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总体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高纲领时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P294)这一经典命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二是每个人自由发展与其他人的自由发展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互为条件的关系。

这个经典命题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辟论述«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是从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思想道德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等诸多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所作出的精辟阐释,也是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总要求。

从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和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中,我们可以推导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理想,是一个价值目标。

社会的发展,就是人们通过奋斗消除不和谐、走向和谐的过程。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更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作为社会理想的“和谐社会”是广义的“和谐社会”,它是指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进入和谐状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社会。

它既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的和谐社会0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们生活相对富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证明,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虽然富裕社会不一定和谐,但贫穷却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

只有经济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才有物质保证,才有条件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疾病和消除社会裂痕,才能实现社会的健康与和谐。

但如果将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只讲经济发展,盲目、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长期滞后,那么经济发展本身会产生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会导致社会不和谐。

正因为如此,《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在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民主的重要功能就是它能通过设置合理的各项制度为公民的利益诉求提供充足的表达渠道,为解决利益冲突提供足够可信任的机制,使社会矛盾通过正常渠道得到舒缓和排解»法治的重要功能则是通过合理的制度狡计,使整个社会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通过法治来保障“人人平等”和人民的民主权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处理人们的政治关系方面,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改革发展稳定从政治上、法律上提供保障,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力,履行义务。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O
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和共同理想,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尺度,是评价一种制度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一个社会只有做到公平正义,才能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

今天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从而使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社会流动畅通的社会.社会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乃至决定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所谓“结构合理”,是说社会的各个子系统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

社会结构合理,社会矛盾就会减小,进行社会管理、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难度比较小,成本比较低,和谐社会容易建成。

要建立和谐社会,还必须有社会流动畅通的机制。

社会流动的重要功能在于,可以为社会位置较低的弱势群体成员处境的改善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可以为优秀者脱颖而出提供有效的途径,使社会成员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前进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从较低阶层上升为较高阶层的愿望,形成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宽容合作、多赢互利、诚信和睦的新型人际关系。

第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和谐社会不仅是指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层面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有着共同的价值信仰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

从根本上说,价值信仰是物质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共同的价值信仰是共同的物质利益的反映«它一旦形成之后,就会成为强大的精神支柱,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它对于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团结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诚信,没有相互的合作,人们之间缺乏相互关爱,那
么,这个社会就没有团结,就不能形成普遍的认同,也就没有社会的安宁和谐«建设诚信友爱的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个方面。

经济上,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政治上,要努力营造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意见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文化上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认同,进而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产生凝聚作用;对具体人而言,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人与群体和社会相融治相和谐。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第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

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志性特征。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原因。

和谐社会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社会。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等。

第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人与自然的和
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但发展生产力,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

只有建立社会与自然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确保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化、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应当指出,以上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社会体系。

对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加以系统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