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课件(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 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 望。
作家作品
人物介绍
柯岩(1929-2011) ,本名冯恺,满族, 当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是著名诗人、剧 作家贺敬之的妻子。主要作品有诗集《小 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 《柯岩儿童诗选》等。
反复
3、诵读第2-5小节,思考:诗中写了哪些自然领域寻找周总理?为什么到这 些地方去寻找?
高山
大
地
森
林
大
海
高山
象征总理高风亮节
大地
象征总理胸怀博大
森林
象征总理平易近人
大海
象征总理对祖国、 人民情深似海。
4、这几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反复:“他的离去”连续且间断反复,衬托出总理的形象。
呼唤
你在哪里 (感情的开端)
寻找
找遍整个世界 (感情的回荡)
回答
在人民心里 (感情的升华)
他刚离去 (感情的发展)
就在这里 (感情的迸发)
贰精 读 课 文
1、诵读第一节,理解“我们的”“好”“你的”含义。
我们的:总理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好:揭示人民崇敬和怀念。
你的:同“我们的”相照应。
2、这一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去朗读本诗?
感情基调——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语调节奏——低沉、缓慢
再读课文,这一次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语调节奏——低沉、缓慢
情感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和山谷为人民的事业鞠 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人民对周 总理由衷热爱和无限缅怀的深情。
板 书 设计
结构线索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情感线索
(询问)
周总理——
(呼唤)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寻找)
在这里
(回答)
欣谢 赏谢
周总理, 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诗人巧妙的构思,理解拟人会让反复的修辞 手法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3、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 的精神品质。
周恩来总理
人物介绍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
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 绍兴,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 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1976年1月8日在北 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 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 理”。
背 景介绍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人们 臂上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悼念周恩来总理。1977年,在周总理逝 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 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深情怀念。诗人柯岩怀着这种强烈而美 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壹初 读 课 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gōu
篝 火 :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diàn
沉甸甸: 形容沉重。
suì
谷穗: 指的是谷子和穗子。
2、听朗读,思考这首诗歌的感情。
深切的怀念,热情的赞颂。
3、再读课文,思考这首诗的构思是怎样的?
拟人:诗人赋予天地万物人的情感,听到人民群众深情呼唤,增强 诗歌感人力量。
5、诵读诗歌6-8小节,并分析。
这一节是对2-5小节的总结。
连续反复,表现人民对总理的爱戴
叁讨 论 探 究
小组交流:诗中描绘了哪几幅周总理感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 画面一:周总理在革命征途上前进不停息的画面。 ➢ 画面二:周总理辛勤劳动的画面。 ➢ 画面三:周总理和伐木工人亲切交谈的画面。 ➢ 画面四:周总理给海防战士披大衣的画面。 ➢ 画面五:周总理足迹遍布祖国大地的画面。 ➢ 画面六:周总理日理万机的画面。
作家作品
人物介绍
柯岩(1929-2011) ,本名冯恺,满族, 当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是著名诗人、剧 作家贺敬之的妻子。主要作品有诗集《小 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 《柯岩儿童诗选》等。
反复
3、诵读第2-5小节,思考:诗中写了哪些自然领域寻找周总理?为什么到这 些地方去寻找?
高山
大
地
森
林
大
海
高山
象征总理高风亮节
大地
象征总理胸怀博大
森林
象征总理平易近人
大海
象征总理对祖国、 人民情深似海。
4、这几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反复:“他的离去”连续且间断反复,衬托出总理的形象。
呼唤
你在哪里 (感情的开端)
寻找
找遍整个世界 (感情的回荡)
回答
在人民心里 (感情的升华)
他刚离去 (感情的发展)
就在这里 (感情的迸发)
贰精 读 课 文
1、诵读第一节,理解“我们的”“好”“你的”含义。
我们的:总理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好:揭示人民崇敬和怀念。
你的:同“我们的”相照应。
2、这一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去朗读本诗?
感情基调——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语调节奏——低沉、缓慢
再读课文,这一次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语调节奏——低沉、缓慢
情感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和山谷为人民的事业鞠 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人民对周 总理由衷热爱和无限缅怀的深情。
板 书 设计
结构线索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情感线索
(询问)
周总理——
(呼唤)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寻找)
在这里
(回答)
欣谢 赏谢
周总理, 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诗人巧妙的构思,理解拟人会让反复的修辞 手法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3、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 的精神品质。
周恩来总理
人物介绍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
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 绍兴,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 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1976年1月8日在北 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 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 理”。
背 景介绍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人们 臂上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悼念周恩来总理。1977年,在周总理逝 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 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深情怀念。诗人柯岩怀着这种强烈而美 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壹初 读 课 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gōu
篝 火 :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diàn
沉甸甸: 形容沉重。
suì
谷穗: 指的是谷子和穗子。
2、听朗读,思考这首诗歌的感情。
深切的怀念,热情的赞颂。
3、再读课文,思考这首诗的构思是怎样的?
拟人:诗人赋予天地万物人的情感,听到人民群众深情呼唤,增强 诗歌感人力量。
5、诵读诗歌6-8小节,并分析。
这一节是对2-5小节的总结。
连续反复,表现人民对总理的爱戴
叁讨 论 探 究
小组交流:诗中描绘了哪几幅周总理感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 画面一:周总理在革命征途上前进不停息的画面。 ➢ 画面二:周总理辛勤劳动的画面。 ➢ 画面三:周总理和伐木工人亲切交谈的画面。 ➢ 画面四:周总理给海防战士披大衣的画面。 ➢ 画面五:周总理足迹遍布祖国大地的画面。 ➢ 画面六:周总理日理万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