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的转向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文化的转向读书笔记
视觉文化的转向读书笔记
《视觉文化的转向》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视觉艺术和文化研究
读物。
作者尼古拉斯·米尔纳(Nicholas Mirzoeff)以全球视野和前卫思想,分析了21世纪视觉文化的巨变。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1. 视觉文化的转向
作者认为,21世纪以来,我们进入了一个“视觉文化的转向”的时代。
这种转向是从一种线性、传真式的视觉文化走向了一种非线性、不稳定、众声喧哗的视觉文化。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视觉表
达的参与者和制作者,比如说用手机拍照、制作YouTube视频、参与社交媒体等。
2. 可见性政治
作者强调了一个概念叫“可见性政治”,就是看谁和谁能被看到,以
及如何被看到。
这种政治是在利用或剥夺他人的被看见的权力。
比如
在美国黑人长期被忽视或歧视,直到黑人社区社交媒体上的呼声达到
一定规模,才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所以,掌握了可见性政治的规
则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控制和运用自己的视觉能力。
3. 视觉语境
作者认为,视觉文化的转变也引起了对视觉语境的重视。
不同的人对
同一视觉符号的解释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认知
框架中。
比如,一个机器人的形象在日本可能代表着未来科技的进步
和生活的便利,而在西方可能会引发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和质疑。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中视觉语境的异同是很必要的。
4. 可视性迷信
作者指出,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人们也出现了一种“可视性迷信”,就是认为仅凭着视觉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比如在当今社会,以照顾儿
童和老人的智能机器人被研发出来,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人们想通
过不断提高这些智能机器人的可视性来达到减少社会矛盾的目的。
但是,实际上通过视觉符号所表达的信息是片面而不完整的,不能替代
其他重要的因素。
因此,应该符合人类需要和价值观念的原则,才能
真正达到有用和合理的结果。
总之,《视觉文化的转向》这本书通过多个实例分析了视觉文化的变迁,强调了视觉语境和可见性政治的重要性,警醒人们不要过分依赖
视觉语言。
它的深刻分析已经超越了视觉艺术和文化研究领域的范畴,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方法,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