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比对,突破瓶颈——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解答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题干要求、答题区域及暗示方向
比对
指比对题文。在原文中找到 与选项对应的相关内容之后, 要仔细、严谨,逐字逐句的比 照,看哪个词被换了或删了, 句子的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 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符合。
▪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 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 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概括中心
概括中心
筛选整合信息是重点 分析综合推断是延伸
考考你的眼力 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
三重比对 突破瓶颈
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解答技巧
二、命题特点
⒈题型特点 客观题 ⒉题量特点 3道 ⒊选材特点 多社会科学类论文
近三年新课标卷Ⅰ高考论述类文本客观题设题特点
三道客观题题干表述 13 1. 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错题 14 1.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5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检验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只要……就(充分条件)
比对依据和结论
例5:【选项】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 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13.全国卷Ⅱ第2题A 项)
【原文】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 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 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 出现。
三重比对五种“混淆”
▪ 混淆对象
比对词语 ▪ 混淆范围
•比
▪ 混淆程度
对 比对关系 ▪混淆逻辑
比对依据和结论 ▪混淆时态
1. 【选项】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最 重要的知识,是抵御知识的异化的教育。
【原文】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永远是与人类知 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对而言的,是对最核心、 最重要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掌握。
近三年新课标卷Ⅰ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考点分析
13年
14年
15年
1 筛选信息并整合;重要概念的理解 筛选并整合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中信息
2 筛选信息并整合;筛选信息并整合;筛选并整合
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 文中信息
概括中心
概括中心
3 筛选信息并整合;筛选信息并整合;筛选并整合
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 文中信息
设题陷阱类型五:混淆时态(已然与 未然、或然与必然)
解题对策
▪ 重点关注: ▪ 表示时间的词:已经,曾经,过去,了;
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 等
▪ 表示“必然”:一定,必然、必定、必 将、能、会、可以、应该;
▪ 表示“或然”:或许、也许、大约、大 概、可能,估计,如果,一旦、未必等
【小结】
例2:【选项】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 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货 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2015·全国卷Ⅰ第2题C项)
【原文】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 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 续涌现出诸如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便钱、交 子、钱引、见钱公据、关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 用工具。
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全部、都;必然、一定;严重非常 已经、将要、完成、成功、全部、都、一定 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
因果的位置和原句是否一致 ;选项中的因与 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之所以,就,只 要…就 增加减少一两个词,甚至是 “的” “了”等 改变意思;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
2、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弄清各句话之间的关 系,有没有首括段、小结段、首括句、小结句、 中心句、过渡句、起重要作用的关联词语等等。 找到核心的一句话
3、注意大致标一下段意,以利下面确定搜索区域 4、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证
的话。
解题方法探究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三步解题法:
读原文,明确主旨思路
【原文】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 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 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 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设题陷阱类型一:混淆对象 (指代错误,偷换概念 )
解题对策
▪ 典型代词:“这些”“那些”“这 个”“那个”“其”“之”等
▪ 联系上下文,弄清所指代的具体内 容,结合语境,比对它是否有偷换 概念之嫌。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
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
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话响最题广是的“地全区;球热变带暖流行的疟疾 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
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
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
比对结果:将“基本常识”偷换成 “知识”,概念错误(混淆对象)
2. 【选项】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 高度来加以理解。
【原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 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 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
比对结果:原文“优秀的艺术品”,而 选项表述为“艺术品”,范围扩大。混 淆范围
3. 【选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 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 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
【原文】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 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设题陷阱类型三:混淆程度
(常见情况:夸大或缩小影响、结果,过于绝对)
解题对策
▪ 重点关注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 很,非常,相当,一点,明显地、绝对、 极度、十分、重要、最、顶级、太、更、 极其、格外、分外、总、特别、稍微等
比对关系
▪ (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 于、从而)。
▪ (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 ▪ (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
不仅……还……)。 ▪ (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 ▪ (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第一句是统领句!下面的无
第一段:
非都是材料而已!
▪ 原文: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 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 吃不同性质的食物,
分析
▪分析设题陷阱
三重比对法
▪ (一)比对词语(概念) ▪ (二)比对关系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 (三)比对依据和结论
(看推断是否成立)
比对词语(概念)
例1:【选项】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说 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 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 别也无从谈起。 (2013·全国卷Ⅰ第1题B项)
读 读题干,明确考查问题
找 三步 阅读

找依据,发现信息来源
比题文----看异同 比细节---看用词有无差异 比关系---看逻辑是否严密 比结论---看推论是否成立
三、解题方法
•筛选 •比对 •分析
筛选
筛选,就是联系阅读材料,依据题干要 求进行比较、过滤、选择,从中选出所 需要的词语或句子。
筛选的关键是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 原文。
(2)论证结构:并列结构、对照结构、层进结构、 总分结构
一、《考 试 大 纲 》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干经常出现的词:(暗示)
(1)“解释”“理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 异”;
(2)“分析”“推测”—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 误”
怎样又快又准地读懂文本
1、注意文本的题目,弄清文本的话题,找到文本 要告诉我们哪一句话。(把握观点)
设题陷阱类型四:混淆逻辑
条件关系不当——必要条件变充分条件、丢失条 件;因果关系不当——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混 淆条件与目的,自相矛盾
解题对策
▪ 重点关注表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 ①因果关联词:A.事实因果:因为(由于)……
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 之所 以……是因为/因此、所以、故此、故而、因而、 从而、以致、导致、致使、使、以至、以至于。 ▪ B.推论因果:既然……就(那么、那就)。 ▪ ②条件关联词:只有……才(必要条件)
▪ 1、要明确筛选区间,进而明确哪些语句、 段落含有对概念的解释。
▪ 2、注意对概念进行修饰判断的词语。通过 筛选,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选取能够揭 示概念本质特征的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并 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注意区分考题 是考查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还是考查对 概念外部特点的阐释。
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比对结果:原句用的是“相联系”,选项用“就 是”表述,说法过于绝对。(混淆程度)
解题方法:“一一对应”法(三步走)
▪ 第一步,锁定位置。 ▪ 第二步,对照比较。
▪ 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 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 是否相同。对于有增加、减少或转移表达的部分, 要仔细辨认。看选项是否设置了陷阱、形成了干扰。
【原文】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
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 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 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 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 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 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 第三步,排除确认。
▪ 设置了陷阱的项,就是与原文表达不同的项,依据 题干要求就可以准确选择。
社科文中常见8种错因
内容 曲解
程度 差异
逻辑 错误
错因 张冠李戴 转化失误
曲解原意 以偏概全 推测有误 无中生有 混淆因果
偷换概念
选项句特征
某某的观点是
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 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
设题陷阱类型二:混淆范围
(范围扩大或缩小或丢失,频率升高或降低) a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大都,许多,
绝大部分;极少,罕见等); b表频率高低的词语:总是,往往,常常,通常;有时,
偶尔等)
例3:【选项】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 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 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原文】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 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 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
比对结果:原句用的是“不管……”, 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 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 (混淆逻辑)
4. 【选项】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 划分文化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 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 化”。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一)何为“重要概念”:
▪ 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 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
▪ (二)考查常见类型: ▪ 1、具有重要地位的术语 ▪ 2、具有概括作用的词语 ▪ 3、具有特指对象的词语 ▪ 4、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三)解题技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必考)
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知识
一、论述类文本的分类: ▪ 时评、短论、书评 二、论述类文本的三个要素:
1. 论点: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作者要表达
的看法、主张。
2.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 3. 论证:
(1)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类比法、对比法、 分析法、反证法、喻证法
例4:【选项】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 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 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原文】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 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 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 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
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
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