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质量守恒法”解计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2013.9
]学习,让老师面向每一个孩子变成可能。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打开了我们老师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体悟。
课前担心难以维持课堂秩序,担心学生活动中放开了收不回来,课堂状态恰恰相反,即使是平时顽皮的学生也很投入。
因为每一个活动的设计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有事可做,有问题可想。
二、从“被动”到“主动”,乐学而有效在日常课堂中,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听”“看”的时间远远超过“参与活动”的时间。
听课习惯好的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也能被动思考,听课习惯较差的学生无疑是浪费大量的时间。
而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均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中,近30分钟的时间学生都在活动体悟思考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们感到,一节课就在玩,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懂了很多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小组学习中,他们学会欣赏数学的美,他们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观点,学会合理提出自己的想法,感受集体创造的力量,品尝合作学习
的乐趣。
三、从“间接”到“直接”,学生思维更加主动
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动作认知、图形认知和符号认知,这三个发展阶段对应着儿童思维发展的三种水平:操作水平、表象水平和分析水平。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丰富的具体经验以后,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主动、充分地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合作学习中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通过摸球游戏,亲自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四、从“单一”到“多元”,挖掘学生深层次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让资源生成成为可能,而这些资源必将成为核心学习过程推进的生成性资源。
从教师控制行为下的单一资源转向给予学生更大
思维空间的多元资源呈现,这才是生动的、灵动的、具有活力的课堂特质。
课堂中教师紧紧抓住两个非常重要的资源,第一,第二组的学生摸出了6个红球,在相信学生没有偷看的情况下,老师提出质疑,“第二小组的同学摸出全部都是红球,还不能证明一定能摸到红球吗?”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创设积极探讨研究的空间,学生很快想到再让第二组的同学摸球,果然发现摸出了白球,问题解决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只能说是有可能摸到红球。
资源二,四组同学中第一个同学摸到的都是红球,所以有的学生就确定第一次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
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体验,马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同样让学生继续摸球,证实了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
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有新的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使精彩在合作中不断绽放。
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吧。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如估算法、关系式法、差量法、讨论法、守恒法、巧设数据法、十字交叉法等等。
下面要谈的是如何用“质量守恒法”来解有关计算题的问题。
“质量守恒法”就是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用“质量守恒法”解某些计算题要比用其他方法简单,不易出现错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例1:把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二氧化碳恰好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2.2g,若把溶液蒸干可得到5.3g 纯净的无水碳酸钠,求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氢氧化钠的质量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
(2)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可用“质量守恒法”计算,即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之和等于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等于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减去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题过程如下。
解: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2NaOH+CO 2=Na 2CO 3+H 2O
8044106X
y
5.3g
则80:106=x:5.3g,x=4g;44:106=y:5.3g,y=2.2g。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 NaOH 溶液=22.2g-2.2g=2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NaOH%=20g 22.2g ×100%=90.1%。
答: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0.1%.
例2:(2012年,天津)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同学为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他取该纯碱样品11g,全部溶
解在100g 水中,再加入150g 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过滤得到19.7g 沉淀(不考虑过滤过程中物质质量的损失)。
请计算:(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所加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
(2)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先计算出氯化钡质量,再计算其溶质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要求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要先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法”计算溶液的质量,最后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题过程如下。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氯化钡的质量为y,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106208197117x
y
19.7g
z
则106:197=x:19.7g,x=10.6g;197:209=19.7g:y,y=20.8g;197:117=19.7g:z,z=11.7g。
所加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aCl 2%=20.8g
150g ×100%=13.9%,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m Na-C l
=11g-10.6g+11.7g=12.1g,氯化钠溶液质量为:m NaCl 溶液=11g+100g+150g -19.7g=241.3g,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NaCl%=12.1g 241.3g ×
100%=5%。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所加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9%,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四中学)
如何用“质量守恒法”解计算题
河南
濮阳
●郑孟桥
【才智】
【学习策略】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