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3.9辉煌灿烂的文学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历史③必修3.9《辉煌灿烂的文学》PPT课件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 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1.《诗经》保存了我国古代哪个时期的诗歌?( A、商朝到春秋初期 C、西周初到春秋初期
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创造出了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骚体), 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 高的地位。
(2)楚辞
①含义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造 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②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富含 浪漫主义色彩
③代表作
《离骚》
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楚辞是战国时期,由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 的精华,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 B.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 而是自由灵活的句式 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 长的一首诗 D.楚辞大量使用象征、比喻手法,充满浪漫
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 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1、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 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 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 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2、元曲:
(1)含义 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 阶段,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2)发展阶段及特点(散曲)
兴起:宋代
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繁荣:元代 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元代前期)
(3)代表人物
关汉卿、马致远
高一历史必修三学思之窗与课后试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三学思之窗与课后试题答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思之窗】1.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关于孔子“人性论”的几种观点:黄仁宇认为,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却说圣贤也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可见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另有学者认为,孔子的确不像后来的孟子和荀子那样,直接而明确地谈论人性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但《论语》中却多处蕴含着孔子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
还有的学者认为,孔子的人性观是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并且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就是孔子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两个方面合乎逻辑的分化和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崩溃,旧的政治权力中心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政治力量,诸侯国纷纷起用原先地位较低的士,士开始崛起。
同时,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士阶层不仅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也在文化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传播文化、研究学问,形成了诸子百家。
同时,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互相学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孔子的言论,分别是“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
”“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在孔子那里,“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
第三句的意思是“关爱他人的人,人们就会爱戴他;尊敬他人的人,人们就会敬慕他。
”这一句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这一制度()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印度形成了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B项。
2.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
这部史诗是()A.《源氏物语》B.《摩诃婆罗多》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故B项正确;《源氏物语》是日本的著名小说,《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与题干信息均不符合,故A、C、D三项均错误。
3.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瞩目的艺术,这些壁画被认为是古代印度壁画的重要代表。
壁画大量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的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
这说明()A.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出现了世俗化倾向B.当时的印度受分裂割据影响政局动荡不安C.落后的农耕文明使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D.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可得出阿旃陀石窟的宗教壁画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故A项正确;题干中的绘画内容虽涉及战争,但无法得出当时印度的政局是否是分裂割据,故B项错误;题干的主旨不是强调佛教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而是壁画内容的特色,故C项错误;阿旃陀石窟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故D项错误。
4.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ppt课件
中。
3.材料三歌颂了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
什么关系?
提示: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明清 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而商品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种社会背景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 出现了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精神。
4.文学风格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提示: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推动文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状况 可以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同时文学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文学 有时可能会先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有时也会有落后于社会的 情况出现。
3.明清小说: (1)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 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
(2)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 实进行批判。 (3)小说体例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本身具有反映社会生 活的深度和广度的优势,与时代具有契合性。 (4)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因此,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
(6)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风 、___ 雅 、___ 颂 (2)内容: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___ 三部分。 四言 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 (3)特点:以_____ 实感强。
现实主义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
(6)明清小说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艺术而
高中历史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 新人教必修3
(4)影响 )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 统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统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
(1)产生 )
战国时期
(2)特点 )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 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 )
《离骚》 离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曼曼其修远兮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因慕蔺相如为人,改名相如。蜀郡成都 前 )字长卿,因慕蔺相如为人,改名相如。 今四川成都) 年轻时喜好读书击剑,汉景帝时,成为武骑常侍, (今四川成都)人。年轻时喜好读书击剑,汉景帝时,成为武骑常侍,后来因景 帝不好辞赋,称病免官。他周游天下,结交当时许多著名文人, 子虚赋》 帝不好辞赋,称病免官。他周游天下,结交当时许多著名文人,作《子虚赋》, 名声大噪。武帝读了他的《子虚赋》 大为赞赏,并立即召见。他又呈上《 名声大噪。武帝读了他的《子虚赋》后,大为赞赏,并立即召见。他又呈上《上 林赋》一篇,武帝读后大喜,受到重用,后来官拜中郎将。他的赋结构宏伟, 林赋》一篇,武帝读后大喜,受到重用,后来官拜中郎将。他的赋结构宏伟,纵 横自如,语汇丰富,文彩华茂。内容大都描写帝王苑囿田猎,极尽铺张之能事。 横自如,语汇丰富,文彩华茂。内容大都描写帝王苑囿田猎,极尽铺张之能事。 卓文君是著名的汉代才女,西汉临邛人,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 卓文君是著名的汉代才女,西汉临邛人,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司马相 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卓文君,两人相爱私奔前往成都。 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卓文君,两人相爱私奔前往成都。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两 人私奔到成都之后,一贫如洗。卓王孙对文君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家门不幸, 人私奔到成都之后,一贫如洗。卓王孙对文君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家门不幸, 出了这样一位不知礼义廉耻的女儿,因此虽然家有万贯,也不愿资助女儿。 出了这样一位不知礼义廉耻的女儿,因此虽然家有万贯,也不愿资助女儿。旁人 虽多次劝解,也无济于事。后来,他们终于难以度日。卓文君一想,不能坐以待毙, 虽多次劝解,也无济于事。后来,他们终于难以度日。卓文君一想,不能坐以待毙,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2、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手段】:1、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
2、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开门见山教师: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
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
大家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导入新课第一目:一、《诗经》教师提问:欣赏下列名句,指出它们出自哪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
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学生答:《诗经》。
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习目标]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3)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1)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离骚》。
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1)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3)中唐:白居易。
[思维点拨]唐朝社会的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1.《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提示它们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础。
2.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风格特点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风格: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日益凋敝,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兴起原因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②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
3.(2010 年安徽文综)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 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 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 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 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
2.唐代诗歌中,最善于刻画诗情画意的是( A.边塞诗 C.讽喻诗 B.山水诗 D.离别诗
)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刻画诗情画意”,只有山 水诗最能表现诗情画意。 答案:B
3.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 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 ②西汉 ③唐代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2.楚辞 (1)创作者:屈原。 楚国 (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_____方言,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 离骚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______》。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子虚赋 (2)代表作品:西汉司马相如的《_______》《上林赋》;东汉 张衡 _____的《二京赋》。
1.明清时期的小说体现的时代特色是( A.反对骈体,提倡散体 B.继承了元杂剧的传统 C C.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
解析: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标志着封建制度的 没落,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 解析:C
2.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长 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
历史必修三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十年高考真题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1.(2020.7·浙江高考·1)浏览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可以看到不胜枚举、异彩纷呈的珍品。
下列项中属于先秦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是A.汉赋B.楚辞C.话本D.散曲2.(2020·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
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
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3.(2020·江苏高考·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4.(2019.4·浙江高考·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6.(2019·海南高考·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斗争的历史。
此观点强调了()A.人类文明的冲突B.古代战争的目的C.地理环境的影响D.历史形成的残酷,这是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广袤的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故选C项。
2.后世史书中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但一直有学者存在质疑。
下列能够证实大部分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史学成果是()A.发现《汉谟拉比法典》B.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C.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D.发现古巴比伦时期的绘画,释读楔形文字是证实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前提,故C项正确。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这说明该法典具有()A.等级性B.公平性C.随意性D.民主性,《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维护公民权利和奴隶制度,对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有不同的处罚方式,这反映了法典具有等级性,故选A项。
4.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人首飞牛”是王宫大门的守护神兽雕像(见下图)。
其是人头、牛身的组合,生有飞翼。
这一雕像的寓意是()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人首飞牛”是守护神兽,其守护的是王宫,因此其寓意是专制王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故A项正确。
从题干中无法看出“人首飞牛”与农耕文明、民族振兴和渔猎生活的关系,故B、C、D 三项均错误。
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发现,有力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D.体现了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选D项。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基础解读】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出现的原因:(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三、明清小说1、小说的发展历程:(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共34张PPT)
“以诗取士” (2)经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文化:南北、中外文化交流
三、宋元词曲万口吟——宋词、元曲
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是配 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起源于唐朝,兴于晚唐五 代,极盛于宋朝
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 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三、宋元词曲万口吟 (一)宋词
① 城市手工业、商 业经济繁荣; ② 市民阶层扩大, 生活水平提高,要求 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2012年10月11日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人教版必修历史3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纵观文学
世纪 主流文学形式的发展脉络
公元后16
公元后13 公元后10 公元后7
小说
曲 词 诗
(二)唐诗
社会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 勃勃生机的盛 唐气象
杜甫(736年)
诗歌特点
积极进取的伟大抱负, 不怕困难、敢攀顶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 豪情壮志,充满浪漫豪 情
2走进杜甫
安史之乱 前夕
《自揭京露赴执奉政先集县团咏怀的五荒百淫字》(节选) 腐败, 体验人民的杜甫(755年)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诗经》有何特点?
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二)楚辞
特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身既死兮神以灵,终刚强兮不可凌
- --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
《诗经》特点 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 现实主义
刘志敏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必修3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编制:刘志敏审核:武夷山日期:2011-9-16【主干知识】1.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辉煌灿烂的文学㈠诗的经典——《诗经》1.内容:⑴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⑵分为风、雅、颂三部分2.地位:㈡楚辞1.概念:战国时期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代表人物:3.地位:㈢汉赋1.产生: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西汉:⑴特色: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恢弘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以及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⑵代表作:3.东汉:⑴特色:短赋较多,意境更为清新活泼⑵代表作:㈣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1.宋词兴盛的原因:2.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⑴婉约派:⑵豪放派:㈥元曲与市民社会1.元曲的含义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散曲在宋代民间兴起,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2.主要代表:㈦明清小说1.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2.明清小说特点和成就:特点成就【经典例题】1.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4.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 《诗经》D. 《楚辞》。
历史新课标必修三五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7.(2010四川卷)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10重庆卷)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9.(2010广东文综)(28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6分)(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
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
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8分)(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9分)(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参考答案:8.D.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9.(1)商品经济发展;反应市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大量出现,如《清明上河图》、宋词、话本等。
(2)明治维新,日本富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推动,留学日本较为便利。
(3)“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自觉。
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业化。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化训练及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基础达标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此诗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陆游答案:A2.(2014·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不断扩大。
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宋元时期这一时期市民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答案:C3. (2013·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一古代的四言诗歌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它出自于( ) A.《诗经》 B.《离骚》C.《唐诗三百首》 D.《宋词三百首》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四言诗歌”是《诗经》的特点之一,故选A项。
答案:A4.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故①④排除。
答案:C5. 唐宋时期发展起来,对明清时期主流文学形式有影响的是( )①唐诗宋词②唐代传奇③宋朝话本④宋元散曲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解析:明清时期主流文学形式是小说,②③对小说的产生有影响。
答案:A6. 中国古代文化作品的主流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典籍影响广泛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反映的是市民文化的趋势,这一趋势缘于城市商业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B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表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新增教授席位统计表上表反映了()A. 英国革命思想的传播B. 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C. 宗教神学地位的动摇D. 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新增教授的席位来看主要是语言学科和自然科学并没有涉及到革命思想所以A的说法与材料的意思不符故排除A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可排除B文艺复兴动摇了宗教神学的地位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可排除C依据材料中新增教授的席位来看自然科学占主导这反映了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 D项正确故选D2.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这段话表明()A. 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 天文学与物理学的进步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 哥白尼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D. 科学的进步拓展了人们的心理视野【答案】D【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文艺复兴故排除A项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理论是进化论故B项错误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是进化论故C项错误材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说明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旧有的思想受到冲击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故D项正确3.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 垄断组织的产生促进了生铁产量的增加C. 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 生铁产量的变化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促进了机器的推广和普及因此生铁产量不断增加故选A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排除BCD.4.1698年英国海军部委派丹皮尔到澳大利亚探险丹皮尔记录了地理、生物、水文、气象及地磁知识 1768年库克在皇家学会的支持下前往南太平洋观察太白星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科学信息由此说明这一时期英国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 科学家艰辛探索B. 资产阶级政府的支持C. 天文地理的发展D. 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起【答案】B【解析】由材料“英国海军部委派丹皮尔到澳大利亚探险”和“1768年库克在皇家学会的支持下前往南太平洋观察太白星”可知英国政府支持科学探险活动 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A、C两项错误D项出现于工业革命后与材料前半部分不符错误故选B5.1905年爱因斯坦引入了粒子概念认为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后来定名为光子爱因斯坦的这一成就()A. 属于人类对宏观世界的认识B.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时空观C. 标志着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D. 是对量子理论的成功运用【解析】“爱因斯坦引入了粒子概念认为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后来定名为光子”表明爱因斯坦的这一成就是对量子理论的成功运用故D正确光子是微观世界故A错误BC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故选D6.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1815年土地贵族占主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谷物法》保护农业国内市场随后外国也提高对英国工业品进口税材料中《谷物法》的颁行()A. 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B. 反映英国需进行议会改革C. 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要D. 促进了农业对外出口剧增【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自由贸易思想主张兴起但英国议会中“土地贵族占主导” 仍在通过《谷物法》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所以英国需进行议会改革故B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谷物法》的颁行不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不适应工业革命发展需要也不能促进农业对外出口故ACD排除故选B7.下图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向人们用实验的方法展示他的发现成果他发现的成果是A. 自由落体定律B. 万有引力定律C. 物体运动大定律D. 广义相对论【答案】A【解析】8.达尔文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进化理论在科学领域之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在生物学等领域内的影响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进化论成为马克思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B. 进化论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C. 进化论为西方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D. 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解析】A.马克思暴力革命主张学说出现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里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1857年《物种起源》提出来的选项出现时间上的错误B.进化论在启蒙运动以后才提出来C.进化论提出以后成为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理论武器利用进化论为自己殖民扩张做理论上的辩解D.材料的意思是进化论在科学领域以外的影响而不是对生命科学自身的影响故选C9.如表2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单位人)对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20世纪的世界()A. 欧美强国独占世界科技前沿B. 长期和平推动科技迅猛发展C. 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剧D. 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凸显【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2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中德、英、法这表明欧美强国独占世界科技前沿20世纪既有和平时期也有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20世纪各国科技发展一直不平衡故排除C材料体现的科技发展不平衡而不是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10.菲利普•费尔南德茨在《世界一部历史》中提到“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率先在养老金、医疗服务、教育领域推行福利英国在进行着对刑法的改革和政府机构的调整使社会福利好像是国家的职责这些又常常被认为是在抵御社会主义潮流的冲击”19世纪晚期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A.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B.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会议决议C. 工业革命后工人收入的大幅度增加D. 欧美主要国家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起源 19世纪晚期工人运动高涨特别是巴黎公社革命对资产阶级统治震撼影响巨大从维护根本统治利益出发资产阶级采取了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即福利事业故本题A项符合B项是1903年与材料中19世纪晚期不符故排除C项表述错误工人收入并没有大幅度增加故排除D项错误因为当时德国在推行福利时对工人民主要求不但未予理睬并加大对工人运动的镇压不能体现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故D排除故选A11.德国在19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工会鼓励工人加入行会互助组织俾斯麦及时调整策略一方面将政府的力量介入当时存在的各种行会组织中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由此可知()A. 工人阶级力量已有彻底性改变B. 资本主义社会面临衰退的风险C. 马克思主义已取得实践的成功D. 行会的发展迫使政府调整政策【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在此背景下行会互助组织的壮大使得德国政府一方面将政府的力量介入当时存在的各种行会组织中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说明行会的发展迫使德国政府调整了政策 D正确A错在“彻底性” 排除19世纪初的德国资本主义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排除B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是在十月革命中实现的排除C故选D12.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盈亏、海潮上涨下降等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在300多年前人们还不能科学地认识其成因为科学解释上述现象提供理论支撑的科学家是()A. 爱因斯坦B. 牛顿C. 达尔文D. 普朗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盈亏、海潮上涨下降”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释这些现象故选B13.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 亚里士多德B. 伽利略C. 牛顿D. 爱因斯坦【答案】C【解析】由材料“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自然规律”可知 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与这位科学家的成就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与材料“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不符故B项错误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在20世纪初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4.在1870年之后新的发明、制造程序以及把产品输送到市场和变卖的方法使早期的工业化支柱国家失效了大规模的工厂使早期工业时代的纺织厂和铸铁厂相形见绌这一变化()A. 成就了英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B. 扭转了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向C. 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D. 保障了国际关系的持久稳定【答案】C【解析】1870年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美、德等国家崛起英、法等国家相对衰落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进一步遭受掠夺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项正确 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B项错误由于发展不平衡列强之间出现了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激烈斗争 D错误故选C15.“当科学家们把经典力学的理论套用在这些幽灵一般不可捉摸的基本粒子之上时那些一直被他们奉为圭臬的理论失效了不再适用很多测量到的现象都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解释”此状况导致了()A. 实验科学方法的提出B. 量子理论的提出C. 相对时空观念的产生D. 物理学研究的倒退【答案】B【解析】实验科学方法是由培根提出的在经典力学之前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经典力学理论不能解释微观粒子运动基于此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相对时空观与“基本粒子”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故选B16.“civilization”(文明)一词在传统英文写作中用作单数名词 19世纪开始英文著作中将“civilization”改作复数进入20世纪“civilization”再度恢复单数不料到了20世纪末英文报刊又逐渐将“civilization”用作复数对“civilization”各阶段单复数形式变化原因下列分析哪项比较符合事实()A. 19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迫使西方人承认多元文明B. 19世纪前世界各地区文明都是同样的农耕文明C. 20世纪末全球化浪潮推动文明的多样性发展D. 20世纪初资本主义文明一统天下【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19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尚未完全冲垮西方殖民体系相反就整体而言资本主义这一阶段还在大肆扩张 A项错误农耕文明也分为多种文明形态 19世纪前单数不是因为都是农耕而是出于对非基督教文明的傲慢 B项错误全球化浪潮下文明的多样性反而受到了一些伤害 C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快速扩张整个20世纪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代 D正确故选D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据何传启《科技革命与大国兴衰》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对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论题物理学的进步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阐述 16~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进步中物理学的成就较为突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打破封建神学对物理学的禁锢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典力学体系形成标志着科学时代的来临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流促使电力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环节与此相关的科技发明增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从宏观、微观两个领域来解释物体运动变化规律启迪了人们的思维使科技革命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因此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物理学的贡献尤为突出它不仅冲破封建神学束缚而且也促使科学、技术、生产三要素相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和表格内容可知物理学的贡献很突出可以将论题概括为物理学的进步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在进行阐述时结合各个科学家的史实比如通过牛顿、伽利略、法拉第、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的科学奉献来进行分析最后强调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物理学的贡献尤为突出它不仅冲破了封建神学束缚而且促使科学、技术、生产三要素相结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技术变革和使之成为必需的社会变革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造成这个时间差的原因在于技术变革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所以很受欢迎且很快便被采用而社会变革则由于要求人类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通常会让人感到受威逼和不舒服因而也就易遭到抵制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一直是人类许多灾难的根源人类作为一个种群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长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的矛盾——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技术变革与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阐述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社会财富空前增加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进行相应的社会变革工人阶级没有政治权利经济上受到资本家残酷剥削 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三大工人运动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但苏联固守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及苏联解体由此可见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示例二论题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互相促进、互相影响阐述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工业革命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19世纪英国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出现了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而且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综上所述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科技革命为社会革命的发生、发展起推动作用而社会革命反过来推动科技革命新发展【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技术变革应该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的而社会变革可以从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角度来进行理解的其次要搞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技术变革影响到社会变革还是社会变革影响到技术变革要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来组织论证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哲人”借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19.(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和达尔文科学成果被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主要区别【答案】(1)原因万有引力定律具有理性的自然法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自然科学成果为启蒙思想家反对旧制度提供依据【解析】(1)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符合自然法原则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所以会引用牛顿的自然法原则为启蒙思想提供理论依据【答案】(2)区别①合理性不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其他领域具有合理性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被异化为“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②目的不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为了反对封建旧制度异化达尔文学说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列强对外扩张寻求合法性③作用不同启蒙运动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列强对外扩张【解析】(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其他领域的主要区别可以概括为了合理性不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其他领域具有合理性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被异化为“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目的不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为了反对封建旧制度异化达尔文学说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列强对外扩张寻求合法性作用不同启蒙运动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列强对外扩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习惯称粮食作物为五谷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但是我国现在栽培的粮食作物种类已经和古代大不相同了据1957年统计我国的八大主要粮食作物依次是稻、小麦、玉米、甘薯、谷子、高粱、大麦和马铃薯唐宋时期是中国人的主食品种从中古向近世的转型时期唐朝流行烤制的胡饼宋代更喜欢用蒸的方式加工面食至迟在北宋中晚期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已经出场了两个现在的八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玉米、甘薯、马铃薯三种是明中叶以后传入中国的汉唐时期传入我国的农作物以水果蔬菜为主明朝之后传入的主要是主粮两者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据万国鼎《中国古今粮食作物的变化及其影响》等解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外来作物传入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论述汉、唐时期葡萄、胡椒、胡豆等外来作物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蔬菜水果的种植胡饼等胡食的传入进一步促进北方小麦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唐朝广泛接纳了这股潮流“胡风”盛行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养活了众多人口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综上外来作物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农业经济逐步融合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示例二观点我国古代粮食作物的变化反映出经济重心的转移论述汉代我国粮食作物以稻、黍为主作为衣料来源的麻地位靠前这说明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主要满足吃和穿最基本的需要由于稻需要水田生产故当时还有争论进一步印证了北方是我国经济重心但唐宋以来随着南方水田的进一步开发水稻已经作为主要粮食作物进行生产这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明清以来随着外来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玉米、甘薯的栽培与推广我国的经济地理格局再一次发生了变化综上我国古代粮食作物的变化反映出经济格局的转移【解析】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
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A.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4.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因材施教D.兼爱非攻5.《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6.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7.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A.缓和阶级矛盾B.维护等级秩序C.建立新的社会秩序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8.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精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含解析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惯)、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惯)、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体现了现实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题意;《诗经》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社会风貌,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
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B.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C.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D.用华丽词藻描绘盛世局面,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故D项正确。
3.韦庄的《洛阳吟》写道:“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
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
”这首唐诗( )A.反映了长安流行的胡化和异域风尚B.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资料C.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D.真实地再现了唐朝文化的繁荣景象,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资料,故B项正确。
4.南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从此( )A.词发展到新的高峰B.词走向衰落C.新的文学形式产生D.词走向世俗化,词风向“诗化”“雅化”方向发展后,讲究格律,广大市民不愿听也听不懂,它不能适应市民生活需要,也就必然走向衰落,故B项正确;A项“高峰”不能从材料当中得出;材料中没有涉及新的文学形式,C项错误;D项世俗化材料未能反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杜牧
课文注释:杜牧
杜牧(803—853),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做过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和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京官。
杜牧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
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又和李商隐齐名,也称“李杜”。
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
诗文中多指陈及讽谕时政之作,古诗豪健迭宕,近体诗清俊生动,尤以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最为情韵丰富、意境深远,达到很高艺术水平。
著有《樊州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这样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
”这部文学作品应是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红楼梦》2.文学作品能够反映不同时代的风情。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3.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离骚》 B.《子虚赋》 C.《论语》 D.《诗经》4.“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经营乎其内。
”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A.《诗经》 B.离骚 C.宋词 D.汉赋5.在唐朝,其诗作中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的诗人是A.孟浩然 B.杜甫 C.王昌龄 D.李白6.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
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7.南宋诗人陆游在《历代诗馀》中评论某宋代词人时说:“公非不能歌,但豪放……诸歌词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他所评论的词人应是A.柳永 B.李清照C.关汉卿 D.苏轼8.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A.李白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柳永9.《论元曲中妇女形象的反抗精神》指出:“在关汉卿的笔下,写的最出色的就是一些普通的妇女形象”,如“以自己的美丽、勇敢与机智设计营救同行姐妹的赵盼儿;有胆有识、巧扮渔妇智赚杨衙内势力金牌的谭记儿;力图摆脱奴婢的悲惨地位、敢于在贵族的婚宴上闹婚的燕燕”等。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元曲发展渐显衰落趋势 B.关汉卿为妇女们打抱不平C.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D.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10.“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上述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中国古代文学名句的作者是A.屈原 B.李白 C.苏轼 D.关汉卿11.“一百单八将,是力与美的象征,其英雄气概,浪漫情怀,盖世武功,悲怆雄奇……都被施耐庵的如椽大笔写得惊心动魄,令读者如醉如痴。
”这段文字评价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儒林外史》12.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第Ⅱ卷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2小题。
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的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明清小说产生的因素。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14.(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汙(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材料二李白自来被人称为是自屈原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由于他有远大的抱负、不幸的遭遇和强烈地反抗当时黑暗现实,因此,他的作品和屈原的一样,表现出高度的、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且通过他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他还把这一传统的浪漫主义精神大大加以丰富和发扬。
——摘编自刘夜烽《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材料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
这种例子在外国有很多,在中国也不少。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思想的活跃、文学艺术的繁荣并不见得都发生在所谓“政治清明”的盛世,有的往往出现在乱世、末世。
——摘编自张海《书法传统与现代论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白和屈原的诗歌共同特点以及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基本观点和依据。
人教必修3 第3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A【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与材料“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相符;《诗经》是由孔子整理编订,其思想与材料“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相符合,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故选A项。
《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抒情长诗,与材料“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不符,不选B项。
《窦娥冤》是元代的戏剧,《红楼梦》是明清的小说,与材料“西周……”不符,不选CD两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先秦时期”“南方倾向抒情”可知,先秦时期我国文学的南北风格不同,南方文学具有倾向抒情的风格。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辞《离骚》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离骚》【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赋,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足道乎”、“巨丽也”、“上林乎”、“经营乎”这符合汉赋体裁的特点,正确的选项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汉赋【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唐朝”“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张扬个性”说明了诗人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性格狂放不羁,热情奔放、潇洒飘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性格豪放、诗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与这些相符合,故选D项。
孟浩然是田园派诗人,他的诗歌体现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和心境,不选A项。
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不选B项。
王昌龄是边塞诗人,他的诗体现士人匡时济世的人生理想,不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李白【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6.【答案】B【解析】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不选A项。
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体现忧患意识,不选CD两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杜甫的《春望》,该诗反映了国都沦丧、城池沦陷,虽然山河依旧,但是长安城内人烟稀少、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片荒凉,令人满目凄然的景象。
由上述分析可知,诗句与设问要求相符,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唐诗【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7.【答案】D【解析】陆游认为该词人“但豪放”,说明该词人属于豪放派。
故选D项。
李清照和柳永词属于婉约派词人不是豪放派,不选AB两项。
关汉卿是元朝人,与材料时间不符,不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8.【答案】C【解析】题干涉及的文学题材是词作,李白是诗人,不选A项。
从题干可以看出词的特点是既飘逸又豪放的高远境界,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符合辛弃疾的风格。
故选C项。
李清照和柳永词属于婉约派词人不是豪放派,不选BD两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9.【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文字“普通的妇女形象”可知,作者认为关汉卿用市民的眼光来描写市民(妇女)的反抗精神,这体现了文学发展的世俗化趋势,故选D项,不选ABC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0.【答案】D【解析】材料“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的语言通俗易懂、句式没有严格限制,与楚辞、唐诗、宋词语言风格明显不一致,与元曲语言风格相同,故选D 项,不选ABC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1.【答案】B【解析】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描写了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