。
所谓“资源诅咒”,,却长期陷于贫困。
想要富强,关键在于能否有一套好的体制机制,有效组合和利用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
改革就是要在过去落后的体制机制下,创造一种全新的体制机制。
开放把发展中短缺的产品和要素,如机器设备、资金、技术、管理体制等引进来,使我们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要素走出去,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人们经常能够看到的现象是,,体制改了,生产效率到极大提高。
这个的部分,正是改革红利。
我国过去30多年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巨变,是改革红利的具体体现。
三、改革红利的发展现状
中国过去的发展离不开改革红利、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等一些列机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已高于甚至远高于周边其它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与人力资本的攀升是的人口红利正快速缩减,全球化红利则随着中国已跃居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家而急剧减小,恰遇目前正处
於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当口,出口也难再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最得力的那驾马车。
唯有改革的红利仍然存在巨大的空间,在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的中国,这也许正是另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正如李克强副总理所言,“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
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的我们改革的信心更加充足。
我国工业化正处于中期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而改革将推动新型工业化。
我们要加快推进科技管理、职业教育、人才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尽快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发展路子,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将来还要有3亿左右的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城镇化的潜力十分巨大。
而改革将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土地管理等领域的改革,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就能够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社会进入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而改革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改革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通过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改革是生成发展红利的“活水”,是解决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总开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动力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仍是最大的红利。
尽管我国推进改革30余年,但作为一个转型大国,客观地看,中国的发展、体制机制等还存在诸多问题,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本居高不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没有理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7,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非常严重;体制转
型滞后于发展转型,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这些,都是中国快速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拦路虎。
但是,我们只要满怀信心,一个个来修正,一项项去落实,不断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发展质量、缩小收入差距,我们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
而这个基于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也许不能再创过去快速发展的辉煌历史,但足以支撑我们未来5到10年中速增长的基本态势。
四、改革红利的持续发展
要继续享有改革红利,并使之成为驱动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我们就必须坚持深化改革。
立足现状展望未来透过十八大报告,我国深化改革的重点已明朗。
在国家层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准确把握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划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差异性定位。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虽然局部领域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等,但在绝大部分的领域,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退民进”的力度。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最大限度的开放民营企业准入领域;二是在金融、税收、财政、科技、人才等领域创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渠道;三是逐步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职能。
在产业层面,将国内拉动内需作为重点,重构基于内需导向的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中国特别是沿海地区收获全球化红利,建立起了基于出口导向的产业体系。
而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市场需求已很难在当前高位再保持高速增长,而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国内需求还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内需导向将取代出口导向成为我国经济成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因此,我国必须实施产业转型,重构基于内需导向的产
业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一、生产方式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向定制化的柔性生产转型;二、生产领域从重视工业领域到工业与服务业领域并重转型;三、生产产品从适应国际需求标准到适应国内需求标准转型;四、生产目标从重视线下市场需求向重视电子商务需求潮流转型。
在企业层面,从聚焦成本竞争向创新竞争转型。
低成本竞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立足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最主要途径。
但随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资源价格的持续上升,我国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低成本优势曾经是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则需要构筑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自主创新能力。
需着重这几个方面的建设:一、加大科研教育的投入,从源头上确保自主创新的基础优势;
二、是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研发的体制机制,在过程中确保自主创新的动力优势;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到市场内确保自主创新的成果优势。
个人层面,建立更富实效的藏富于民的机制。
过往三十多年改革的逻辑是以“国强”带动“民富”,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但随着内需导向的重要地位逐步显现,藏富于民以夯实振兴内需的微观经济基础就愈加重要。
要把握一下几个重点:一、提高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十八大报告中“收入倍增计划”顺利实现;二、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民众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激发出更加巨大的国内需求市场;三、建立更加严密的合法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体系,激发民众创造和保有财富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改革红利.[J]天津经济2012.
[2] 迟福林.改革红利释放的五个关系[J]人民论坛. 2013.03.
[3] 吴定平.八项规定,一次动真格的重大决定[J] 当代广西2012.12.
[4] 黄海燕.紧紧把握改革红利.[J]宏观视点.
[5] 赵晓,刘明珠.为何要强调改革红利最大[J]人民论坛.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