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常见的借代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中常见的借代词语
摘要:
一、引言
二、文学中常见的借代词语
1.桑梓
2.桃李
3.南冠
4.同窗
5.烽烟
6.巾帼
7.丝竹
8.须眉
9.手足
10.汗青
11.伉俪
12.白丁、布衣
13.伛偻,黄发
14.桑麻
15.提携,垂髫
16.三尺
17.膝下
18.华盖
19.函简笺鸿雁札
20.庙堂
三、总结
正文:
在文学作品中,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经常使用一些借代词语。
这些词语经过长期的演变,已经成为了一种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中。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借代词语。
一、桑梓
桑梓是古代对家乡的称呼,源于《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后来,桑梓逐渐演变为家乡的象征,在诗歌中常用以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二、桃李
桃李在文学中常用来代指学生,源于《庄子》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一象征意义源于桃李树下的蹊径,意味着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也会关爱学生。
三、南冠
南冠原指楚国的一种帽子,后来成为囚犯的代称。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南冠常用来表示囚犯的身份,如《左传》中的“南冠而絷者,楚人也”。
四、同窗
同窗是指一起学习的人,特指同学。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同窗常常用来表示同学之间的情谊,如《红楼梦》中的“同窗一载,临别赠言”。
五、烽烟
烽烟在古代常用来象征战争,源于古代烽火台的烟火信号。
在文学作品中,烽烟常用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豪情,如《史记》中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六、巾帼
巾帼原指妇女的头巾,后来成为妇女的代称。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巾帼常用来表示妇女的美丽和才智,如《离骚》中的“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七、丝竹
丝竹是古代对音乐的代称,源于古代丝和竹制的乐器。
在文学作品中,丝竹常用来表示音乐的美妙和愉悦,如《诗经》中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八、须眉
须眉是指男子的胡须和眉毛,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代指男子。
须眉常常用来表现男子的英武和豪迈,如《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须眉如画”。
九、手足
手足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示兄弟,源于《诗经》中的“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手足常常用来表现兄弟之间的亲情和友谊,如《三国演义》中的“兄弟齐心,其力断金”。
十、汗青
汗青是指史册,源于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时所流的汗水。
在文学作品中,汗青常用来表示历史的记载和传承,如《史记》中的“良史者,所以明君臣之义”。
十一、伉俪
伉俪是指夫妻,源于《诗经》中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在文学作品中,伉俪常用来表示夫妻之间的恩爱和和美,如《红楼梦》中的“神仙美眷,恩爱伉俪”。
十二、白丁、布衣
白丁和布衣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示平民,源于《诗经》中的“白华菅蒯,布衣在朝”。
白丁和布衣常常用来表现平民的朴素和诚实,如《水浒传》中的“英雄不怕出身低,布衣之身亦敢争先”。
十三、伛偻,黄发
伛偻和黄发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示老人,源于《诗经》中的“伛偻提携,黄发垂髫”。
伛偻和黄发常常用来表现老人的慈祥和智慧,如《论语》中的“夫子温良恭俭让,伛偻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