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9《月迹》教学设计 鄂教版(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9《月迹》教学设计鄂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9《月迹》教学设计鄂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9《月迹》教学设计鄂教版的全部内容。

《月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今中外描写月亮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研讨方式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2、比较了解以孩子的视角写不同主题的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
2、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比较了解以孩子的视角写不同主题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寻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1、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月光皎洁的夜晚吗?每当你看见大如银盘的月亮,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让
生自由回答)那么当你看到月亮时,你会想起哪些咏月的诗句或歌曲呢?
小结:由这些古诗或歌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月亮多被人们寄寓了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随着贾平凹一块去寻找一下月亮的踪迹,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二、资料助读
1. 作者简介:
贾平凹,生于1952年,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他的散文有其鲜明的特色:一是不矫饰,不做作,自由地抒发自我诚挚的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体验。

如《一棵小桃树》。

二是着重描写生活常态和平易事物,他认为“赫然的寓意往往产生于极平易的事理里”,他告诫人们要“注意那些微细之处.妙微精深,微的东西才往往是表现了深的东西”.三是讲究氛围的营造和情绪的捕捉,从而构成一种艺术境界。

四是常以小说的笔法去写散文。

此外,在语言的运用上,以长短、强弱、深淡、简繁,构成了一种和谐的节奏,以及浓郁的陕西韵味。

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山地笔记》《腊月·正月》等,长篇小说有《浮躁》《废都》等,散文集有《月迹》《心迹》《贾平凹散文选集》等。

2. 背景资料
贾平凹自小在山区长大,1976年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后来上了三年大学,毕业后又回故乡去了.他说:“我最愿意回到生我养我的陕南家乡去,那里是我的根据地,虽然常常东征西征,北伐南伐,但我终于没有成为一个流寇主义者。

北伐,我莫于爱去陕北,黄土高原的风物会给我以浑厚、拙朴;南伐,莫过于爱去四川,西南盆地的风情,会给我以精光、灵秀;东征西征,我莫过于爱去黄河两岸,他给我以水的表面貌似平静、温柔而内藏排山倒海的深沉和力量。


3。

题目解说
《月迹》是贾平凹1982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月迹》中的一篇,也是他早期散文的代表作。

写的是童年的一个中秋之夜追寻月亮的往事。

“月迹”本来的意思应该是月亮的印迹,而月亮在文中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月迹”作题目,实质上是暗示美好事物所在的地
方,非常含蓄,具有象征的意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注音
雕栏玉砌(qì) 酥酥地颤(sū)粗糙(cāo )满盈(yíng)屏气儿(bǐng)
骨朵(gū)面面相觑(qù)倏忽(shǔ)袅袅(niǎo)
嫉妒(jídù) 锨(xiān)
2、多音字
骨:(gū)花骨朵(gǔ)骨头
奇:(qí)奇怪(jī)奇数
3、词义
掬:用两手捧
锨:掘土或铲东西用的工具。

面面相觑:因惊异而下说话,只是互相望着。

倏忽:很快地。

4、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在中秋夜盼月的情形。

第二部分(2-32节)主要写“我们"从院内到院外赏月、追月、议月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33节)写沙滩小睡,反映“我们”赏月后满足的情态.
四、研读课文。

1、本文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来写月亮运行之迹。

我们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作者详写的是寻月。

作者们是在哪里寻月的呢?月亮每时每刻都有什么变化呢?其中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情绪有什么变化?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内容说一说.
板书:
地点踪迹心情
镜中白道-圆-亏-无踪迹失望
院内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羡慕、嫉妒、争执
杯中一人一月,月亮入心人人拥有
河中哪一处水里都有处处都有高兴
眼中哪个人眼瞳里都有竟是这多
2、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答: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3、“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答: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5、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教学设计〉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答:月迹是教学设计>文章的线索.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就是孩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它既是月的变化轨迹,又是孩童成长的轨迹.
6、对于不同地点的雨量的景象个不相同,这样不同的景致,你最爱哪一处,找出来读一读,并简要说明你喜爱的原因。

(1)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道白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2)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
(3)到了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7、齐读最后一部分,说说月亮在“我”眼里究竟是什么?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思考:这三种说法各有特色,你是怎样理解的?
弟弟、妹妹的回答含着喜爱,赞美,热烈渴望之情.稚气的语言,显得拙朴而有诚挚。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很有诗意的回答,运用比喻的修辞,长天为纸月为印,形象贴切,表明天空是我们的作品,天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

8、句段品味
(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品味: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活了,形象逼真.
(2)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
分漂亮的女子了。

品味:透过这样的描写手法,我们似乎窥见了孩子们水晶般的心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3)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
品味:表现孩子们的好奇心理,以及对事物勇于探索的品质.
(4)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品味:“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5)“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品味:这里的月亮已不再是自然界中的景物了,而是美好事物,孩子们心中美好梦想的化身。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品味:通过寻月,孩子们清楚认识到月亮、天空及未来的一切都属于他们的.因而把“月亮”当成自己的“印章”按在天空上了。

体现出了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说明有了属于自己的希望,也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和世界,因为希望是我们奋斗过程中的凭据和证明,也表达出作者通过神奇、大胆的想像而揭示出的深刻的哲理.
(7)大家都觉得满足了
品味: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

文章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追求.
五、写作特点:
(1)曲中见直,欲扬先抑,盛实相生,浓淡相衬的表现手法。

文章写屋内品月、院内
赏月、酒杯捞月、河沿追月、沙滩议月等情节,意在告诉人们,对美好的、光明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的道理.写月中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内蕴。

写庭内赏月很自然地将身后的桂树联想成“月桂",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2)语言清新隽美,含蓄凝练,富有诗的韵味,给人一种轻松、甜美的感觉.如“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象尽的骨朵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一句,想像自然,宫有诗的惫境美,令人心驰神往。

六、总结归纳:
《月迹》描述了三幅具有诗意的画面:一是孩子们在屋中盼月;二是在庭中望月;三是在河岸边寻月.在这宁静甜美的形象画面中透露出孩子们真挚、纯洁、天真而富有幻想的情趣,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烈憧憬与向往。

七、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