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
复习文言文,加深对已学知识的了解,以达到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北师大版((八班级)语文)文言文复习,大家快来跟一起欣赏吧。
北师大版八班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一)
《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1、文学常识::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素;白色。
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绝献:极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分写)
9、运用:(1)20xx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
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
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
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
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
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
北师大版八班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二)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北朝]
精要笔记:
(1)写一般山川之美,清丽自然,浑然天趣,表露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2)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同时注意了山水的相映、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3)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一、解释下列词语:答案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加,这里指欣赏
二、翻译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在是人间天堂。
三、简答:
1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
表达了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一、: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
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窗户
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北师大版八班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三)
《爱莲说》(宋代哲学家周敦颐)(20xx年河北省中考阅读题)
一、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3 分)
1、益:副词,更。
2、植:树立。
3 、鲜:少。
4、濯:洗涤。
5、亵:亲近而不庄重。
6、妖:妖媚。
7、蕃:多8、宜:应当9、独:只,仅
二、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纳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方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补充说明:上文之字的标号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
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无义。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理解背诵: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描写莲美妙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方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0xx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⑥比方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北师大版八班级语文文言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